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拯救崇祯
作者:独坐窗台观风雨 | 分类:历史 | 字数:96.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百七十六章 蒸汽机车的成本第一条铁路所在
众人听到户部尚书张煌言的话,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
杨永明也是一愣,这个数字确实超过了他的预估,甚至下意识想着是不是有谁贪污了。
但随即将这个想法甩出脑外,从头到尾都是他全权负责的,手底下这一票人他也是比较清楚的。
杨永明有些无奈的笑了一下,他算是明白张煌言之前为什么会那样说了。
想要全面铺展开来,首先便是要铺设铁路,这就是一笔大花销,然后就要制作更多的蒸汽机车。
这一辆就花了这么多钱,若是全面铺设开来可想而知。
崇祯此时也摇了摇头:“永明啊,这造价实在是太高了,若是放在以前,哪怕知道它对大明的意义非凡,恐怕也没办法。
不过就算是现在,想要完全将它运用起来,恐怕也……。”
众人也是点了点头,如今能站在朝堂上的,自然不是以往那般碌碌无为之辈。
在之前听完杨永明对于蒸汽机车的讲解之后,他们便确定,这蒸汽机车对于大明来说绝对是国之重器。
作为兵部尚书的张国维在军事上想的更多,若是能够在全国推广此物,那么以后若是再有什么地方发生叛乱或者需要调兵的话。
在兵马的调度上便能够更加的方便快捷,在对面还没有成势的时候便派军将其剿灭。
而且在粮草的运输上,也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其消耗以及保证其安全,反正对于大明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但在听到书张煌言的话后,也是摇了摇头,造价实在是太昂贵了,如今大明方方面面都需要花钱。
完全可以说的上是花钱如流水,他虽然是兵部尚书,但对于大明财政方面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了解的。
在之前陛下下旨,免除北地三年的赋税,如今期限未到,因此如今主要税收便来自南方。
好在之前张献忠在那南方大闹了一通,瓦解了南方士族对于本地的控制,从而使得朝廷恢复了对于南方的掌控。
据说陛下私底下也有一些产业充实国库,而国库的存银也只是堪堪维持各地的花销罢了。
因此以大明如今的情况,想要推广这蒸汽机车,实在是有心无力。
正当众人为这蒸汽机车的造价感到惊愕,或是为其无法推广开来感到惋惜之时。
杨永明开口道:“在建造之初,臣便想过确实会花费一些钱财,毕竟是第一次建造。
各方经验多有不足,再加上各种零件需要人手工一件件打造,而且材质也都是上好的。
只是臣也没想到,最后竟花费了九十余万两。”
说到这儿,杨永明凑近崇祯的耳边低声道:“而且陛下要知道,按理来说这东西现在是不可能有的。
毕竟很多基础工艺没有达到,所有零件都需要人手工一个个去打磨,这成本自然也就高了。”
听到这儿,崇祯当即问道:“哦?那能不能让我大明尽快的拥有这基础工艺呢?”
杨永明摇了摇头:“这个就需要推广科学,然后将其运用到实际当中,是需要时间慢慢积累的。”
崇祯有些失落的点了点头。
杨永明见此有些无奈道:“说实话,在这一方面我大明和西方相比,已经是落后很多了。
不过陛下也不必灰心,只要我大明现在开始追赶,加上有臣的帮助,我大明必然能够很快追赶反赶超他们的。”
崇祯听此坚定的点了点头:“好,朕一定会全力支持永明的。”
杨永明点了点头,再一次笑道:“陛下,各位大人,虽然钱花的确实多,但臣保证这绝对是值得的。
而且任何东西第一次研发制作,说要花费钱的自然多,但等到技术纯属经验充足之后。
其成本自然就下来了,根据臣所计算,一套下来两三百万就够了。而且等到日后新学科学推广开来。
有了基础工艺之后,这成本还能再次降低。
而且这蒸汽机车平时用于民用,还能够为大明国库增加一项收入,而且有了它之后。
朝廷对于各地的掌控也能加强,尤其是那些距离远的地方,同时还能够开疆拓土。
比如说蒙古草原以及新疆等这些地方,在以往的王朝,就算拿下了这些地方,也只是让其自管或者成为番属国。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其路程太过遥远,难以管理,而有了蒸汽机车之后,这些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众人听完杨永明的话再次嘈杂了起来,等众人声音渐渐平息下来后,崇祯率先表态道:“永明说的不错,朕全力支持。”
首辅蒋德璟也开口道:“此物对于我大明来说确实意义非凡,在臣看来,就算现在无法推广,等到日后大明强盛起来也是要推广的。”
其他大臣见此自然也不会反对,纷纷表示支持。
而后众人商议了一番,决定在京师与通州之间修筑第一条铁路,完成蒸汽机车的首秀。
通州是京师名副其实的东大门,而从京师到通州之间总共有两条路,一条是由广渠门到张家湾的大道,共长二十四里。
这是一条地势低洼的土路,路况非常的差,在嘉靖十九年三月,日本使臣策彦周良一行抵达张家湾,进京走的就是这条大道。
而另一条则是由朝阳门到通州的大道,这是一条官道全长40里,这个时候是一条以军事和商贾转运的重要途径。
到了清朝更是成为粮道和京师前往通州的重要途径,外国史臣到通州下船后也是由此进入京师。
可以说这40里路不管是在明朝还是清朝,都是最为繁华和重要的道路之一。
只不过一到下雨的话,道路便会变得泥泞不堪,极其的影响交通。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问题要在雍正七年皇帝下令,在原本的旧道上修筑石道得以解决。
只不过在如今的这个时空,由于杨永明的出现早早的发生了改变,之前杨永发布了水泥的配方之后。
商人们为了表现,也为了他们的利益,于是聚资在这条40里的旧路上修筑了水泥路。
毕竟他们的货物到达通州后,都是要经过这条路转运,而一旦下雨道路泥泞后,严重影响到了他们。
而有了水泥路后,自然就不需要担心这些了,而且修出这样一条路,对于他们的身家来说根本花不了多少钱。
同时还可以在皇帝面前表现,何乐而不为,因此水泥路的出现也就理所当然了。
而现在要不了多久后,大明的第一列火车也将在此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