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万年的我,被向往曝光了
作者:九天云雷 | 分类:都市 | 字数:109.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56章 徐启有名
在金静说出了那句话后,直播间的观众们都愣了愣。
“这徐启是谁啊?为什么金静会说在沪城很有名?”
“沪城很有名的历史人物都有谁啊?”
“历史人物那么多,谁知道说的是谁。”
“作为沪城人,我可以告诉你们这徐启在沪城的出名度非比寻常。”
“能有多出名?在我知道的历史中,最出名的就诸葛亮,能出过他吗?”
“可真是个杠精,两人都不是一个朝代,你这样比就没意思了。”
“就是,徐启在我们沪城可是个特殊的存在,听过徐汇没,这个地方的名字就是由徐启的名字定下的。”
“既然这么有名,那老爷子在提起的时候你们却是没有一个人知道,可见这徐启在你们印象中也没多深刻的印象,而且他还不是跟着洋人学习的。”
“兄弟,你这样就没意思了,跟着洋人学习可是老爷子让去的,你这是要引战到老爷子身上啊。”
“徐启所写下的着作,可都是给后人不少启发,咱们只需要他的贡献就好了,别在直播间中乱扯,不要忘了,直播间中可是有人看着的。”
这话一出后,评论区中顿时就安静了下来,只静悄悄的继续看节目。
……
蘑菇屋。
叶清闻言,眉头微挑。
“沪城的名人?”
他知道那孩子最后被葬在沪城。
可徐启咋成了沪城的名人?啥时候的事?
他没听说过啊?
金静点点头,口吻中颇为自豪的给叶清讲道:
“是啊,沪城中心区域有个地方就是以他的名字定下的,他的墓葬在一个公园,公园里还有关于他的纪念馆,馆里呈放的就是关于他的生平,他的着作,那里还有您刚才说的那些书籍的手迹碑石。”
没想到老爷子竟然会不知道徐启有多有名啊。
那徐启的纪念馆可是重点文物保护的地方,更是他们沪城最值得去看的地方啊。
但是老爷子不是有去过沪城的吗?为什么会不知道呢?
正在她在心中暗暗的想着时,老爷子和黄老师就给了她答案。
“老头子我知道那孩子的墓葬是在沪城,当初他的崇真历书还被崇真那孩子追赠了太子少保的称号。但徐汇以及其他的老头子我就没有多了解过,毕竟后来去沪城的时候没有怎么游玩过。”
“那沪城作为发展的主要城市,它经历过几个时代的变革,更不要说在清代被侵略的时候,还有战争的时候,不少文物都遭到了损坏。公园和纪念馆是近现代才修整起来的,老爷子不知道很正常。”
黄雷也从那两本书的名字,还有金静的讲述中,想起来徐启是何人物。
他对于老爷子为什么会不知道徐启是名人这点,是一点好奇都没有。
先不说在徐启之后经历了多少任君王,那墓葬能有多完好。
就单说后来的战火,那些文物早就被破坏了不说,老爷子去沪城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又不是游玩,哪能注意到徐启的事情。
而且这徐启的墓葬是在近现代被修整好,并定为公园有了纪念馆的。
老爷子即使去了沪城,说不好听点,那里就是个坟墓,谁没事了去坟墓转悠啊。
“我就说我怎么不知道他有名,感情是近代才修整好的。”
叶清还以为是因为他后来去了沪城没有游玩才不知道的,没想到那孩子的事迹是在近现代才出名的。
“不过这泰西水法这本书在纪念馆中是没有的,难道说这本书没有刊印吗?”
金静解开了心中的疑问后,眉中还是有一点困惑。
这徐启既然如此的有名,还留下了不少书籍,那为什么没有泰西水法这本书?
按理说这水利也是对民生大大有利的书籍啊。
“刊印了,只不过是内部刊印而已。”
“为什么只是内部刊印啊?”
“这书其实算不得本土的智慧,它里边的内容是介绍的西方水利上科学技术。”
“哈?”
听到老爷子的话,众人都愣了愣。
谁都没想到这书竟然是西方的智慧。
“不用这么惊奇,那个时候咱们本土的水利并不怎么理想,海外的水利做的不错,所以老头子我把利马逗和熊三波他们带来,就是让他们来给老头子我交一些孩子去改善的。”
叶清看着面前几个孩子的吃惊,就给详细的解释道:
“那时候大旱大水是长有的事,当时先来的是利马逗,老头子我先让他来传教科学,他在看到本土用水困难,还有那些自然灾害的时候,就说该带一个有丰富水利知识的孩子过来。”
“老头子我一听好像确实如此,就把熊三波这孩子给带了回来,然后就把徐启交给了他,让他去教那些水利上的系统知识,好改善咱们本土的水利,不得不说,这熊三波把那孩子教的不错。”
还记得那时候,他把人交给熊三波的时候,熊三波都傻了。
刚到这边,连他们这边的话都还没学,就要教学生,这其中的困难是一个洋人难以想象的。
但熊三波想要拒绝还没法拒绝,这也是他说徐启聪慧的地方。
早在他带利马逗他们回来的时候,那孩子就经常窝在他那,一是听他讲课,二就是跟着他学习了洋文。
正因为这洋文,徐启才能那么快的跟着熊三波学习。
“您带洋人回来传教,他们能沟通的了吗?”
“那时候的洋人并不是很普遍,徐启岂不是又要学习洋文,又要学习水利知识?”
“也没有那么难学,回来的时候就在船上给他们讲了课的。徐启那孩子在跟我学习的时候有看过我书房中的洋文书籍,就跟我学了洋文。双方的沟通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困难,在熊三波来的时候,徐启的洋文算是学的差不多了。”
叶清摇了摇头,抬手接过张一兴给他添满茶杯的杯子,轻轻的吹了几口气,浅浅的喝了一小口,继续讲:
“熊三波脚一沾地就收到了老头子我给他的任务,他是百般的拒绝,当天我就让他跟徐启那孩子见了一面,他们两全程洋文交流的还算顺畅。第二天开始熊三波就开始了对徐启的教学。”
“你们看到的那本手稿书其实耗费了有几年的时间,本来应该是带着徐启在大旱大水的地方都走一遭在当地就做出改善,但那时的徐启就是张白纸,熊三波只好把海外的所有水利技术都向徐启阐述。那本手稿书其实算的上是徐启的听课记录了吧。”
“这本书竟然是听课记录?”
“怪不得上边会有熊三波的笔记,这应该是他对徐光启的听课记录做出的改正吧?”
听到老爷子的话,所有人都明白了这本书上两种字迹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