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唐朝的草蜢

作者:猫怕凉 | 分类:历史 | 字数:101.4万

第239章 还好当初亚历山大没来

书名:唐朝的草蜢 作者:猫怕凉 字数:2248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9:19

为啥叫干死?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倾城得屡屡思路

“嗯,得想想嘞”

“嗯,喝口茶,好好想想”

倾城的茶早凉了,不过嘴巴倒是挺干的,还是喝吧

“应该叫开伯儿山口”

“这名字多好!”李世民觉着这名字才说得过去嘛

“这是波斯人起的名字,亚历山大也是从那里去印度的,最后一个要征服的文明”

在缅甸南部伊洛瓦底江下游地区,公元前后已有孟人居住。当时印度人把这一地区称为“苏瓦纳布米”,意即“黄金地”。人们以为印度人进入缅甸,只限于沿海区域及缅甸中部平原地带,根据4世纪的华阳国志,印度人亦曾沿雷多一带山区,越过森林山而进入缅北通道,深入缅北中缅边境。这条中国经过缅北到达印度大夏的西南丝绸之路,长期秘密掌握在西南夷商人与宗教僧侣的手中

直到唐朝随着各方交流的加剧才逐渐暴露于世人的目光中

而发现印度是在公元前122年,我们的大吃货博望侯张骞从西域归来,向汉武帝禀报了他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的奇特发现,“居大夏时见蜀布、卭竹杖,问所从来,曰东南身毒(今印度)国。”历代帝王的官方记载上从未有过通商记录的西域国土上,张骞居然发现了大量独产于四川的蜀布和卭杖。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张骞及时地报道了与西北诸国往来的可能性;他暗示了与那些地区通商的潜在价值。他还指出了与像中国那样反匈奴的其他民族结盟的好处。然后印度进入中国人的视野

不过最扯淡的是亚历山大是被人带错路跑进了开伯尔山口里面

“你说这印度是亚历山大所知道的最后一个文明,嗯?我大中华不配拥有姓名?”

杜如梅是坚定的大唐主义者,亚历山大能开伯儿山口,我们大唐也要开伯儿山口

兴都库什山为啥叫干死印度人呢?

波斯人为何把开伯尔山口叫干死印度人?

倾城说开伯尔山口是进入印度的唯一路口,守住这里,印度几乎无懈可击,其它路径去印度,要翻过崇山峻岭,及其麻烦

军事家李世民给印度人想办法“那印度守着那里了吗?”

“从来没有过”

李世民一听,这是不是傻?难道那里很难守护?“为何?太大吗?”

倾城想了想:“印度西边是苏莱曼山脉,东边是喜马拉雅山脉,这俩山脉中间就是那兴都库什山脉,其它地方被大海包围,开伯尔山口就是兴都库什山脉最大和最重要的山口,有几百米宽,进去就一马平川了”

这已经不是傻的问题了,这是脑子缺点啥,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地,还就几百米宽,两侧全是大山脉,就放那让人随便进?你堵上不完了吗?

不对啊!这是全部都傻才对。李世民也只能说“活该,那山口就应该叫那名字”

“hindu kush”

“什?什么意思?”李二不会外语

“波斯语”

“兴都库什山翻译过来就是那个了,他们一直都这么用”

干死印度人?自家那么大的山头叫干死自己个儿?

李世民想起亚历山大,这真是不干他们都亏呀,就这种人值得亚历山大跑那么远去征服?怎么不来我大中华?“杜卿家说得对,亚历山大还不如来我中华一战,才显男儿本色”

“那又打不赢,陛下,那时候七国常年混战,要是让他们知道西方还有那么多土地,早就去西边打地盘去了”禇遂良觉得还好亚历山大没来,不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来了那就是个带路的

杜如梅有不同的想法“陛下,臣以为不一定,亚历山大已经征服了印度,要是休养之后,以那里为后援补给,未尝不可一战”

“姑娘以为呢?”李世民还是想试探倾城

“倾城以为完全不可能,有来无回”

“这么绝对?说说看?”

倾城摇摇头“西边近代2000年历史里,钢都是稀有货,产量低,质量还不好,所以罗马大秦要一直进口东方钢铁,罗马学者普利尼曾看过汉钢铁武器,在博物志中曾这样描述:不得不说,在所有铁制品中,赛里斯的钢铁无疑是最精良的”

“朕说的是七国时期”虽然大秦可能是姬云玩的有生之年系列。但是早做打算,后人才好乘凉。李世民已经明白了,钢的出口需要再减少,不能养虎为患

“无论是七国,还是一统天下的秦国,他们不是只用青铜武器,还有钢铁”倾城摇摇头

沙河古桥遗址出土的秦代多块巨型铁板,是桥面的组件,长7.2米,宽1.1米,厚度仅5厘米,在这时期铁器就已经是这水平了,还大量生产用来修桥,可见当时武器的精良

“那时候大秦用的是什么?”

“纯铜硬度40-62HV,一刺就弯,非得踩直,罗马渗处理和热处理都没普及,罗马剑硬度能低到70HV”

现代的铜刀是用来切豆腐用的,后世西班牙出土的罗马剑硬度的确低到70HV,砍得动?

这个HV是什么玩意不知道,但是说起硬度话,那就可以理解明白了

“那的确没有任何可比性了,韩国的箭射得最远,其次是秦国的箭,放箭都能把他们射成筛子,几十万人踩也踩碰肉饼”李世民哈哈大笑,原来是个菜鸡

《史记苏秦列传》:“天下之强(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

这段话是战国时期最有名的纵横家之一苏秦说的。当时苏秦合纵(六国结盟)而抗强秦,张仪外连横(破坏六国同盟)而斗诸侯,这鬼谷同门哥俩磨破了嘴皮子,让天下血流成河。

简单来说就是大忽悠苏秦晃点韩宣王:“韩国纵横九百多里,军队有几十万,天下的强弓硬弩都是从韩国制造出来的,射程都在六百步之外。韩国的士兵脚踏连弩而射,能不停歇地持续发射一百箭,可以射穿远处敌人胸前的铠甲,射穿近处敌人的胸膛。”

韩国的连弩要比只有八寸长的诸葛连弩威力要大得多,毕竟用八寸长的弩箭,说啥也射不到六百步远的(古一步等于两个跨步)。而韩国连弩,那岂不是可以算是古战场的AK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