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理寺卿年纪

作者:朝堂在左 | 分类:悬疑 | 字数:100.9万

第二百三十五章 猜疑

书名:大理寺卿年纪 作者:朝堂在左 字数:3409 更新时间:2025-01-20 12:30:42

对话戛然而止,当然只是具体的内容戛然而止,卷宗并没有记述接下来的事情,只是最后交代了李平峰的结局,在等待朝廷那边的处置时,李平峰就死在狱中。

李平峰交代了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但是因为这件事情涉及的事情比较多,所以朝廷那边对于他的刑罚一直没有结果。

就算他死了,他犯的罪也是比较严重的,但是好在许然的处理和他自己的认罪比较简单,最后没有太多的影响,只是让王小七搬离了余杭县。

他留在余杭县的话,不管对于他来说,还是对于那些百姓来说,都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这种比较恶性的案子,还是最好不要太多的人知道,让太多的人知道反而是一件坏事。

看着这篇卷宗,齐年北终于知道为什么许然的话能够贯穿整本卷宗,不管如何,许然都是相对淡然的,哪怕是最愤怒的时候,还是能够保持淡定的,这是齐年北学不来的,而且许然对于一些事情的理解是很透彻的,卷宗不仅仅是对案件的记述,也是将来调查的证据,更是一些官员用来学习的内容。

许然的处理是很不错的,而且他对于一些事情的说法和见解,也是不同于别人的。像是这样的人,正是齐年北要去学习的,看完这本卷宗,齐年北没有找到余杭县的破绽,但是找到了自己对于一些事情的理解。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卷宗都会到朝廷的,很多卷宗都是没有价值的,或者相对保密的,所以齐年北之前看的那些卷宗,最多就是这么多年来卷宗的八成,甚至可能不到八成。

齐年北当然知道自己看到的那些卷宗绝对是大部分的卷宗,但是还是有很多卷宗是不会上报到朝廷那边的,大部分的案子都是那种还没有解决的案子,少部分案子是当地官员觉得没有必要上报的案子,这些案子并不会有太多的人去调查,因为大部分官员都会选择那种没有得到解决的案子留存。

像是余杭县这种多年都没有过大案发生的地方,实在是太过于少见了,要不是原本就对这里有所怀疑,不然齐年北是如何都不会相信在这种情况下的余杭县会不发生任何一桩案子。

有一个人的品德高尚,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所有人都品德高尚,是一件很不正常的事情。

剩下还有一部分卷宗,是为了不必要的影响,才会保存在本地的,毕竟有些卷宗对于官员来说,也是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的,更不要说是食人这种案子。

齐年北这些年见识到的案子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案子都是那么有用的,甚至于有很长一段时间,齐年北背的案子不像是案子,更像是那种别人所说的废话,甚至于有些时候连废话都不如,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案子。

张三家偷了王五家的鸡,李二家的菜地被人挖了,大多数都是这种没有什么道理的案子,但是这种案子也是需要上报的,而且很多官员会喜欢上报这种案子,这种案子听起来没什么道理,但是却是验证一个官员能力的好东西,很多官员甚至会以此为荣,觉得自己既然能够做到这些案子,那么就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而哪怕对于皇帝来说,这些案子是他觉得有些弱智的案子,可是他也不得不去接受这些事情,毕竟要是不看这些的话,他别的也看不懂。

皇帝在很多事情上都能够做得很好,但是这也就说明了皇帝会在一部分事情上做得不好,所以皇帝在应对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也是没有办法的,或许听起来有些难以接受,但是一国之君有时候确实不懂得办案的结果和方法是什么。

天子坐明堂,然大部分天子都是不能够知道下面的事情的,有一句民间谚语说得好,太阳照射不到树底下。

这句话听起来没有什么,但是实际上却是一句相当危险的话,因为这代表这皇帝对什么事情都并不是很清楚,若皇帝真是能够洞彻很多事情,那么就不会有内卫的出现了,而内卫的出现是能够证明一个道理的,也就是皇帝很担心那些事情。

但是内卫的出现并不能够让皇帝知道所有的事情,要是皇帝能够知道所有的事情和答案,那么皇帝现在也就不会让齐年北来这里,皇帝既然让齐年北来这里,就是他希望齐年北能够办好这些事情。

看完许然处理的这件案子,齐年北发现这位文成公在余杭县的这些年经历很多事情,甚至于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罪恶,要不是因为这些罪恶都写在卷宗上,恐怕就算是齐年北自己,也是没有办法能够相信这些事情的。

其实齐年北要是仔细地去想,就可以发现他在长安经历到那些事情的,其实也是一些特别多灾多难的事情,要是让宋衡自己去遇到这些事情的话,恐怕会经过不知道多少年才会遇到这么多奇案聚在一起,但是齐年北却是在几日之内就把这些案子全部聚到一起了,这听起来有些不太可能,但是齐年北和宋衡已经经历过这些事情了,这些事情并不是假的。

齐年北将这本卷宗收起来,本来是打算继续看这些类型的卷宗,但是想了想,觉得还是应该去看许然的卷宗,于是决定开始从头看许然那些年在余杭县办的案子。

对于许然办的案子,齐年北是知道一些的,但是许然在余杭县发生的事情,哪怕是朝廷当中都没有太多的记载,就算是有一些记载,可是那些记载对于齐年北来说,其实更应该像是那种在不足当中找出来的凑数用的东西。

除了是对许然的了解,更是齐年北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说起来其实也简单,谓之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齐年北并不是单纯地想要了解许然,许然这个人的事情,只要是齐年北想要可以慢慢去了解,他就可以有的时间和人脉去做这件事情。

别人他不知道,至少他知道宋衡家里就有着许然毕生的所有着作,多到可以装满一辆马车,这还只是他自己写的内容,并不包括许然办过的案和处理过的政务。

要是把这些东西都记载下来,恐怕是一辆马车都不够了。

齐年北开始翻看许然留下来的那些卷宗,他本来以为许然在这里只做了一任官员,最多能够省下来十几卷卷宗,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许然竟然留下来了大概八十卷卷宗,看着这八十卷卷宗,齐年北有些无奈地说道:“看来这位文成公居然还留下来这么多卷宗,这些卷宗里面不知道会留下来多少内容。

但是这么多卷宗到底会留下来什么内容呢?我觉得还是没有这种可能吧,要是这些卷宗当中有一半有问题的,我都已经足够难受了。

但愿这些三十年前的卷宗,应该是不会有太多的问题的。”

其实就算是这些卷宗当中的很多案件都是有问题的,有很多齐年北估计也是查不到的,这些案件年代久远,就算是流传下来的不多,都很难查清楚,就更不要说是很多的案件,齐年北之所以说出来这些话,是他觉得依照许然的能力和胆识,是不应该留下来这么多案件的,但是许然还是留下来这么多的案件,那么就只能够说明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许然并没有好好处理这些案子,第二种可能就是三十年之前,余杭县就已经陷入到了某种困局之中,而那种困局是许然想要改变却没有改变的。

其实也怪不得许然,虽然大吴的官员大多数都是五年任职的,但是科举是三年一届,这样就会导致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些没有官做的新人,并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去翰林院的,于是就会有很多人应该去当普通的官员。

有些官员病死,有些官员因为罪责被杀,而有些官员就会因此产生调动,所以大部分的官员都是三年一调动的,原本的许然是能够待满任期的,毕竟因为李剑池的事情,皇帝对于他其实并不是很信任,但是不凑巧的是,在许然到余杭县的第三年秋天,他就被调走了,是迁升,只能够怪当时的幽州刺史倒霉,在城外转运粮草的时候,被发疯的马踩踏而死,这个空缺随后就落到了许然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