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致命恐慌

作者:空城天祥 | 分类:悬疑 | 字数:215万

资料片-山海经(本书多借鉴于此)

书名:致命恐慌 作者:空城天祥 字数:41808 更新时间:2025-01-08 05:57:11

第一,《山海经》为述图之书。

刘锡城在《全像山海经图比较》(1)序言中指出:“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流观山海图”(《读山海经13首》)、学者郭璞的“图亦作牛形”和“在畏兽画中”的记载和论述,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曾有“山海图”流行于世。而且据《海经》部分是图在先、文后出,因而“以图叙事”的叙事方式,至少在战国时代就已形成一种文化传统”。马倡议(2)也认为:“《山海经》的母本可能有图,它(或其中一些主要部分)是一部据图为文(先有图后有文)的书,古图佚失了,文字却流传了下来,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山海经》。”刘宗迪(3)写道:“《海经》的荒诞色彩和神话色彩,与这本书的特殊来历息息相关,这本书的来历在古代典籍中是独一无二的,简单地讲,这本书是述图之作,也就是,我们今看到的《海经》,先有图,后有书,书中的内容是对一幅图画中内容的写照。《山海经》中的文字多静态的刻画,而少动态的叙述,多记空间方位,而少记时间进程,其述图特点可谓一目了然,其实,前人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最早指出这一点的是宋代学者朱熹,但前人在这一点上都有同一个误解,即认为整部《山海经》包括《山经》都是有述图的。实际上,像《山经》那样包罗万象的博物学知识是不可能在图中画出来的,更何况其中还记载了很多动物的声音、习性等等,这些内容又如何能用图画表现出来呢?除非古时候已经有了现在这样的多媒体技术。不过,《海经》所凭借的图画早就佚失了,我们今看到的《山海经》中都有插图,怪怪奇奇,琳琅满目,那只是后人根据书中的内容想象增补的,与我的古图完全不是一回事”。

第二,《山海经》保留了大量远古时期的史料。

《山海经》历来被大多数人认为“荒诞不经”。连敢于打破《尚书》束缚,将中国上古史推至炎黄二帝的史学家司马迁都“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似乎与《山海经》由图到文字的成书过程有关。例如《海外东经》记载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根据《山海经》先有图后有书的成书过程推测,《山海经图》上在君子国的北方画有一个彩虹的“虹”字,表示该地经常见到彩虹。当时的图像文字应该类似甲骨文的虹字,是彩虹的图像,两端有首(见熊国英着《图示古汉字》)。而后来古人根据《山海经图》着《山海经》时,时间已经过了几百年,而着者并不见得一定是文字学家,这时彩虹的虹字已经成为“工虫”的样子,因此将彩虹描述为虹虹,并望文生义将其描述为“各有两首”,使后人无法知道到底叙述的是边的彩虹呢,还是描写一只有两个头的怪物。所以就连司马迁也“余不敢言之也”。

也正也为《山海经》的所谓荒诞不经,几千年来该书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因而也很少被后人改动,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书的风貌和许多珍贵的远古资料和信息。

第三,《山海经》与东方夷族有关。

金荣权(4)在“帝俊及其神系考略”一文中指出:“帝俊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谜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迹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只见于《山海经》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内”两经之中。究其神系渊源与脉略,显不属于炎帝世系,也不隶属于黄帝世系,是与炎、黄两大神系并存的第三神系”。“关于帝俊在中国古代诸神中的地位,今众纷纭,然一般认为帝俊当是上古时代东方民族的祖先神,这种看法是一致的,因为《山海经》记载的帝俊活动地及其子孙之国大多在东方”。

徐旭生(5):“帝俊这个人物,在《山海经》里面,可以是第一显赫的了。里面载他的事,多至十六(在《经》里面只有帝颛顼多至十七事,可是他与九嫔葬处一事三见,那只剩下十五事。此外黄帝十事,炎帝四事,帝喾三事,帝尧二事,帝舜九见八事,帝丹朱二事,帝江一事,帝鸿一事。其余的人没有帝称)”。通过这十六项的帝俊故事可以看出,第一,他东西南北,无所不至;第二,古代重要的大发明,差不多全出于他的子孙;第三,包括姬姓、姜姓、姚

《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认为为禹、伯益所作,大约出于周秦人的记载,不可信。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巴蜀,东及齐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可能来自口头传。《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等。

资料片-山海经(本书多借鉴于此)

最早编者:刘歆(约前53-前23),西汉末古文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沛(今江苏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五世孙,刘向之子。成帝时为黄门郎。河平中,受诏与其父总校群书,讲六校传记。刘向死后,刘歆复任中垒校尉。哀帝即位,王莽荐举为侍中太史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继承父业,撰成《七略》,为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曾建议为《左传》、《毛诗》、《古文尚书》等古文经设立学官,遭今文博士的反对。因得罪执政大臣,出任河内、五原、涿郡等地太守。王莽新政,累官至京兆尹,封红休侯、国师。地皇末(23),谋诛王莽,事泄自杀。明人辑有《刘子骏集》。刘歆上《山海经》表,约在汉哀帝建平年间(前6~前5)。

在班固《汉书·艺文志》中,着录有“《山海经》十三篇”,并将其列为“数术略”中“形法”类之首,但所列仅目,内容早佚。传世《山海经》全书篇幅不大,不到三万二千字,包括《山经》和《海经》两大部分。

《山经》分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5个部分,故《山经》又称作《五臧山经》(或作《五藏山经》,臧、藏为古今字)。《海经》分为《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

《海外经》包括《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4个部分;

《海内经》包括《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4个部分;《大荒经》包括《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海内经》5个部分。

《山海经》的篇章结构与众不同。除《大荒经》以下五篇外,其方位展开顺序不是习以为常的东、南、西、北,而是有悖常法的南、西、北、东。蒙文通曾经据此为论据之一指出,《山海经》是古代南方(即古巴蜀和楚)人的作品,故在篇章安排上以南方为首,后人也多袭其。但是,先秦典籍甚多,经现代学者梳理后,并未见到有与此类似的事例,因此,倘若单凭此点,今人少有采信。

姓在内许多氏族都是由他分出;第四,太阳是他的儿子,月亮是他的女儿,在他之下有“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she)比尸”的神人和“五采之鸟”的“下友””。

西汉刘向(歆)《上〈山海经〉表》(6):“《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着《山海经》”,后人大多从其。清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序》称《山海经》相传“作于禹益,述于周秦”。但后人研究认为,《山海经》非一人所作,有出自周人、齐人、楚人之。而刘宗迪(7)认为,尽管“古人关于禹益作《山海经》的法虽不可信,但可能也不是空穴来风”。自古以来,“神不禋非类,民不祀非族”,《山海经》中的某些史料特别是反应帝俊神系事迹的人文历史地理资料来自东夷伯益或者伯益的族团应该无大误。

第四,《山海经》有两部分组成。

顾诘刚(8)认为:“《山海经》则至今流传,其中《山经》和《海经》各成一体;《海经》又可分为两组,一组为《海外四经》与《海内四经》,一组为《大荒四经》与《海内经》。这两组的记载是大略相同的,它们共就一种图画作为明书。所以可以是一件东西的两种记载”。现代研究同意这一观点,王宁(9)在“《山海经》的分篇问题”中“《大荒四经》其实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海外四经》”。因此,在考证《山海经》地望时,《大荒东经》和《海外东经》可以相互印证。

第五,《山海经》地理描写的顺序与现时的顺序不同。

《山海经》的顺序是南、西、北、东,这可能与古人“南地北”的习俗有关。也就是,古《山海经图》与现在的地理图在方位上不同。以《海外东经》的汤谷地望为例:“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郝懿行云:「黑下当脱齿字。王逸注楚词招魂云:『黑齿,齿牙尽黑。』高诱注淮南坠形训云:『其人黑齿,食稻啖蛇,在汤谷上。』是古本有齿字之证。“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上述记录明确明《山海经图》中,黑齿国在图的上方(南方),而汤谷在黑齿国的下方(北方)。这为《山海经》地望考证提供了方向上的坐标。根据以上背景和原则,我们通过研究鲁东南地区龙山时期(伯益为龙山文化后期东夷部落首领)考古资料和历史地理文献,考察鲁东南地区沿海一带人文风物山川地理形势,发现《海外东经》描述的地域与《尚书》中嵎夷的地望以及海岱地区龙山文化尧王城类型的分布极为一致[1],现报告如下:

资料片-山海经(本书多借鉴于此)

海岱地区龙山文化尧王城类型及其地域分布

王守功(10)在《山东龙山文化》一书中指出:“尧王城类型主要分布于沂山之南、蒙山以东的鲁东南地区。这一区域的地貌以丘陵为主,间有较大的河谷平原。该类型西、北两侧分别于尹家城类型、姚官庄类型相邻,东至黄海,南界约在陇海铁路以北。行政区划包括临沂、日照两市和江苏东北角之一部分”。“根据遗址分布特点可以推测,日照、临沂一带是尧王城类型的中心地带。这里地理环境特点是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众多,古代环境同现在差别较。考古发现表明,这里龙山文化遗址十分密集,且不乏大型遗址”。

尧王城类型也称两城类型。张学海(11)在《试论莒地古文化古城古国》一文中指出:“莒地龙山文化属两城类型。该类型的范围大体在沂蒙山东南,尼山以东,以鲁东南地区沂沭河流域为中心,北包鲁东胶州、崂山、青岛市区等地,南含江苏淮北东部地区,是龙山文化的主要地方类型之一。除莒地的四个龙山聚落群以外,尚有临沂东部沂沭河中游群,临沂西部、费县东北部、平邑北半部沂河中游、祊河流域群,沂南东部、临沂北境、莒县西南端沂河上游群,苍山南半部、枣庄东南部群,此外北面的诸城中北境、高密南境、胶州西南境似有一群,其东的胶州东北部、青岛市区尚有少数遗址,不足10处,未作群体对待;南面的临沭、郯城及同其接境的江苏赣榆、东海、新沂也应有两三个群,总计达11个聚落群,仅山东境内就有遗址450处以上,占山东境内龙山遗址总数的三分之一强”。

因此,龙山文化尧王城(两城)类型的分布区域为南起江苏灌云县,北到山东青岛市的东部沿海一带。而这一带的大型龙山文化遗址基本都集中在日照地区,比如尧王城遗址、两城遗址、段家河遗址、东海峪遗址、另外还有大型大汶口文化遗址如凌阳河遗址和丹土遗址。因此日照地区是尧王城类型中的重点区域。

禹贡九州山川之图

禹贡九州山川之图图册

《尚书》中嵎夷的地望

据《尚书·尧典》,羲和浴日的汤谷(旸谷)在一个叫做嵎夷的地方。“乃命羲和,钦若昊,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孔安国注云:“东夷之地称嵎夷。”而嵎夷在中国东方的青州。《尚书·禹贡》曰:“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尚书·禹贡》又载:“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浮于淮泗,达于河(荷)”。历史上有人认为日照属于徐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沂河流域属徐州无疑,但日照地区在沭河以东,似乎不属于徐州。因为徐州之民在《禹贡》中被称为淮夷,历史上也曾称为“徐夷”。如果日照属于徐州,则日照先民应为淮夷或徐夷,显然与历史记载不符。日照地区在历史上和传中从来没有淮夷或徐夷的记载。

根据南宋或者清乾隆年间编写的《四库全书》中的禹贡九州图(12),日照地区应属于青州。图中以泰山、蒙山到羽山一线为界,其北为青州,其南属徐州淮夷,嵎夷恰恰就包括日照地区。嵎夷的北部边界大约在青岛市区一带,附近的胶州市三里河曾经是古莒国的国都—介根。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守功先生在《山东龙山文化》一书中指出:“山东地区四个地理单元中,华北平原与胶莱平原地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泰沂山系和胶东丘陵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面貌。在龙山文化时期,泰沂山系南北分属淮河和济水两个水系,两个流域的文化面貌有很大的不同。胶东地区,由于胶莱平原古代为海洋、河湖、沼泽地带,影响着胶东地区与山东腹地的文化交流,因此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独立的文化特点”。胶东地区的龙山文化为杨家圏类型。也就是,龙山文化时期尚为海洋或沼泽之地的胶莱平原阻断了鲁东南与胶东丘陵地区的联系。尧王城类型为《禹贡》中的嵎夷,而杨家圏类型为《禹贡》中的莱夷,所以青岛市区一带成为尧王城类型的东北部边界。

嵎夷的南部界限可达江苏灌云县及其周边地区。考古结果证明,鲁东南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延伸到连云港市的灌云县。《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何光岳(13)在《东夷源流史》中认为郁州(江苏连云港附近云台山,古称郁州)大部分为郁夷(嵎夷)人所居。这就是,隅夷的南部边界在江苏灌云县一带。这不但与禹贡九州图相符,也得到地下考古结果的佐证。而这一疆域内的文化恰恰就是龙山文化尧王城类型的范围。

《海外东经》诸方国地望考证

(一)《海外东经》描写的地理走向与鲁东南沿海一带的地理走向一致

《海外东经》:“海外自东南陬至东北陬者”。叙述了从东南方到东北方沿海一带的方国。

资料片-山海经(本书多借鉴于此)

《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吴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由于《大荒东经》也是按东南到东北方向进行描述,其中的少昊之国(行政版图)可理解为整个《大荒东经》描述的地域的总称。

鲁东南一带龙山时期的尧王城类型考古文化南起江苏灌云县北至青岛市区一带,是《尚书。禹贡》中的嵎夷所在地,在地形上也恰恰是东南至东北走向(图2夏代地图),所以《海外东经》所描述的恰恰就是尧王城类型考古文化在东部沿海一带方国的分布。

(二)在《海外东经》和《大荒东经》记载的方国中,有四个方国可找到比较清楚的史料佐证。

1、奢比尸国

《海外东经》“奢比尸国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大荒东经》:“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

肝榆既赣榆,肝榆之尸既赣榆之人。江苏赣榆县原政协副主席郑础久和连云港报社王成章共持此。

但该赣榆有可能是今之赣榆,亦有可能是古郁州之赣榆。《山海经。海内东经》:“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根据赣榆县志(14):“赣榆地夏以前属九夷,商属人方,西周属莒、祝其二国。战国时,先后归越、齐、楚领地。秦时置赣榆县,治于盐仓城,属琅琊郡;汉属赣榆、祝其、利城三县,分属琅琊、东海二郡。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衍封司徒马宫为扶德侯,置国于赣榆,赣榆县移治郁洲(今连云港市北连云区);公元280年,西晋复赣榆县。南北朝置为怀仁县,世宗大定七年间(1167年)复名赣榆县,此后元、明、清直至民初无变,先后隶属于淮安府海州、江苏省徐海道”。也就是,要是《海外东经》成书于秦,奢比尸国位于今之赣榆;要是成书于汉代,奢比尸国有可能位于古郁州,即今之连云港市连云区。

地下考古表明奢比尸国很有可能在连云区。该区域的考古文化以龙山文化藤花落遗址为代表。藤花落遗址位于连云港市中云办事处西诸朝村南部,在南云台山和北云台山的谷地冲积平原上,海拔高度6~7米,为距今4500—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发现奠基坑、灰坑、灰沟、道路、房址、水沟、水稻田、石埠头等遗迹200多处。出土了石器、陶器、玉器(爰有遗玉)以及炭化稻米等动植物标本2000余件。

2、青丘国

《海外东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

江苏赣榆县有青口镇,或许与青丘国有关。青口镇南距连云港60公里,北距日照安东卫80公里。

六朝时李逻注《千字文》“周伐殷汤”,谓妲己为九尾狐,明人《封神榜》更发挥其,成为妖媚工谗的女子主詈称。《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郭璞注:“即九尾狐”。由于青丘国距离殷人祖先王亥的方国不远,青丘国应当与殷商有密切关系。

根据《海外东经》,青丘国位于朝阳谷之北(包括东北、西北方位),黑齿国之南(包括东南、西南方位)。

根据《大荒东经》,青丘国位于黑齿国、明星山之间,与白民国和嬴土国相邻”。

3、黑齿国

《海外东经》“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郝懿行云:「黑下当脱齿字。王逸注楚词招魂云:『黑齿,齿牙尽黑。』高诱注淮南坠形训云:『其人黑齿,食稻啖蛇,在汤谷上。』是古本有齿字之证。古人地理与现今不同,南为上,北为下(《山海经》顺序为南、西、北、东)。因此“在汤谷上”即在汤谷之南。

《大荒东经》中“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帝俊的后裔叫黑齿,黑齿建立的国家叫黑齿国。

黑齿国地望应在赣榆枳汪镇到岚山安东卫、虎山镇一带。证据如下:

(1)黑齿国为帝俊后裔姜姓之国。

(2)夏商时姜姓纪国故地在日照安东卫到江苏赣榆之间。

《左传·隐公元年》(15)孔安国疏引《世族谱》:“纪,姜姓,侯爵”。《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二“海州”条下云:“纪障城,在县(海州怀仁县,今赣榆)东北七十五里,平地近海,周一里余。按《春秋?昭公十九年》:“齐师伐莒”《传》曰:“莒子奔纪障”即此地也””。赣榆到安东卫的距离恰好是75里,所以今安东卫城正是古代纪障城。也有人认为纪障在赣榆县界。《故城春秋——古城遗址考察》(16)一文:“《左传》记载:“鲁定公十九年(公元前五二三年)秋,齐高发帅师伐莒(莒不事齐故),莒子奔纪鄣”;杜注:“纪鄣莒邑也,东海赣榆东北有纪城”;《路史禅通记》:“有纪氏,有鄣氏”;《通志》载:“纪,都纪,迁于剧,注,纪本在东海故赣榆县纪城是”。光绪《县志》载:界墙城,即纪鄣城。“界墙城,县北六十里,东际海,西连山”,以东际海西连山的方位来测定,岚山头东南方向的海中古城遗址即纪鄣城无疑”。“《水经注》载:“游水又东北径赣榆北,又东北径纪鄣城东北入海”;杜预《左传》注:“纪、鄣地二名,东海赣榆县东北,有故纪鄣城,即此城也”。这些记载,都明纪鄣城址在今县城东北境内”。

资料片-山海经(本书多借鉴于此)

但赣榆北60-75里的地望大约就在赣榆枳汪和岚山安东卫一带,二者相去并不甚远。纪国大约在商末周初由纪障迁都到今寿光南部纪台村,鄣邑(旧都)仍属纪,春秋时归属莒国。

(3)古纪障之纪国的姜姓非炎帝之姜,而是帝俊之姜,土着之姜。

纪国姜姓为炎帝后裔的记载出现较晚,最早见于唐代《元和姓纂》(17)和宋代《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18)所载,相传西周初年炎帝的后代受封于纪国(今山东省寿光县纪台县)。春秋时,纪国被齐国所灭,其后以国名\\\”纪\\\”为氏。

但有史料证明纪障(古纪国)之姜姓非炎帝之姜,而是帝俊之姜,土着之姜。证据如下:

第一,《山海经》数次提到炎帝及其后裔包括在海岱地区的后裔,但在《海外东经》或《大荒东经》的地域内从未提到炎帝之姜姓。

例如:《北山经》“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大荒西经》“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生百互人,是能上下于”。《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海内经》“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晏婴叙述齐地沿革时:“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左传》杜注称:“逄伯陵,殷诸侯,姜姓”。山东济阳县刘台子西周墓出土了属于逢国的青铜器,逢公为伯陵之后,姜姓。尽管齐地与商周时寿光纪国接壤,历史上从未有纪国之姜为逢伯陵之姜的记载或传。

第二,根据唐代《元和姓纂》和宋代《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西周初年炎帝后代受封于纪国(今山东省寿光县纪台县)的记载,即使有个炎帝的后裔受封的纪国,也只能是寿光的纪国,而不是纪障的纪国(假设有两个纪国的话)。关于纪国之纪障古城,《故城春秋——古城遗址考察》一文写道:“另据国名记载:“炎帝后,姜姓国”,但从史料考证,炎帝之后,周封国不在此地”。

第三,宣兆琦(19)在《从姜炎文化看齐文化的渊源》中写到:“纪国。殷商时期,有一个纪国,在今山东寿光境内。《左传·隐公元年》孔安国疏引《世族谱》:“纪,姜姓,侯爵。”纪国为姜姓所建,并见于《史记》索隐及《路史》诸书。金文将“纪”写作“己”。在寿光县城南20里处,有旧城遗址,纪侯台遗址等。己侯钟便出土于纪侯台下。近年来,在寿光境内出土了一批纪器。据寿光博物馆的专家介绍,均为商代末期的器物。由此可知,西周前就有一个姜姓纪国存在,都城和疆域都在今寿光境内”。这明纪障之纪国更是早于殷商时期。如果纪障之姜为炎帝之姜,就像逢伯陵之姜一样,《山海经》中应该提及。也有另一种可能,寿光纪国为炎帝之姜,纪障纪国为帝俊之姜,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二者混为一谈。但不论那种可能,纪障之姜肯定不是炎帝之姜。那么,纪障之姜只能是帝俊之姜。

第四,春秋时代,莱国与莒国尚夷风,用夷礼,因而为齐鲁等周王室或其诸侯国所不齿。而纪国与莱国世代为通婚国,明纪国与莒国一样,是周王朝所封的土着东夷方国。

第五,宋代《路史》(20)记载少昊后代有:“偃姓国22个,赢姓国57个,李姓国4个,纪姓国6个,蔑姓国2个,还有不知何姓的国9个。总共6姓100个国”。明少昊之后有纪姓(姜姓,因国而姓)。

第六,从考古学的角度讲,炎帝文化属于仰韶时期的文化,与仰韶时期相当的海岱地区文化是大汶口文化。如果炎帝后裔从黄河中上游迁移到黄河下游的海岱地区,势必将仰韶文化带到海岱地区。考古学证明,由一个族群和部落因迁移而形成的方国,必然留下该族群的文化痕迹。因为除了迁移时携带的生活用品之外,即使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之中,本族群的文化在他们制造的生活用品上也一定会得到反应。在整个海岱地区,特别是在日照一带已发现了大量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出土各种器物,但迄今为止并未发现有任何仰韶文化的痕迹。也就是,海岱地区在龙山文化之前无炎帝之姜。海岱地区即使有炎帝之姜姓古国,也只能是在夏商期间迁移而来。例如《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的逢伯陵。

第七,许倬云(21)在《西周史》中列举了包括纪国在内的众多西周封国的迁徒,然后写道:“这些封国均曾远迁数百里甚至上千里之外,则随封君迁移的族群,一定是分封的主体。以姬姓与姜姓封国迁移的路线来看,都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室建立新的藩屏。在新的地方,这些族群叠居在原居民的上面,构成封建的统治阶层。《礼记》“王制”:“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所谓“因国”,也就是这些分封族群所君临的土地。统治的族群在“因国”集中居在都邑之中,是即“国人”,而“因国”的原居民,散居在各处的聚落中,是即“野人””。这样,唐代《元和姓纂》和宋代《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的相传西周初年炎帝的后代受封于纪国(今山东省寿光县纪台县)的记载就有了合理的解释。也就是,古纪障之纪国的前身为黑齿国,帝俊之后姜姓。在殷商时期姜姓纪国扩展到了寿光一带。后来周王朝将炎帝后裔作为统治者分封到了纪国,炎帝后裔成了“国人”,帝俊后裔则成了“野人”。因此才有了纪国姜姓,炎帝之后的法。

资料片-山海经(本书多借鉴于此)

《淮南子·修务训》(22)提到黑齿国:“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西教沃民,东至黑齿”。也明确明黑齿国在华夏的东部。

4、十日国

《海外东经》“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大荒东经》: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

《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就像帝俊生黑齿一样,羲和生十日表示羲和的后代建立了十日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

在古人的眼中,太阳的变化是清晨日出时凉爽,尔后温度逐渐升高变得炎热直至落山,循环往复。古人对太阳在一之内的温度变化不理解,因此产生了太阳女神羲和在甘渊中浴日,使其降温的传。这表现在《山海经图》中就是有一女子在甘渊中给太阳洗浴的场景。到了文字《山海经》,就成了“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

根据黑齿国在“汤谷上(南)”,汤谷地望应在黑齿国之北,其地下考古所对应的是日照市的尧王城遗址,这就是所谓的“十日国”,羲和之国。而汤谷就是东夷人祭祀太阳神的圣地。

尧王城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个相当大的“原始城市”,也是尧王城龙山古国的“都城”。中美联合考古队调查后认为,该遗址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当与两城镇遗址面积相仿。在这里首次发现了土坯房建筑,特别是奠基石的发现揭开了中国在建筑领域举行奠基仪式的先河。墓葬的葬俗独具特色,在墓主人周围镶陶片构成方形墓框的现象是非常少见的。该遗址出土的铜渣,表明该地最先迈进了铜石并用的文明时代。

根据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与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普查结果,尧王城周边地区为三级聚落分布。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尧王城遗址面(东)向大海,背(西)靠老牛头顶,双山,白云寺等山系,右(南)是竹子河和大寨山和磴山,左(北)为傅湍河和奎山。十足的帝王之气和风水宝地。

尧王城墓葬考古表明,墓向均朝向遗址南部的磴山一带。磴山东北麓有石盆山,石盆山上有众多关于太阳崇拜和祖先崇拜的传(23)。现在仍然有太阳神石、石祖像、太阳神陵、鸡呴呴喽山、老母庙等遗迹。石盆山中的山谷为秦始皇所命名的望仙涧。根据清人王陨(24)的记载,望仙涧中有老母庙,祭祀的是女娲和羲和。

(四)其它方国地望的推测。

在奢比尸国(今江苏连云港连云区到赣榆一带)之南,有嗟丘和大人国。

《海外东经》“[镸差]丘,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华。甘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

《大荒东经》:“东北(疑为“南”)海中,又有三青马、三骓、甘华。爱有遗玉、三青鸟、三骓、视肉、甘华、甘柤。百谷所在”。

《大荒东经》:“大荒东南隅有,名皮母地丘”。该“嗟丘”似为“皮母之丘”。

《海外东经》:“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镸差]丘北”。

《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耳”。

嗟丘和大人国的地望大约在江苏灌云县大伊山一带。该区域的考古文化为大伊山新石器时代石棺葬遗址,该遗址在连云港市灌云县城北一公里处的大伊山东南角山麓台地的青风岭上。遗址揭露面积700平方米,清理出新石器时代“石棺墓葬”64座,随葬文物150余件。大伊山遗址反映出典型的大汶口等北方文化的类型特征,又含有苏南文化的某些因素,是东夷文化的前沿。

在赣榆之尸国之北,黑齿国(赣榆枳汪镇到岚山安东卫虎山镇)之南,除了青丘国之外,尚有君子国和困民国。

《海外东经》:“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大荒东经》: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

珂案:文四云:「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而博物志外国云:「君子国人,衣冠带剑,使两虎,民衣野丝,好礼让不争。土千里,多薰华之草。民多疾风气,故人不蕃息。」

君子国的地望似乎应在连云区和赣榆青口镇之间(二者距离60公里)。

资料片-山海经(本书多借鉴于此)

该区域的考古文化有如下代表:北青墩庙遗址(含苏青墩遗址),系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城头镇青墩庙村北,为一大河湾沙滩,面积约15万平方米。盐仓遗址(含庙台子遗址),该遗址位于海头镇盐仓城村,史载为春秋莒国盐官驻地,汉代在此驻城,为一东西走向的台地,长120米,宽115米,高3米。

《海外东经》“[上工下虫]々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

《山海经图》上有彩虹的虹字,图像文字应该类似甲骨文的虹字,是彩虹的图像,两端有首(图示古汉字,熊国英着)。古人根据《山海经图》着《山海经》时,把彩虹描述为虹虹“各有两首”,使后人无法知道到底是彩虹呢,还是有两首的怪物。就连司马迁也“余不敢言之也”。

《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吴,是为水伯。在[上工下虫]々北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

朝阳之谷位于君子国和黑齿国之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又“逮于海隅,遂登之果,昭临朝阳”,此朝阳或许彼朝阳也。

《大荒东经》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吴。

《海外东经》“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大荒东经》有困民国,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据此,王亥的困民国应该是竖亥的方国。远古时期人们的地理顺序是南、西、北、东,也就是,《山海经图》与今的地图恰恰相反,即上南下北,左西右东。根据“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推测,困民国当在青丘国之西,正是临沂地区。临沂是龙山时期尧王城类型的另一个中心区,也是殷人先祖聚居的地方。

在十日国(尧王城古国)之北,有雨师妾国、玄股国、毛民国和劳民国。

《海外东经》“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

郭璞云:「雨师谓屏翳也。」郝懿行云:「楚词问云:『蓱号起雨。』王逸注云:『蓱,蓱翳,雨师名也;号,呼也。』初学记(卷二)云:『雨师曰屏翳,亦曰屏号。

《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雨师妾国可能在海曲古城(日照县城之西)一带,东海峪遗址遗址为其代表。该遗址在2006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公布面积有8万平方米,中美联合考古队进行“区域系统调查”时认为该遗址当为20余万平方米。东海峪遗址房屋建筑分布密集,反映出这里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原始村落。从“东海峪遗址”房屋的建筑看,房屋台基的出现、夯筑技术的使用,都开启了中国传统的夯筑台基式土木建筑的先河,这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房屋建筑出现“散水”设施,明先民已掌握了较为先进的防潮技术。

东海峪遗址明显不属于尧王城古国,因为东海峪墓向多以向河山为主,而尧王城墓向多朝向石盆山。东海峪出土有陶玲,应当是雨师祭祀时用的乐器。《海外东经》“玄股之国在其北。其为人衣鱼食,使两鸟夹之。一曰在雨师妾北”。

《大荒东经》: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国曰玄股,黍食,使四鸟。

玄股国地望大约在两城遗址一带的地域。两城遗址背山面海,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据英国版本《世界史便览》称: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中国山东日照市两城为亚洲最大的城市。2005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100处重点大遗址保护项目。该遗址文化层厚2—5米,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文化层以龙山文化层为主,这里出土了全国唯一的一件兽面纹玉锛;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玉钺也是玉器中的精品;陶器的器型十分丰富,出土的器物造型几乎涵盖了此后历朝、历代的造型,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艺术性也极强,遗址中出土的陶鸟、太阳纹陶盆就是其中的代表,证明两城镇先民不仅是一个崇尚鸟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太阳的民族。两城镇遗址有三圈城壕,遗址是所处聚落群的一个核心,是两城镇古国的“都城”;遗址内发现了近百平方米的房址,应为祭祀或大型聚会所用;葡萄酒的发现,驳斥了中国酿葡萄酒外来,把中国酿葡萄酒的历史提前了两千年;浮选的麦标本是考古的重要发现,证明龙山时代中国北方,鲁东南地区是一个旱涝适宜的农作区。

《海外东经》“毛民之国在其北,为人身生毛。一曰在玄股北”。

资料片-山海经(本书多借鉴于此)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国曰玄股,黍食,使四鸟。」

毛民国有可能在胶南县,琅琊附近的灵山卫一带在春秋时代属莒国。莒国在此设安阳邑,为莒国“五阳”之一。

《海外东经》“劳民国在其北,其为人黑。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为人面目手足尽黑”。

劳民国可能在胶州市三里河到青岛市区一带。地下考古以三里河龙山文化遗址为代表。该遗址属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胶州市南关街道办事处北三里河村神仙沟西,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遗址的地层堆集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属龙山文化层,下层为大汶口文化层,经两次发掘,出土文物达2000余件,是一处内涵极为丰富的古遗址。其中,薄胎黑陶器(又称蛋壳陶器)是中国龙山文化独有的文化遗存,工艺之精,实属罕见。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1件该遗址出土的黑陶高柄杯,高20厘米,重39克,口盘部分仅厚0.3毫米,薄如蛋壳,光亮如镜,堪称绝世佳作。另外,还发现龙山文化类型墓葬近百座,大汶口文化类型墓葬60余座及房屋遗迹、窑穴等。

古莒国曾立都于胶州市三里河不远的地方——计斤,即《左传》上的“介根”。袁兆国(25)在《莒国文明注青史激荡演义六百年》一文中:“据有关历史考古专家推论新证:在历史上,随着莒国变迁,国都也多次转移新址。其一约在商代莒都曾一度迁于江苏赣榆,到西周时又迁回莒地,初都莒地陵阳河大汶口文化城,继而段家河龙山城。又一莒国初都介根(今胶州市西南),后徙于莒。还有一春秋莒国有三都,即:莒城、渠丘、郓。莒城即今县城地;渠丘在莒城南,当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境;郓在莒城北东莞镇,当即袁家庄东周遗址”。“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本句指的是嵎夷之地(龙山尧王城类型)先民的图腾与崇拜。句芒(或名句龙)是少昊的后代,名重,为伏羲臣。死后成为木神(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太阳每早上从扶桑上升起,神树扶桑归句芒管,太阳升起的那片地方也归句芒管。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他的本来面目是鸟——鸟身人面,乘两龙。

史迹茫茫,有的已永远无法考证。但有如下几点比较明确:第一,奢比之尸(肝榆之尸)位于今之连云港赣榆之间;第二,黑齿国姜姓为古纪国之地,亦即今之岚山区安东卫虎山镇一带;第三,十日国在尧王城遗址一带。其它地望有待进一步考证。附:《海外东经》原文方国及其地望

海外自东南陬至东北陬者。(江苏灌云县至青岛市区沿海)

[镸差]丘,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华。甘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古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镸差]丘北。(江苏灌云县)

奢比奢比尸国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连云港市连云区,汉代为赣榆县所在地)

君子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连云区与赣榆青口镇之间)

[上工下虫]々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此地有彩虹)

朝阳之谷,神曰吴,是为水伯。在[上工下虫]々北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此地有朝阳之谷)

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赣榆青口镇以北)

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竖亥的困民国在青丘国之西,临沂地区)

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岚山安东卫,帝俊后裔,古姜姓纪国)

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十日国,崇拜太阳,发明十月太阳历,尧王城遗址)

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日照故城,东海峪一带)

玄股之国在其北。其为人衣鱼食,使两鸟夹之。一曰在雨师妾北。(两城镇遗址)

毛民之国在其北,为人身生毛。一曰在玄股北。(胶南县)

劳民国在其北,其为人黑。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为人面目手足尽黑。(青岛市区,胶州三里河一带)

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太昊图腾崇拜。句芒:春神)

对民俗

《山海经》最重要的价值也许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这些神话传除了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之外,还有许多是人们不大熟悉的。如《海外北经》中载:“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这个禹杀相柳的传充满了神奇色彩,既可从文学或神话学的角度来研究,也可以从中看出共工、相柳、禹三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古代民族部落之间的斗争。《山海经》中大量存在的这些神话传,是今我们研究原始宗教的难得材料。例如: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海外西经》)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大荒西经》)

资料片-山海经(本书多借鉴于此)

在《山海经》的神话中,不仅可以看到巫师的活动,也可以看到古代民族的信仰、崇拜等。在《山海经》中,存在着大量的神奇动物的记载,这些动物主要是鸟、兽、龙、蛇之类,它们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这些动物很可能就是古人的图腾崇拜。如上文所引的《海外西经》中的文字。“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蛇可能就是巫咸国的图腾。研究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山海经》是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对历史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不仅仅是神话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历史。虽然由于浓厚的神话色彩,其真实性要大打折扣,但是,它们毕竟留下了历史的影子。把几条类似的材料加以比较,有时还是可以看到历史的真实面貌的。例如上文所引《大荒北经》中黄帝战蚩尤的记载,剔除其神话色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场古代部落之间的残酷战争。又如《大荒西经》、《海内经》中记载了一个黄帝的谱系: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海内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乃黎。帝令重献上,令黎邛(印)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大荒西经》)这个谱系具有传奇色彩,具有神谱的性质,但是,它与《大戴礼记·帝系篇》、《史记·五帝本纪》、皇甫谧《帝王世纪》基本相同。

对科学

同时,《山海经》又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记载了古代科学家们的创造发明,也有他们的科学实践活动,还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思想以及已经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例如,关于农业生产,《大荒海内经》载:“后稷是始播百谷”,“叔均是始作牛耕”。《大荒北经》载:“叔均乃为田祖。”关于手工业,《大荒海内经》载:“义均是始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关于文、历法,《大荒海内经》载:“噎鸣生岁有十二。”《大荒西经》载:“帝令重献上,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次。”诸如此类的记载不胜枚举。有一些自然现象的记载尤其珍贵,这在其他书中是看不到的,如《海外北经》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上启下月}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现在,许多学者均认为,《山海经》在这里记载的是北极地带半年为昼,半年为夜的极地现象,只不过是古人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于是就用神话来解释。这种记载无疑是宝贵的科学资料。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例如《大荒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又如《海外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这两条记载,有人认为前者记载的是太阳黑子活动和北极的极地现象,后者记载的是极地附近的假日现象。此外,从《山海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人对大地的探测活动。《海外东经》载:“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中山经》:“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这些记载,数字未必确实,但已反映出中国古人的探测活动。总而言之,《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着作,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科学史、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细心钻研,深入探讨,就不愁没有新发现。

九州山川实证图

九州山川实证图图册

地理学上的科学地位

正如当代着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指出的那样:“《五藏山经》在《山海经》全书各部分中最为平实雅正,尽管免不了杂有一些传闻、神话,基本上是一部反映当时真实知识的地理书。”《山海经》中最具有地理价值的部分《五藏山经》,是全书中最为平实雅正,从形式至内容都以叙述各地山川物产为主,尽管也杂有神话,比例不大,无疑是一部早期地理书。据谭先生研究,《山经》共写了四百四十七座山,这些山中,见于汉晋以来记载,可以指系确切的约为一百四十座,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对晋南、陕中、豫西地区记述得最详细正确。这应该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宝贵资料。

在《海经》中,记载了一些诸如结胸民、羽民国、厌火国、贯胸国、不死民、反舌国、三首国、长臂国、三身国、一臂国、奇肱国、丈夫国、巫咸国、女子国、轩辕国、白民国、长股国、一目国、大人国、君子国、无肠国、夸父国、黑齿国、玄股国等奇异的国家和民族,虽然这些国家和民族并非真有,只存在于传中,但也有一定的地理学和民族学价值。谭其骧又作《“山经”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利用《山海经》中丰富的河道资料,将《北山经》中注入河水下游的支流一条一条梳理,并加以排比,考证出一条最古的黄河故道。

资料片-山海经(本书多借鉴于此)

《山海经》在物质资源分布的篇幅中,对于矿产的记载尤其详细,提及矿物产地300余处,有用矿物达七八十种,并把它们分成金、玉、石、土四类。希腊学者乔菲司蒂斯在公元前371—前286年所着《石头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质文献,但它记载的矿物仅16种,把这些矿物分成金、石、土三类。而与其同时代或稍晚的《山海经》所记的矿物种类是它的5倍,分类更细。《山海经》还注意到矿物的共生现象,并据其硬度、颜色、光泽、透明度、构造、敲击声、医药性等识别矿物的方法,及详细记述动植物形态、性能和医疗功效,因此《山海经》在矿物学分类上有突出贡献。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英国李约瑟:“《山海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宝库,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古人是怎样认识矿物和药物之类物质的知识。”

对文学的影响

神话乃文学之母。神话与文学的关系,就像《山海经》神话中所见的盘古与日月江海的关系。神话盘古死后,头化为四岳,眼睛化为日月,脂膏化为江海,毛发化为草木。盘古虽死,而日月江海、人间万物……都有盘古的影子。神话转换为其它文学形式以后,虽然往往消失了它本身的神话意义,神话却在做为文学中艺术性的冲击力量而活跃起来。(语见王着《神话与》)例如:先秦文学的南北两大代表:《诗经》与《楚辞》,都有古神话的痕迹,尤其是《楚辞》,保存极大量的古神话。《老子》、《庄子》、《淮南子》的道家思想也大量吸取古代神话而加以哲理化。《左传》、《史记》、《尚书》,则是吸取神话而加以历史化。《山海经》是古代口传文学的成文纪录,保留中国古神话最多的一部书,影响后世文学非常巨大。例:夸父的神话故事见载于《山海经》,而《淮南子》与《列子》书中也都有记载,皆据《山海经》而写就的。其后的《神异经》里那位在东南大荒的巨人朴父,由夸父、博父、朴父的音义来看,此朴父疑亦夸父演化而成的巨人。又据茅盾《中国神话研究abc》所:《列子·汤问篇》愚公移山的故事,是由夸父逐日神话演变而成,据「帝命氏二子负山」来看,夸娥极有可能是夸父演化来的。《中山经>姑媱之山的瑶草,是未出嫁而早死的帝女精魂化成的,演化为《庄子》里藐姑射山的绰约神女寓言。其后再化为宋玉《高唐赋》的巫山神女朝云。再化而为杜光庭《仙录书》中的西王母第二十三女瑶姬,再化而为曹雪芹《红楼梦》里的绛珠仙草林黛玉。《山海经》中北海海神变为风神的禺强即是《庄子》寓言的鲲鹏之变的根源。《庄子·应帝篇》“倏忽为浑沌凿七窍”则是来自《北山经》浑沌无面目的山神灵。庄周梦蝴蝶的寓言则是《山海经》变化神话的灵感。屈原《问》、《招魂》、《九歌》、《离骚》与《山海经》的神话故事多所雷同。

《山海经》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诗》是句句源自于《山海经》。浪漫诗人李白具游仙思想的名篇:《梦游姥吟留别》、《蜀道难》、《梁甫吟》、《北风行》,甚至《清平调》等皆源于《山海经》神话。李贺诗对《山海经》神话亦多所运用。李商隐更是大量运用《山海经》神话象征、隐喻的个中翘楚。魏晋以降的:王宝的《搜神记》所志之怪,几乎是《山海经》神话的脱胎。唐传奇如《柳毅传》脱胎于《山海经》陵鱼(人鱼)的演化。宋名诗人苏东坡《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的祀歌:「骑龙白云乡、织锦裳的孙、讴吟下招的巫阳」,都是直接源于《海内西经》的。

元剧《窦娥冤》、明《封神演义》、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莫不是《山海经》变化神话的一脉相承。明吴承恩《西游记》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神、兽杂揉的形象是《山海经》变化神话的运用。李汝珍《镜花缘》的奇闻异事、四十一个神话国等则是海内外经远人异国的改写。例:女儿国、毛脸国分别是《山海经》的女子国、毛民国。

近代戏剧《牛郎织女》、《白蛇传》、《嫦娥奔月》等莫不取材脱胎于《山海经》神话。古诗词、、戏曲等泛取《山海经》神话题材者所在都是,举不胜举。现代诗文也不乏以《山海经》神话入诗者:杨牧、余光中、郭沫若、覃子豪、吴瀛涛等在诗中,神话往往成为讽喻性的解主题。总之,《山海经》神话塑造了不少文学母题,神话与文学几乎是一体的两面,是象征的、想象的、朴野的、是叙事描绘的、是情感的、是富于生命力的文学形式。《山海经》的古神话,比之于西洋神话,是嫌零碎、简陋。然而虽不是琳琅瑰奇的篇章,但仔细探究,竟是一块一块的璞玉美石,可誉为“中国文学的宝矿”。

评论/《山海经》编辑

《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风貌独特的古代着作,包含历史、地理、民族、神话、宗教、生物、水利、矿产、医学等诸方面。

资料片-山海经(本书多借鉴于此)

《山海经》的性质,历代法不尽相同。《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形法类,东汉班固则列入术数类,而刘秀歆则认为《山海经》是一部地理博物着作。西晋郭璞很推崇《山海经》,认为它是一部可信的地理文献。至明代,胡应麟认为《山海经》为“古今语怪之祖”,始将该书列入“语怪”之书。

清《四库全书》也把此书列入类。近代鲁迅也认为此书是巫觋、方士之书。然而大多数论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着作,其中尤以《五藏山经》地理价值最高。

历代对《山海经》的地学价值的认识经历着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东汉时,着名的治水专家王景,从治卞入手治河,临行,明帝赠送给他的参考书中就有《山海经》。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时,引用《山海经》达80余处。以后《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及王尧臣《崇文总目》皆将其列入史部地理类书。明清时代是《山海经》地学价值被贬时期,被成“多杂以神怪”、“道里山川难考据”。至近代,顾颉刚作《五藏山经试探》,发表了许多极为精辟的见解,使人们重新认识《山海经》的科学价值。其后,谭其骧又作《“山经”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利用《山海经》中丰富的河道资料,将《北山经》中注入河水下游的支流一条一条梳理,并加以排比,考证出一条最古的黄河故道。此文的发表,进一步确立了《山海经》尤其是《五藏山经》在地理学上的科学地位。

成书/《山海经》编辑

《山海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众纷纭。东汉刘秀《上山海经表》中,主张该书出于唐虞之际,系禹、益所作。以后《尔雅》、《论衡》、《吴越春秋》皆从其。此比现最早,流传时间也长。然而,北魏郦道先作《水经注》时已发现:

《山海经》编书稀绝,书策落次,难以辑缀,后人又加以假合,与原意相差甚远。开始怀疑此书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北齐《颜氏家训·书证篇》又据《山海经》文中有长沙、零陵、桂阳、诸暨等秦汉以后的地名,认为绝非是禹、益所作。《隋书·经籍志》亦云断不作于三代以上。此后随着考古学与弁伪学的发展,禹、益之日趋被否定。

当代学者较一致认为《山海经》是由几个部分汇集而成,并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但具体看法又不同,有学者认为《山海经》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以《山经》成书年代最早,为战国时作;《海经》为西汉所作;《大荒经》及《大荒海内经》为东汉至魏晋所作。有的学者从《山海经》中《山经》与《禹贡》作比较研究,结论是《山经》所载出川于周秦河汉间最详最合,故作者当是这一地区的人。至于时代当在《禹贡》之后,战国后期。

《山海经》的今传本为18卷39篇,其中《山经》(又称《五藏山经》)5卷,包括《南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共字,占全书的2/3。《海内经》、《海外经》8卷,4200字。《大荒经》及《大荒海内经》5卷,5300字。晋郭璞作注,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

涉及地域范围/《山海经》编辑

《山海经》记载的山川比早些时代《禹贡》丰富,其记载山岳共字,其篇幅之长,相当《禹贡》导山部分的14倍。《禹贡》所记山岳仅4列,而《山经》则发展成26列。

《山经》以山为纲,分中、南、西、北、东五个山系,分叙时把有关地理知识附雨上去。全文以方向与道里互为经纬,有条不紊。在叙述每列山岳时还记述山的位置、高度、走向、陡峭程度、形状、谷穴及其面积大,并注意两山之间的相互关连,有的还涉及植被覆盖密度、雨雪情况等,显然已具备了山脉的初步概念,堪称我国最早的山岳地理书。在叙述河流时,必言其发源与流向,还注意到河流的支流或流进支流的水系,包括某些水流的伏流和潜流的情况以及盐池、湖泊、井泉的记载。

《南山经》东起浙江舟山群岛,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广东南海,包括今浙、赣、闽、粤、湘5省。《西山经》东起山、陕间黄河,南起陕、甘秦岭山脉,北抵宁夏盐池西北,西北达新疆阿尔金山,《北山经》西起今内蒙、宁夏腾格里沙漠贺兰山,东抵河北太行山东麓,北至内蒙阴山以北。《东山经》包括今山东及苏皖北境。《中山经》西达四川盆地西北边缘。

《山海经》在地理学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作者以《中山经》所在地区为世界的中心,四周是《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构成大陆,大陆被海包围着,四海之外又有陆地和国家,再外还有荒远之地,这就是世界。《山海经》的结尾指出:“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

资料片-山海经(本书多借鉴于此)

这在科学发展的今来看似乎是真可笑的,但在2000多年前《山海经》的作者已认为世界不是不可知的,而是可以认识的,世界是有极限的,是可以测量出的,这在研究地理学史上是极为珍贵的资料。《山海经》记载众多的原始地理知识,有如南方岩溶洞穴,北方河水季节性变化,不同气候带的地理景观与动植物分布的特点。

局限性/《山海经》编辑

《山海经》也有其局限性。《山经》记载447座山,据考证,其中见于汉晋以来记载并能实指方位者,约140余座,不及总数1/3。而这140余座山分布极不平衡,其中半数属《中山经》,另半分属南、西、东山经。就所记山的方向而言,整个经讲的大方向基本正确。在里距方面,除《中山经》所在的晋南、陕中、豫西、河、渭、伊、洛地区所载较为详细准确外,其他经中里距差别很大,可信度差。《海经》中记了60余个远方异国,但除了毒、朝鲜等少数名称外,大都以当地人的形状命名,如结胸国、大人国等,显然不是真实国名。至于有关各国的形貌、起居与风俗,亦多传闻之词。《大荒经》中,诡谲荒诞成分更多,有地理价值的内容更少。

海外论证/《山海经》编辑

最早知道《山海经》与美洲有关系一事,是在连云山所着《谁先到达美洲》一书中,读到一则介绍[2]:

美国学者墨兹博士研究了《山海经》,根据经上所《东山经》在中国大海之东日出之处,他在北美,试着进行按经考察,经过几次失败,他一英里一英里地依经上记过的山系走向,河流所出和流向,山与山间的距离考察,结果胜利了。查验出美国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与《东山经》记载的四条山系走向、山峰、河流走向、动植物、山与山的距离完全吻合……

真人们发现,《山海经》中,《南山经》已写到浙江绍兴界:“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晋代郭璞注云:会稽之山,“今在会稽山阴县南,上有禹冢及井。”而会稽正是现在绍兴的古称。而《北山经》则写到了河北界的太行山和虖沱河:“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

“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沱。”“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虖沱。”

而《东山经》中所到四条山脉多无可考,因中国东部乃冲积平原,何来四列山脉,默茨所的中国人“开始在国内核对《山海经》所描写的某些山脉,但未能找到”,指的主要是《东山经》所列的山脉。

于是,默茨便“心安理得地越过大海”,到美洲去踏勘了。

默茨历经艰难险阻,踏勘的结果是:

第一列山脉,起自今美国怀俄明州,至得克萨斯的格兰德河止,共12座山。将古华里换算为英里,与《东山经》中第一列山的距离完全相符。

第二列山脉,起于加拿大的曼尼托巴的温尼泊,止于墨西哥的马萨特兰,共17座山。距离与《东山经》第二列山脉相合。

第三列山脉是沿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完全走太平洋海岸航行,起于阿拉斯加的怀尔沃德山,至加州的圣巴巴拉,共9座山。距离也与《东山经》所列第三条山脉相符。

第四列山脉,起于华盛-顿州的雷尼尔火山,经俄勒冈州到内华达州北部,共8座山,距离与《东山经》第四列山相合。

于是默茨宣告:“过去2000多年一向被中国人认为是神话的《山海经》,不是神话,而是真实的文字记录。珍藏在中国书库中的这部文献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表明,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中国人便已到达美洲探险,而这些材料迄今为止一向是很缺乏的。”

对于默茨的考察结果,中国学者能什么?我们可以不相信,可以认为是“臆”,但反驳必然无力,因为没有中国人也象默茨那样,迈开双脚丈量中国东部山水,找出《东山经》所列四条山脉到底在中国何处?

最有力的办法还是依旧给《山海经》贴上神话的标签,置于故纸堆中,不予理睬!

可叹,中国历史上,像徐霞客一样的旅行家实在太少了。一句“父母在,不远游”,羁绊了中国人的步伐,也限制了我们的创造力。

其实剔除《山海经》由于年代久远,出现错简、残简、漏简等错生命线,其内容之可信,屡使后人称奇。

《山海经》古传有三十二篇,西汉刘向、刘秀(歆)父子最早校订此书时,定为十八篇。这就是我们今看到的《山海经》。

刘秀最后校订完成《山海经》十八篇后,为此专门给皇帝上表,其内容今日可看做一篇出版内容简介:

……《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昔洪洋溢,漫衍中国,民人失据,(崎岖)于丘陵,巢于树木。鲧既无功,而帝尧使禹继之。禹乘四载,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四岳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迹之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风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着《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着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

资料片-山海经(本书多借鉴于此)

接下来,刘秀为了向皇帝明“其事质明有信”,还举了两个例子。其中一例是:

孝武皇帝时尝有献异鸟者,食之百物,所不(肯)食。东方朔见之,言其鸟名,又言其所当食,如朔言。问朔何以知之,即《山海经》所出也。

刘向、刘秀(歆)父子是中国历史上已知最早校订《山海经》之人。他们看到过的《山海经》是“凡三十二篇”,而我们今看到的《山海经》是经他们校订删编而定的十八篇。对于《山海经》,刘氏-父子应最有发言权的。何况为此皇帝上表,是“臣秀昧死谨上”,岂敢胡言乱语?

今日事实证明,《山海经》确实“其事质明信”。现举几例,真让人称奇:

其一,在闻名于世的四川三星堆文化遗址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个祭器坑中发现许多保存完好的象牙,而今日成都平原又不是野象栖息地;遗址中还出土了很多玉器,而成都平原并不出产玉石。翻开《山海经》便可找到答案。《山海经·中次九经》指出:“岷山……其兽多犀象,多夔牛”;“岷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白珉即是白色的硅质类岩石。这就指明了三星堆遗址中象牙和玉石器的来源。而三星堆出土的人首鸟身青铜像,也与《山海经·中次八经》中的山神形象相合。

其二,清末民初曾任清朝政府和尼国政府驻外使节的欧阳庚先生之子欧阳可亮,耋年曾跟随其父在中南美洲生活多年,相识不少印第安人,曾有一段奇特的经历,现将欧阳可亮先生的自述摘录如下:

“笔者耋年在海外,与殷地安人(欧阳可亮认为印第安人实应为殷地安人,有殷人之意)家庭同吃同住同学同游六年,1926年6月15日,与欧阳可宏三哥、可祥五弟,受殷福布族招待,派二十名殷福布族青年水手划船,从墨西哥支华华(chihuahua)州的支华华市支华华村的甘渊汤谷(即谷)23人上船,一路上有800公里地下钟乳古水道,实入《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南经》之大壑、甘渊、归墟、咸池,而不自知。由黑(墨)齿国(即墨池国)之尤卡坦半岛科潘河上岸,出墨池(归墟),到拉文塔太阳神庙遗址。见日出杲杲,朝阳东升于穹桑树上,殷地安群众已集数百,礼拜太阳。20名水手也站立挺身,仰面朝祈祷。回去时,仍由大壑、咸池,进入地下钟乳水道,在墨池归墟饮‘合虚山长寿甘泉的甘露水,见有地下水道岔口,钟乳下垂滴水,蔚为壮观。一水手:这岔道是元(tienyuen)日月山,常羲(changsi)妈妈正在浴月,一月方至,一月方出。三哥问:怎么墨国也有轩辕呢?答:这是海外元。指又一钟乳大岔水道:这是羲和(siho)妈妈浴日的地方,共有22个地下岔道,一进去,迷了路就出不来了……我们兄弟3人1927年才回中国学汉语,当时只会西班牙和殷地安语,23人谁也没读过《山海经》,后来才知道水手讲的同《山海经》记的多有暗合,很是惊讶……

1926年这次游历终生难忘,因我童年和殷福布族等殷地安人生活,彼此互称殷地安,自言中国人,确信美洲‘印第安’人,就是中国商殷人和少昊、夸父等中华先人的裔胃。3

其三,再到默茨。默茨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读到开篇一句:“东海之外大壑”,并《海外东经》中羿射九日神话之源:“十日所浴,在墨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默茨认为,“大壑”便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他们在四千年前称之为‘大壑’,我们今称它为‘大峡谷’。人们站在大峡谷边上眺望,无不为它瑰丽的景色所感动。印第安人对此不能无动于衷,中国人不能,我们也不能。”默茨进而推断道:中国关于羿射日的神话,其出处无疑就在《山海经·海外东经》。“我相信终有一会发现,射日的故事最早发源于某一印第安人的部落,是印第安人讲给中国人听的。中国人将印第安人关于峡谷怎样形成的神话,作为大壑(大峡谷)的神话带回来……印第安人是想解释峡谷是怎样来的,想弄清为什么会流金铄石,五光十色。对诗情画意的中国人来,这故事听来是讲得通的……应该承认,神话的根子就在美国大峡谷。”

默茨的推论虽然大胆,却不无根据。现在我们吃惊地得知,在美国大峡谷附近的印第安部落中,确实流传着十日神话。徐松石教授经搜集考证,指出:“美洲也有墨西哥境十日浴于扶桑汤谷的故事。又有加利福尼亚沙士太印第安族的十日传。据谓狗酋达(犬形神人)创造地日月,造成十个太阳和十个月亮。他们本来是轮流出现的。后来有一个时候,十个太阳白并出,十个月亮夜里并悬。弄到日间则热似焦火,夜里则冻似寒冰……人民十分痛苦。狗酋达就出来毁灭了九个太阳和九个月亮。然后人类生活得以恢复常态。”

资料片-山海经(本书多借鉴于此)

现在,我们似乎可以,美国西部的大峡谷,与《山海经》所记“东海之外大壑”方位地貌相合。而流金铄石的大峡谷应为古人眼中日出之处。大峡谷附近的印第安人与中国人有着相似的十日神话传。至于是否古时来到大峡谷的中国人将印第安人的十日传带回去,演变成羿射九日的神话,恐怕只能做为默茨的推想而难予考证。

《山海经》确实是上古先民认知世界的记录,其囊括的范围大大超越了现今的中国本土。如若不然,《山海经》又如何被分为“海内”、“海外”与“大荒”等不同地域而分别叙述呢?

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海内经》和《海内南经》、《海内北经》、《海内西经》、《海内东经》诸篇中,已可以大致看到一个“海内”的轮廓,这个轮廓的东南角已达“会稽”,西北角已达“凶奴”、“东胡”,西南角甚至达到“毒”(晋郭璞注:毒即竺,按指今印度),而东北角则明确记为“朝鲜”与“倭”。

请看:“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晋郭璞为此注曰:“倭国在带方东大海内……”“朝鲜今乐浪县,箕子所封也”这就指明《山海经》之《海内北经》提到的“倭”和“朝鲜”即今日的日本和朝鲜、韩国。

既然古时已将日本和朝鲜列于“海内”,那么,《海外东经》、《大荒东经》所到达的地方,必然远于日本和朝鲜。而在日本、朝鲜以东会是哪里呢?答案不言自明,当然应是美洲。

《海外东经》记载的“汤谷”“扶桑”“黑齿国”等,必是美洲,因有其它典籍的记载佐记——《东夷传》载:“倭国东四千余里,有裸国,裸国东南有黑齿国,船行一年可至也。”

至于《大荒东经》所载“东海之外大壑”,更非美洲莫属。《列子·汤问篇》云“渤海之东,不知其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

而中国古人到达东部如此之远的地方,之所以“质明有信”,并非虚妄,乃是因为有人双脚丈量的结果。

《海外东经》记载道:“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晋郭璞注:“竖亥”为健行人。清郝懿行注:竖亥右手把算,算当为。《文》云:“长六寸,计历数者”。而“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这就鲜活地描写出古时测量大地者的生动形象。

“自东极至于西极”,气魄何等之大!“东极”在哪里?《大荒东经》载明,在“日月所出”之处;“西极”在哪里?《大荒西经》载明,在“日月所入”之外。《大荒西经》记载,“日月所出”之山和《大荒西经》所载“日月所入”之山各有六处之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人观察一年中不同时间,太阳出升和降落的方位稍有不同。看来,命竖亥测量由东极至于西极的里程,也许与制定历法有关。

还有一个情况值得注意,与《五藏山经》所记大量山名有所不同,《大荒东经》记载的许多山名都不象中国的山名,比如:

“大荒东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东极、高瞀,日月所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苏门”。

“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日凶犁士丘。”

上述这些中国人听来很怪的山名,无疑是外域山名的音译,是对当地土人所称山名的直译音录。如果是“海客谈瀛”式的神侃海聊,没必要编些古怪的山名。这倒从一个角度,证明古人确确实实到达了《大荒东经》所记载的地方。

这里应该提到默茨博士在美洲的踏勘中,发现的几处古代石刻。一处位于加拿大的阿尔柏达,一处位于美国北达科他,还有一处在亚利桑那的“四角”(fourcornnrs)。这些石刻文字明显与古玛雅象形文字不属于一个系统,反而与中国商殷之际的甲骨文极为相似,有些文字简直与甲骨文相同。难怪北达科他商业与工业开发署,曾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曾一度访问过北达科他”;并且在1972年再版的《关于北达科他的种种事实》一书里,附以有关中国人这次探险的记载。4

在北美洲发现的这些古代石刻,很可能就是古人“自东极至于西极”测量大地所留下的遗迹。要知道,“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是一个相当遥远的距离。如果不以古时测量步算(据旧时丈量土地时左右两脚各向前迈一步为一测量步),仅以普通行走,两步为一公尺计,五亿步当有2.5亿公尺——已有20万公里以上了,其行走距离,早已远远超出中国本土,可以环绕地球几圈了!如果考虑古人行走时翻山越岭、涉水渡海,不可能以直线行走,“自东极至于西极”距离的记载是可信的。

资料片-山海经(本书多借鉴于此)

并且,这项巨大的测量工程,不一定像有些学者所的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而是可以由一批同代人或一个部落的同代人便可完成。前些年,上海有位徒步走遍全中国的壮士余纯顺。笔者虽然没有仔细核查过他的有关资料,但以他经历过的几乎走遍中国大陆上的每一个市县、行走时间历时八年的情况看,他所走过的里程相加,相信已可以绕地球一圈。远古的健行人恐怕日行不止百里,若按日行一百华里计,一年约可走三万多华里,三年便可行走十万华里,足以绕地球一周。从《大荒东经》和《大荒西经》两篇记录来看,其叙述风格如出一位亲历者之手。可以推想,古时健行人完成了“自东极至于西极”的壮举,将大荒之东和大荒之西的所见所闻记了下来,并讲述给别人,因此才有了《大荒东经》和《大荒西经》。

伟哉,华夏先人!

南山经卷一

1、狌々:兽,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食之善走

2、鹿蜀:兽,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佩之宜子孙

3、旋龟:兽,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

4、鲑:鱼,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

5、类:兽,其状如狸而有髦,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6、猼訑:兽,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佩之不畏

7、尚付:鸟,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食之无

《山海经》

马腹图册

8、九尾狐:兽,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9、灌灌:鸟,其状如鸠,其音若呵,佩之不惑。

10、赤鱬:鱼,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鸯鸳,食之不疥

11、狸力:兽,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见则其县多土功

12、鴸鸟:鸟,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土

13、长右:兽,其状如禺而四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14、猾囗:兽,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

15、彘:兽,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是食人

《山海经》

赣兽图册

16、患:兽,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

17、蛊雕:兽,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18、瞿如:鸟,其状如而白首,三足、人面,其鸣自号也

19、虎蛟:鱼,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20、凤凰:鸟,其状如鸡,五采而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下安宁

21、鲭鱼: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下大旱

22、颙:鸟,其状职枭,人而四目而有耳,其鸣自号也,见则下大旱

南山三次经过依次所见之神:鸟首龙身、龙首鸟身、人面龙身《山海经》

当扈图册

西山经卷二

1、[左羊右咸]羊:兽,其状如羊而马尾,其脂可以已腊

2、蟝:鸟,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暴

3、肥囗:蛇,六足四翼,见则下大旱

4、赤鷩:鸟,可以御火

5、葱聋:兽,其状如羊而赤鬣

6、鴖:鸟,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7、鳢鱼: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

8、肥遗:鸟,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食之已疠

9、豪彘:兽,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

10、嚣:兽,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

11、橐[上非下巴]:鸟,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

12、溪边:兽,其状如狗,席其皮者不蛊

13、栎:鸟,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食之已瘿

14、犭婴如:兽,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足人手而四角

15、数斯:鸟,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

《山海经》

从极之渊图册

16、[上敏下牛]:兽,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

17、鹦鹉:鸟,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

18、鸓:鸟,其状如鹊,赤黑而两四足,可以御火

19、鸾鸟:鸟,其状如翟而五采文,见则下安宁

20、朱厌:兽,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见则大兵

21、白豪: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兽

22、多罗罗:鸟,是食人

23、蛮蛮:兽,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其状如凫,而一翼一日,相得乃飞,见则下大水

《山海经》

从极之渊图册

24、钦丕:鸟,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曰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

25、鼓:神,兽后变鸟,其状如人面而龙身,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

资料片-山海经(本书多借鉴于此)

26、文鳐鱼:鱼,状如鲤里,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下大穰

27、招司:神,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

28、神一:神,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

29、陆吾:神,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

30、土蝼:兽,其状如羊而四角,是食人

31、钦原:鸟,其状如蜂,大如鸳鸯,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

32、鹑鸟:鸟,是司帝之百服

33、[左鱼右骨]鱼: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

34、神二:其神状如人而豹尾

35、西王母:神,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之厉及五残

36、狡:兽,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

37、胜遇:鸟,其状如翟而赤,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

38、白帝少昊:神

39、狰:兽,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

40、毕文:鸟,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譌火

41、狗:兽其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42、彳敖彳因:兽,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是食有

43、鸱:鸟,一首而三身,其状如乐

44、耆童:神,其音常如钟磬

45、帝江:神,基状如黄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无而目,是识歌舞

46、红光:神

47、讙:兽,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其音如{大集}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

48、鵸余:鸟,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三首六尾而善笑,服之使人不厌,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又可以御凶

49、当扈:鸟,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

《山海经》

当扈图册

50、白狼、白虎、白鹿:兽

51、白雉、白翟、鸮:鸟

52、光鬼:神,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

53、冉遗之鱼: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观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54、交:兽,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55、穷奇:兽,其状如牛,猬毛,音如獆狗,是食人

56、嬴鱼: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57、鳋鱼:鱼,其状如囗鱼,动则其邑有大兵

58、[上如下鱼]魮之鱼: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

59、孰湖:兽,其状马身而鸟翼,入面蛇尾,是好举人

60、囗:鸟,其状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

经过西山之见神,人面马身(十神),人面牛身(七神)、人面龙身、羊身人面

1、滑鱼:鱼,其状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

2、水马:兽,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3、雚疏:兽,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可以辟火

4、囗鱼: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5、何罗之鱼: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

6、孟槐:兽,其状如貆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7、习々之鱼:鱼,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

8、麢羊:兽

9、蕃:鸟

10、橐驼:兽

11、窝:鸟,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12、耳鼠:兽,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飞,食之不采,又可以御百毒

13、孟极:兽,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是善伏,其鸣自呼

14、幽鴳:兽,其状如禺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其鸣自呼

15、足訾:兽,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虒,见人则呼,其鸣自呼

16、鵁:鸟,群居而朋飞,其毛如雌雉,其鸣自呼,食之已风

17、诸犍:兽,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善吒,行则衔其尾

18、白鵺:鸟,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19、那父:兽,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詨

20、竦斯:鸟,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其鸣自呼也

21、旄牛:兽,基状如牛,而四节生毛

22、长蛇: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23、柝鸠、尸鸠:鸟

24、赤鲑:鱼

25、窫窳:兽,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26、市々之鱼:鱼,食之杀人

27、巢鱼:鱼,其状如鲤而鸡足,食之已疣

28、山魈:兽,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行如风,见则下大风

资料片-山海经(本书多借鉴于此)

29、诸怀:兽,其状如牛,而四角、人、耳、彘耳,基音如鸣雁,是食人

30、鮨鱼: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

31、肥遗:与某种鸟同名,这次是蛇,一首两身,见则其国大旱

32、狕:兽,其状如豹而文首,

33、闾麋:兽

34、鮆鱼:鱼,其状如囗而赤麟,其音如叱,食之不骄

35、孛马:兽,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36、狍鸮:兽,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37、独囗:兽,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鬣

38、[左冒右鸟]:鸟,其状如乌,人面,宵飞而昼伏,食之已曷

39、居暨:兽,其状如囗而赤毛,其音如豚

40、嚣:与某种兽同名,这次是鸟,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41、[左马右军]:兽,其状如囗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善还,其名自詨

42、囗:鸟,其状台鹊,白身、赤尾、六足,是善惊,其鸣自詨

43、人鱼:鱼,其状如[左鱼右帝]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44、马:兽,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鸣自詨

45、鶌鶋: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其名自詨,食之不饥,可以已寓

46、飞鼠:兽,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

47、领胡:兽,其状如牛而尾,其颈囗,其状如句瞿,其鸣自詨,食之已狂

48、象蛇:鸟,其状如赤雉,而五采以文,是自为牝牡,其名自詨

49、臽父之鱼:鱼,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

50、酸与:鸟,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六足,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

51、鸪[左上羽左下白右鸟]:鸟,其状如乌而白文,食之不灂

52、黄鸟:鸟,其状如枭白首,其鸣自詨,食之不妒

53、精卫:鸟,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54、东々:兽,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鸣自詨

55、橐囗:兽

56、鹠:鸟

57、师鱼:鱼,食之杀人

58、獂:兽,其状如牛而三足,其鸣自詨

59、罴:兽,其状如麋,其川在尾上

60、蒲夷之鱼:鱼

61、朋蛇: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三次经

过北山依次所见之神:人面蛇身、马身人面(二十神)、彘身人面(十四神)、彘身而八足蛇尾(十神)

1、鳙鳙之鱼:鱼,其状如梨牛,其音如彘鸣

2、从从:兽,其状如犬,六足,其鸣自詨

3、(此虫)鼠:其状如鸡而鼠毛,见则其邑大旱

4、箴鱼:鱼,其状如囗,其喙如箴,食之无疫疾

5、鳡鱼:鱼

6、之鱼:鱼

7、无名兽:兽,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下大水

8、[左虫右庸]:鱼,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

9、狪々:兽,其状如豚而有珠,其鸣自詨

10、軨々:兽,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其鸣自詨,见则下大水

11、珠鳖鱼:鱼,其状如囗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无疠

12、犰狳:兽,其状如菟而鸟类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其鸣自詨,见则螽蝗为败

13、朱獳:兽,其状如狐而鱼翼,其鸣自詨,见则其国有恐

14、囗鹕:鸟,其状如鸳鸯而人足,其鸣自詨,见则其国多土功

15、獙々:兽,其状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鸿雁,见则下大旱

16、蠪侄:兽,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17、峳々:兽,其状如马,而羊目、四角、牛尾,其音如獆狗,见则其国多狡客

18、絜钅句:鸟,其状如凫而鼠尾,善登木,见则其国多疫

19、囗胡:兽,其状如麋而鱼目,其鸣自詨

20、寐鱼:鱼

21、囗鲔:鱼

22、鮯々之鱼:鱼,其状如鲤、而六足鸟尾,其名自詨

23、精精:兽,其状如牛而马尾,其鸣自詨

24、猲狙:其状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是食人

25、鬿誉:鸟,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亦食人

26、鱃鱼:鱼,其状如鲤而大首,食者不疣

27、茈鱼:鱼,其状如鲋,一首而十身,其臭如蘪芜食之不费

28、薄鱼:鱼,其状如鳣鱼而一目,其音如欧,见则下大旱

29、当康:兽,其状如豚而有牙,其鸣自詨,见则下大穰

30、[左鱼右骨]鱼:鱼,其状如鱼而鸟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鸳鸯,见则下大旱(已经在西山出现过了)

资料片-山海经(本书多借鉴于此)

31、合囗:兽,其状如彘而人面、黄身而赤尾,其音如婴儿,食人,亦食虫蛇,见则下大水

32、蜚:兽,其状如牜而白首,一目而蛇尾,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下大疫

四次经

过北山依次所见之神:人身龙首、兽身人面载觡、人身而羊角

中山经卷五

1、[左上革左下夫右能]:兽,其状如囗鼠而文题,食之已瘿

2、豪鱼:鱼,状如鲔,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癣

3、飞鱼1:鱼,其状如鲋鱼,食之已痔衕

4、朏朏:兽,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养之可以已忧

5、鹖:鸟

6、鸣蛇: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

7、化蛇:兽,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其邑大水

8、蠪蚔:兽,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食之不眯

9、马腹:兽,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10、夫诸:兽,其状如白鹿而四角,见则其邑大水

11、驾鸟:鸟

12、鴢:鸟,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

13、飞鱼2:鱼,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

14、[上鹿下言]:兽,其状如貉而人目

15、犀渠:兽,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16、犭颉:兽,其状如獳犬而有鳞,其毛如彘鬣

17、[左鸟右大]:鸟,其状如录,食之已垫

18、麖:兽

19、骄虫:神,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其祠之

20、鸰[左要右鸟]:鸟,状如山鸡而长尾,赤如丹火而青喙,其鸣自呼,服之不眯

21、旋龟:龟,其状鸟首而鳖尾,其音如判木

22、修辟之鱼:鱼,状如黾而白喙,其音如鸱,食之已白癣

23、无条/黄棘:兽,黄华而不实,服之不字

24、三足龟:龟,食者无大疾,可以已肿

25、鯩鱼:鱼,黑文,其状如鲋,食得不睡

26、[左月右上关右下鱼]鱼:鱼,状如鳜,居逵,苍文赤尾,食者不痈,可以为瘘

27、[左鱼右帝]鱼:鱼,状如囗蜼而长距,足白而对,食者无蛊疾,可以御兵

28、文鱼:鱼

29、鲛鱼:鱼

30、[上单左下虫右下虫]围:神,其状如人面,羊角虎爪,恒游于睢漳之渊,出入有光

31、白鷮:鸟

32、计蒙:神,其状人身而龙首,恒游于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

33、涉[上单左下虫右下虫]:神,其状人身而方面三足

34、[左矛右勺]:兽

35、豕鹿:兽

36、良龟:龟

37、[上鱼下黾]:鱼

38、夔牛:兽

39、[左执右鱼]鱼:鱼,

40、窃脂:鸟,状如鸮而赤身白首,可以御火

41、犭也狼:兽,其状如狐,而白尾长耳,见则国内有兵

42、猨蜼:兽

43、跂踵:鸟,其状如鸮,而一足彘尾,见则其国大疫

44、雍和:兽,其状如蝯,赤目,赤喙,黄身,见则国有大恐

45、耕父:神,常游清泠之渊,出入有光,见则其国为败

46、鸩:鸟,其状如雉,恒食蜚

47、婴勺:鸟,其状如鹊,赤目、赤喙、白身,其尾若勺,共鸣自呼

48、青耕:鸟,其状如鹊,青身白喙,白目白尾,可以御疫,其鸣自叫

49、獜:兽,其状如犬,虎爪有甲,善駚[左分右牛}],食者不风

50、犭戾:兽,其状如囗{音汇,猬的意思},赤如丹火,见则其国大疫

51、狙如:兽,状如鼣鼠,白耳白喙,见则其国有大兵

52、犭多即:兽,其状如膜大,赤喙、赤目、白尾,见则其邑有火

53、梁渠:兽,其状如狸,而白首虎爪,见则其国有大兵

54、[左鸟右只]鵌:鸟,其状如乌而赤足,可以御火

55、闻獜:兽,其状如彘,黄身、白头、白尾,见则下大风

56、于儿:兽,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57、蓐:兽,其状如龟,而白身赤首,是可以御火

58、熏池:神

59、[左鬼右申]武罗:神,其状人面而豹文,要而白齿,而穿耳以鐻,其鸣如鸣玉

60、吉神泰逢:神,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萯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地气也

经过中山依次所见之神:人面而鸟身、人面兽身、豕身而人面、鸟身而人面、马身而龙首、龙身而人面、彘身人首、鸟身而龙首、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省略另一种所在地法,以下皆是]

2、羽民(国):人,在其东南,其为人长,身生羽(看过《镜花缘》的人应该都了解)

3、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

资料片-山海经(本书多借鉴于此)

4、二八神:神,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人颊赤肩,尽十六人

5、讙头或讙朱(国):人,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

6、厌火(国):兽(其实是长得像黑色猴子的人),兽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

7、三苗或者三毛(国):人,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

8、[“载”字中的“车”换“至”](国):人,在其东,其为人黄,能操弓射蛇

9、贯匈(国):人,在其东,其为人匈有窍

10、交胫(国):人,在其东,其为大交胫

11、不死民:人,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

12、歧舌(国):人,《山海经》中没有过多介绍,《镜花缘》里有介绍

13、三首(国):人,在其东,其为人一身三首

14、周饶(国):人,在东,其为人短,冠带

15、长臂(国):人,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保操一鱼

16、南方祝融:神,兽身人面,乘两龙

17、南山:地方,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

18、结匈(国):人,在其西南,其为人结匈

19、昆仑虚:地方,在其东,虚四方

海外南出现神明:二八、羿、凿齿、(帝尧、帝喾、吁咽、文王均葬于狄山又名汤山)、南方祝融(海外南地理上似印度尼西亚或者西非至南非)

1、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

2、夏后启:神,于大乐之野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

3、三身(国):人,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4、一臂(国):人,在其北,一臂、一目、鼻孔

5、黄马虎文:兽,一目而一手

6、奇肱(之国):人,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

7、奇肱之鸟:鸟,头,赤黄色,在其旁

8、刑:神,形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9、女祭、女戚(国):人,在其北,居两水间,戚操[左鱼右旦],祭操俎

10、次鸟:鸟,人面,居山上,一曰维鸟,青鸟、黄鸟所巢,其色青黄,所经国亡

11、丈夫(国):人,在次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

12、女丑: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

13、巫咸(国):人(多为巫师),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

14、并封:兽,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15、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

16、轩辕(国):人,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17、穷山:地方,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其丘方,四蛇盯绕

18、此诸夭:地方(非常好的一个地方,人神鸟兽共居不互犯),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

19、龙鱼:鱼,居在其北,状如鲤

20、白民(国):人,在龙鱼北,白身披发

21、乘黄:兽,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22、长股(国):人,在雄常北,披发,一曰长脚

23、西方蓐收:神,左耳有蛇,乘两龙

海外西出现神明:夏后启、刑、西方蓐收(海外西地理上似古巴比伦一带)

1、无[“綮”字中的“糸”换“月”](国):人,在长股东,为人无[“綮”字中的“糸”换“月”]

2、烛阴:神,居钟山下,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囗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

3、一目(国):人,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

4、柔利(国):人,在一目东,为人一手一足,反厀,曲足居上

5、相柳氏:神或人(不敢乱下定论),共工之臣,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

6、深目(国):人,在其东,为人举一手一目

7、无肠(国):人,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

8、聂耳(国):人,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为人两手聂其耳

9、夸父:人,与日逐走,入日

10、博父(国):人,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

11、拘缨(国):人,在其东,一手把缨

12、跂/大踵(国):人,在拘缨东,其为人大,两足亦大

13、騊駼:兽,北海内有兽,其状如马

14、驳:兽,状如白马,锯牙,食虎豹

15、蛩蛩:兽,素色,状如马

16、罗罗:兽,青色,状如虎

17、北方禺强: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

海外北出现神明:帝颛顼葬于务隅之山阳,九嫔葬于阴、禺强(海外北在地理上像现在的北美洲美国以北地区)

资料片-山海经(本书多借鉴于此)

1、大人(国):人,在[左长右差]北,为人大,坐而削船

2、奢比尸(国):神,在其(指代[左长右差]只丘)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

3、君子(国):人,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

4、[左工右虫]々(国):人,在其北,各有两首

5、吴:神/兽,水伯,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

6、青丘之狐: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又见九尾狐)

7、竖亥:神,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

8、黑齿(国):人,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

9、雨师妾(国):人,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

10、玄股(国):人,在其北,其为人衣鱼食,使两鸟夹之

11、毛民(国):人,在其北,为人身生毛

12、劳民(国):人,在其北,其为人黑,为人面目手足尽黑

13、东方句芒:神,鸟身人面,乘两龙

海外东出现神明:奢比尸、吴、竖亥(先是人后为神)、句芒(海外东在地理上似现在的北非至东非,又有一是指现在的墨西哥)

1、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没有详细介绍,汗!)

2、枭阳(国):人,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手操管

3、兕:兽,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4、兕兕知人名:兽,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5、犀牛:兽,其状如牛而黑

6、窫窳:兽,居弱水中,在兕兕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

7、氐人(国):人,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8、巴蛇: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9、旄马:兽,其状如马,四节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10、匈奴之国、开题之国、列人之国并在西北

海内南出现神明:孟涂(海内南地理上指今两广地带,古代巴国属地)

1、贰负与贰负之臣“危”:神,杀窫窳

2、大泽:地形,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

3、雁门山:地形,雁出其间,在氐国西

4、后稷:神,葬于此,山水环之

5、流黄酆氏(国):人

6、东胡(国):人

7、夷人(国):人

8、貊(国):人,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灭之

9、孟鸟:鸟,文赤、黄、青,东乡

10、开明:神/兽,守百神之所在之九门,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11、树鸟:鸟,六首

海内西出现神:后稷、开明(海内西地理上大致是现在的四川以西)海内北经卷十二

1、三青鸟:鸟,为西王母取食

2、戴胜:鸟

3、吉量:兽,文马,缟身朱{髟鼠},目若黄金,乘之寿千岁

4、鬼(国):人,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

5、大行伯:人,把戈

6、如犬:兽,青,食人从首始

7、穷奇:兽,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犬北,又名从足

8、大蜂:昆虫,其状如螽

9、朱蛾:昆虫,其状如蛾

10、蟜:昆虫,其为人虎文,胫有囗、

11、阘非:兽,人面而兽身,青色

12、据比之尸:人,其为人折颈披发,无一手

13、环狗:兽,其为人兽首人身,又名猬,状如狗,黄色

14、袜:兽,人身黑首从目

15、戎:人,人首三角

16、驺吾:兽,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乘之日行千里

17、冰夷:神,人面,乘两龙

18、王子夜之尸:尸,两手、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

19、大蟹:不知道是地名还是物种,在海中

20、陵鱼: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

21、大戎(国):人,又名犬封国,状如犬

海内北出现神明:西王母、贰负之尸、冰夷、宵明与烛光(次二女为舜夷登比氏生,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

(海内北地理上属于现在东北三省、朝鲜韩国、山东蓬莱、日本以及河北一带,范围可真大)

雷神:神,雷泽中,龙首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大荒东经卷十四

1、少昊:神,统治大荒东大壑之国、少吴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2、大人(国):人,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耳(又出现了)

3、人(国):人,又名靖人

4、[左霝右鬼]之尸:神,人面兽身

5、中容:人,帝俊所生,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

资料片-山海经(本书多借鉴于此)

6、蔿(国):人,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

7、君子(国):其人衣冠带剑(又出现了)

8、司幽:人,帝俊之子晏龙所生,司幽生思土,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

9、白民:人,帝俊之子帝鸿所生,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豹、虎、熊、罴

10、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又出现了“青丘之狐”)

11、黑齿:人,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又出现了,后均以“、、、”代替此话)

12、吴:神,八首人面,虎身十尾(、、、)

13、禺豸虎:神,黄帝所生,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

14、玄股(国):人,黍食,使四鸟(、、、)

15、困民(国):人,勾姓而食

16、王亥:人,两手操鸟,方食其头

17、摇民:人,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18、奢比尸: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

19、五采之鸟:鸟,相乡弃沙

20、[左鸟右宛]:人,来之风曰犭炎,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

21、应龙:兽,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22、夔:兽,流波山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下

大荒东出现神明:少昊、[左霝右鬼]之尸、吴、禺豸虎、奢比尸

1、术踢:兽,左右有首

2、双双:兽,三青兽相并

3、三身(国):人,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

4、季禺(国):人,颛顼之子,食黍

5、羽民(国):人,其民皆生毛羽(、、、)

6、卵(国):人,其民皆生卵

7、盈民(国):人,於姓,黍食,又有人方食木叶

8、不死(国):人,阿姓,甘木是食(、、、)

9、不廷胡余:神,南海渚中,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

10、因因乎:神,南方曰因乎,夸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入风

11、季厘(国):人,帝俊生季厘,食兽

12、[左囗右至](国):人,盼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

13、凿齿(国):人

14、蜮民(国):人,桑姓,食黍,射蜮是食,有人方扞弓射黄蛇

15、育蛇:蛇,赤蛇

16、祖状之尸:人,方齿虎尾

17、焦侥(国):人,人,几姓,嘉谷是食

18、颛顼(国):人,生伯服,食黍,还有鼬姓之国

19、张宏(国):人,食鱼,使四鸟,在海上捕鱼

20、驩头(国):人,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穋杨是食

21、菌人:人,人

22、羲和(国):方日浴于甘渊

23、三骓:兽,青马与赤马

大荒南

出现神明:娥皇(帝俊之妻)、颛顼、帝舜、少昊、鲧、士敬(鲧之妻)、琰融(鲧之子)、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常羲浴月,羲和浴日”,上次看到一个资料,分析出常羲与羲和是上古时期非常杰出的文学家)

1、淑士(国):人,颛顼之子

2、女娲之肠:神,有十个,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3、石夷:人,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4、狂鸟:鸟,五采之鸟,有冠

5、西周(国):人,姬姓,食谷(大汗!不过想想也是,《山海经》是作于禹经,述于周秦的)

6、叔均:人,方耕,是代其父(后稷)及稷播百谷,始作耕(后来是饿死的,是“贵物轻身”的典范)

7、先民(国):人,食谷,使四鸟

8、北狄(国):人,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9、太子长琴:人,榣山其上之人,祝融所生,是处榣山,始作乐风

10、皇鸟、鸾鸟、凤鸟:鸟,五采鸟三名

11、无名虫:虫,状如菟,胸以后者裸不见,青如猨状

12、鸣鸟:鸟,弇州之国,五采之鸟仰,爰有百乐歌舞之凤

13、弇兹: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

14、嘘: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

15、虞:人,反臂

16、常羲:神,女子方浴月,帝俊妻,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十二月份的最早由来)

17、青鴍、黄鷔、青鸟、黄鸟:鸟,五色之鸟,人面有发,其所集者其国亡

18、黄姖之尸:人

19、比翼鸟:鸟(、、、)

20、白鸟:鸟,青翼,黄尾,玄喙

21、犬:兽,赤犬,其所下者有兵

资料片-山海经(本书多借鉴于此)

22、西王母:神/兽,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所居之山万物尽有(、、、)

23、女祭、女囗:人,处寒荒之国

24、夏耕之尸:人,无首,操戈盾立,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

25、吴回:人,奇左,是无右臂

26、夏后开:神,珥两青蛇,乘两龙,上三嫔于,得《九辩》与《九歌》以下

27、互人(国):人,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生百互人,是能上下于

28、鱼妇:鱼,偏枯,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

29、鸀鸟:鸟,青鸟,身黄,赤足,六首

大荒西

出现神明:禹、共工、颛顼、女娲之肠、帝俊、后稷、老童、祝融、弇兹、嘘、常羲、西王母、夏后开

1、胡不与(国):人,烈姓,黍食

2、琴虫:虫,兽身蛇身

3、蜚蛭:虫,四翼

4、大人(国):人,厘姓,黍食(第三次出现了~汗!)

5、大青蛇:蛇,黄头,食麈

6、叔歜(国):人,颛顼之子,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

7、猎猎:虫,黑虫如熊状

8、北齐(国):人,姜姓,使虎、豹、熊、罴

9、毛民(国):人,依姓,食黍,使四鸟,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囗台,修囗台杀绰人、帝念之,潜为之国,是此毛民(、、、)

10、禺强:神,北海之渚中,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与禺豸虎为兄弟

11、九凤:神,九首人面鸟身

12、强良:神,衔蛇衔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蹄长肘

13、夸父:神,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再一次有描述夸父追日,被我省略)

14、无肠(国):人,是任姓,无继子,食鱼(、、、)

15、相繇:神,共工之臣,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

16、黄帝女魃:人,衣青衣,后有详细介绍这段神话,很有名很精彩: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17、深目民(国):盼姓,食鱼(、、、)

18、赤水女子献:人,女子衣青衣

19、犬戎:神,人面兽身,黄帝生苗龙,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

20、戎宣王尸:兽,赤兽,马状无首

21、一目:人,当面中生,又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

22、继无民(国):人,任姓,无骨子,食气、鱼

23、苗民:人,黑水之北,有翼,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

24、儋耳(国):人,任姓禺号子,食谷

25、烛龙: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龙(“烛阴”的另一种叫法,还是指北极的极昼与极夜)

大荒北

出现神明:帝颛顼与九嫔葬焉、禺强、九凤、强良、夸父、相繇、魃、犬戎、烛龙、蚩尤、应龙、黄帝、共工

1、朝鲜(国):人,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之

2、韩流:神,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3、柏高:人,上下于肇山,至于

4、蝡蛇:蛇,灵山有赤蛇在木上,木食

5、鸟氏:人,处盐长之国,鸟首

6、猩猩:兽,青兽,人面

7、窫窳:兽,龙首,是食人

8、黑蛇:蛇,青首,食象

9、赣巨人:人/兽,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

10、黑人:人/兽,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啗之

11、嬴民:兽,鸟足,有封豕

12、延维:神,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人主得而飨食之,伯下

13、[左山右囷]狗:兽,青兽如菟

14、翠鸟、孔鸟:鸟

15、翳鸟:鸟,五采之鸟,飞蔽一乡

16、相顾之尸:人,反缚盗械、带戈常倍之佐

17、玄狐蓬尾:兽

18、钉灵(国):人,其民从厀以下有毛,马蹄善走

19、鲧:神,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20、伯陵:神,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最早的诗)

21、番禺:神,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最早的舟)

22、吉光:神,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最早的车)

23、般:神,少皞生般,般是始为弓矢(最早的武器)

24、晏龙:神,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最早的音乐)

25、后稷:神,帝俊生后稷,播百谷(最早的农作物)

26、大比赤阴(不知道是否是这个名字):神,是始为国(最早的国家建立)

27、禹:神,就是大禹,是始布土,定九州(最早的治理洪水)

28、义均:神,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最早的工匠)

西汉刘秀《上山海经表》/《山海经》编辑

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领校、秘书言校、秘书太常属臣望所校《山海经》凡三十二,今定为一十八篇,已定。《山海经》者,出於唐虞之际。昔洪水洋溢,漫衍中国,民人失据,[危攵][阝区]於丘陵,巢於树木。鲧既无功,而帝尧使禹继之。禹乘四载,随山刊本,定高山大川。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四岳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迹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着《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着明者也。

其事质明有信。考武皇帝时,尝有献异鸟者。食之百物,所不肯食。东方朔见之,言其鸟名,又言其所当食,如朔言。问朔何以知之,即《山海经》所出也。考宣帝时,击[石番]石於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缚盗械人。时臣秀父向为谏议大夫,言此贰负之臣也。诏问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经》对。其文曰:“贰负杀窫寙,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上大惊。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经》者,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可以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故《易》曰:“言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