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北朝
作者:红莲素心 | 分类:历史 | 字数:76.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02章 教育从娃娃抓起
听高顺问起那些孩子,高粲脸上都出满意的笑容。
“陛下慧眼识人,这些孩子都天赋异禀,十分聪慧,小小年纪都勤奋好学,尤其是李靖,更是其中佼佼者。”
倒不是高粲特意恭维,而是这些孩子是真优秀,正常情况下国子监是不收孩童的,但高顺岂会一成不变?
当他看见李靖时,就有了一个想法,他要培养出一批特殊的人才,日后为帝国效力。
这些人必须有足够的天赋,而这一点就注定了他们出身不凡,因为没有足够的底蕴,也造就不出优良的基因。
这些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不但文化方面出众,还有武者给他们调理身体,打熬筋骨,目的是传授武艺。
有道是穷文富武,这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了,但高顺又不想壮大那些世家大族,所以就由朝廷承担。
等他们长到一定年纪,还会经历军事训练,把多年来学到的理论和实践联系到一起,直至可以独当一面。
曾几何时,高顺感叹无人可用,那是因为在这乱世之中,有名号的,史书记载的就那么几个。
有人说隋唐也是乱世,但那个乱世和南北朝还是有差异的,齐国一开始只有三分之一天下。
陈国覆灭后,齐国拥有了半壁江山,南方官员开始入朝为官,紧接着就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地域歧视。
自古以来,中原称南方为南蛮,主要是南方一些地区不发达,地域歧视一直存在,甚至到了明清时期,南京也不如北京。
这其中与国都的位置有关,主要还是朝廷的态度,或者说是掌权者的态度。
皇帝历来不喜欢党争,可又无法真正避免,因为只要有权利就需要平衡,这一点毋庸置疑。
高顺让徐陵、袁宪入阁,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做出表率,欢迎南人为官。
另一方面就是平衡,限制魏长贤和阳休之的势力,防患于未然,毕竟内阁的权利还是很大的。
只要没有什么方向性的大事,朝廷基本可以自主运行,内阁加上六部,再加上言官的监督体系,基本上处于平衡。
之前那几个弹劾高顺的言官,高顺都把他们发配到南方去了,明知道他们有二心,高顺也不惯他们毛病。
然而所谓的发配,并不是贬谪,陈国覆灭之后,朝廷吸收了许多南方官员,其中史书留名的就有二十多位。
从史书的评价看,这些人都算得上忠义之臣,有的还十分有能力,高顺岂能放过他们?
可即使如此,和你说朝廷原本的官员比数量还是太少,虽然有心平衡比例,可一时间也找不出太多人。
而南方那边,也不能让他们独立,朝廷派出了不少官员,可比例依旧不够。
尤其是岭南地区,基本上完全是自治,所以所谓的贬谪也是一种手段,借名义往那边安排人。
高顺目光长远,在宫里培养了一批人,至于其他学子,都是年龄比较大,凭借关系或者成绩优异的成年学子。
这批学生就相当于少年班,未来是要绝对忠诚于高顺的,所以思想教育同样重要。
“陛下,您已经很久没给他们授课了,择日不如撞日,不妨今日给他们授一课如何?”
既然有思想教育,最好的办法就是经常刷存在感(洗脑),对此高顺也不擅长,不过他发现这些孩子很崇拜他。
高顺十四岁就公开授课,当时也是跟风,讲的内容很深奥,却也禁不起推敲。
主要是他当时准备仓促,内容确实,不成体系,如果不是他地位使然,时间长了必然会被世人遗忘。
孔子的思想怎么传播的,那是因为《论语》啊,而论语的内容是什么,是师生互动啊!
明阳先生的心学怎么发展的,那是因为《传习录》啊,而传习录的内容是什么,还是师生互动啊!
由此可见,在这个时代要想脱颖而出,甚至是成圣,必须有一门独立的、新颖的、有实际价值的学说。
所以高顺的每次授课,都会有专人记录,师生对话都有,取名就是《传习录》。
高粲建议他上课,高顺也的确来了兴致,但他还是问了一句:“会不会影响他们课程进度?”
高粲笑了笑道:“不会,下节课是陛下说的什么体育课,你看他们平时这么风,根本不缺什么运动。”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高顺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特意嘱咐他们上体育课。
只是无论什么时空,体育老师都是最悲哀的存在,他们还在长身体的年龄,不可能超负荷运动,所以体育课只剩下玩了。
一开始的时候,先生们严格遵守,可气候变化无常,总有阴天下雨的时候吧?
正巧有一次赶上下雨,孩子们在屋里看着外面,一个经文先生看不下去了,就提出上课,高顺得知后也没说什么,于是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高粲小心翼翼地看着高顺,生怕他说一个不字,那他们之前偷偷占用体育课的事不就要暴露了。
可高顺微微一愣,随即笑着点头,想起了后世的那些梗,顿时觉得十分有趣。
高粲长出了一口气,立刻去安排,等孩子们休息了一会儿后,得知体育课取消了,都是一脸的不情愿。
在高顺的指示下,没人说他要来上课,但他的课岂能不听,所以那些先生都先藏起来。
孩子们坐在教室里,等了半天没人出现,正待他们有些不耐烦的时候,高顺换了身衣服出现了。
“咳咳,你们的体育老师病了,这堂课由我来给你们上。”
孩子们听见高顺的声音,先是一片寂静,紧接着就是噼里啪啦的声音。
“学生参见陛下!”
整齐划一的声音响起,有的还有些颤抖,上次上课时高顺还是太子,这次高顺已经是皇帝了。
“都起来吧,课堂上没有君臣,只有师生。”
这句话孩子们没什么反应,很快就恢复了秩序,可身后的一名先生激动坏了,因为他的孩子也在里面。
天子门生,此时还没有这个概念,但皇帝的弟子能差到哪去,最起码一生前途无忧了。
看着一群略带紧张的眼神,弄得高顺也有些紧张,对于这群刚刚启蒙的孩童,讲课的内容是个挑战。
讲的浅了吧,没什么意义,讲的深了吧,他们又听不懂,这也是高顺给他们上课少的原因。
他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给他们从头讲起,这才让专人负责,一点点传授他们知识。
即便如此,却并不影响孩子们对他的崇拜,这都得益于官员们平时的宣传,高顺做过什么事,打了胜仗,都会在国子监里宣传。
百姓们知道的只是个结果,但他们知道的更加详细,官员们会对事情加以分析,分析出其中运用了什么计谋。
“咳咳,今天我们讲点什么呢,大家有没有想听的。”
由于是临时起意,高顺也没备课,上台才发现不知道讲什么,他总不能给孩子们背课文吧。
孩子们不敢回答,后面的老师看出高顺的尴尬,于是提议道:“陛下不妨讲讲格物之道。”
格物之道,也就是物理化学,是高顺新提出来的课程,莫说是这群孩子,就是先生都是一知半解。
在高顺编的教材中,大多都是成熟的原理,可以直接拿来运用,并没有追根溯源,主要是他也说不清楚。
“格物之道,这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其中包括天地万物运转地至理,和万物息息相关。
道家把事物分为阴阳,继而划分成五行,既:金、木、水、火、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