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逐鹿北朝

作者:红莲素心 | 分类: | 字数:76.5万

第5章 重阳诗会(上)

书名:逐鹿北朝 作者:红莲素心 字数:2702 更新时间:2024-11-06 03:00:51

高长恭答应高顺,要帮他参加重阳诗会,自然是能做到的。

至于为什么要会写字的侍女,应该是他想记录诗会出现的诗句,所以才带的。

高长恭让高顺先回去,然后叫过来一个人,开口道:“五本,你跟着丰儿,看看他要干什么,如果他有危险,出手护他周全。”

不知道为什么,高长恭总觉得自己这个儿子不简单,没准会冒出什么乱子。

他听从高顺的建议,已经开始暗中布置,目的紧紧是自保,并没有其他想法。

做完这一切,高长恭也感觉到了危机,高家兄弟一共五人,他排行老四,大哥和三哥都死了,却不是正常死亡。

最是无情帝王家,高顺一句话触动了高长恭的软肋,河南康献王高孝瑜、河间王高孝琬,全都被先帝赐死。

虎毒不食子,做父亲的怎么能杀自己的儿子呢?

更可怕的是,这里面有高纬与和士开的推动,可见这位陛下,根本就没把他们当兄弟。

以前高长恭从来没想这么多,他虽是宗室,却不是天家一脉,但他毕竟是高家之人,心里想的只有忠于高家。

如今高顺挑破了伤疤,让高长恭的心里隐隐作痛,难道自己真要那么做么?

从王府离开,高顺身边多了一位侍女小荷,由于他要会写字的,所以小荷比他大两岁,今年十四岁。

“公子可是要参加重阳诗会?”

“对啊,否则我找你干嘛,从今以后你就跟着我吧,我保证不会亏待你的。”

高顺只是这么一说,哪知道小荷的俏脸突然红了,高长恭这话有歧义,小荷不多想都不行。

要说高顺,虽然是个庶子,可是他毕竟是宗室子弟,是兰陵王的长子。

而且高顺继承了高长恭的基因,长得十分帅气,此时年纪还小,若是再过几年,不一定迷倒多少人。

“如果公子肯收我做妾,倒是不错的归宿,只是还要再等两年,我那时已经十六岁了……”

十四岁的小荷,在此时已经是大姑娘了,此时的女子,十二三岁就可以嫁人,只是进了王府后,他就是高长恭的人。

王府里侍女很多,都想得到高长恭的宠幸,高顺的生母赵氏就是例子,虽然不如主母身份优越,却也可以衣食无忧。

先到这里,小荷偷偷看了高顺一眼,高顺此时正在回忆诗词,去参加诗会他不能没有准备。

第二天,一个陌生的男子来到高顺住处,二人第一次见面,高顺就觉得眼前的男子很不好惹。

“义父让我把这个交给你,让你好好准备,不要丢了王府的面子。”

“义父?你是赵五本?哦不对,我应该叫你义兄,义兄请进来坐坐吧。”

赵五本摇了摇头,对高顺拱了拱手,转身离开。

高顺见这家伙如此高冷,也不在意,低头看了看请柬,这是一个短小的信札,里面写了邀请某某某,却没填名字。

这竟然是一个空白的请柬,想想兰陵王的势力,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来到书房,高顺叫来小荷,开口道:“你帮我把这份请柬填上名字吧,就写兰陵笑笑生!”

这个笔名,高顺早就想好了,他父亲是兰陵王,他是兰陵笑笑生,都是与兰陵有关。

可兰陵王却不是兰陵人,兰陵是他的封地,他的王府在邺城,他还在朝廷担任录事尚书。

位高权重,百姓爱戴,还有兵权,还是宗室,如果高顺是皇帝,恐怕也不能放心。

小荷乖巧的填好请柬,高顺看了看很满意,把请柬放在一边,继续回忆适合的诗歌。

之所以要选择,那是因此此时的诗歌体裁,和唐宋还是有区别的,主要是山水诗、严延诗和鲍照乐府诗。

所以他特意搜寻了一番,以备不时之需,如果临场去想,没准一时间还想不出来。

听说高顺要去参加诗会,赵氏特意给他准备了一身衣服,看起来花里胡哨的,还有个奇怪的帽子。

“阿母,不用这么麻烦,我只需一身白衣,一个簪子足以!”

这身衣服,长帽短靴,合裤袄子,朱紫玄黄,就是这个时代的礼服,也不知道赵氏从哪弄得。

“那怎么行,阿母听说这次会有很多人去,你若是穿的太简朴,恐怕会被人笑话。”

赵氏还是心疼儿子,特意去求郑氏,高顺有些哭笑不得。

“阿母,真不用,我这次去,不能暴露我的身份,我只是一个普通百姓,怎么能穿这身衣服。”

高顺执意不穿,赵氏也没法勉强,她只是不想儿子受辱,殊不知高顺根本不介意,反而觉得自己这样很帅。

一身白衣,长发用一木簪束起,腰间挂着一块玉佩,唯独手里少了一把折扇。

想到折扇,高顺眼前一亮,这是一条赚钱的路子啊!

史书记载,折扇此时已经出现,但却没有流行,如果他把折扇弄出来,那些文人墨客会不会要呢?

折扇虽然结构简单,制作也不难,但时间已经来不及了,高顺只能暂时放下。

很快就到了重阳节这一天,早上高顺带着小荷,向铜雀台走去,并没有察觉身后跟着一个人。

来到铜雀台,此时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台上楼宇连阙,飞阁重檐,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人来人往,纵横其间。

其中高台约十丈,当年曹植、蔡文姬,都曾在此台作赋。

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高顺也有些紧张,不过想想那些诗赋的知名度,他今天如果登台,想不出名都难。

而这次诗会,是由朝廷主办,届时会来两个大人物,一位是当朝太子少傅魏收,另一位是颜之推。

这两位都是朝廷的官员,皇帝的宠臣。

魏收,字伯起,小名佛助,钜鹿郡下曲阳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文学家、史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

魏少傅已年逾古稀,自然是德高望重,而颜之推年轻一点,也深受高纬宠信。

颜之推,字介,生于江陵,祖籍琅邪临沂。天统二年,高纬因好文艺而调颜之推至京都。

颜之推聪颖机敏,博识有才辩,长于尺牍,应对迅速,大受祖珽推重,祖珽令他掌理馆事,判署文书。

有两位官员在场,这场诗会自然很有质量,南北文人汇聚于此,其中最受人瞩目的有两位。

薛道衡,字玄卿,河东郡汾阴县人,隋朝大臣、诗人,东魏仪同三司薛孝通之子。

卢思道,字子行,小字释奴,范阳涿县人,北齐到隋朝大臣、着名诗人,隐士卢道亮之子。

此二人都是后来文林馆的主要成员,只不过文林馆此时还没成立,二人暂时赋闲在家。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也可能会来,那就是李德林。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天保六年进士,很受魏收重视,此时也是官身。

薛道衡与卢思道、李德林三人齐名,都是隋朝着名诗人,在文坛成就最高。

如此多的着名人物,高顺虽然并不熟悉,但在这个时代,在齐国,在邺城,绝对不可忽视。

来到入口,递上请帖,侍卫看到兰陵笑笑生几个字,抬头看了高顺一眼,就让他进去了。

也许是高顺年龄太小,又或者是他的打扮异于他人,侍卫多看了他两眼,好像想说什么。

只可惜高顺的请柬是真的,侍卫也没有为难他的理由,高顺进入铜雀台后,随便找了个角落等待诗会开始。

除了文人士子以外,高顺还看到很多女子,这些都是大家族的女子,住在青楼之中。

没错,就是青楼。

此时的青楼,并不是后世的青楼,没有程朱理学的荼毒,此时的女子地位也没有那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