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汉中祖

作者:周府 | 分类:历史 | 字数:227万

第一百七十七章 君为姜尚

书名:三国:汉中祖 作者:周府 字数:2530 更新时间:2024-11-16 19:44:20

次日清晨,太阳刚刚放出光芒,天气还未燥热,乌水河畔,一行人缓缓而行。

诸葛亮与徐庶二人相伴而行,两岸纵横阡陌,汉军士卒忙碌田间。

徐庶看着这一切,感慨说道:“孔明上马治军,下马安民,乃是天纵之才。庶虽与孔明相识多年,自以为深知孔明之才。但今时再见,却更知孔明昔日于隆中自号管仲、乐毅二人,所非虚言。”

诸葛亮轻摇羽扇,目光炯炯地看着徐庶,说道:“元直兄过誉了,非亮一人之功,属下功绩也是甚大,常有谏言。只是可惜元直不在亮左右,劝谏政令之失,深感为憾,若有元直兄在,亮治政或更为轻松。”

徐庶轻笑一声,摇头说道:“自昨晚之后,孔明言里言外皆是让在下留下为大汉效力。可惜庶今时已志不在此,无需多言。”

顿了顿,徐庶继续说道:“况且孔明左右良才众多,何须我一老者效力。潘承明,杨威公,关安国皆是俊杰,辅助孔明足也!”

诸葛亮叹了口气,说道:“元直有所不知,论承明治政、军略而言,确实是天下少有俊杰,但治政、军略皆以应和亮之见,无法规劝亮之失;威公善于治军务,行军规划、粮草筹集常有助于亮,但其为人狭隘,性情急躁,与人不和。”

“安国身有大才,熟于军事,但为人年纪尚轻,沉默寡言,少有谏言。此三人皆不如元直中正,敢进谏忠言。”

徐庶哈哈一笑,看向诸葛亮,颇有深意地说道:“孔明此言差也,世间之上,即便是白玉也有瑕疵,更何况人乎?”

“高祖曾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高祖用人不拘于德,即便陈平盗嫂之徒也能重用,不知孔明能否?”

诸葛亮沉默不语,对于他这种性格高洁之人,实在难以重用道德败坏之辈。

徐庶拄着拐杖,踏步笑道:“君为人高雅,百家之学,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既能上马治军,也能下马治民。但君于用人之上却有不足,孔明能用人,却不能制人,此乃孔明之失也!”

“庶已经老迈,不知能活几年,届时魂游九泉之下,孔明又该如何是好?”徐庶感慨说道。筚趣阁

诸葛亮也是听出徐庶的言外之意,就是让诸葛亮多放权,相信手下处事理政,行监督、奖罚之权。

闻言,诸葛亮有所触动,缓缓说道:“元直今日之言,亮铭记于心。”

徐庶抚须微笑,说道:“我于滨海东陲归隐,以待孔明还于旧都之闻传来。”

诸葛亮迟疑半响,说道:“元直,你我重逢不过数日,今时便走,为何不再停留几日,再行东归。况且往日天子也常向亮问起元直,莫非元直也不愿入汉中,拜见天子,再行归隐之事。”

徐庶仰天大笑,指着诸葛亮,笑道:“世人皆言孔明为人坦诚,今日却欲用狡诈之策,留庶于汉中,恐非孔明之所为也!”

诸葛亮见自己用意被徐庶拆穿,也不尴尬,而是抚须笑道:“非常之事,行非常之策,岂可偏持一端,犹如腐儒。治政者,因时而变,随事而制,行应变之术,理政制策方可无虞。”

徐庶拄着拐杖,回忆说道:“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若庶没有记错,因是出自《盐铁论》所言,桓宽虽是儒生,但所记如实,可为后世治国之策。昔日你与我、州平等五人常于隆中辩论此文,其余三人不以为然,唯你我二人私下切磋交流此文。”

诸葛亮点了点头,感慨说道:“不知隆中茅庐是否善存,亮曾想助先帝平定天下后,便效仿留侯(张良)归隐山林,不问世事,恐怕此愿难也!”

徐庶抿了抿嘴唇,说道:“今时孔明在我眼中已不类管仲、乐毅二人!”

“哦!不知今日,亮于元直心中所类何人也?”诸葛亮笑道。

徐庶深邃的双眸看着诸葛亮,诚挚地说道:“昔有飞熊,今有卧龙。今在庶眼中,公可为姜子牙!”

此言一出,诸葛亮一愣,没想到徐庶居然将自己与姜子牙相提并论。

姜子牙这一称呼,对于出生在齐地的诸葛亮而言,无疑是一个伟大而又沉重的名字。

姜子牙辅佐周室四朝,历经文、武、成、康四位君子,受封齐地。其治军、治政思想,可谓是兵家鼻祖、齐法家创始人,令无数后人景仰。

诸葛亮回神,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开玩笑地说道:“亮辅佐先帝与陛下兴复汉室,已是精疲力竭,唯恐托付不效。若再领命辅佐后继二主,恐力所不及,亮还是归隐南阳,耕种于山野之间为好。”

徐庶拄着拐杖,仰天大笑,说道:“孔明二十余载未曾有变,与昔日隆中自比管仲、乐毅之时,恍如昨日。若孔明归隐隆中,元直自从东海之陲而来,与孔明一同于隆中耕种,弹琴作乐。”

诸葛亮举起手掌,笑道:“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徐庶迎掌拍上。

两人双手握紧,相视一笑,言语自在笑语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徐庶松开手掌,看了看四周,低声说道:“庶还有一事,告知于孔明,关乎伐凉之事。”

诸葛亮探头侧耳,好奇问道:“何事?”

“曹魏大司马曹真染病,如今带病理政,处理军务,再过数日准备提兵至萧关。”徐庶小声说道。

诸葛亮双眼微眯,点了点头,说道:“多谢元直相告此事,如此厚恩,大汉莫忘。”

徐庶苦笑一声,说道:“大汉还是相忘最好,庶还要归隐东海之畔。”

“放心,元直赴汉无人知晓,此事乃是斥候通报。”诸葛亮沉声说道。

徐庶沉吟半响,问道:“孔明可有对策?”

诸葛亮思索许久,说道:“今大汉已占高平,曹真又染病在身,亮欲与其对峙,坚守不出,以待凉州平定,或曹真回师养病。”

徐庶微微颔首,放心说道:“孔明之策虽是保守,但却是上策。今凉州局势,在汉而不在魏,守之即可,以待其曹魏退兵。”

徐庶朝着诸葛亮拱了拱手,说道:“如此便好,请孔明留步,无需再送,日后你我还有再见之日。”

“元直慢走!”

“孔明留步!”

徐庶拱手后撤几步,登上马车,摇摇晃晃东归。

诸葛亮轻摇羽扇,看着古人远离,不由叹息一声,愿再有相见一日!

--------------

《汉纪·兴汉公世家》:兴汉公,诸葛亮也,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

亮率众定高平,时徐庶归隐来见。亮与其昼夜相谈,论及汉魏治政得失,亮尽言魏政利弊。庶惊曰:“公非管仲、乐毅,乃太公姜尚尔。”时人皆以为然。

嗟乎!伊尹正商汤,姜尚辅武王,孔明佐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