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长路且歌

作者:吾观书 | 分类:武侠 | 字数:76.7万

第一百三十四章 仁楚三十四年

书名:长路且歌 作者:吾观书 字数:4300 更新时间:2025-01-21 02:07:53

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繁华而又安宁的仁楚帝国迎来了他的第三十四个年头。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如今的仁楚帝国都是一副蒸蒸日上的趋势,百姓几乎无饥馑之忧,教化越来越普及,甚至许多地方已经建起了免费的学堂,人心越来越稳固,朝廷官员一片清明,军队力量在和平的岁月战斗力不但没有被安逸耗损,反而随着朝廷国库的充盈,得到了各方面的加强。

就连从前贫瘠的北仁楚,也已经变得富足起来,产粮不足,于是每年南仁楚产粮的三分之一几乎都运到了北仁楚,南仁楚铜铁矿马匹之类的军备产量不高,于是北仁楚每年几乎一半的矿石原料都运往了南方,两国互补不足,眼看着很快就要齐头并进,平分秋色了。

而这些之所以能够实现,都多亏了南北仁楚二位陛下的英名统治。

但凡是朝廷,就必然会出现派系争斗,南北仁楚也不例外,而今天下唯一的问题就是同一个仁楚帝国,却出现了南北分治的问题,所以朝廷官员的意见,也是围绕这个问题分成了两派——主张尽快扩大军事力量用战争统一两国的鹰派,以及主张休养生息,待未来用同样的文化认同让两国逐渐合并的鸽派。

但是这个天下是两位陛下在马背上打下来的,可以说在两个朝廷上,他们的权力是凌驾于一切的。对于南北这种太过支持对方的贸易,两国朝堂上都有反对的声音,但是在二位陛下不可忤逆的皇权之下,一切反对的声音都是无效的。

对于天下的百姓来说,这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他们不会管南北仁楚哪个国家更强会怎么样,他们只知道,这些年来,他们的日子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好了起来,再也没有人提起旧国,所有人都以自己是仁楚子民而自豪。

在仁楚三十三年的冬天,发生了几件好像不太起眼的小事。

首先是朝堂上,那件声讨的黑镜司李正的行动最后不了了之,再没有任何的后续传出,但是毕竟没有造成什么损失,而且李正的凶名人人皆知,所以众人也就当没发生过了。

北仁楚那边却是撤掉了孟万年北沧城城主的职位,由他的弟弟孟少孤继续担任,不过孟少孤的名声也是北仁楚人人皆知的,而且弟继兄职,好像只是一场政治的作秀一样,所以并没有引起什么风波。

第三件事,就是南北仁楚突然减少了贸易往来的密度,限制普通商人进行粮食铁器马匹这些关键物资的买卖,这些物资从今往后只允许官商运营,然后一大批行商都因此没了收入,而且由于大批生意的收归朝廷,导致官商的数量严重不足,朝廷便裁剪军队,将从前用于作战的军队都划入官商,同时也能起到护卫的作用。

为了弥补这部分被裁掉的军队,南北仁楚纷纷开始扩充军队,而且给出了丰厚的待遇,凡是家中有参军者,家里可免最少五年赋税,根据此人在军中的表现,还会有更丰厚的奖励。

三十多年的休养生息,仁楚的人口早就有了几倍的增长,一时间,南北仁楚的军队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扩充到了从前的两倍还多。不仅是扩军,朝廷更是很匆忙的开始了对这些新兵的训练,就连扞北骑都被派了出去训练这些新兵,同时也在不断的挑选精兵加入扞北骑。

扩充军队这件事可不小,不少嗅觉灵敏的官员都感觉这是要发生什么大事的前奏,特别是两国的鹰派官员,都感觉自己的政治抱负马上就要实现了。

尤其是北仁楚,他们率先调遣军队,开始在他们偏南的地区疯狂调兵,整个北仁楚的军队有七成都被调往了南面,在这种情况下,南仁楚朝堂争吵不休,无数人都认为这是北仁楚要开战的前奏,但是南仁楚皇帝却是不为所动,兵力调遣分散全国,而且中心隐隐有放在南方的倾向,最大的证明就是他居然将南仁楚的统兵大元帅调离了京城上云,派遣到了观江城。

但是让人迷惑的也在于此,两国纷纷扩充军备,但是贸易量根本不见减少,反而还有增长的情况。

北仁楚的国库粮食,哪怕在每年颗粒无收的情况下,也够全国坚持四五年的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北仁楚的皇帝陛下还是在不断的用军资换粮资,南仁楚的情况也差不多。

一方面扩充军备,一方面又在支援对方,这让所有的朝廷官员都猜不透,这两位陛下到底是要干什么。

所以这几件事,也都只压在两国官员心里,只敢自己暗暗揣摩。

还有几件事,并不发生在朝堂之上,但是在民间却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第一件事情,就是南方海边的渔民,在一次出海时,意外发现了一处海岛。

那个渔民是在海上遇到了风浪,还好他的船比较大,所以坚持过了风浪,等风浪过后他居然发现远处有一个岛,岛的面积很大,出于好奇,他登岛查探看了一番,发现岛上到处都是密林,因为害怕,所以他没敢多停留,赶紧乘船回去了。

第一百三十四章 仁楚三十四年

回去后他将此事说了出去,然后想召集人跟他一起再去看看,不管怎么说,那是他发现的,如果岛上有些什么值钱的东西的话,自己拿一些,这些人拿一些,最后报给官府,说不定还能得到一些奖赏。

因为很多人说他是在吹牛,所以只有十几个年轻人跟他一起去,不过他也不急得具体位置了,所以船在海上行了十几天还没找到,就在大家准备返航时,终于又找到了那个岛。

这次十几个人一起,终于在岛上好好查探了一番,这一查探,居然让他们发现了有人活动的痕迹,因为很多树木都被整整齐齐的斩断了,那根本不会是野兽或者自然产生的。但是众人找了几天,都没有找到一个人,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决定先回去,然后找更多的人再来看看。

这次十几个人作证,终于有几家当地很大的船行愿意跟他们一起去看看,总共找了一两百号好手,物资带了无数,翻也能把那岛一遍了。

但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这次不管他们怎么找,都没办法再找到那座岛了,他们上次还特意留意了大概位置,但是这次把周围上百公里的范围都找了,愣是找不到那个巨大的海岛了。

这事儿被大家传的沸沸扬扬的,有意思的是,这个地方正是从前百国争霸时的楚国,后来被先帝楚武大帝掌权,正好是从前先帝楚武立仁楚国的地方。

有了这样传奇的色彩,各种传言就更多了,甚至还有人说先帝根本就没有驾崩,而是登上蓬莱仙岛当仙人去了。

第二件事情,就是有一个民间的教会突然浮出了水面,他们同样是以沿海南部为据点,短短几个月就横扫了整个南方沿海的地区。

仁楚子民本不太信教,在人人都不愁温饱的情况下,百姓其实并不怎么感觉自己需要被救赎,诸如佛教、道教,都只是一些人的精神寄托,大家崇敬,但是不会盲目信仰。

仁楚帝国,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宗教,只有对文化的信仰的社会。

但是这个新教会的出现,却是打破了这个状态,他大肆宣扬神与鬼,宣扬前生来世,宣扬入教即得神力,成为神的子民,并且有许多教会的人向人们展示那种所谓的神力。

亲眼可见的事实,加上他们雄厚的财力,很快便席卷了整个南方地区,可以说十个人中,有五个都在信仰这个教会。

这个教会,就是拜燚教。

不过由于他们并没有做出什么反动的举动,也没有戕害百姓,反而会在许多贫穷的地方开展救助,所以官府也不能插手什么。

还有一件事情,是关于武林的。

南北仁楚从来就不惮于武林势力的,所谓侠以武乱禁,在仁楚其实是需要冒很大风险的,因为你就算是个大宗师,也几乎不可能逃得过仁楚军队追杀围剿,而且仁楚法律严明,犯了事儿是不可能让你逍遥法外的。

而南北仁楚两国,这次达成了高度的默契,统一行事,就是要将手伸到江湖中去。

他们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本来只在民间流传的天地榜的评定收到朝廷手中,朝廷为此特意开了一个新的部门——武部。

六部变成七部,这可不是什么简单加个名字的事情,多了一部会多出多少明争暗夺,这都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不仅仅是天地榜,他们还要统计天阶以上的人——宗师境,弄出了个宗师榜。

为这件事情,皇帝亲自下令,让兵部、黑镜司全权协助,必要情况下,武部甚至拥有对其余六部的直接下令的权力。

但是时间匆促,武部也没办法去一一统计这天地榜上人的实力,于是大多数都是沿用从前的榜单,重心则是放在了统计天下宗师人数上,当然了,这个统计是绕开那些朝廷中的宗师的,只统计那些江湖之中的或已知或隐姓埋名的宗师。

截止到仁楚三十三的新年这天,已经有二十四名宗师之名登上宗师榜。

第二件事情,便是围绕这个天地榜,将江湖与庙堂之间打了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可以让江湖中人直接步入庙堂——

南北两朝,将每年举办一场武林大会,由武部一手主持,具体的大会细节尚在商讨之中,但是据已知的消息来看,每届在武林大会中成绩优异者,可以直接步入朝堂。

武林大会会分成好几个部分,首先就是天地榜上的高手,无特殊情况要全部到场,然后他们之间要举行比武切磋,以此划分排名,这个排名将对他们的门派产生重大的影响,直接决定朝廷对你们门派会有多大的支持力度,甚至一举超过怀玉剑庄成为天下第一门派也是可能的。

就算你是孤家寡人一个,只要能取得高的排名,朝廷也会全力支持你开宗立派,你一人便可以撑起一个宗门。

然后其他的,还会有什么少年英雄会之类的,具体如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反正初步估计,整个武林大会举行完,起码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这种方式好像是考武举,但是其实不是,仁楚的武举并不是考武功,而是考兵法谋略,而这个武林大会,则是面向所有的武林中人,哪怕你大字儿不识一个,也可以参加。

通过这个武林大会,其实出路有很多,你可以直接加入军伍,这样你一入军队起码就是一个能管几十人的小队长,甚至可能直接统领一支部队也不是不可能;二也可以进入武部,这可是六部之后的一个新部,现在来看可以说风头无两,能进这里那也是前途无量的;三来,能从这里出彩的,不管是并不还是刑部,甚至是黑镜司,都会无比欢迎这样的人加入的。

而且,这个大会是南北仁楚两国共同举行,可以说是整个天下的一场武林盛会。

不屑于朝堂琐事世俗繁琐的高人自然有,但是正所谓学的屠龙术,卖与帝王家,对九成九的江湖人士来说,能得到朝堂的认同,甚至迈入朝堂,他们是不可能拒绝的,而且在这种盛会上,哪怕自己没能力赢得些什么,能结识一些江湖上的前辈,也是极好的事情啊。

这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同时发生在仁楚三十三年这一年中,任谁也看不出这些事情之间会有什么关联,正如每天都会有人出生与死亡一样,一国之事以年为单位好像也显得再正常不过了。

这一年里,谢晨从丰灵剑庄出发,一路辗转最后回到了寒山村,见证了仁楚帝国的和平与安定富足,也看到了在这平静表面下的阴暗角落,但是从他个人角度来看,仁楚帝国无疑是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着的,特别是柴涧风所管辖的礼安县,更是让他看到了天下未来的样子,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人人都有书可读,人人都可以在午后悠闲的坐下树荫下乘凉。

礼安县可以做得如此,那其他地方也不是不可以做到。

这不仅仅是谢晨的想法,更是如今几乎所有仁楚子民的想法。

而整个仁楚帝国,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迎来了仁楚三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