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明月仙
作者:武剑 | 分类:历史 | 字数:63.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8章 受命平乱
天启三年的秋天,大同府一片欢腾,郝仁己是管理大同、塑州二府的总督。今年大同的田地有史以来第一次大丰收,这都应感谢郝仁建的水坝,那年当地的雨水也足,一个夏季后水坝便蓄满了水,水浇过地后玉米疯一样的生长开来。
到了秋收时桩稼迎来了大丰收,亩产是以往的三倍。这一边是老百姓高兴,那边潘王们也高兴,郝仁更高兴。他不时的吟起杜甫的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胡师爷当然也高兴,他第一次遇上这么好的领导,自己跟着脸上也有光。他张罗着要为水坝起个好名字。开始说就叫状元坝吧!郝仁不同意,胡师爷又说叫“怀仁坝”郝仁还不同意。
郝仁说就叫丰仓坝吧!胡师爷又请出了当地的乡绅们、那些人一商量说干脆就叫“状元丰仓坝”吧!几个人直接做了一大匾写上后挂在了坝前那风水亭上。
郝仁知道后也没办法,只得由他们这样办了。名字起好后乡亲们又要举办丰收大庆庙会,地点就定在大坝旁。他们请了一台戏说是要唱一个月,那些王爷们又出银子说是要摆一个月的席。郝仁想看戏当然很愿意他们这么闹腾了。
这天郝仁点了《西厢记》;带着两位夫人,儿子郝皓和秋月生的女儿郝雪、小翠等坐在主台上看戏。那陈香终于清楚《西厢记》是怎么回事了,她看到戏里张生写信让好友帮忙救了崔莺莺后两人相悦,崔莺莺的母亲又反悔,不同意两人的婚事。再后来张生病重,红娘捎信让崔莺莺前去探望,张生抱着崔营莺莺不丢,把崔莺莺留在屋里过了夜。这一段爱情故事让人看着绸怅万分,最后张生终于考中状元回来娶了崔莺莺。这个戏曲和她与郝仁的事有几分像,她越看心里想的越多,最后脸都有些红了,那小翠在旁问道:
“陈香姐,你怎么了?”
陈香很尴尬,轻声道“没事,”
这时儿子饿了想吃奶,哭闹起来,她便带着小翠和儿子到后台给孩子喂奶。
郝仁正在看戏没留意她们走,后来不见陈香,他便往下台去找,不想在台下看到了那个叫花子马二哥。他让火生把马二哥叫到台上。
这马二哥一见郝仁由惊转喜道:“原来这郝知府真的是兄弟啊!”
郝仁笑着拉住马二哥问道:“真是马二哥,你怎么会到这里来”
马二哥道:“我听说这里有庙会,要摆一月的席便来这里吃混食,到这里后听说这里有个姓郝的知府,为百姓建了一水坝,又见这水坝叫“状元丰仓坝”,他们还说是怀庆府的郝状元所建。我就想着是不是你中了状元到了这里,我想找人问一下又没人理我。我就没再想这事,就在这里吃个剩菜看个戏落个自在。本来准备等庙会完了就南下,不想真能碰到郝兄弟,郝兄弟还真是巡府大人。我马老二一辈子终于认识了一位大官,”
郝仁道:今天即又碰到了马二哥。说明咱兄弟俩有缘,以后你别再南下北上的跑了,就在兄弟身边吧!咱弟兄两个几年不见到一起好好聊聊这几年的事。”
马老二道:“我没什么好聊的,一年四季要饭吃,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还是说说你的事吧!”
郝仁道:“行,我们这就回府,咱兄弟俩先喝上几杯再说”
这时戏也演完,陈香也回到了台上,郝仁便让一起回了府衙。
府衙里郝仁和马二哥边喝酒边讲这几年的遭遇,两人本就是无话不淡的忘年交,现在久别重逢更是话多,两人一直聊到半夜才散。
马二哥也喝醉了,郝仁要马二哥别再讨饭了,以后根着自己行,开始他不同意,最后还是答应不再走,做郝仁的跟随。郝仁才高兴的回去入睡,马二哥就这样留在了郝仁的身边。
在大同府庆丰收之时,陕西发生了大旱灾,一年没下雨,粮食是颗粒末收。到这时一连十几个县的百姓都无粮可下锅。州县把灾情上报给了皇上、天启让户部调拨了粮食救灾,粮食虽不多但也能救一下燃眉之急,可粮食到了州府却出了问题。
当地的州府官员想趁机发笔财把粮食多数卖给了粮商、粮商们转手卖出三倍的价格谋取暴利。这事最终被百姓们知道了,饥饿的百姓们为求生存也更是愤怒终于暴动了。
他们烧了府衙,杀了贪官,抢了粮商。最后居然打出了造反的旗号,要来一次彻底的革命,这事很快传到了北京城。
天启皇帝知道后龙颜大怒,从来不上朝的好木匠终于上了朝,大骂了一番该死的贪官后让大臣们拿个主意看谁去平乱。
大臣们又开始了掐架。东林党推荐了一人,齐楚浙三党也推荐一人,双方争持不下。天启听着他们争吵就头疼,先散了朝、散朝后太监禀告说施纪求见。
天启接见了他的老师,施纪见到皇上后道:“皇上想让谁去陕西平乱?”
天启道:朝中两党各推荐一人,双方又争执不下,朕还没有决定,老师是不是有了合适的人选。”
第58章 受命平乱
施纪道:这次灾民叛乱是坏事可处理好了也许是件好事。”
天启道: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学生不明白。”
施纪纪道:“臣听说这次暴动乱民居然杀了当地的王爷,霸占了王府,皇上若要收回潘王手中的土地就要用现在这次平叛的机会,”
天启明白了,施老师是想以此事做引收回番地。他思考了一会道:
“潘地之害从嘉靖皇帝起就有人提出,现在以近百年了,没有人愿意解决这个问题,经历隆庆、万历两朝不但不解决这问题,还继续为自己的皇子们大量的赏赐封地、万历帝更加不节制、为八王,九王,每人赏赐几万顷田地;以至于国家税收越来越少。而这些都是他们只顾自己高兴不顾国家造的灾害。现在要富国强兵,只能从潘王手里夺回土地、把税收提起来让国有余粮、救灾戍边都需要钱粮,可这事做起来何等的难,朕想起都怕,可不做又不行,朕也难呀!”
施纪听后跪下道:“皇上圣明,要想富国强兵必需收回潘地,这是唯一的办法,国无银粮者衰、衰久必败、收回潘地是在救国啊,皇上。”。
天启忙扶老师道:“老师快请起,学生知道老师是在为朕谋平安,为天下谋太平,学生知道你的一片苦心,这收回潘地的事朕早以下定了决心,只是学生心中无底,怕万一不慎落个事不成再惹恼潘王。到时天下大乱,无法收拾,你容肤再多想想,”
施纪不起,道:“皇上怕潘王大乱,难到就不怕百姓造反吗?现在造反的苗头以起,再不改制富国强兵国家危也。这大明的江山是造反才立的囯,怕这结局还在造反之上啊!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道理皇上是懂得的。收复潘地的计划该实行了,皇上别犹豫了,时机不待人啊?”
天启道:“老师说的对,这计划是该开始实行了,学生早就定了这个安国大计,不应该再左右徘徊,老师你就起身,告诉学生下一步该怎么办吧!”
施纪这才站起道:“现在该动郝仁这颗棋子了?”
天启道:“老师是想让郝仁去平叛吗?”
施纪道:“是的、郝仁如果去平叛是最合适的人选,平过乱后他既可上书要求撤潘地,这样子支持皇上的人就多了,首先是全国的百姓,让他们知道国家的难处在那里,国家富强百姓才能不怕天灾,而且那些戍边的将士们也会支持皇上。其实他们都清楚连年托欠军响是朝庭没银子,如果潘地收回全国的税收将会增加两倍有余,皇上用这些银钱奖励将士,救灾民于水火都用之不完、那里还会有判乱。那努尔哈赤也不敢再图中华,这是救治大明的万年大计。他们明白,郝仁是天下第一聪明人,怎么会不明白。皇上只管让他去平乱,他会明白皇上的意思的,”
天启道:“老师说的有理、就依老师的、朕这就传圣旨,派郝仁带兵去平叛,”
施纪道:“此次平叛意在平民心,皇上不但要派兵,更要拨运粮食给郝仁,让他见机行事,郝仁绝不会辜负皇上的期望,”
天启道:“朕明白老师的意思了,那些灾民虽然造反,也是有情可原,他们还是朕的百姓,朕不想看到官与民动起刀兵。让郝仁以安抚为主、平息叛乱即可,”
施纪道:“皇上圣明,以安抚为主,平乱才是上策,我相信郝仁会做好这件事的、”
天启道:“学生这就写旨,即刻让郝仁前往陕西平乱,”
施纪道:“这样最好,等郝仁平乱后咱们再相机行事,老臣告退了,”施记出了宫。
大同府一个月的戏还没唱完郝仁就接到了圣 旨,让他既刻赶往陕西平乱。圣旨上说的很清楚,让郝仁带一万精兵,二十万担粮食赶往陕西平乱,精兵和粮食以开始向陕西运发、郝仁只管带随从和张山虎将军去即可。
郝仁接过圣旨后把张山虎叫到府中,也让他看了圣旨,张山虎道:“郝大人这平乱只带官兵者可,皇上又给二十万担粮食是何用意,一万将士一年也吃不了二十万担粮食啊!”
郝仁道:“这粮食是给那些造反的灾民们吃的、皇上在圣旨上虽没明说,可真实用意是让我们招抚灾民们。让他们知皇恩,守国法,放下武器,还老老实实的做老百姓,”
张山虎又道:“这平叛一般都是兵部的事,怎么会让郝大人前去?”
郝仁想了一会道:“这个问题你就别问了,我们把这平判的事做好就行了,至于为什么让我去,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张山虎不再问,去准备上路的东西了。郝仁告诉陈香、要带雷火生和马二哥去平叛、陈香叮嘱郝仁要小心。
郝仁道:“平叛不会有危险,真正的危险在平了叛之后,一场关乎国运的战争要开始了,”
陈香不明白,还要问,郝仁不再说,只是让陈香和秋月带好孩子;自己平过叛后可能会直接回京。如那样就让胡师爷派人护送她们回京、陈香一一答应,胡师爷也答应会照顾好两位夫人。
郝仁可谓与皇上心有灵犀一点通,他看过圣旨后使猜出皇上让他平叛是假,真正的意图是以此为契机,要开始削潘的计划。于是到了陕西后并不先用兵,而是准备先了解一下叛乱的情况。
郝仁一路上火速向陕西赶去,他想起皇上让自己赴任时说过的话,让自己先在大同历练,到撤潘时机到来时才会动自己。现在大概时机成熟了,所以要自己一个文官去平叛。平叛后皇上希望自己上书收回潘地,自己是皇上看中的人,这件大事如果做成将名流千古,如果做不成怕是要粉身碎骨了。当年朱元章留给朱允文的三位顾命大臣方孝儒,齐泰,黄之澄的下场自己是知道的。因为三个人支持撤潘被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造反。朱棣的靖难把朱允文弄的生死不明,二百年了也没人知道朱允文当年到底是烧死了还是逃出皇宫做了和尚。方孝儒是个有骨气的大儒,金殿上大骂朱棣最后落得个诛十族,自己的妻女被朱棣卖入教坊司为妓,用以羞辱方孝儒;他的学生们也被连累至死。诛十族,多么残忍的刑罚!一下子杀了几百个和方孝儒有关系的人,比谋反之罪的诛九族还多一族。方孝儒是忠于朱允文的忠臣,可因为没有制服朱棣的手段而冒然提出撤潘,最后落个这么悲惨的下场。自己也是文官,现在也要走方孝儒的老路吗?
郝仁心中是五味杂陈,本来自己当时提出收回潘地只是年少轻狂的爱国论。现在让自己当这方孝儒反到又不自信了。二百年没人敢提出伤害王爷们利益的收潘地国策是有道理的。谁不怕死,为皇上当棋子可以,但要把性命搭上谁也不愿意。愿意
郝仁想了很多很多,心如乱麻的到了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