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江山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142.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零九章 议政院集议
楚信章跟着粟清海进了书房,却见粟清海的儿子粟河生正在地板上专注练字。他又四下瞧瞧,见家具简陋,不禁叹息道:“你一位堂堂的二品制将军,虽说是如今未任实职,何至于清苦如此。方才楚某瞧着,贵处连个童仆也没有?”
“机枢要地,家仆出入不便。”粟清海请楚信章坐下,“况且某当年在河间之时,便一直如此,家中活计全由内子操持,倒也不觉得什么。”
“令夫人富户娇女,能做到这般,当真是一位贤内助。”楚信章瞅着他道,“仆自沈阳一路赶来,在卢龙之时,遇着燕州军第一师也恰好拔营南进,刘元洲刘点检替他属下一位曾树贵曾巡检作伐。仆瞧着这位曾校尉品貌才干,亦很是不错。只是相处日短,不知究竟如何。”
“似乎是都帅在宣化之时的旧部属。既然能检校旅将,想必是有本事的。”粟清海思忖道,“不过大战在即,旅将亦得冲锋陷阵,安危难料。都使可得再想一想。”
“干城之将,皆为国士。楚某以女妻之,有何不可。况且如今大乱之世,朝廷以武功复国拓疆,正是大好男儿建功立业之时,赳赳武夫,前程远胜提笔文士,只要这人品性忠忱,楚某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话虽如此,都使还是得先问问令爱的心意才好。”
宁青恰好奉茶过来,听见对话,不禁笑道:“想必这位曾旅将,定然是相貌俊雅,谈吐不凡,非是那等粗鲁军汉。不然,都使如何会喜欢?”
“不错,其人雅好读书,气度沉稳,非但良将,实有良臣之风。”
“如此说来,倒是一桩好姻缘了。”宁青笑了笑,“不过方才外子说,眼见又有战事,都使不妨先等上几月再瞧瞧。”
楚信章便觑着粟清海道:“这回都帅想必是欲取东都了罢?”
“这个不能说。”粟清海正色嘱咐,“议政院集议之时,都使也请不要问及此事。”
议政院集议,算得上是燕京城自古未见的一件盛事。各坊之中,都是议论纷纷。邮报总办王伯重还特地从燕都大学堂招募了几名文笔出色的学生,出入议政院,旁听议论,访问参与集议的各路议政卿,邮报的书吏们再整理文章,刊登于报,以昭布全境。
以议政卿头衔参与集议的有百余人,文武职官、学堂教授、工坊督办、大商巨贾,也有乡贤野老。主持集议的朱斌荣首先告诉大家,往后议政院集议将成为定制,每年开春之时召集。人选则由各道之议政署推举之。然后宣布集议的各项内容,官府之度支、官员之任免、各处之农桑、畜牧、学政、蠲济、道路、邮传诸事。
开天辟地新气象。人们都惊奇地关注着,议论着。
集议首日,霍启明以中书省副相头衔发言,宣布恢复巡查制度,不但各道复设巡查使、巡查推官,御史台也将不定期遣出监察御史,纠检百官、巡视府县、核正刑狱。他同时推举都里城刺史郜云汉为辽宁道检校巡查使,往沈阳任事。
郜云汉清廉能吏,众所皆知,诸卿都无异议。苏崇远接着举荐渔阳刺史赵广年出任河北道巡查使,众人小声议论一阵,也同意了这个提议。郭继恩微微皱眉,但是并没有说什么。
以执笔中书令兼掌吏部的苏崇远继续提名杨典出任松漠都护府监察御史,诸人对此人都不大熟悉,是以无人应声。最后郭继恩出言道:“杨御史乃真国士,其人又自愿往边地,就先遣他往松漠地任事,往后瞧情形再作计议罢。”于是这项提议也被通过了。
参与集议的众人愈觉兴奋,当中书令兼户部尚书宋鼎臣发言之时,就不断被质疑之声打断,人们甚至争吵起来,朱斌荣不得不好几次提醒大家肃静下来。
王行严则郑重宣布,官府将重开科举,今秋各处先为乡试府试,待来年开春之后,则在京城举行省试。这个消息令大家都觉得振奋,终于又要开科取士了。霍启明却接着提出,府试省试,往后皆由燕都大学堂教授出题,文学、时论、算学、格物等都将列入出题范围,以确保考试能真正收取经世之才。
人们又争吵起来,燕都织造社副总办王鲁宗面红脖子粗,拍着桌子怒道:“会写诗作赋的,俺这里全都用不上,你们便是录用再多才子,又济得什么事?”
群力工造社督办祝琅,也名属议政卿之列,自从进了议政院大门,他就觉得头脑一片混乱,心情很是激动。发言的官员们都说了些什么,他都听得迷迷糊糊。坐在身边的王鲁宗一直在神情激动地与周遭议论不已,祝琅心中却只有一个念头,如今某也是燕京城中有头面的人物了。
后来刑部侍郎卢道然、工部侍郎张骏声、大学堂山长徐和山先后发言,祝琅都没有听进去,直到王鲁宗推着他道:“祝督办,霍参政问你话呢?”
“啊,什么?”
霍启明瞅着他道:“官府预备今年在运河之上造一座桥,此事你来主持,可敢应承么?”
“造桥?这个与造屋可是两回事啊。”祝琅一脸茫然之色。
“是两回事,所以要你去物色工匠,还有,这回要造的,是一座铁桥,不是石桥木桥。”霍启明正色说道,“这也是一桩开创之举,甚为重大,你能应承么?”
“铁桥?”祝琅终于回过神来,仔细想了想道,“若是平桥,河心就不能不立桥墩,然运河之上船运繁忙,立桥墩则不利舟船往来。是以运河之上若要造桥,还是以石拱桥为好。”
众人都点头称是,霍启明很是失望,但还是点头道:“那就依你,造石桥,要多造几座。你抽空往沿途去瞧瞧,先将桥址选定下来。”
费伦古阿插言道:“滦水辽水等处,也要造桥!”
“本相是打算造一座铁桥,”霍启明想了想道,“辽水水面宽阔,可以造铁桥!”
“铁桥开支极大,得由户部拨银才成!”楚信章皱眉道。
“户部出银,工部牵头,你们只要出人即可。”霍启明一锤定音。
议政卿们每日都要议事到天黑才步出大院,犹在彼此议论,然后各自往下榻的驿馆、四方馆去用饭歇宿。那些城内本有住处的,自然是各回宅院。祝琅跟着大家出来,听着走在前面的霍启明还在跟张骏声说话:“凡营造者,多用砖石铁料,少用木材。还有造船也是,往后咱们要多造大铁船。”
“木料轻便,铁料沉重,如何浮得起来?就算能浮于水面,想必也难于动弹啊。”张骏声质疑道。
霍启明愣了一会才摇头道:“我倒给忘了。”说着连连叹气不已。
议政院集议一连数日,邮报则每天刊印,连篇报道,百姓也是争相传阅,热议不断。郭继恩却后面几日都不再往议政院去,他先是参加了堂弟郭继骐与陈巧韵的婚礼,将新娘接入新居之时,陈巧韵激动得哭了起来,惹得一干女孩们连声安慰。只有本多秀弥也跟着掉泪,她很是羞愧:“我这是太高兴了,真的!陈典书这么地美丽,又这么地娴静,看到她出嫁,我既为她高兴,又感到很羡慕呢。”
宁青、郭继雁、苏完可娜、高桥奈子等人都笑了,许云萝依偎在郭继恩身边,也抿着嘴笑。郭继恩轻声道:“这喜庆的日子,你怎么还穿着军袍呢?”
“哦,昨夜里一直陪着她,早起又帮她梳妆打扮,竟忘了这事了。”
“这也能忘?我不管,回去之后你就给我换身衣裳。”
郭继骐的母亲宁氏也搬来了新居,郭继恩陪着她说了会话,便带着许云萝提前离去了。
待到两个倭国女孩跟着宁青等人回到西海池,见到换回女儿装束的许云萝,高桥奈子惊奇地瞪大了眼睛,本多秀弥夸张地吸气道:“啊啊,许令史,这就是传说中的倾国之色呀。”
“哪有,你夸得太过了。像我这样的就能叫倾国之色,那街上岂不是到处都有。”
“到处都有?”郭继恩嗤笑道,“你告诉我到处都有这等姿色的街在哪,我也去瞧瞧。”
许云萝垂下了眼帘,小声说道:“真的不觉得自己有多好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