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武锻大明

作者:酸汤折耳根 | 分类:历史 | 字数:79.9万

第178章 组建内阁

书名:武锻大明 作者:酸汤折耳根 字数:4504 更新时间:2025-01-24 02:07:43

定都北平。

朱允炆终于还是走了他四叔的路子,当然也有朱允炆前世对于首都的特殊感情,虽然他并不是首都人,但是他却也在首都生活公子了很多年。

故宫——

明清两朝的京师。

当然,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的原因,定都北平,将来也好控制美洲,同时对于北部草原的管控。

虽然现在北部草原已经成为大明的牧场。

但是,谁能保证几十年后,几百年后,北部草原不会出现新的游牧民族呢?

等朱允炆话音刚落,整个大殿立时爆发山呼海啸般万岁声。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即使大理寺卿刘程提出过商议建议,但是这一刻依然选择了服从。

没办法。

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

...

一个王朝迁都,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该有的礼节仪式还得照常进行。

两天后。

奉天门前,举行了盛大的迁都仪式。

皇帝朱允炆、皇后马恩慧,乘坐龙辇鳯辇缓缓进入新紫禁城。

北京城街头,那是爆竹声声,百姓们那欢歌笑语。

...

大明建文二十四年(1422年)二月十八日。

奉天殿。

“皇上驾到!”

随着宦官的一声唱喝,大殿内的百官立时恭恭敬敬。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因为今天才能算作是迁都北平的第一天上朝。

虽然此前的三年里,朱允炆一直也在这里上朝听政,但是这三年里,这座宫殿只能算作是大明王朝的皇帝行宫,而都城依然还是应天府金陵城。

今天不同了。

三天前大明朝举行了迁都仪式。

所以这是北平作为帝都,第一次朝会。

“诸位爱卿!”

等百官们朝贺之后,朱允炆澹澹的说道:“正所谓新都新气象,朕这几日一直在琢磨一件事情,每日上朝,朕虽然不累,因为后宫到这奉天殿,也就几步路的距离。”

“但是朕心疼诸位爱卿啊!”

说完,他故意停顿了一下,想看看大臣们都是什么反应。

但是遗憾的是,大臣们一反常态,以前的那些言官,这个时候都是特别的恭顺。

咦——

怎么不站出来反对反对。

其实他们不反对,朱允炆也知道原因。

为什么?

因为他这个皇帝,是一个比较固执的人。

只要他决定的事情,即使言官再怎么劝谏,他也照样的会实施。

首先他非常清楚,他并不是一个昏君。

二十多年下来,他出的每一条政令,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即使刚开始很多人不认可,但是事后都证明他的政令是非常正确的。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没办法,谁让他是穿越者呢?

咳咳——

朱允炆咳嗽一声后,道:“所以朕决定,从今日起,朝会由每天改为逢双日朝会,逢单日取消朝会......”说着,他笑了笑道:“朕这可不是为了朕自己,朕是真的心疼诸位爱卿,每天一大早就得早起上朝,特别是年长的爱卿们,身体还是很重要的。”

“还有啊,每天朝会,其实也没有那么多大事可以讨论。”

“诸位爱卿说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陛下圣明!”百官们齐声道。

“当然!”朱允炆又道:“如果遇到突发大事,诸卿也可以到武英殿见朕。”

“是!”

百官有一次躬身道。

这件事情,其实朱允炆很多年前,就想这么干了,每天天还没亮就得起床参加朝会,即使大明王朝现在疆域辽阔,但是真正的大事情,那有这么多啊!

很多时候早朝,其实就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讨论。

改一改吧。

本能朱允炆原打算改成三日一朝,或者五日一朝。

但是想想这好像显得他这个皇帝太懒了一些,所以才退而求其次改为上一日休息一日。

对于这个政令,百官们其实也是高兴的,毕竟他们也都是血肉之躯。

先帝建立大明朝,为了彰显新朝新气象,为了凸显朝廷勤政,所以才制定了这种一日一朝的规矩,现在皇帝改成上一日休一日,这让百官们,也能轻松一些。

“好了!”朱允炆笑着道:“说完这朝会的规矩,接下来朕还有一个新的诏令。”

朱允炆话音刚落,百官们顿时一愣,心道还有什么事情?

这北平刚刚定为新都,这皇帝的政令还真是一道接着一道啊。

但是,百官们并未说话。

朱允炆道:“现在我大明疆域越来越大,朕决定今日起,我大明王朝成立内阁制。”

“内阁?”百官们顿时愣住。

“内阁共设五位内阁辅政大臣!”朱允炆道:“以后议政的事情,就由内阁辅臣们先行商议,然后在汇报给朕。”

“内阁任期为五年,内阁成员可连任一届,也就是说,一位内阁辅臣,最多可担任内阁辅臣十年......”说着,朱允炆顿了顿道:“内阁成员,由朕或后世君王钦定。”

第178章 组建内阁

历史上内阁制,是明成祖朱棣建立的,因为洪武皇帝朱元章废除了丞相制度,后来朱棣造反成功,为了巩固皇权,于是成立了内阁制度。

明朝初期,内阁成员其实就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只是到了后期成为了朝廷运转中枢。

“方孝孺、杨士奇、盛庸、田厚义、王直,为第一届内阁成员!”朱允炆说着,看向五人顿了顿说道:“五位爱卿即刻卸任原职,组成内阁。”

“微臣遵旨!”

“微臣遵旨!”

五人出列齐声道。

选出这五人组建内阁,朱允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方孝孺就不说了,这人为人正直,而且在历史上也是证明过自己,让他进入内阁,可以起到一个表率作用。

然后是盛庸、田厚义,都是朱允炆最为信任的人,其中盛庸此前一直担任兵部尚书,而且还亲自带兵征服南亚五国,这算是一个懂得军事的人才。

至于田厚义,他是一位仁孝之人,这些年担任科技部尚书,为大明王朝建立不少功勋。

至于杨士奇与王直,杨士奇在历史上,曾经担任过朱棣的内阁大臣,当时的内阁号称三杨,即为杨士奇、杨荣、杨溥,而且这些年他的人品才学,朱允炆也是看在眼里,让他进入内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是王直,在原来历史上土木堡之变后,沉着应对,而且还历任礼部侍郎,吏部尚书。

看着大殿上的五人,朱允炆道:“首辅暂由方爱卿担任。”

“微臣领旨!”

方孝孺躬身道。

让方孝孺担任内阁首辅,这是实至名归了,原来历史上他宁愿舍弃十族,也不愿效忠燕王朱棣,就凭这一点,他就有资格担任首辅。

即使现在朱允炆时期,方孝孺这二十多年,初期是纠察司指挥使,他的正直,使得很多贪官污吏闻之胆寒,也是因为他担任纠察司指挥使这些年,为大明的吏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最后内阁办公地点,朱允炆将它放在了文渊阁,这一点自然也是借鉴了历史上朱棣的做法。

成立了内阁之后,朱允炆的日子,就要轻松许多。

因为接下来朝廷大小事情,先交由内阁商议,等他们商议出一个结果之后,再交由朱允炆来拍板定夺,这就给朱允炆减轻了一些负担。

在此之前,因为先帝的政策,皇帝除了掌控皇权,其实还坚固着相权。

将军政大权牢牢掌控在手里,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自然是极为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每件事情,都这样事无巨细,其实真的很累的。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朱允炆这些年可是累得够呛。

现在好了,分一部分权力给内阁,如此皇帝也就可以轻松一些,当然军政大权,其实依然还是在皇帝的手里,内阁只是议政,而非最终拍板决断。

......

半年后。

朱允炆无比轻松的看向大殿上的文武大臣。

组建内阁的这半年,他是真的感觉非常轻松,武英殿终于少了不少奏章,小事情各部自己就已经办理了,大一点的事情,内阁商议后,朱允炆只需根据他们商议的结果,做出最终的决断。

舒坦——

“诸位爱卿!”

朱允炆澹澹的道:“九年前,朕决定修建北平至白令海峡的铁路......”说着他看向铁道科新任侍郎周振,澹澹的道:“九年前朕给的时间是十年,只要在十年之内建成这条铁路就行。”

“周爱卿回去告诉铁道科的爱卿们,是你们不懈的努力,提前半年完成了这条铁路的建设。”

“朕非常满意!”

朱允炆确实很满意。

原本以为至少需要十年,才能建成这条铁路,但是现在只用了九年半的时间,不但已经完成全线建设,而且已经通车。

就在三天前,第一列火车正式由北平站发车,正在开往白令海峡的铁路上。

这可不是试运行,这是正式通车。

此前铁道科已经完成了三个月的试运行。

“谢陛下!”周振出列躬身道。

周振刚说完谢,朱允炆却摆了摆手,道:“谢早了,朕还有话没有说完呢......”朱允炆这话一出,惊得周振一愣,但是朱允炆却笑道:“从今日起,铁道科升为铁道部,周振为尚书,所有铁道部的官吏,全部加俸一年。”

“谢陛下!”

周振当即大礼拜服。

铁道科,原本隶属于科技部,主官也就是科技部侍郎,而今日他们独立成为了一个部,周振也一跃成为了铁道部的尚书,相同的原铁道科的官吏们,都将获得升迁,而且皇帝还给他们加了一年的俸禄。

这可是值得庆祝一番的。

霎时间,整个大殿上的官员,都无比羡慕铁道科的官吏们。

早知道当初就进铁道科了。

等周振大礼后,朱允炆扫视一圈后,朗声说道:“朕决定,半月后,太子监国,朕要乘坐火车巡游白令海峡。”

“是!”

百官们齐声应道。

这件事三天前,其实朱允炆就已经提到过,只不过今日算是正式做出决定而已。

所以大臣们很是从容的应了下来。

......

散朝之后,朱允炆将太子朱文奎叫到了乾清宫。

“奎儿!”

朱允炆看着儿子,和善的道:“你这次是第一次监国,这也是父皇对你的一次考验,你可不要让父皇失望,明白吗?”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朱文奎应道。

“父皇这次巡游,或许会在白令海峡待上几个月,朝政之事,多听听内阁几位大臣的...”朱允炆语重心长的说道:“将来父皇百年之后,这个庞大的帝国,父皇将会交到你的手里,现在正是你锻炼的好机会。”

“是,父皇!”

朱文奎一向恭顺,朱允炆也是最喜欢这个儿子,虽然他是原身朱允炆与马恩慧生的孩子,但是这些年下来,朱允炆也看得出来,这个儿子,就是一个天生做皇帝的坯子。

“还有!”

“多多管束弟弟妹妹们。”

“切不可因为疼爱,就纵容他们。”

正所谓长兄为父,当爹的走了,哥哥就得好好照顾弟弟妹妹们。

当然,朱允炆这也是为以后考虑。

这封建帝王家,为了皇权,不惜手足相残比比皆是,他自然不希望他的儿子们,有一天也因为皇权,从而勾心斗角,尔虞讹诈。

“父皇放心!”朱文奎回答道:“弟弟妹妹们,一项恭顺,儿臣定会好好照顾他们。”

“嗯!”朱允炆微微点头,满意道:“这就好!”

朱文奎其实也知道,老爹这是提前告诉他,以后要善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们,他从出生就被封为皇太子,父皇这些年不断加固他的地位,也让弟弟妹妹们,对他非常尊重。

虽然知道皇家无亲情,但是在朱文奎的心里,他自然也希望兄弟和睦。

.....

大明建文二十四年(1422年)十月初一。

一辆崭新的列车停靠在北平站的站台上,而在月台上则站着百余位大明朝廷高官,在他们的前面则是大明皇太子朱文奎。

列车车厢内,皇帝朱允炆正襟危坐,看着窗外的百官们,心情十分舒畅。

上一次这种场面,已经过去三四年,那时候大明朝的国都还在应天,他也是坐着火车要巡游北平,只是离开应天之后,就再也没有南下,再也没有重回应天。

而这一次,他又坐在了火车上。

只不过,他依然不是要南下应天,而是继续往北,要去更北边的白令海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