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封疆万里
作者:狼烟东去 | 分类:历史 | 字数:118.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14章 如何惩戒
曹植知道,此时虽然自己在表面上依旧是占据着主动,就像是在审问着司马懿一般,但司马懿每一次都是在话语之中找到一丝破绽,这一次也是一般,司马懿口中说着有些缘由,却又没有提出是何种缘由,自然就是又一次想要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表现。
但此时,曹植已经是有些熟悉了司马懿的这些套路,他自然不能再如同之前那样,一步步的落入司马懿的说辞之中,他深知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自己才是这魏国之主,虽然不能毫无理由的对这些自己朝堂上的重臣定罪,但是颍川之事自己之前已经是做了足够多的渲染,此时跪在地上的数人就足以说明他们已经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曹植暗自决定打破之前的套路。
“不论是何种缘由,尔等自然是理应与之断绝往来,不然若干年后这些势力渐渐成事,岂不是要颠覆我魏国朝堂?既然仲达将此事和盘托出,对于仲达自然是要从轻处罚,但却绝不会因尔等主动招认而免于处罚,不然日后难保不会出现第二个颍川。”
曹植这样一说,便又将这一次谈话的主动权拿回到了自己的手中。之前曹操之所以数次想要杀了司马懿却未能动手,说到底不过是曹操的面子与他的自信在作祟,他自认为能够让司马懿心服口服不可辨驳的情况之下将其杀死,但殊不知司马懿此人在这个时代是个另类。
他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能够好好的在这乱世之中生存下去,完全不会顾及自己的脸面和廉耻,在他将自己的姿态放的及其之低的情形下,曹操心中的自豪感让他放弃了杀死司马懿,同时也想要看看司马懿下一次面对这种情况之时会如何应对,这就是曹操数次对司马懿起了杀心却又并未下手的缘由,当然,这其中也有曹丕屡屡为司马懿开脱的原因。
这些原因,曹植之前在自己的脑海之中都是深思过数次的,他了解自己的父亲,如今也是渐渐的了解了司马懿,所以这一次,他没有重蹈自己父亲的覆辙,适可而止的制止住了司马懿的表演。
但纵然如此,司马懿之前的数言也已经将自己的罪责变得比不少朝臣轻了,且不说这一次曹植并不想置司马懿于死地,若是他当真想要将司马懿置于死地,他要么当众承认自己之前略过了司马懿与庚氏之间的关系,要么让那些看起来罪责比司马懿还要重的人全部都给司马懿陪葬,但显然不论是哪一种方式,都会让曹植的朝堂损失惨重。
此时已经跪拜在地的司马懿并没有抬头看着曹植,若是此时地面上有一面镜子能够看到司马懿的眼睛的话,就会发现司马懿的双目在急速的转动着,显然,他在思考着,权衡着,他依旧要让自己以及司马家的损失降到最低,这是他身为这一代司马家主事之人的职责。
“不论主公何种惩罚,懿都愿意承受,若此番能够侥幸逃得性命,懿断然不会再与我朝堂之外的势力有任何瓜葛!”
这一番言论,仿佛是在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曹植知道,若是司马懿这样说了自己依旧强行对其施以重罚的话,自己管理魏国的能力无疑又会收到质疑。
看了看跪拜在地上的司马懿,又看了看司马懿附近目漏凶光,恨不能直接上去一脚将司马懿踹倒在地的杨修,忽地曹植的脑海之中灵光一闪,直接看向杨修言道:“在处理这颍川之事上,德祖乃是极大的功臣,正是德祖冒险率军前往颍川,这才将这些躲藏在暗处的势力尽皆剿灭,不知德祖以为,对于仲达等人应当如何处置?”
这样一来,曹植变成功的将矛盾转嫁到了杨修的身上,他知道,杨修与司马懿关系不睦,但那些朝臣之中,也是有着一些平日里与杨修走的颇为相近之人,故而杨修若是出言,既能够达到重罚司马懿的目的,又不会使得自己陷进去太深,无疑是一个两全其美之法。
杨修见此时曹植将这个艰难的任务交给了自己,心中也只能是叹了口气,之前他心中所想,自然是曹植能够在暴怒之下将司马懿罢免或是直接斩杀,但是当曹植没有直接拿出指向司马懿的证据之时,杨修就知道,曹植还是舍不得在此时将司马懿杀死。
曹植的担忧,杨修又怎能不知,曹植显然是担心自己此时除去了之前在战场上立下过十分至大功勋的司马懿后,不能在未来与刘封和诸葛亮的争斗之中占得上风,他一边想要狠狠地惩戒司马懿一番,一边又需要保留住一旦事不可为之时能够将司马懿再度请出山的可能性,这样的想法一旦存在,自然也就造成了如今曹植为难的局面。
杨修之所以是曹植最为信任之人,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善于揣测曹植的心思,这些年的辅佐,让杨修是最能理解曹植心中所想之人,就像是在这个时候,虽然自己万分的想要将司马懿置于死地,但是这样的话还是没能从杨修的口中说出来。
“修以为,此番颍川之事,若非主公发觉及时,日后几乎定然会酿成大祸,好在如今已经将这些隐藏在暗中对我魏国有些十分之大危害的势力尽皆拔除,但这些势力虽已被我等拔除,但身为朝臣却与这些不明势力有着不小的勾连,绝非能够轻饶之事,修以为,对于其中涉及颇深者,不应再出现在朝堂之上,涉及不深者,近期亦绝不可重用,看其日后改观,再行定夺。”
听罢杨修这番言语,那些跪在地上的老者皆是松了口气,原本以为自己这项上人头就要不保,如今见得杨修竟然没有为了将自己的对头司马懿置于死地而对他们也落井下石,他们皆是向杨修投来了感谢的目光,就像杨修救了他们的性命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