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穿越 | 字数:260.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4章 有志气
作为洪武二十一年的榜眼,卓敬自认为还是有些才华的,也确实有着抱负。
现如今的卓敬在一些人看来也是前途一片光明,因为他的聪颖绝伦、博学多才,因为他足够的智虑深远、为人耿直、不避权势。
只是卓敬也有自己的担忧,他算得上是皇太孙的班底,算得上是佼佼者之一。可是在皇太孙这边,卓敬也不敢自负,有一些同僚看起来比他更受皇太孙重用。
茹瑺就不用说了,昔日的太孙伴读,而且本身就是聪颖好学、勤于职守、慎于言行。练子宁以文学闻名,现如今更是太孙侧妃生父,地位也就不同了。包括黄子澄,那也是学识渊博的人,在士林当中颇有声望。
皇太孙手下群英荟萃,卓敬知道自己相比起其他人抢占先机,但是想要出头并不容易。哪怕他现在是户部郎中,已经是正五品了,随时都有可能向上挪一挪,到时候就有资格上早朝了。
接到太孙教令的卓敬不敢大意,立刻匆匆赶往文华殿。至于一起坐班的同僚羡慕的眼神,卓敬已经习惯了,谁让他是太孙班底呢,自然也就有着更多的机会。
王承恩通禀后,朱雄英只是点了点头。不是故意敲打,而是朱雄英在看折子,暂时没有时间理会卓敬。进了文华殿的卓敬,自然恭谨的候着了,这也是臣子们应该有的态度。
朱雄英放下折子,对卓敬说道,“惟恭,对于锦衣卫,你是如何看待?”
卓敬连忙说道,“锦衣卫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屡立奇功。只是如今锦衣卫势大,掌管刑狱,有巡察缉捕之权。殿下,锦衣卫虽为天子亲军,只是多有凌辱、虐待囚徒之举,这些人也多有罗织罪名、制造冤案之举!”
朱雄英微微点头,随即问道,“惟恭的意思,本宫废了锦衣卫?”
“殿下,锦衣卫不可废!”卓敬连忙说道,“锦衣卫虽多有不法之举,但是这些人到底是天子亲军,监督百姓、勋贵,搜集情报、策反敌将,岂可因噎废食?”
朱雄英笑了起来,随即说道,“只是这锦衣卫行事过于惨烈,本宫年少时曾去过诏狱,实在不忍。这样吧,你今日回去后写道折子,这锦衣卫也该整治一番了。”
卓敬立刻领命,攻击锦衣卫这样的事情,他是没有丝毫压力的。因为锦衣卫实在是太过嚣张跋扈了,很多的文武百官也都畏惧锦衣卫。攻击锦衣卫,这没坏处。
只是当卓敬离开文华殿的时候,忽然间冒出冷汗,他险些犯下大错了。
很明显太孙已经确定了要整治锦衣卫,这一次让他过来,只是让他挑起这件事情的。要是刚才说了一些废黜锦衣卫这样的事情,卓敬根本不需要怀疑,他在太孙心目中的地位要下降一截,太孙可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
在皇太孙面前还是不要耍那么多的心机,好好的办事才是最重要的,皇太孙不喜欢心眼多的臣子。
卓敬在想些什么,朱雄英确实不是很在意。但是他对于卓敬刚才的表态是比较满意的,锦衣卫自然是需要整治一番,但是如果有人敢说废掉锦衣卫,朱雄英就要分析一下那人的动机了。
继续在文华殿处理着公务,朱雄英也时不时的在传召一些文武、六部官员,有些事情确实需要多问一问。
这些文武大概也习惯了一些事情,武英殿的皇帝陛下会随时传召他们。而文华殿的皇太孙也会下教令,这一点也不会觉得陌生或者抵触,因为以前文华殿的主人是皇太子。
只是需要问问传旨的太监就好,只要搞清楚是皇帝召见还是太孙召见就行,这对于文武百官们来说并不算陌生,这些年都是这么个套路。
朱雄英坐在文华殿,翰林学士刘三吾、侍读张信﹑侍讲戴彝等人先后奉诏,来到文华殿。
“臣等参见皇太孙殿下,殿下千秋。”
朱雄英平静抬手,“众爱卿平身吧。王承恩,给众爱卿看座。”
有皇太孙赐座,这少不了的就又是一番谢恩了,只不过也就是稍微的走走过场而已,没有人太当回事,这也算不得是多么厚重的赏赐。
其实这些人来到这里,大概也能给猜到是什么事情。其实今年的会试,大家都听到了风声,会是皇太孙殿下主考,这也让不少人感觉到激动和期待起来了。
毕竟这么些年来,皇太孙不亲近儒生、不尊孔孟的名声还是有的。现在皇太孙主考,在一些人看来就是皇太孙改邪归正了,是皇太孙要重用圣人子弟的强烈信号了。
朱雄英可不知道这些人是在想些什么,就算知道了估计也就是嗤之以鼻而已。
儒家还是有用的,先不说儒家的思想已经深入了这么民族的基因。就是儒家很多的观点对于封建皇权有利,朱雄英显然就不会直接的全部推翻,不会想着去另起一门学术。
最多也就是稍微的制约一下儒家,不会让儒家一家独大,更不会让文官们都是来自儒家,让文官集团天生有着一些亲近、抱团,那才是不符合朱雄英利益的,不符合皇帝的利益。
哪有那么多的嫉恶如仇或者极端,有着的只是利益和立场的不同而已。
朱雄英缓缓开口,说道,“陛下圣命,由本宫主持今科会试。众爱卿回去拟写条程,将历次科举试题、进士籍贯等等统计一番交予本宫。”
对于朱雄英的话,这些人自然没有意见,觉得这基本上也是符合套路的。唯一不同的,大概也就是朱雄英要了此前的一些进士的籍贯而已,这自然也算不上什么事情了,稍微统计一下就好。
这可是难得的和皇太孙办差的机会,抓住了这个机会说不定就可以得到皇太孙的赏识,说不定就有机会一飞冲天。毕竟现在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清贵的职位,没有实权不说,俸禄等等也是比较少的。
既然都来当官了,不管是为了济民、安国,或者只是为了达官显贵,那都是要努力往上爬的,要不然何必在朝堂上打熬呢。
大明的俸禄不算高且不说,文官更是一个高危的职业,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皇帝陛下斩了,说不定还是全家一起去刑场的。要是没点动力和期盼,谁愿意做这个高危的事情呢。
会试的事情还是需要重视的,现在天下太平了,科举取士自然是最重要、最稳妥的取士的途径。
这可不是什么为了笼络读书人,单纯的就是因为现在的大明还缺少各种基层官员,大明的官场上也需要足够多的新鲜血液。
这些读圣贤书的也不能说都是人才,但是在这个识字率很低的年代,这些读书人是稍加培养的话,还是可以期待着他们在当好地方官。要是有才华、潜力,说不定可以在朝堂立足。
现在就兴办学校之类的,朱雄英考虑过这些事情,但是他也知道这样的事情目前来看不是很现实。
先不说如果开办‘新式学校’,这是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看到一点成效。单单就是现在的百姓温饱未必完全解决,说开办学校什么的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到时候这些学校还是为士绅做嫁衣。
就目前的生产力阶段,主要的科举选才还是依靠圣人子弟。朱雄英只是会对儒家加以限制,从来都没有想过完全推倒,或者是废弃。
不要说他只是皇太孙了,就算是皇帝也没办法完全做到这些。
朱雄英心情不错,看起来是处理好了一天的朝政。相比起以前,朱雄英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多了很多,他也越发觉得自己需要考虑一些事情了。
老朱是工作狂,而且对外人充满着不信任感。在丞相被废黜后,老朱更是大权独揽、皇权高度集中。
这对皇权来说当然是好事情了,只是这样的事情也会让皇帝的工作量暴增。这要是不组个内阁之类的,每天都要被这些事情给缠住,这显然也不是朱雄英所希望看到的事情。
慢悠悠的散着步、稍微活动一下筋骨,对于锻炼身体这样的事情,朱雄英是从小就在坚持。哪怕这和一些现在的人理念不同,但是朱雄英知道生命在于运动,必要的锻炼是很有必须的。
“英儿,咱给你看个折子。”老朱兴致勃勃,递给朱雄英一份奏折,“这是咱的《寰宇通衢》,这是咱的大明江山!”
这就是初稿,老朱以舆地之广,不可无书记载,便命翰林儒臣以天下道里之数编类为书。所以现在,基本上是统计出来了大明的主要交通要道,以及边疆之地。
朱雄英也兴致勃勃的看着,这就是一个大一统王朝,朱雄英也有理由相信大明的疆域会越来越大!
“皇爷爷,咱的大明还不够大!”朱雄英眉开眼笑,对老朱说道,“如今大明国富民强,又有诸多粮食储备、兵械、军马也足,百战精兵枕戈待旦。皇爷爷且看着,孙儿肯定开疆拓土,在皇爷爷的丰功伟绩再增光辉!”
老朱眉开眼笑,他的孙儿果然有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