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红楼翰墨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94.2万

第六十六章 林如海考察贾家子

书名:红楼翰墨 作者: 字数:3029 更新时间:2025-01-24 02:10:02

贾宝玉虽然讨厌八股制艺,但他看到贾政的脸色,也不敢怠慢,他只知道这段话出自《尚书···皋陶谟》,记录的是大禹和皋陶的一次对话,主要是皋陶向大禹建议以九德治国。

于是贾宝玉苦思冥想,搜遍记忆,终于找到相关的内容,坑坑巴巴的说道:“浚,治也,亮,明也。有家...有家,士大夫也,有邦......是指诸侯。浚明亮采,说的都是....都是朝中政事,嗯....还有仕途、家事。”

贾政看贾宝玉说的语无伦次、乱七八糟,一张老脸羞的通红,怒不可遏道:“你个孽障,给我住口!”

“老夫的脸面都让你给丢尽了,你个逆子,老夫平常是怎么教导你的,你竟然如此蠢蠹!”贾政说着,就要抄起桌上的笔洗要砸宝玉。

林如海忙拦住暴怒的贾政,劝道:“存周兄勿恼,且稍安勿躁,等我再问下去!”

“你方才所言,出自蔡沉的《书经集注》,你自己对治邦安民有什么理解?”林如海继续问道,他对贾宝玉的表现也不太满意,连《书经集注》中的注释都说的一塌糊涂。

贾宝玉傻傻的愣在那里,身体有些颤抖,他被贾政吓到,此刻大脑一片恐怕,根本没听清林如海的问话。

“逆子,你姑父问你,如何解志邦安民?”贾政看贾宝玉没反应,忍不住怒喝道。

贾宝玉闻言顿时惊醒,额头上瞬间沁出冷汗,身体止不住的摆动,心中大感焦急。

他素来讨厌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语,对《尚书》中的治国之道,自然十分不喜,若非贾政强迫,他都懒得背诵,更别说有什么深入的理解。

林如海看贾宝玉在那哆哆嗦嗦,无奈的叹口气,提点道:“贤者勉于进德,而有以着治效于邦家,人君广于用贤,斯有以成,治效于天下。盖家国天下,有大小之不同,而贤者之德,亦有多寡之异。人君之欲致治,安得不广用贤之道乎!”

贾宝玉素来聪慧,只是心思不在这上面,此刻受到林如海的指点,忙答道:“用贤之道...用贤之道,可谓广矣,使野无遗贤,俊才得以为官。然皋陶之所陈,皆帝舜之所已行,若仍施行此策,势必难安圣贤之心。”

贾宝玉答道此处,思路又卡住,情急之中,他忙转换概念,用他最熟悉的四书开始解释这句话。

“大学曰:‘国治而后天下平’。”

“中庸曰:‘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又曰:‘修其身而天下平’,以德治国,必修齐身,治其家,盖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而家之本在身,是故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施其序,不能无先而后焉。”

林如海心中暗叹,贾宝玉如此解释,简直是离题万里,不过也算是有急智,且四书功底扎实,于是称赞道:“你能有此见解,也是难能可贵!”

随后林如海看向贾环、贾琮、贾兰三人,问道:“你们对此可有见解?”

贾环和贾琮见贾宝玉都解释的勉勉强强,他们两个就更不行了,忙摇头说没有。

贾兰越众而出,说道:“《论语》有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谆谆告诫,居家之要。”

“《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立世所需,传统始成,秦汉接踵,《礼记》示人,为家风标注礼仪规范。”

“魏晋而至,皇皇大着,蔚为壮观,班昭《女诫》,与人风骨,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隋唐盛世,《颜氏家训》千古流芳,宋元传承,伯庐之作《治家格言》更是精辟之刊。”

林如海闻言,顿时眼前一亮,他没想年纪比宝玉还小的贾兰,倒能回答的头头是道。

于是赞道:“你能用四书之言来解‘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将其引申到家风之上,倒也不错。”

贾兰方正的小脸上忍不住露出笑意,躬身一拜后,退回原位。

林如海试探出贾宝玉的科考水平后,便不再拿考题为难他,而是从五经中挑出几句,让贾宝玉释义,贾宝玉倒也解释的差强人意。

林如海虽然对贾宝玉的学习进度不是很满意,不过想着贾宝玉出身勋贵世家,能有现在的水平已经不错了,因此打算和贾政商量一下,以后由他亲自教导贾宝玉。

林如海考察贾宝玉的功课后,紧接着考察了贾环、贾琮和贾兰三人的学习进度。

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年龄相仿,都是十来岁,如今都只是刚学过四书,正处于初学五经的阶段。

于是林如海主要考察了他们对四书的掌握,贾环和贾琮勉勉强强,不尽如人意,倒是贾兰颇有天分,四书学的极为扎实,比着宝玉还强上三分。

一番考察过后,林如海大致判断出来,贾家一众后辈受教育水平,比着一般的书香门第落后比较明显,除了贾兰之外,其余几人的功课都不合格。

不过他也察觉到贾宝玉心思聪慧,若是能好好读书,科考有望,贾兰胜在基础扎实,若是能继续下去,也能从科举出仕,余者皆是平庸堕懒之辈。

贾政看贾宝玉初时表现的不行,后来表现的还不错,林如海也对宝玉多有赞言,总算让他挽回些颜面。

他也难得的夸赞贾宝玉几句,将手中的玉佩赏给了贾宝玉。

见贾兰表现的也不错,又将他前几日得到的宝砚,赏给了贾兰。

林如海考察过后,也为他这几个后辈准备了文房四宝、雕版的四书五经套书等礼物,算是他给贾宝玉、贾环等人的见面礼。

贾宝玉虽然对贾政的夸赞,有些受宠若惊,但心中仍然感到非常憋屈,他本就不喜这些‘代圣人立言’的书籍,但摄于贾政威严,只得装作欢喜的样子,感谢林如海一番。

他现在最迫切的想法,还是能赶回快到史太君处,陪着那些姐妹们,尤其是林妹妹,这些天他一直都被王夫人拘在房内,一直都没有见到林妹妹,让他格外沮丧。

考教过后,贾赦,贾政留林如海吃酒,林如海随即应下,打算等宴饮之后,再和贾赦,贾政详谈江南之事。

贾赦因林如海提醒贾琏爵位之事,心中对林如海的芥蒂稍解,也没有之前那么大的怨气,想着等会让贾琏问问林如海关于贾家爵位的事。

贾政素来和林如海亲近,又因元春封妃之故,对林如海极为热忱,想着等会和林如海商量宝玉的婚事。

如此一来,酒宴还算和谐,只是三人各怀心事,其余陪客的贾琏、贾宝玉等都是小辈,少有开口,三人也只是泛泛而谈。

宴罢,林如海正要和贾赦和贾政详谈江南之事和贾宝玉的教育问题,不曾想正在此刻,听到宁国府下人来报,他们府里的蓉大奶奶没了。

林如海一愣,随即想到死去的应该就是宁国府贾珍之子贾蓉的妻子。

荣国府的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惊的手忙脚乱,没想到秦可卿会在这个当口去世。

长一辈的想秦可卿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她素日和睦亲密,小一辈的想她素日慈爱,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

林如海看此情景,也息了和贾赦贾政详谈的心思,也未提出黛玉和宝玉的婚事。

不过如今贾府出了丧事,林如海不愿黛玉继续待在贾府,因此趁机提出接黛玉回府。

史太君无奈,如今秦可卿去世,贾家也难免顾不上黛玉,因此她便同意下来,让林如海暂时接走黛玉。

元雍七年九月十五日,宁国府的秦可卿终于支持不住,香消玉损。

贾珍吩咐贾蓉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钦天监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宁国府在秦可卿去世三日后开丧送讣闻。

林如海待宁国府下了讣闻,便差管家林忠去吊唁,后听林忠回报说,这宁国府儿媳去世,儿子贾蓉尚且看不出悲意,作为公公的贾珍却是哭的泪人一般,他便觉得稀奇,细问之下,听人说起宁国府内的种种流言,林如海心中深感悲叹,这宁国府竟然堕落至此。

秦可卿去世时,贾宝玉伤心秦可卿的病逝,当时也没注意到,林如海带着林黛玉离开了贾家。

等到他发现时,已经是林黛玉离开的第三天了,他顿时如丢了魂魄一般,有些痴痴地就直接来到林家,想要见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