扫码手机阅读

病秧子,竟成了大明帝师

作者:力大如牛 | 分类:历史 | 字数:52.4万

第2章 这......这不行吧?

书名:病秧子,竟成了大明帝师 作者:力大如牛 字数:2464 更新时间:2025-01-27 02:05:47

“你有法子?”

黄照将信将疑,忍不住眼神在苏策周身上下游走,打量了一圈。

“你一个秀才,又不是什么大学士。”

“朝廷里那些大臣都没办法,你能有什么招数?”

朝野上下,官子百余人。

一个个都是从各地方层层选拔上来的天纵之才。

就算苏策懂得再多。

也难免黄照这会心里不信。

苏策坐在椅子上,目不转睛的看着树梢,枝繁叶茂。

“朝廷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什么?”

黄照没有片刻迟疑答道:“自然是税收。”

“田赋地税,车马行税,盐铁营税,无非诸如此类罢了。”

说起这些。

黄照倒是如数家珍。

以前他经常在宫中看着父皇批阅奏章,这些东西自然很是清楚。

苏策点了点头,接着说道。

“那,还有一项,平常没注意到的呢?”

他笑着,显然是意有所指。

黄照皱了皱眉。

“还有什么?”

苏策笑道:“莫非,你忘了商税?”

“现在商税之低,已经很不平衡了。”

“朝廷可以通过短暂提高征税的手段,来获得一大笔银子。”

“有了这笔银子,大明财政会好好的喘一口气,不用那么紧张了。”

“而且,以后国库也能持续的有更多的收入。”

提起商税。

靠在树边的黄照,立马站直了身子。

“这......这不行吧?”

“古往今来,哪朝哪代不是重农抑商?”

“当初是太祖定下的低关税,不能让因为他们交税,便提高了那些商贾的地位。”

曾经在大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

太祖朱元璋定下规矩:商税不可过高,尤其是不能比田赋更高。

这条铁律,无论是什么人都不能触碰。

其实太祖这样做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

商人一旦开始纳税超过贫民,话语权就会提升。

毕竟谁出钱多,谁说话就硬气!

此后难免就会形成一条根深蒂固的关系网。

官商相护!

严重影响朝廷的权威!

而且。

看到商人大把的赚银子,也肯定会吸引很多农民弃农从商。

这样演变下去。

万亩良田将无人耕种。

大明的基业也就会慢慢被摧毁了。

在那个刚刚从战火中复苏过来的年代。

百废待兴,各个产业都经历了一次璀璨。

每次大军过境,百姓就要被剥削一便。

各类征税征兵过后,最后亩产十不存一。

那些遭受了剥削的百姓只能挖野菜,挖树根,甚至被活活饿死。

可就算这样,剥削也不会减轻。

在这样的情况下。

太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轻徭薄赋,宁可朝廷缺银子,也不能让百姓饿肚子。

可这种做法让那些来自世家大族的士子们完全不能接受。

更有官员直言。

要是不征商税,仅仅依靠田赋的话。

朝廷以后的运转会越来越困难,届时肯定会面临国库空虚的问题。

对此。

朱元璋没有多说一句废话。

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旨意!

“但凡再提重商税者,皆杀无赦!”

他的一句旨意。

从此让无数朝臣都战战兢兢,再没人敢再提此事。

黄照说完,苏策却摇了摇头。

“你说的确实是事实,可有没有想过,那是什么时代的事情了?”

“当今弘治年间,已经距离太祖开国时期的洪武朝过去了百余年的时间了。”

“那时候的政令,到现如今还能适用吗?”

苏策清晰记得。

弘治皇帝时期。

大明历经了难得的弘治中兴。

也是因为弘治皇帝的勤政。

其实这个时期的大明各项事业都是在渐渐恢复的。

只是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罢了。

听苏策循循善诱的这么一说。

黄照也是有些动摇了。

他的小心思本来就活络。

再加上苏策这么一点。

顿时想了不少东西。

“那你光这么说,商税到底能有多少?”

“大明上下多少百姓都是农民,那些商贾才有多少?”

“就算征税,又能征多少税?”

黄照一连抛出了三个问题。

让苏策有些哭笑不得。

他也能看出来。

黄照确实是心系天下事。

只是苏策这时候不由得有些怀疑。

一般,大多数读书人都是只顾着埋头苦读。

像黄公子这样关心国家大事,还对税收如此关心的寥寥无几。

穿越者的直觉告诉他,眼前的黄照,极有可能家里背景不小。

但他并没有纠结这些,而是继续耐心解答着。

“商贾行商,不在人数寡众,而在金银多少。”

“一个商人能创造出来的价值,远远要比一个农人创造的多了不知多少倍。”

“再加上。”

“实行了这么多年的低商税。”

“你怎么知道那些商人们手里都代代传承了多少银两?”

本来黄照的脑子里对此还没什么概念。

但现在听苏策说完。

顿时理清楚了不少。

只是他还有一个疑问。

“既然如你所说,那这商税......看来是很有意思了?”

这句话。

是黄照说给自己听的。

他反复咀嚼着刚才苏策说的话。

竟然有一种让自己瞬间明朗的感觉。

“商税在征,不在缴。”

“一来,征税就势必要统计那些商贾的收入。”

“二来,也是可以让朝廷对民间金银流向有更好的把握。”

“对朝廷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举措。”

苏策在一旁接着补充道。

实际上。

明朝中期。

商品经济已经开始不断的发展了。

有了弘治皇帝尽心尽力的勤政。

尽管不少地方还有天灾的存在。

但是人祸已经越来越少了,整个民间都趋于稳定。

百姓的日子也比原来要好过不少,比曾经强了不少。

越是听苏策说。

黄照越是觉得有道理。

想了一会。

黄照站起身来。

“今日一叙,我实在是受教了!”

“多谢苏兄替我解答。”

苏策一笑。

“解答谈不上,只是互相探讨罢了。”

这时候。

黄照只感觉苏策在自己看来,懂得东西越来越多了。

能够想这些东西。

证明苏策绝对不是那种只知道死读书,却不知道灵活变通的人。

在黄照看来。

苏策以后绝对有一番大作为。

“好,那今日就不多待了,苏兄,他日再叙!”

别了黄照。

苏策便收拾了收拾屋子。

刚刚搬到这里,东西还没来得及收拾。

苏策先把家里的小物件整理整齐,然后看着那些家具之类的有点发愁。

他也不是推不动。

就是这副身子,实在虚弱。

搬完家具估计要歇息好一阵子。

看了看时辰。

“明日,就要到国子监报道了啊。”

苏策喃喃自语。

“看来,今晚要好好准备准备了。”

说罢,生起火开始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