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崇祯大帝
作者:檀芸 | 分类:历史 | 字数:146.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15章 两派士绅的激烈交锋
虽说要结束阉人这个事物。
但现在司礼监和御马监等大明二十四衙门还是朱由检保障皇权的特殊保障。
也就是说,朱由检还不能撤销掉这些衙署。
除此之外。
要想让自己和自己的后宫得到足够的人力资源服务,要么是宦官要么是宫女,男子自然不行,负责警卫还可,但服务内廷既非男子所擅长,也容易滋生事端,而且朱由检也不希望自己后宫会出现一片绿的时候。
可现在既然要终止新的阉人出现,朱由检只能让宫女代替昔日宦官的角色。
即管理内廷行政与皇家生活服务。
所以,朱由检这次选妃不但加长了年龄还加多了名额,原因就是要将本该新招的宦官名额加到了宫女的选取名额上。
但朱由检的这些政策在一些别有用心的眼中则被当成了好色无度的昏君之策。
“陛下,近日各地广有文人传言议论纷纷,说陛下您昏聩好色,为广蓄美女,竟不惜加宽年龄,还扩充了招收宫女的数量。”
东厂提督王承恩在做日常舆情监督报告时,将这一现象告知给了朱由检。
朱由检听后不由得面色冷了下来,急忙召见了礼部尚书刘宗周,将东厂的奏报丢到了刘宗周面前:
“这是怎么回事,要朕广纳妃嫔,以衍子嗣,是你们文官提议!
从崇祯十七年开始便有此提议,你刘宗周这个江南大儒喊得最凶,如今依你们所言,朕选妃嫔了,你们这些文官倒好,给朕倒打一耙,说朕荒淫好色起来了!
刘宗周,你实话告诉朕,你们是有意让朕往笼子里钻然后好诋毁不成?你个大奸似忠的家伙!”
朱由检这么一呵斥,刘宗周当场也感到颇为惊愕,忙匍匐了下来:
“陛下息怒,微臣从未敢做此想!陛下选妃乃朝廷之正事,底下的人不知就里,胡乱诋毁圣誉,当予以严惩,也当予以申明!”
“很好,礼部执掌天下之礼,控着天下的舆论导向,你作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要处理好此事,不能让一干别有用心之徒胡乱曲解朕的意图,朕会让东厂审查造谣之事,你们礼部也要通过报刊和各种渠道做好舆论导向!”
朱由检交待了刘宗周几句后,便让他退了下去。
其实,崇祯朱由检自己也能猜到这里面定然有不服自己新政的政敌在兴风作浪,只怕就是这些江南里对自己不满的士绅。
这些人最擅长的舆论造势,若自己不加以制止与应对的话,只怕在民间的威望大有损害。
礼部尚书刘宗周本就是一个学者型官员,没有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因而他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选妃也会隐藏着这样的阴谋。
但他比朱由检还在乎自己的声誉,此次选妃是他提出来的,他也不喜欢被人说成是一味谄媚君上的佞臣。
因而当东厂的人将已经有士子将他说成是为皇上搜刮美女的佞臣的文章摆在了刘宗周面前时,刘宗周也气得不行。
“这是谁写的,简直是胡说八道!”
刘宗周气愤至极地将一份光华日报登载的文章拍在了桌上,满目地怒火,恨不得杀了这文章的人。
“光华日报的笔者都是虚拟的笔名,一般很难查出是谁写的,但既然是诋毁刘部堂的言论,自然也是可以查的,不过需要刘部堂您需要上奏疏请得陛下旨意,这样我们东厂也好帮您查问明白;
不过重要的还不是这事,而是这样的言论可不能就这么滋生下去,得尽快制止,目前这期光华日报还没有发出去,史公那边可以拦下来,可坊间的留言却没办法拦住,还得需要刘部堂您亲自写文章由光华日报刊载,向天下百姓解释清楚明白才行。”
东厂提督王承恩这么一说,刘宗周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忙连夜亲自操笔写了万字文章为当今天子朱由检选妃为自己奏请陛下选妃的事辩白,同时还痛斥造谣者与别有用心者。
刘宗周在士林文坛地位极高,他一亲自发言,倒也引起很大的轰动,大批江南士子也纷纷跟着支持。
紧接着,刘宗周还陆陆续续发了十几篇文章和通告,解释这次选妃的政策,同时黄道周与王思任、史可法等也都积极响应。
在数尺见方的光华日报报刊上,刘宗周等非南直隶系的朝廷官员与南直隶的士子官员开始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激烈战斗。
从礼部尚书刘宗周是否为佞臣争执到当今朝廷是否是奸臣当道,虽说名为是士林间对朝局的争吵却是两个不同利益需求的士绅集团间的斗争。
刘宗周是否为佞臣等于在说朱由检是否为昏君。
朝廷是否是奸臣当道等于在说朝政是否正确。
而支持刘宗周等言论的多是非南直隶系的官员与士子,他们大多是传统乡绅出身,对于当今农税减免数年和徭役取缔、粮长制度取缔的朝廷很满意。
而不支持刘宗周等言论甚至拼命诋毁刘宗周等朝廷官员的则多是南直隶的士子或者一些以商业为本的士子,他们大多为商业型乡绅出身,对于朝廷征收过高商税与开埠清丈松江府田亩多有不满。
因而争吵便是越吵越厉害,而光华日报的销量也是越来越高。
从事卖报与读报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
没错,已经有部分底层士子开始从事于读报职业,以满足底层百姓对信息量的需求,不过大多数底层百姓对于政务与朝堂纷争并不感兴趣。
他们只感兴趣当今的皇上到底是好皇上还是不好的皇上。
河南汝宁。
“严相公,您说当今皇上到底是好皇上还是不好的皇上,为啥这报纸上说什么贪官污吏横行,又说众正盈朝,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一扛着锄头的老农问着自家村里的读报人严秀才,将一分银元递给了这严秀才。
这严秀才本不过是个童生,因从了社学教职而成了廪生,又没有经商,对朝政自然是很满意的,便笑着回道:
“老人家,皇上是不是好皇上报纸上是看不出来的,常言道,公道自在人心,你想想在三年前的时候,我们村是个什么光景,今年的时候,我们村又是个什么光景,就看得出来陛下是不是好皇上。”
“三年前我饿死了两个女儿,今年老汉我添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外加个小孙子都还用不着吃树皮,年景自然是更好了。”
“那你说皇上是好皇上还是不好的皇上?”
“那自然是好皇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