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穿越 | 字数:260.7万

第552章 平衡高手

书名: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字数:4211 更新时间:2024-11-16 18:03:08

作为皇帝,可以说朱允煐有着一些自知之明。他不是那种喜欢几十年不上早朝的,现在的大明也没有那样的条件可以不上早朝。

简单的来说,也就是历史上的嘉靖皇帝不上朝,但是大明依然在平稳的运转,这里头自然也上有着一些嘉靖帝的个人能力。要说权谋之术,嘉靖帝的手腕确实是让人不得不佩服的。

但是这里头也有着大明朝历史上的中后期有着内阁制度,皇权实际上也是被削弱了。

内阁出现其实不是问题,在朱棣时就有了内阁,但是那也就是高级秘书班而已。乃至朱高炽、朱瞻基时期,内阁虽然权力在不断增加,不过也不足以和皇权扳手腕。

可是谁让出了一个朱祁镇呢,叫门天子可是将大明精锐边军彻底葬送,连带着朝廷的勋贵集团一下子也失去了话语权,文官的地位迅速飙升,五军都督府开始名存实亡了。

现在的大明可没有那样的条件,大明是继续蓬勃发展,还是说立刻走向衰弱,这实际上也都是需要看皇帝的个人能力和品性。说到底就是经历了洪武皇帝一系列的集权,大明朝的皇权至高无上,也可以说无人可以约束。

这样肯定不是最好的政治格局,一旦皇帝有什么动静,说不定就是江山动荡了。

只是现如今的朱允煐需要集权,他不希望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朝堂上的平衡,他需要的就是更多的去做应该做的事情,时不我待啊!

朱允煐在宫女、太监的伺候下换好了常服,不急不慌的走向奉天殿,这是要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了,这是皇帝的本职工作。

坐在龙椅上的朱允煐听着文武百官的奏报,基本上也没有什么突发情况。只要他的百官各司其职,暂时也就不需要朱允煐操心那么多,一切看起来也都是比较顺利的。

就在接近下朝的时候,练子宁出班,说道,“起奏陛下,韩王殿下、沈王殿下当行加冠礼。”

这一下不少文武百官也来劲了,尤其是一些文官,对于这件事情更加在意。

韩王朱松是老朱的第二十子,现在也是虚岁二十了。沈王朱模,是老朱第二十一子。

朱允煐不置可否,不过这件事情也确实可以‘大操大办’。实际上朱允煐没有行加冠礼,大朱以前也没有行加冠礼,大家在那个时候也不是特别在意和敏感。

简单地来说就是那时候要么是江山初定,要么就是乱世,很多的规矩、礼仪也都是没有完善的。所以对于一些事情,大家也确实不怎么在意和敏感。

更何况大朱和小朱的身份特殊,他们行不行加冠礼,实际上很多人也不重视。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不说是盛世江山吧,可是确实有着相当不错的根基了。更何况很多人也都明白,对于大明朝一直都是想着要恢复汉家正统,不管是洪武皇帝还是英示皇帝都很重视,所以天家自然也是需要重视这件事情。

早些年大明不少宗室都不行加冠礼,大家也不以为意。尤其是早些年,经历了蒙元近百年统治,很多汉家传统也都是被丢弃了,但是现在是时候找回来了。

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实际上也不一定就非得是二十,载二十左右行加冠的也就差不多了。加冠,这可是源于周朝的‘冠礼’,这可是不折不扣的大事,不能马虎对待了。

朱允煐想了想,开口道,“着礼部筹备,宗人府协理。”

实际上如果不是小小朱早就被册封为皇太子,大家更加想要提的是东宫之位。这其实也是在提醒朱允煐,皇次子殿下眼看着就要十岁了,也是时候册封亲王了。

册封了亲王,过段时间就可以考虑开府了,宫里可不适合有太多的‘成年皇子’。

不少文武百官还算激动,尤其是那些比较传统的儒家子弟,对于皇帝恢复汉家仪典,那更是在意了。现在让韩王、沈王行加冠礼,在不少人看来比起册封亲王还要有意义。

再过两年,还要安王、唐王,除了洪武皇帝的这些子嗣,还有孝康皇帝留下的四子衡王朱允熞,这也是可以行加冠礼的。

既然提到了加冠礼,又有礼部尚书陈迪出班,“起奏陛下,先皇四子也已十岁,当册封为王。”

这就是大朱的第五子朱允熙了,虚岁刚刚十岁。这小子也是刚出生就当了叔叔,虽然是大朱最小的儿子,不过同样也是和大朱最大的孙子一般大。

朱允煐没有犹豫,说道,“礼部、宗人府即刻准备,岁末朕为皇弟行册封礼。”

怎么说这也是大朱最小的儿子,也是朱允煐的弟弟,自然也就意味着朱允煐需要照顾好。哪怕朱允煐看起来不是特别喜欢吕氏生下来的那三个儿子,可是朱允煐到底是宗室之长,是坐在龙椅上的皇兄,这些事情他理所当然的需要去管。

喜欢或者不喜欢,这其实没有那么重要,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更何况朱允煐连朱允炆都能容得下,那就不要说朱允熞和朱允熙了,这两位小老弟他肯定可以去管,他也确实应该去管好这两位小老弟的。

第552章 平衡高手

英示皇帝的态度,让不少文武百官还算欣慰,不管怎么说,英示皇帝看似是不太亲近儒家。但是对于现如今的那些传统的世俗礼仪,英示皇帝还是重视的。

哪怕英示皇帝也有不少‘离经叛道’,但是总体上没有什么问题。再者就是英示皇帝对于恢复汉家正统,这也是非常重视的一件事情,在不断的修补蒙元百年的荼毒。

现在在江南这些本身就文风比较盛的地方推行这些政策,这是绝对的优势。哪怕异族百年荼毒的影响依然不轻,不过肯定是要比起在异族统治下数百年的北方了。

想要北方汉人彻底归心,这实际上也是需要最少两三代人的努力,这才能彻底让他们归心,这才能让他们彻底的认可汉人的身份。

这些都不是什么小事情,朱允煐明白这些,文武百官们同样也都明白。

行加冠礼,这也就是稍微的开始发力,开始比较正式的、大规模的开始推行一些汉家传统礼仪。哪怕此前也是有着册封,或者很多去蒙古化的政策,但是远远不够。

大明现在也有着一定的资本了,国家富强、国泰民安,自然也就可以考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绝对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合适的契机。

本来都要下朝了,但是现在为亲王行加冠礼的事情,一下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按照传统,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或者兄长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这是需要一系列的程序,比如说布席告祖、筮卜吉期、礼馔於西塾等等程序。

但是大明朝的亲王行加冠礼,显然也就没办法完全按照一些‘传统礼仪’来。

不过这样的事情也难不住大明君臣,因为大明朝在老朱时代就没有少做一些礼仪制度的制定。

有些是按照传统,或者是在古籍里找到一些仪式、过程。而有些时候,也就是在不违背世俗礼制的情况下稍微加以改进。

这一切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自然也就意味着没有太多需要担心的事情了。

朱允煐明白这个道理,大明朝的衮衮诸公也都明白这个道理。

现在的棘手问题,就是老朱这个太上皇到底愿不愿意亲自出面为他的两个庶子主持加冠礼。毕竟老朱这个老古板、老封建,虽然爱护子嗣,但是对于庶子们也普遍不是特别重视。

再一个就是如果给韩王他们主持冠礼,老朱多少也是会担心其他的子嗣不乐意。哪怕那些子嗣就算不乐意,估摸着也就是只能在心里牢骚,不敢说出来。但是老朱嘛,对于很多的事情他也是心知肚明的,想要糊弄老朱并不容易。

要是老朱不乐意,本来来说也就是大朱了,但是大朱都已经过世好几年了。

让现在还在的‘长兄’朱橚来主持的话,哪怕这也是老朱最喜欢的子嗣之一。可是怎么说呢,韩王他们到底也是亲王,朱橚也是亲王,这就稍微有点过了。

更何况大家也都明白,老朱几乎是没有什么亲戚的,老朱的这些个子嗣们也没有什么‘尊敬的长辈’,观礼的人选几乎都是没有的。

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这些也都是需要朱允煐这个皇帝点头的,要不然很多人心里没底。

毕竟这不是寻常人家的加冠礼,这样的加冠礼一旦有什么疏漏,说不准就是让全天下都要嘲笑。上纲上线一点的来说,这简直就是有违礼制,这简直就是在给皇帝添堵。

这样的事情一般人可不敢做,要不然那就不是给皇帝添堵了,那是给自己找不自在,那是拿全家人的性命在赌皇帝的仁慈。

事关礼制,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小事情。这么些年下来,大明朝也是在不断的进行着一些礼制的建设。有些事情确实看到了成效,而有些事情实际上还没有太大的成效。

朱允煐也知道有些事情真的急不来,这是需要比较长久的规划,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看到一定的效果。好在朱允煐还算有耐心,最重要的是朱允煐明白不少的事情真心是无法操之过急。

早朝,这也是直接到了‘午朝’,只是大家也都习惯了这些事情。

这其实还算好的,在洪武早期,早朝可是不够的。面对一个无比勤政的皇帝,文武百官天不亮就要入宫,到了夜里都不一定能够回到府邸。

这些事情确实不需要大惊小怪,既然是有事,自然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讨论政务,大家都习惯了这些事情。真的要说起来,英示皇帝比起洪武皇帝好了太多。

下朝后的朱允煐直奔武英殿,简单的用了点午膳,就开始批阅奏折了。

“让曹国公入宫吧。”朱允煐头也没抬,对王承恩交代着说道,“咱记得你那个嗣子也是在京里,让他在外头候着,曹国公出宫后跟着去武苑。”

王承恩激动无比,跪在地上感激涕零,“奴婢谢皇爷隆恩,奴婢卑贱之人......”

“好了,你的心意咱知道。”朱允煐笑了笑,对王承恩说道,“你是咱的人,这些年也是尽心尽力。好好办事,以后也好有了香火。”

王承恩这么感激自然也很好理解,虽然他早年间就投身‘太孙府’,只是坐在龙椅上的这一位,也不是什么人都提携的。

王承恩这么些年一直在朱允煐跟前,他在老家的弟弟给过继了一个子嗣在王承恩名下,也算得上是让王承恩有了香火,死后不再是孤魂野鬼、绝后之人。而现在陛下愿意提携他的子嗣,王承恩哪里不感激呢。

有些事情也确实需要和李景隆聊一聊了,这也算得上是关于武苑的建设。这要是再说长远一点的话,也算得上是事关勋贵集团的集体利益了,这可是不能马虎的一件事情。

武勋的地位依然很高,自然不只是因为大明才刚刚开国超过三十年,武勋的力量一直都是强过文官集团,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件事情,这是很正常的一个朝堂格局。

但是谁也都可以看出来,文官集团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他们的地位也确实是在不断的提升。

这是大家都需要承认的事情,这也就意味着武勋集团不能躺在父祖的功劳薄上睡大觉,武勋集团也需要不断的努力、保持着足够新鲜的血液,可不能让文官集团爬到脑袋上去。

继续批阅着奏折的朱允煐也是不需要分心,就算李景隆来了,也只是等着朱允煐忙完正事,朱允煐也没时间去分心考虑其他的事情。

虽然朱允煐自认为不是什么‘端茶高手’,不过重视平衡这样的事情,他也从来都不会马虎大意。

文官太强当然不好,武勋暮气沉沉也不行,这里头需要有着一个平衡,这都需要皇帝做好这些掌控。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