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回1980:请再爱我一次

作者: | 分类:都市 | 字数:56.7万

第一百零八章 论道山前村(下)

书名:重回1980:请再爱我一次 作者: 字数:2671 更新时间:2024-11-16 20:20:16

山前村,赵文牧新家。

60%,这个数字彻底震惊了阮文仲和张振鹏。

尤其是张振鹏。

山东头村有那么好的土地,可大家一年到头大多数时候也是吃粗粮。

家里孩子还要上学,家人有个病有个灾什么的,或者娶个媳妇盖个房,借下一笔外债,基本上没有个五六年根本缓不过来!

所以赵文牧收蘑菇的这笔额外收入才显得那么重要!

一个家庭往年累死累活只能盈亏平衡,年景好的时候攒下的几十块钱,家里随便有点大事,可能就要欠下一两百。

而这,正是中国农民的现状。

甚至是数千年来,中国农民的普遍情况。

年景好的时候,将将能够填饱肚子。

新中国进步了一些,年景好的时候,稍稍能有些余粮。

但是年景稍稍不好,或者家里稍稍发生点什么变故,整个家庭就会元气大伤。

要是放在旧社会,可能就得借高利贷或者把田地卖给地主。

小农经济就是这样,抗风险能力极其低。

在这个背景下,赵文牧给大家带来的这笔额外收入就弥足珍贵了。

他一下子让大家额外收入了300块钱。

这相当于10年都攒不下的一笔钱财!

它的边际效应是无限大的。

有了这笔钱,原本娶不到媳妇的人,可能就娶上媳妇了。

娶了媳妇,小两口一起奋斗,才有个家的样子。将来可能会有孩子,有新房子,一辈子总归是有盼头的!

有盼头,就有努力的动力,人活得就像个人!

而没有这笔钱,一直娶不到媳妇,年纪越来越大,人也越来越颓废。

就会更加好吃懒做,今朝有酒今朝醉,活得越来越没有人样,等年纪大了就可能流落街头,甚至精神失常到处游荡。

这样的例子每个村都不止一个。

每年冬天都不止有一个精神病人冻死在外面。

就好比说,假设全世界每年需要1亿吨粮食,如果产量只有9000万吨,会发生什么?

答案当然不是大家都吃个九成饱。

而是至少会有两成的人死去!

有人或许会问,粮食只缺一成,为什么会有两成的人死去?

因为,你都要饿死了,你不会闹事吗?

缺少的这一成粮食,不但会饿死一成的人,还会让更多的地区陷入混乱,让战火蔓延。

战争、疾病、阴谋...让更多的人死于非命。

这就是可怕的边际效应!

“二叔,咱们村有那么多水域,往年收获了什么?”

面前的三个人脸上阴晴不定,情绪剧烈起伏,都在思考着什么。

赵文牧不等他们思考完,直接再次发问。

“那些水面有什么用啊,无非就是大家偷偷摸摸捞点鱼虾,过年的时候捞个几百斤鱼给村民分一分。”

赵学磊如实答道。

“不仅这样,有时候发大水还会淹掉一部分田地,前年还淹死了一个孩子。”

说起这些水域,赵学磊显然有些怨气。

“二叔,我今年收了将近5万斤鱼,以后可能还会有人来收鱼。水面是大家的,但会捞鱼的人却是少数,你觉得这样合理吗?”

“而且捞的多了,河里没鱼了怎么办?”

赵文牧既是在提醒赵学磊应该在捕鱼权方面下文章,也是为了他自己的生意。

毕竟他说的对,鱼捞光了怎么办?

“应该把水面跟耕地一样承包出去!还要鼓励大家人工养鱼!”

张振鹏突然大声说道。

因为过于激动,都有些颤音了。

他觉得已经把握到了赵文牧的关键词。

那便是“承包”!

“不错!承包出去,发挥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在村民增收的同时,生产队也能增收!”

“水面承包费用不宜过低,因为现在主要是捕捞河里的野生鱼类,没有太多成本!”

阮文仲和赵学磊先后发言。

三里庄水域也很多,只要能解决鱼获的销售问题,他们也可以大量捕鱼!

谈到这里,三位生产队长各自已经暗下决心。

最早行动的赵学磊决定要在今年把包产到户彻底落实下去,然后重点推进野味养殖和水产承包经营。

慢了一步的阮文仲决定重点解决鱼获的销售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水产承包经营,这个问题还得赵文牧帮忙。

至于耕地的包产到户,自然也要推进,但三里庄的条件决定了,光靠在耕地上做文章远远不够!

行动最慢的张振鹏决定推动山东头村的包产到户,土地是山东头村最大的依赖,在土地上面做文章是当务之急!

“阮大爷,山前村的建材厂你去参观了吗?”

赵文牧笑着问道。

“看了看了!那小山一样的红砖,可羡慕死我了呦!”

山前村的砖窑,阮文仲可是参观了不止一次。

每一次都会发自肺腑地觉得震撼和羡慕。

“三里庄的林场,那么多好木材,低价卖出去可不划算,不如划拨一部分用于木材加工。”

赵文牧给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

赵学磊一拍大腿。

“对呀,老阮,你不知道,现在各种板材、家具可缺了!”

建材厂天天跟各种施工单位打交道,赵学磊自然掌握这方面的一手情报。

两个人叽里呱啦地聊了起来。

张振鹏干脆拉着赵文牧到书房外面。

他有些急躁,山前村和三里庄都找到了一条新路,可他们山东头村条件最好,反而只能走老路。

虽然他相信,只要推动落实包产到户,村民的收入就会提高一大截。

但这还远远不够!

地里刨食能赚几个钱?

肯定比不上人家开工厂啊!

山东头村条件最好,凭啥他们能做的自己却做不成?

“阿牧,我们村呢?你觉得除了落实包产到户以外,还有别的法子增收吗?”

他是真的有些着急。

赵文牧仔细想了想,说实话,越是条件好的地方/人,他这创业导师越是为难!

明明不变就能吃饱,为什么要去变革呢?

人都是懒惰的,都不喜欢变化。

只有不得已了,不变革就活不下去了,才会被迫去主动迎接变化!

“张大哥,山东头村的优势就在土地,以后大家赚钱越来越多,对生活品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你们不妨在食品精加工上面花些心思,这或许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张振鹏想了想。

对了,赵文牧的老赵家小龙虾馆!

他是去过的,去过一次就再也不会忘记那里。

小龙虾馆不就是给人们提供了更好吃的食物吗?

哪怕小龙虾卖得很贵,也照样很火爆,不是吗?

如果把村子里生产的粮食做成更美味的食物,是不是可以跟小龙虾一样,卖个很高的价格呢?

这一瞬间,张振鹏感觉自己灵魂升华了。

他由一个普普通通思维有些固化的村干部,变成了一位打开了新世界的商人。

唯利是图,敢于创新!

这才是商人的本质。

他紧紧握住赵文牧双手,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

短短几天后,正月还没过完,三个村子相继传出大消息。

正月十二,山前村决定进一步落实包产到户,除少量土地外,全部承包出去。

正月十三,三里庄、山东头村决定全面包产到户。

正月十四,山前村红山畜牧厂挂牌成立,三山集团第二山登上历史舞台。

正月十六,三里庄美丽板材厂挂牌成立。

......

改革发展的步伐从此加速。

每个人都在向着更美好的未来狂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