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之拯救崇祯

作者:独坐窗台观风雨 | 分类:历史 | 字数:96.8万

第二十五章 太子的任务

书名:大明之拯救崇祯 作者:独坐窗台观风雨 字数:2488 更新时间:2025-01-29 02:08:17

杨永明点了点头后,又对朱慈烺说道:“至于太子,也不是简单的南巡,而是有任务的。”

朱慈烺一听连忙说:“大兄请说。”

杨永明道:“南方的税收依旧收取,因此殿下去到南京之后需要监督催收赋税及欠税,尽量为北方提供更多的钱粮。”

崇祯听到这话后看了朱慈烺,随后对杨永明道:“永明,慈烺年纪太小了,这种重要的事交给他会不会……”

众人都明白崇祯的意思,朱慈烺也连忙说道:“父皇,儿臣已经不小了,定然可以为我大明出一份力的。”

杨永明此时道:“太子此去南京定然不可能一人前去,必须要有能臣忠贞之士跟随于左右辅导之,否则,呵呵。”

杨永明笑了下,继续说:“因此,可召张煌言随驾,此人乃是浙江宁波府人,于崇祯十五年,也就是前年考中的举人。

想来现在正在家中等待任命,因此崇祯十六,十七,这两年并没有在史书上看到他的身影,他乃是一个文武双全,懂大局的忠臣。”

随后又为崇祯他们讲述了一下张煌言的世迹,崇祯他们听后也是称赞不已。

杨永明继续说:“此外,还可以召黄得功于身边保驾护航,如此下来文武忠臣都有了,可以当做太子的左膀右臂。

最后,还可以让李若琏在锦衣卫挑选一些忠诚可用之人同行,行使护卫之责,到时有事也可以做缉拿抓捕抄家之事。”

崇祯点头,对王承恩道:“大伴,传朕旨意,让黄德功赶往应天府侯旨,另外派人去接张煌言来京师。

至于李若琏,朕明日会在朝堂上颁布旨意。”

王承恩领命后,连忙下去安排。

杨永明此时又对朱慈烺说:“等太子到南京之后,可以召郑芝龙之子郑…福松跟随左右,引为心腹。”

崇祯听后说:“可是那郑成功?”

“没错。”杨永明回答:“对于郑芝龙不可否认的是,他对于海洋之上所表现出的杰出天赋,以及对于海军的超前眼光。

我华夏历代水师并不独成一军,在历史上所有水师的诞生都是为了服务于陆地争霸,他们仅仅是属于配角。

而郑之龙他的舰队,是完全服务于海权和贸易的,完全独成一军并不属于任何兵种的配角,可以说这是一支拥有现代意义的海军。

但此人老奸巨猾,且早就没了早年时的热血,在其晚年也因为选择错误而被人诟病。

如今我大明内忧外患,他是绝对不会雪中送炭的,但他的儿子不同,此时正有一腔热血报国之时。

因此太子此时正好可以将其收心,让其为我大明所用,还可以通过他向南洋等地购买粮食,相信郑之龙为了他儿子的前程这一点还是肯做的。”

崇祯对太子道:“记住永明的话。”

“是”

杨永明继续道:“除此之外,太子还有三件更为重要的事。”

众人听后连忙看向杨永明。

杨永明见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便继续说:“第一,便是制作玻璃,也就是透明的琉璃。

据我所知,现在的玻璃制品还是很贵的,也非常的受到有钱人的欢迎。这将作为一个重要的赚钱来源。

除了挣钱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用处,那就是为了以后的科学发展和传播打下基础。

第二,就是要在南方推广番薯土豆这种高产作物,此时应该在福建等地开始种植了,只是还没有推广开来。”

随后看向崇祯问道:“据我所知,徐光启好像上过什么甘薯疏,向朝廷推荐此物,不知为何没有采用。”

崇祯听后认真的想了想:“好像在崇祯初年,徐光启上疏大面积种植番薯一物,可当时朝臣们以橘生淮南淮北之事阻挠。

并说此物占据农田,一旦水土不服,将会使得局势更加不妙。之后徐阁老病逝此事也不了了之了。”

杨永明听后摇了摇头说:“此物可以说是救灾的利器,也许并没有我那个时代的产量高,但亩产个一两千斤应该是可以的。

最主要的是它不用占据良田,在山上什么地方都可以种植。是良田种植之外的有力补充,两者相配和定然可以少饿死许多人。

如若再加上朝廷的仁政,定然不会有这么多人来反叛朝廷。

因此殿下去到南京之后,立刻寻找有种植甘薯经验的老农,并将它们推广开来,记住,不要占用农田,并且要培育优良品种。

北方这边都是兵灾,推广甘薯的话太过吃力,因此先缓一缓。至于土豆,它非常适合于北方种植,因此太子要全力寻找此物,以便让它能够推广开来。”

朱慈烺知道此事重大,连忙郑重的点头答应。

崇祯也说:“如果有人不配合,那就严惩不贷。”

随后杨永明继续说:“这第三嘛,就是创办报纸,从而掌握舆论的解释权。”

崇祯他们听到后一脸茫然,连忙询问。

杨永明解释道:“报纸就是把多件事情写在一张纸上……”杨永明向他们简单的解释了一下报纸。

崇祯听完后说:“这不就是邸报吗,这两样东西差不多的话,怎样去控制悠悠众口呢?”

杨永明笑道:“确实就是邸报,不过我们的报纸内容更多一些,要尽可能的让所有人都养成阅读报纸,从报纸上面获取信息的习惯。

这样的话,我们说什么他们也就只能听什么,哪怕想反驳也只能对身边的人说,最主要的是让人们有一个先入为主的优势,让那些想反对的人更加难以反对。”

崇祯听完后说:“这个主意确实不错,但我们如何让大部分人来观看这个报纸,从而养成习惯呢。”

“其实我前面已经说了,我们的报纸有很多内容,不仅仅是朝廷大事,我们还可以写一些令人感兴趣的故事小说。

除此之外,还可以写一些奇闻异事,歌颂那些忠臣良将,我们还可以收集一些有文采的人的文章之类的,录取之后可以支付一定的报酬,并将其刊登在上面。

甚至可以让他们在上面书写一些关于当今朝廷的意见等等,陛下也可以从中了解一下天下的局势情况之类的。”

崇祯他们听完杨永明话后,顿时目瞪口呆,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张报纸竟然能够弄出这么多花样。

崇祯缓过神后说:“那就按永明说的办,那这个是否直接挂在朝廷的名下呢?”

“这个倒不用,等到我们发展起来之后定然会有许多人模仿,到时朝廷再成立一个专门的衙门来管理这些,所有的内容只有通过衙门的审核之后才允许发布。”杨永明回答。

随后又对太子说:“因此殿下的任务可以说是非常的艰巨繁重。”

太子连忙站起来说:“请父皇和大兄放心,我一定会办好的。”

崇祯他们点头。

杨永明又对崇祯说:“陛下,报纸我们这里也要办,而且还得请陛下起个名字。”

崇祯点头,想了想说:“此为大明的报纸,就叫‘明报’吧,也含有让百姓明事理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