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妻致富1990
作者:芋头是我的 | 分类:现言 | 字数:47.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93章 顾语桐的其他产业
由于暂时没有了开封菜的干扰,现在高众乐基本上已经处于了稳定期,接下来只要等待盈利,然后按部就班的开设分店就可以了。
按照顾语桐的想法,高众乐接下来要在燕京布置至少二十家店面,然后再向外省扩张,以燕京、海城为根据地,蚕食掉整个燕省的市场。
但高众乐的建店成本比较高,以目前的店面的盈利来看,想要达成二十家店面的目标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这对于想要快速抢占国内市场的顾语桐来说速度着实有些慢了。
而想要再加速赚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两条,甚至多条腿走路。
因为高众乐由于《开心字典》节目的缘故,知名度目前已经足够高了,所以顾语桐的想法是借着亚运会的这场活动,将顾氏餐饮旗下的另外几个品牌的知名度提升上去。
目前顾氏餐饮旗下的品牌一共有四个。
除了基本上人尽皆知的高众乐来说,剩下三个分别是奶茶项目《gl茶饮》、卤味项目《卤山海》和食品厂的罐头。
这三个项目当中,两个项目属于店面型餐饮,而食品厂的罐头则是零售食品,两者的发展方向并不一样。
以gl茶饮和卤山海来说,顾语桐为其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办法跟高众乐差不多,就是多开店面。
这两个店面要求比高众乐低不少,尤其是gl茶饮,只要有个十平米左右的店面就能开的起来。
所以顾语桐索性花了几十万,一口气在火车站、紫禁城、亚运村等二十多个地方同时开设了gl茶饮。
顾语桐对gl茶饮的口味很有信心,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最快速的将市场铺开,让gl茶饮能最大限度的被消费者买到。
只要你喝过一次就行!
在顾语桐大力的铺设下,虽然gl茶饮并没有做任何品牌宣传,但没出几天,仍旧火爆了整个燕京。
没办法,奶茶这玩意实在是太有魔力了!
醇香浓厚的口味、充满趣味的珍珠、各种各样的辅料……
当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在燕京会看到两处别样的景观:无时无刻不在排队的高众乐,和几乎人手一杯的奶茶。
迷恋上gl茶饮的不光只有华夏人,还有来到燕京参加亚运会的外国人。
尤其是r国人和h国人,本就喜好甜食的他们在第一次接触了gl茶饮之后就直呼上帝,恨不得每路过一家gl茶饮都进去买一杯,把菜单上的所有产品都点一遍才算尽兴。
而gl茶饮的火爆也给顾语桐带来了相当可观的营业额。
目前以燕京的二十家店面来看,初步每家店日纯盈利能达到8000元左右,二十家店一天的纯盈利就是16万!
简直不要太暴利!
不过顾语桐并没有打算只发展gl茶饮的市场,卤山海的宣传也是顾语桐相对重要的一步。
但相较于gl茶饮来说,卤山海的店面要求就高了不少,很难做到短时间内快速装修开店的地步,于是顾语桐不得不减少了开店的数量,只在亚运村和奥体中心高众乐的旁边开了两家卤山海2.0版本的店面。
亚运村的卤山海店面倒没什么,不过奥体中心的卤山海店在计划的时候却遭到了严凯和运营团队的质疑。
他们认为卤山海和高众乐同属快餐类项目,两家店面开在一起会产生相互竞争,导致原本独据在奥体中心的高众乐营业额下降。
但是对此顾语桐却丝毫不担心,力排众议的将卤山海的店面开在了奥体中心高众乐的旁边。
而事实证明顾语桐的选择是对的。
卤山海开在奥体中心附近后,非但没有抢走多少高众乐的客户,反而吸引了更多的人群来此处用餐。
于是严凯和运营团队不解的询问顾语桐原因。
顾语桐也笑着向他们解释了其中的缘由。
餐饮店越多,能吸引到的客群也就越多,虽说卤山海和高众乐同属快餐,但基本属性却完全不同,一个是中式快餐,一个是西式快餐。
两者的属性不一样,顾客也就有了可选择性。
在人的心里中有一点比较奇怪,相较于无法选择的情况,若是有了多重选择,人们更愿意在当时作出选择的结果。
这也是后世常有各种属性的店面扎堆经营,成为了餐饮一条街、建材一条街的缘故。
不过相对于gl茶饮来说,卤山海显的就没那么的火爆了。
算上新开的两家店,目前燕京一共有6家卤山海,每家店平均日纯盈利大概在5000上下,一共能提供3万左右的利润。
gl茶饮和卤山海的市场在顾语桐的布置下已经初见雏形了,但她却被一个问题给难住了。
那就是身为顾氏食品厂的拳头产品的罐头该如何宣传出去。
目前顾氏食品厂的罐头生意在张大海的领导下越做越大,听张大海前些日子汇报说,目前食品厂的罐头已经销售到了秦省和皖省,由于产能限制缘故,张大海不得不申请扩厂。
在扩厂之后,食品厂的罐头产能达到了日产12万罐,按照顾语桐每罐只赚5毛钱的设定初衷,这些罐头如果全部销售出去,每天能提供6万元的纯盈利。
但是12万罐的产量显然要超出目前占领市场的消耗能力,这也导致了食品厂开始出现了积压的库存。
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顾语桐第一时间就意识到了不妙。
虽然罐头并不像其他产品那样保质期短,但对于销售者和购买者来说,他们乐于购买的还是生产日期靠前的产品,这些罐头若是一直积压下去,最后很可能会对食品厂造成损失。
但对于如何解决积压库存的事情,顾语桐却一时间犯了难。
燕省的几个邻省市场倒还好说,无论是业务员用价格吸引还是用产品攻陷,终归是能拿得下来的。
但其他距离较远的省份就比较困难了。
他们对于来自遥远海城的这个品牌有着相当大的不信任感,既担心货物供应不应时,又担心距离太远没保障,这也是这么长时间食品厂的局面一直打不开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