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九朝元老,就是活的长
作者:封侯书生 | 分类:历史 | 字数:209.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66章 恩荣昼锦贺封王
宴会结束。
朱七牛他们一大家子人被皇帝派马车各自送回了家。连同那几十车礼物一起。
随即皇帝便来到了父皇朱元璋这里。
“标儿你来得正好,咱们父子俩是时候商量下怎么好好安顿咱的这两个堂叔的一大家子人了。”喝了碗醒酒汤后精神了不少的朱元璋一看见好大儿,立刻更来劲儿了,拉着儿子的手说。
“父皇是怎么想的?”朱标问道。
“朱三牛跟朱五牛作为皇亲,再在宫里当女官和禁军将领已经不合适了,咱想让他们出宫去。
朱五牛嘛,年纪不小了,再耽误下去,以后找婆家都不好找。
至于朱三牛,可以安排他去当个武官,替咱们老朱家的江山尽一份力,这小子虽然没有七牛那么聪明,也没四牛那么踏实,但胜在勇猛,还是可堪大任的。”
这两人的安排都是小事,朱标直接一口答应下来,又问道:“那其他人呢?尤其是七牛。”
朱元璋显然早就想过这事儿了:“按照咱定下的藩王制度,象叔和狮叔的父亲作为裕皇帝的亲弟弟,本该封为亲王才是,象叔和狮叔呢,一个继承亲王之爵,一个分封为郡王。
他们再往下的子孙则依次可继任上一代的爵位,或被封为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爵位。
但是呢,咱亲大哥朱兴隆的子孙也才封了个郡王而已。毕竟咱才是正儿八经的开国皇帝,朱家的第一位实际上的皇帝。
咱思来想去啊,对于朱七牛他们家的封赏不能太重,不然人心难安,不能服众。
咱觉得不如干脆效仿靖江王成例,追封朱初七为郡王,象叔和狮叔呢,则各自分封为镇国将军,此爵位准其后代嫡系子孙承袭,庶出的子孙则依次降级。
比如朱大虎,将来他承袭了象叔的镇国将军爵位后,朱二虎、朱三虎就只能当辅国将军。
而朱大牛将来承袭了朱大虎的镇国将军爵位后,朱二牛也只能承袭辅国将军。
朱二虎、朱三虎、朱二牛的庶出儿子则只能承袭比辅国将军低一级的奉国将军。”
朱元璋又道:“朱四虎不是被过继给了狮叔嘛,那将来这个镇国将军就归他继承,然后依次传给七牛和他将来的嫡子、嫡孙,标儿你看如何?”
朱标笑道:“父皇你怕是忘了,七牛本身就是斌国公啊,儿还许了他将来的长子另一个国公之位,而镇国将军位比一品武官,还没有国公之位来的尊荣呢。”
朱元璋拍了下额头:“咱是有点昏了头了,他本就是天下第一国公啊,那你说咋办?”
朱标道:“皇室子孙中有大功劳于国的,也不是不能封赏,就拿四弟来说,他去草原许多年了,其世子朱高炽年纪虽小,却也将北平打理的井井有条,儿很喜欢这个侄子,就曾特意对其赏赐了好几次,不如其他人的安排照旧,单把七牛拎出来加封吧。”
听见朱高炽的名字,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更浓郁了:“老四这小子从来就调皮,不想生出个儿子还是个搞文治的天才,在这点上,他跟你挺像的,诸多孙儿中除了雄英外,咱最看好的就是这小子了,将来燕王爵位传给他,咱放心。”
朱元璋又问道:“你想怎么加封七牛?”
“撤掉其斌国公爵位和许诺给其长子的爵位,直接加封其为郡王。”
“嗯……倒也不是不行,他原先的功绩本就够封王了,只不过因为他不是皇家子孙,所以才没有给他封王,如今他变成朕的侄子了,封个王也不算啥出格的事儿。”
想到不久前才来找过自己的周光和万三重的话,朱标试探着问道:“眼下的问题是该给七牛指个地方就藩呢,还是不让其就藩,仍准其留在京城?”
朱元璋的声音忽然提高了,略显激动:“当然是要留在京城了,他可是我们老朱家的麒麟儿,派出去驻守某地也太屈才了,还是按照他十岁时咱定下的那样,让他将来给咱的好大孙当左膀右臂。”
“继续让其待在中枢?”
“是。”
朱标道:“但是为了防止旁系干政,产生出不必要的野心,父皇你可是明令禁止过他们担任朝廷高级官职。”
朱元璋拍着脑袋想了想:“这个嘛……倒也简单,把他身上那些乱七八糟的官职都下了,改任宗人府正一品宗人令,专管皇家之事,若有什么地方需要用到他,不管是领兵还是议政,再临时派他去就是了。”
“可是宗人令一直是二弟在当。”
“老二就是挂个职,没关系的,把他的宗人令卸掉就是了。”
“这样也行,父皇,就照你说的做吧,那七牛的俸禄……?”
“每年米二万石,钞万贯,余物半亲王,仿效靖江王成例吧。”
“是。”
……
皇帝和太上皇都商量好了,事情自然没有再起变化的可能。
转过天,皇帝的贴身太监便前来老朱家宣布旨意了。
这些旨意都非常非常的长,哪怕是用的文言文,不是大白话,也愣是写了满满当当四面圣旨。
简而言之,第一面圣旨明确承认了朱七牛一家的皇室身份,并恩准老朱家的族谱并入皇家族谱,由宗人府统一管理。
朱七牛的太爷爷太奶奶的牌位可入祖庙,余下的活人可得证明身份的金册、玺印,皇帝还特指派人手要给朱七牛的太爷爷太奶奶迁坟,准备将其迁入凤阳祖坟之中。
第二面圣旨则是对朱初七及其妻子的追封,并特封朱象朱狮为镇国将军爵、朱刘氏和朱狮那位早逝的夫人为镇国将军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