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逐鹿北朝

作者:红莲素心 | 分类: | 字数:76.5万

第223章 带兵北上

书名:逐鹿北朝 作者:红莲素心 字数:2689 更新时间:2024-11-06 03:00:51

要说在场之人,敢说了解高句丽的真不多,但裴世矩算一个,别忘了在他的标签中可有地理学家。

“陛下,辽东高句丽境内多山,不利大军开进,而且高句丽在境内修建了数不清的要塞,层层抵抗。

这些堡垒很多都是就着山地建的,现在还有很多遗址,山地堡垒连成片,大军被无数要塞阻挡在山区,将会寸步难行。

而且辽东冬季寒冷,夏季多雨,水潦方降,不可淹迟,如不时定,脱遇秋霖,深为艰阻,兵粮既竭,后力不足……”

裴世矩从天时、地利两方面说了高句丽的优势,高顺听的很认真,并没有反驳,因为裴世矩说的都是事情。

“况且高句丽民风彪悍,全民皆兵,上下一心,民心不向,我军实难取胜啊。”

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利于齐国,历史上也的确如此,隋唐两朝为了这块弹丸之地,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高顺分析了裴世矩的话,缓缓点了点头,其他人都暗暗欣喜,觉得他听进去了。

哪成想高顺突然微微一笑,道:“谁说朕要举大兵进攻了,有道是兵在精不在多,辽东地形复杂是不假,可也不利于骑兵驰骋。

既然如此,我们只需要派出精兵,逐一击破,如果高句丽出大军围剿我们,岂不是正合我意?

如果他们不集中力量,那就要做好被分食的准备,城堡再多也挡不住大炮!”

对于大规模地战斗,高顺也许没什么把握,因为牵扯太大,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是小规模战斗,他却很有心得,尤其是在科技领先敌人的时候,基本上是碾压。

火器的秘密他不想过早暴露,但军队不经历战火的洗礼,就无法形成战斗力。

“朕的计划是,派出使者前往百济、新罗,促使双方重新组成联盟,共同讨伐高句丽。

如果他们不答应也不要紧,那就两边同时用兵,正好检验一下我朝海军的实力!”

高顺力排众议组建的海军,始终没有什么作用,毕竟在世人的潜意识里,世界就这么大。

受航海技术的限制,海军无法远航,所以近年来一直当成了运输船,朝中的意见很大。

可高顺自有他的打算,不但没有缩减海军的用度,反而继续发展海军,现在齐国的海军绝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部队。

“陛下的意思是,派出少量的军队进攻,可这样做的风险太大,随时都可能被对方消灭。”

几人还是不懂高顺的用意,其实在高顺的影响下,他们的思维已经很超前了,否则也不会考虑非战因素。

“你们不懂得丛林作战,和大规模作战不同,丛林作战讲究的就是灵活。

我们的军队深入敌后,不会带太多补给,他们必须以战养战,利用环境去战斗!”

接下来高顺给他们简单地讲述了特种作战,与这个时代主流的大规模作战不同,特种作战讲究的是单兵实力和配合。

说白了就是尖刀战术,利用一只精锐部队,扫清前方障碍,后方军队建立补给线,一点点进行推进!

对于高句丽,高顺知道它的难缠,隋唐的军事实力都很强大,但在战术上出了问题。

因为环境因素,派出再多的军队也没有用,所以还不如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压缩高句丽的生存空间。

经过高顺的讲解,几人渐渐明白了高顺的用意,原来高顺不是贪功冒进,而是早有预谋。

“合理利用火器,可以有效打击敌人,我们现在的火器不多,用在大规模作战中效果不大。

可是在山林作战中,敌军绝对不是我们的对手,再加上火药,我们必胜无疑!”

燧发枪的原理并不难,高顺已经派人打造了上千把,是这两年来的全部存货。

与此同时也储存了足够的火药,足够发动一场战斗!

炸药包、手榴弹、大炮、燧发枪,总有了这些火器,高顺就不信灭不了高句丽。

不过自信是自信,也不能过了头,东北的天气高顺是知道的,他不会在冬天出征。

距离春天还有几个月,朝廷正好趁这段时间准备,高顺给高长恭写信,让他回来过年。

实际是是高顺打算亲自出征,毕竟禁军是他训练的,火药他最熟悉,父子二人都是皇帝,换个地方也一样。

高长恭对于高顺征讨高句丽的事很赞同,并且表示他也想参加,不想这么回去。

高顺无奈只能解释,说他这次去并不是大规模战斗,而且和以往作战不同,将采用全新的战法。

高长恭虽然知道火器,但却不懂如何指挥,顾全大局同意了高顺的请求,在年前赶回来邺城。

一家人过了个年,父子二人交谈了一番,对齐国的局面进行了分析。

岭南现在还算安定,朝廷在江南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加,西面边境有府兵驻守,北境有长城保护。

辽州发展迅速,室韦地区的人口也在缓慢发展,其实高顺讨伐高句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补充人口。

在两国决战开始之前,双方各自发育,这一点齐军并不怕,毕竟高顺的见识超过这个时代。

而这次出征,他带了两万禁军,同时带走了这两年积攒的火器和火药,两万海军随行。

大业七年,公元五八七年,二月。

高顺从邺城出发,李姝菡随行侍驾,裴世矩和袁宪随军,赵五本负责情报,周道带领亲卫保护。

再次离开邺城,高顺内心还有些激动,终于可以出门了,这些年他也是憋坏了。

二月的春风还有些寒冷,但大军丝毫不受影响,随着商业的发展,齐国的纺织技术突飞猛进,棉花的使用率大大增加。

原本只有北方边境才有的棉花,如今已经遍布齐国,就连隋国也已经注意到,并且开始种植。

对此高顺无法阻止,不过他也想得开,隋国获得棉花其实也不算坏事,因为他们还要对付突厥。

中原的复杂局势,让突厥也有些摇摆不定,原本只需要对付一家,现在要对付两家。

突厥与隋国的和亲让两国表面交好,可实际上都在相互提防,简直别扭的不行。

这就是高顺拒绝和亲的原因,有本事你们就联合,齐国并不惧怕两国的联合。

如果隋国真的敢主动进攻,高顺正好抓住机会反击,一举灭了隋国之后,在收拾突厥。

可隋国并不敢这么做,突厥也知道两国不能动,除非他有把我以一敌二,像蒙古一样入主中原。

奈何突厥刚刚分裂,此时并没有这个实力,所以长城建成以后,齐国根本没把突厥当回事。

大军出发的同时,齐国的使者早就出海了,经过几日的航行,先是来到了百济。

百济王得知使者的来意,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且表示愿意听从齐国的安排,因为在三方势力中,百济最弱小。

可是百济同意重新结盟,新罗却不同意,毕竟是他们背叛在先,实际上是新罗王有意吞并百济。

新罗不同意结盟,还杀害了使者,并且把消息透露给高句丽,高句丽有所警觉。

对于这种情况高顺早有预案,海上的大船上还有齐国的使者,得到同伴被害的消息,立刻返回了百济。

重新见到百济王,使者这次换了个说法:“新罗背叛了贵国,这次又杀害我朝使者,我家陛下有言在先,群新罗不同意结盟,就助大王灭了新罗!”

百济王闻言大喜,他本就有意归顺齐国,奈何齐军一直没有回应,他没少受欺负。

如今如果齐国肯出兵,哪怕是藩属国,那也是自己做主,比现在受欺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