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257.7万

第六百一十二章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 字数:3580 更新时间:2024-11-16 17:37:25

谢迁府宅。

这两天谢迁已经恢复了处理公务,但仍旧没有回内阁值房,平时只是在各衙门走动,有事情需要交接,就需要他跟李东阳单独进行。

眼下的他,与其说是内阁大臣,还不如说是李东阳的私人顾问,因为他现在只对李东阳负责。

“于乔,你不必担心了,以目前所知悉,北方各处已经下了大雪,战事到现在仍旧没有进展,就连伯安进入草原也无所斩获,看来这场战事将会无果而终,以陛下对此事的反思,定不会迁怒于主张止战休养之人。”

李东阳心情似乎很是放松。

他就是过来跟谢迁提及好消息的。

谢迁手上捏着茶杯,却好像是满怀心事的样子,叹道:“即便如此,我也愧对臣僚,为何陛下就不准允我请辞的奏疏呢?”

李东阳道:“朝中正是用人之际,你走了,岂不是凭白便宜了张秉宽那些人?这次闹得动静这么大,却是到头来劳民伤财无所进益,正是削弱他声望,让陛下重新正视边疆防务之事的大好时机,这时候你走了,不就等于是认输了吗?”

“呵呵。”

谢迁脸上带着苦笑。

李东阳看出谢迁的消极和怠慢。

李东阳冷冷道:“不管怎样,你也不能走,这是我跟中堂商议好的事情,你要走了,那内阁就会被打乱次序,陛下必定会以此为契机,让张秉宽入阁。如果这次的战事,他声望有损,却因此而入阁,这应该不是你所希望看到的吧?”

明明我们赢了,最后因为你谢迁主动请辞了,那输的反倒是我们。

“宾之,你还是太执着了。”谢迁道。

“你也一样。”李东阳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心思,论对张秉宽的防备和芥蒂之心,你比之我有过之而无不及,到现在,朝中仍旧维持清流的,也就是我们阁部,可不能因为你坏了大好的时局。”

“嗯。”

谢迁只是点头。

他也没正面回答李东阳的问题。

李东阳起身道:“这两日,朝中的议题,主要在于让陛下早些下旨令各处撤兵,以保证各处安稳过冬,并且过冬的钱粮已经在调配中,你多参与期间,户部那边我已经打好了招呼。以你的能力,相信陛下对你仍旧会非常倚重,这次也可算是张秉宽搬起石头打了自己的脚。”

“呵呵。”

谢迁又报以苦笑。

李东阳道:“难道你认为不是?”

谢迁摇摇头,仍旧不再说什么,既不说自己摇头是像李东阳说的“不是”,还是觉得李东阳说得不对。

“你啊你……消极起来,的确是有些过份了。”李东阳感慨道,“不过终有柳暗花明时。我相信,老天也不会永远只眷顾一个靠夤缘攀附君王而上位之人,天地自有正道。”

……

……

张懋的人马,跌跌撞撞进入到宁夏地面。

而他仍旧没得到张锐和马仪所部进一步的消息。

“公爷,情况不妙。”钟德才跑到张懋面前,显得心急火燎。

张懋道:“鞑子来了吗?”

钟德才道:“如果来了才好,现在所得知的情况,鞑子已经退兵有近十天,最近几日各处都没有鞑子的动向传来。”

“这不是好事吗?”张懋本来还在斟酌怎么写上奏,现在突然又好像找到方向了。

钟德才如同张懋肚子里的蛔虫一般,见张懋神色淡然,不由惊讶道:“公爷不会是想把鞑靼退兵的功劳,揽到自己身上吧?”

“你什么意思?”

张懋瞪着钟德才道,“难道不是因为老夫领兵前来,鞑子才退兵的吗?”

钟德才不由苦笑。

看起来这位英国公还真乐观,他急忙道:“公爷,您不会以为现在还是几年前,西北各处消息闭塞,边疆将官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年头吧?”

张懋将笔丢在地上,怒道:“你是说,有人会诬告老夫虚报战功?”

钟德才也不隐晦道:“正是如此。现在西北可到处都是蔡国公的人,他们自诩的公义,其实就是对您的排挤,您要是这么做的话,就等于是落人口实。”

“那要不怎办?总不能让老夫告诉陛下,其实老夫什么事都没做,还没等老夫领兵来,鞑子就都跑了,然后就……”

说到这里,张懋突然不说了。

因为他突然意识到,好像自己做的事,正跟头年里朱晖所做的事逐步吻合。

钟德才道:“公爷,说句不好听的,或许保国公当时也觉得,他做得事也不少,但结果呢?”

“少说废话,你就说现在怎么办,别每次都来说什么大事不妙,老夫难道不知道这仗不好打吗?可总该有人告诉老夫,这事应该怎么解决吧?”

钟德才试探道:“公爷,要不咱也随小公爷那样,带兵进草原……做个样子混混场面事?”

“什么?”

张懋皱眉道,“你就是这么当西席的?告诉老夫领兵进草原?老夫可听说,今年冬天雪可不少,咱这边雪下得不大,但北边可都是大雪漫天,你进到草原,是不想让老夫活着出来了是吗?老夫这把老骨头能经得起折腾吗?”

钟德才道:“那要不您就见见宁夏巡抚,或者是想办法跟那位三边总制的王制台见一面,由他们上奏来为您表功,自说千言不如他人说一句啊。”

张懋也显得很踟躇,却也很是恼火道:“上哪见他们去?带个兵,怎么这么麻烦?”

钟德才叹道:“要是咱打了大胜仗,自然也就没这么麻烦了,谁让鞑子他不露面呢?现在寄希望于小公爷能表现好一些,能在草原破敌……”

“那功劳也会是王伯安的,谁让他是随姓马的出去的?这孽子啊……”

张懋一边骂,心里却也跟钟德才一样,在期冀儿子能带来一些奇迹。

不过随即钟德才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倒是边关的将领说,北方的雪下得太大,各处人马不得不撤兵。也有个好处,那就是蔡国公全盘策划了这一战,没结果的话,对我们或许是……挺好的。”

“好个屁!之前怕取胜,被陛下把功劳归到张秉宽身上,现在却又怕无功而返,因为老夫会跟他一起受过!”

张懋也很懊恼。

明明跟张周是对手,但因为二人现在都是武勋,在很多利益上又好像是共通的。

就好像朝中文臣还在等他张懋颗粒无收,以此来参劾张周,以及擅自给张懋调兵的王守仁呢。

“赶紧去信,跟宁夏说,让他们给调拨钱粮,老夫也不能让将士们饿死,再就是……也让宁夏给老夫说说,这应该是老夫的功劳吧?偏关之外,老夫可是打了胜仗的……”

钟德才脸色尴尬。

他就没好意思说,其实那功劳根本不是你的,而是你儿子和马仪所取得的。

……

……

出征草原的各路人马,除了王守仁一路尚且没有消息之外,剩下的几路都开始回撤了。

就连之前志得意满的王琼,也不得不接受鞑靼人潜藏起来不正面交战的事实,也认识到以大明对于草原地形的理解,难以在茫茫草原上找寻鞑靼主力踪迹,也只能在天气更加恶劣之前,撤回到大明,以保证大明的将士不会有战争以外的非正常减员。

“王大人,刚从榆林卫传来消息,说是这次出关的几道将士,都未有何所获,只有目前新建伯的一路人,至今尚未有消息。”

部将将消息带给王琼。

王琼显得很遗憾,叹息道:“能取胜的,也只有王伯安,以他的精明和睿智,且以他的谋略和胆识,怎可能会无功而返呢?我以为自己不输给他,看来……还是相形见绌啊。”

部将道:“现在南边的路已因为下雪封了,过河可能也不会太容易。”

王琼随即指了指地图上的一处道:“从这里渡河南下,这次的战事,我也算是认栽了。只希望朝廷不过分追究吧。”

在王琼看来,这场战事,他自己表演的机会已经失去了。

将会以无功而返结束。

……

……

王琼也是心灰意冷,他觉得不如王守仁,毕竟同为总制官,王守仁又是年轻后生,王琼一向把自己看成是前辈,现在也不得不承认,前浪不如后浪。

而此时比王琼撤兵更早的东路人马,也就是崔元和朱凤的那路人,则还在经历一些他们所不愿意承受的突发情况。

就是在继续找路。

“这两天是在往南走吧?”在撤兵两天之后,朱凤找到崔元,很急切问道。

崔元也在苦心研究地形图,闻言抬头看了朱凤一眼道:“基本的南北还是能分辨的,但就是……不知道是在往西南走,还是正南走。”

朱凤道:“不是要往东南走吗?”

崔元无奈道:“前面探路的来报,说是稍微偏东一些的方向,路很崎岖,加上地势起伏太大,只能想办法找别的出路。”

朱凤一脸懊恼道:“怎么到处都是这种地形,我们到底在哪?”

“这……”

崔元也回答不上来这问题,他在朱凤面前也没多少掩藏的,更有一种难兄难弟的惺惺相惜情绪在里面,“知节,你不必担心,这不蔡国公给的舆图也标明了,这周围……地势是从低到高,好像是高原,而我们现在只需要找到一条相对平缓的路。这一冬一夏,找路都不容易,尤其是在这雪天……”

朱凤道:“那按照目前的进度,几天能回去?”

“大概……还需要六七天……也可能是十天左右吧。”崔元道,“继续看情况,鞑子现在不会出现的。这点我们只需要找到回去的路就行。”

朱凤坐下来,一脸沮丧道:“从未想到,出征到外面,居然连回去的路都找不到了。”

崔元笑道:“路是有的,但就是下雪天不好走,你看看外面这光景……每天都是灰蒙蒙的,到处都是白色,军中熟悉草原环境的说,可能还会有大风雪,好在咱带的东西比较多,连炭火都带了,不用太担心。坚持十天半个月的,不成问题。”

朱凤道:“可将士冻伤的也不少。”

朱凤继续笑着安慰道:“所以我们不用太着急,也不能苦了将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