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东归志!
作者:东汉末年分三国 | 分类:历史 | 字数:146.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47章 袁氏立楚,孙坚抉择!
“阎象,正南!”
袁基扫了一眼众人,随后将目光放在两人身上。
其他人闻言也纷纷收声。
旋即阎象提议立楚国,审配提议立魏国。
毫无疑问,这两个国号,都有解释为土德的经历,而且比起袁国这个国号,大家更容易接受楚国和魏国。
最后,袁基决定立楚。
年号为仲业。
“臣审正南,参见陛下!”
审配见袁基一锤定音,当即恭敬行礼大喝出声。
“臣等参见陛下!”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行礼齐喝。
“诸位爱卿免礼!”
袁基面色肃然缓缓抬手。
“谢陛下!”
众人神色激动,再度行礼高喝。
“正南!”
袁基正色道:“下去之后,以大楚的名义,即刻拟定讨汉檄文,待朕批复,便将其传檄四方!”
“微臣领命!”
审配恭敬行礼应是。
“诸君先行于堂外相侯,待朕更衣!”
袁基缓缓点头,朝众人开口道:“公路留下来!”
“臣等告辞!”
众人闻言恭敬行礼告退,只留下了袁术一脸激动,又有几分忐忑的站在那里。
“公路!”
袁基缓缓下榻,看着袁术道:“袁氏的谋划,你可已明悟?”
“叔父大义,术深感敬佩!”
袁术闻言面上满是敬佩之色,他此前也想过袁氏称帝的大义何来,却没想到,这些早已在叔父的谋划之中。
毕竟他们出了雒阳。
可以将所有黑锅丢给董卓,但这些大义,也只能是讨伐董卓而已,加上昨日兄长传檄,更加让袁氏确认此事。
没曾想,今日才是重点。
叔父以自己死于汉室之手,为袁氏争来了伐汉大义,更为袁氏争来了自立之基。
现在就算将消息传遍中原。
谁也不敢说袁基的不是,只会说董卓为祸社稷,只会说刘协不智。
认为是董卓刘协二人。
共同逼反了袁氏。
“嗯!”
袁基见袁术明悟,也不在这个话题上纠缠,微微颔首道:“汉室委派的扬州刺史刘表,青州刺史刘繇,益州刺史刘备,就交由公路一并处理!”
“另外!”
“今夜袁氏便会对陈国用兵!”
对于陈国,袁基自然是志在必得,就是袁术没有得手,他依旧攻伐陈国,只能说刘宠离汝阳太近了。
“为弟这就下去安排!”
袁术赶忙朝袁基恭敬行礼,兵贵神速的道理,他自然是知晓的。
“去吧!”
袁基挥了挥手。
另外一边,诸将离开卧房以后,与外面的骁将俱在一起,一面述说这刘氏的罪恶,一面为袁氏感到不值,还有一面,自然是为即将来临的大事,感到心潮澎湃。
“这么说来,咱们以后就是大楚的将领了?”
“对了?咱们这算不算是从龙之功?”
“这刘氏的确该伐,公…陛下也是身不由己啊!”
……
当袁术来到堂外的时候,聊的正酣的众人连忙收声,抬眼望去见来人不是袁基,心底不由松了口气。
不过这个时候。
他们也没有再继续谈论的心思。
“……”
袁术看了一眼众人,并没有在这里耽搁时间。
半晌之后。
袁基身着丧服,手执宝剑,面色肃然的走了出来。
“吾等参见陛下!”
众人见此心中火热,纷纷恭敬行礼大喝。
“诸君!”
袁基扫了一眼身前的数百人,面容正色道:“五年了!”
“这五年来!”
“吾不识诸君,诸君,亦不识吾!”
“然在此际!”
“我们的性命,却紧紧绑在一起,生死共同!
“今,袁氏立楚!”
“若胜,我袁基当以国士之礼,厚报诸君!”
“若败,我袁基必随大楚而亡!”
“追随陛下,百死无悔!”
阎象恭敬行礼大喝。
“追随陛下,百死无悔!”
众人闻言面色涨红,恭敬齐喝。
袁基面色肃然,看着身前的数百人,右手执着宝剑缓缓高举,目光凶厉长声喝道:“起事!”
随后整个袁府闻风而动。
一件件鲜明的制式玄甲与各种军械,从府库有条不紊的取出。
而袁基也紧锣密鼓,主持着各项事宜。
审配的檄文,在袁基批复以后,开始朝四方传递,袁术更是安排张闿前往陈国,更是亲自出马拦截扬州刺史刘表,纪灵则是去处理青州刺史刘繇。
刘备那里自然也没有落下。
申时之际,袁基命豫州刺史孔伷,封锁整个豫州,兵且让刺史的兵马进入陈国。
九月十九,荆州。
长沙郡,临湘城太守府。
“大汉的天,要变了!”
正值壮年,容貌英武身着常服的孙坚,看着眼前烧得正旺的书信,感叹完了以后,面上满是挣扎之色。
“孩儿见过父亲!”
就在这个时候,外出打猎归来的孙策,见孙坚面色有异,连忙上前行礼。
“策儿!?”
孙坚看着身前不喜诗书,好争勇斗狠的嫡长子,不由眉头紧皱。
“父亲!”
见孙坚这副模样,孙策面色一紧,赶忙恭顺道:“孩儿这就下去读书!”
他还以为父亲心情不好,又要训斥他不务正业。
“去吧!”
孙坚摆了摆手,心中已经有了决议。
自先帝中平元年起,朝廷对世家的打压肉眼可见,加上书籍的现世,更是让世家的优越性荡然无存。
他孙坚自入仕起,心中所思所想,无一不是壮大孙氏,得益于广陵臧公相助,加上袁氏的提携,他孙氏才能用如今的威望。
现在袁氏反汉。
他其实根本就没得选。
待孙策离开以后,孙坚下令整军备战。
而差不多同一时间。
陈国国相骆俊,死于刺杀,当刘宠得知消息的时候,刺史府的兵力,已经进入了陈县。
袁氏立楚的消息,再豫州境内,反而是刘宠最后一个知道,虽然刘宠在最后一刻,仍旧想放手一搏,但最终寡不敌众。
时间缓缓流逝。
随着袁氏两道檄文的蔓延,百姓心神俱颤的同时,更多的心怀不解。
最后经过有心人的引导,百姓们终于得知了事情的始末,虽然觉得袁基造反,多少有些不妥,但没有宣之于口。
他们更多的,是暗恨董卓霍乱朝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