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从大师兄开始崛起
作者:红色水牛 | 分类:都市 | 字数:86.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62章 小刀拉屁股
“咱们书馆的说书人不就是您吗?”唐云风故意疑惑道。
“没问你这个,我是问那首歌。”
金纹声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又有些委屈道:“他们非闹着要听,可我也不会呀。”
说起这事儿,老爷子就郁闷。
自打书馆开业,他可真是比所有人都上心。
每天准时准点开门,三个人也说,五个人也说,就想着尽快把人气聚拢起来。
谁料,惊喜突然从天而降。
他今天一开门,转眼就围上来一帮子人。
可没等他心里高兴,人家开口就要听歌。
拜托,这里可是书馆。
书馆是说评书的地方,谁唱过歌呀?
难不成说书先生说着说着,中间站起来唱个歌,跳个舞,耍个把式?
真是离谱他妈抱着离谱哭,离了大谱。
然后……
还好小五媳妇王慧来了,才帮他把人挡在门外。
唐云风看着委屈巴巴的老头儿,使劲憋住笑:“师爷,您甭急,一切有我呢,我来唱给他们听。”
“唉,世道变了啊。那我就小刀拉屁股,开开眼吧。”
爷孙俩正聊着,栾芸平跑了进来。
“师哥,票卖完了,可还剩不少人呐。他们有些还是从外地过来的,咋办?”
唐云风想都没想,便道:“好办啊,坐票没了就卖站票呗,反正一个都别浪费。”
金纹声也点头道:“对对对,生场子揽人太难了,一个都别浪费。”
“好嘞。”栾芸平点头应声,又跑了。
唐云风对金纹声笑道:“师爷,人我招来了,能留住多少,可还得看您呐。”
“放心吧,我今天说一部好的,可能都快失传的书,让小刀也拉一下你的屁股。”
“呃,这叫什么话?行吧,那您尽管拉,多开几个眼儿没关系。”
唐云风给老爷子倒了一杯茶,站起身赶紧去隔壁园子。
转眼再回来时,身后又跟着一帮薰活儿的师弟。
他们搬搬抬抬,拿着好些桌椅板凳,以及演出的设备。
就是书馆有点小。
摆完一百多个座儿后,连过道都塞满了。
话筒、音箱也是个手拉式的,就大妈们跳广场舞的那种。
整体看起来,一点都不高大尚,跟个草台班子似的。
但条件有限,暂时也只能这么着。
关键还得靠爷俩嘴上的能耐,让观众们尽量满意。
等到里面布置完毕,外面的票也已经卖完。
观众们进场看到这么简陋的场所,都有些意外。
但还好没有人闹,给了起码的尊重。
毕竟票价也就三十。
连下个馆子都不够,顶多一份盒饭,一包烟的钱。
这还能看到唐云风本人,还能听到他现场唱歌,不算亏。
唐云风也确实很热情。
拿着话筒,一边提醒众人小心脚下,一边不断解释,不断感谢。
这份把观众当上帝的态度,真让人如沐春风,心里舒坦。
大家再无不满,甚至好奇的打量着他的同时,还回以善意的微笑。
老爷子站在一旁,看着唐云风,暗自频频点头。
“小五一真不错,是棵好苗子啊。”
“就是可惜,没早点认识这孩子。”
“不然,我收他入室关门,让他当小五的师弟。”
终于,所有人落座,伴奏音乐也随即响起。
唐云风站在小舞台上,开始演唱《说书人》。
最近一段日子,他真是到哪里都唱歌。
歌曲越唱越熟,水平貌似也在提升,还有极佳的嗓音托底,所以即便简单的设备,效果也非常不错。
这让众人听得很是满意,其中也包括金纹声。
他年纪大了,平时是不怎么听歌的,尤其这种流行歌曲。
但这首歌,他却出奇的喜欢。
里面那些鼓点,那些戏腔,那些歌词,怎么听怎么感觉亲切。
就是……味道还差点。
“唉,老祖宗的好东西呀,都快被子孙们丢光喽。”
“是时候让这些小年轻,听听真正的评书了。”
很快,一曲唱罢,全场掌声热烈。
唐云风深鞠一躬,退到旁边的小板凳上坐下。
金纹声提一提前襟,昂首挺胸上台,再大马金刀的在高椅上坐下。
老爷子身体非常瘦,但那股强大的气场,又稳如一座泰山。
待到全场动静稍弱,手中的醒木直接往桌上一拍。
“啪~”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撒种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列位看官,打今儿起,由我给大伙儿说一部长篇侠义小说《三侠剑》。”
“江湖自古多儿女,侠肝义胆现柔情,《三侠剑》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清朝康熙年间。”
“话说那是六月份,在昆明通往南京的官道上……”
唐云风听到《三侠剑》,心里顿时喜出望外。
因为这部书真就是经典中的经典,而且现在很少有人在说。
它最早是由清末民初的艺人张杰鑫,根据《施公案》和《彭公案》改编而来。
同时又集纳了《双镖记》、《永庆升平》等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
所以总的来说,就是一部大杂烩。
连书中的人物也没有原创,多为其他书中的角色,或是他们的先人祖辈。
但张杰鑫身为“评书三杰”之一,才华横溢,技法超群。
他在改编时,便把自己所有说书的经验和技巧,全都糅合进去。
怎么勾人怎么来,怎么出彩怎么来,怎么好使怎么来。
于是,杂着杂着就杂成了经典,成为20世纪初红极一时的书目。
未来单老先生也专门录过这部小说,还有人出了一部《后续三侠剑》。
反正好东西就是好东西,过多少年都勾人。
也不管你七老八十,还是一二十岁,谁听谁入迷。
很快,江湖的刀光剑影,便让听众沉浸其中。
而全场唯一还算清醒的,只有唐云风。
外行听热闹,内行瞧门道。
他可是带着小本本,来学老爷子的手艺的。
起初听的比较迷糊,后来渐渐的,真就听出了几分门道。
评书跟单口相声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评”字。
说书人需要跳出故事,对人物和剧情进行品评。
谈古论今,旁征博引,人生感悟,得说出让人信服的道理来,才算够味儿,才压典。
所以好的说书人都得有文化,也才配被人称之为“先生”。
而压典的另一个方式,那就是……年纪。
评书属于养老不养小的行当,年轻人在台上谈古论今,肯定不“压典”。
台下坐着的观众都比你岁数大,你在台上批谈论讲,没人信服的。
这方面,唐云风比不了金纹声,也学不了。
但老爷子的表演技法,那可有的学。
从起头的定场诗,到后面的开脸儿、摆砌末、赋赞、垛句……
每一个哏节上,都拿捏的精准娴熟,又潇洒自然。
唐云风越学越佩服,感觉太长见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