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侦探柯镇恶
作者:熊猫庞大 | 分类: | 字数:160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22章 大宋,大宋
这一年驾崩的皇帝并不止金宣宗一人。
南宋的皇帝宋宁宗赵扩也在这一年驾崩了。
历史上的宋宁宗是一个耳根子很软,性格同样很软的一个皇帝,为人品性倒是不坏,在位期间,南宋的人口经济均有较大发展,但是因为软弱,所以统治期间朝堂上出了两个大权臣,前期是主张开禧北伐的韩侂胄,后期是主张和议的史弥远。
特别是史弥远,不但在宋宁宗在位期间是个权臣,甚至在宋宁宗驾崩前后还玩弄了一出立储的好戏,在宋宁宗死后,直接扶持了一个血脉偏远的赵家血脉当了皇帝,然后继续把持朝政,直到寿终正寝。
而偏偏这样的一个大权臣在后世的史书上竟没有被列入奸臣传。
不过因为柯镇恶的缘故,韩侂胄死后,他直接刺杀了史弥远,使得这个历史上的权臣直接提前近三十年谢幕。
两代权臣先后落幕,宁宗一朝直接进入了众正迎朝的局面。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并不是明末崇祯年间东林执政的那种。
被韩侂胄打压的理学一派重新起复。
这个时候的程朱理学还不是后世那种被妖魔化了的伪道学,“存天理,灭人欲”更多的还是被理学士子当作自我道德约束的标准,而不是用来攻讦他人的道德武器。
理学那一套理论在后世的哲学评价中,被归类为客观唯心主义,认天下在存在之前就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这种精神便是“天理”,而人是可以通过格物来阐述这个天理的。
所以这一阶段,理学弟子还是偏向于格物和务实的。
前几年七侠派有外门弟子考中了大宋的进士,便是因为七侠派的科学理念,与理学的一些务实理念相符合。
理学一派在宁宗后期被重用,是宁宗一朝经济人口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宋宁宗耳根子软的毛病并没有因此改变,没了史弥远这个权臣,但不代表权臣就在宁宗一朝消失了。
事实上,理学一派把持朝政之后,南宋朝堂成了另外一种一言堂。
理学一派的领头人变相的成为了新的群臣领袖,虽然他们的自我道德感更强,但是在事实上确也成为了权臣。
而这个时候,理学的领袖人物,便是理学大家真德秀。
真德秀是个刚直君子,历史上要到十年后才会入主朝堂成为宰相,但在这个世界却提前了十余年。
同时他也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曾经湘南一带做地方官,与孟宗政素有往来,后回到中枢,力主孟宗政北伐。
孟宗政在这个时空比在原本的历史上能够取得更多成果,便是因为真德秀的缘故。
去岁蒙古大军兵围中都,孟宗政上书朝廷,大军北伐,真德秀也同样建议宁宗北伐,但是这个时向来耳根子软的宁宗皇帝突然又泛起了南宋皇帝遗传的老毛病,开始猜忌起孟宗政。
也不怪他会有此心,毕竟开禧北伐,西路军统帅自封蜀王的前科犹在眼前,而此时孟宗政的地位可比当年的吴曦还要高一些。
真德秀虽然把持朝堂,但到底不如韩侂胄大权独揽,不敢强势逼迫皇帝,只能发动言官上书。而宋宁宗干脆称病不上朝。
而远在襄阳正准备大展拳脚的孟宗政等不来朝廷召令,眼看良机错失,不由悲愤交加,呕血而亡。
消息传回朝堂,宋宁宗终于上朝,他令江海接手忠顺军,择日北伐,然而忠顺军乃是孟宗政一手创建,其中有四万多来自于金国境内的唐、邓、蔡三州壮士,成分复杂,江海威望不足,无力约束部将,差一点导致军队哗变。
宋宁宗无奈,采用真德秀的意见,加封孟珙为秉义郎,令他约束部将,孟珙以为父亲守孝为由,坚辞不受,一个月后,宋宁宗又加封他为武德郎,孟珙托病继续不就。
宋宁宗大怒,训斥真德秀识人不明,忠顺军已经沦为孟家私兵。
此时红袄军席卷山东河北,光明左使夏全领兵已经打到了淮河北岸,宋国淮东制置使徐曦稷上报朝廷,言红袄军可为伐金先锋。
宋廷最擅长做的事情便是招安,国内农民起义,他招安,金国起义兵他也招安,这已经形成了一个惯例。
又岂是招安金国境内的起义军,只要册封官职,供应粮草,甚至有的时候连粮草也不用供应,便可以将义军收为己用。
于是宋宁宗御笔一挥封夏全为忠义军团练使,受徐曦稷节制,准备攻打亳州。
夏全素有野心,本人也十分勇武,善长领兵作战,但是却不善于行政与后勤,他这次本来从沂蒙山带出的四万教兵,一路攻打吸引流民入伍,打到淮河边上的时候,军队已经膨胀到了十万之众,后勤粮草已经十分不足。
因为全金发在明教设置了神雷法王执掌刑法,教兵之中多设有军法官,对劫掠之事颇为顾忌,这使得一贯习惯了劫掠的夏全后勤十分紧张,于是便欣然接受了宋廷的册封,用徐曦稷支援的粮草,来替自己扩大地盘。
第422章 大宋,大宋
一时间南宋对金的东部战场形势一片大好。
真德秀是个务实的人,他派遣了大量探马北上侦察,最远的探子更是深入到了原本的中都,将山东河北的真实状况反馈了回来。
其中还有人带回了一本《星火集》和一本《分田法》。
真德秀不是腐儒,政治敏感性极高,看到《星火集》《分田法》后登时大惊失色,忙上书送宁宗道:“山东河北目前最强的四路起义军,北军统帅杨康、东军统帅全金发、南军统帅夏全、西军统帅范倜温皆为明教教徒,昔年明教方腊起义,席卷江南为祸甚深,而今此教于山东崛起,又有《星火集》蛊惑小民之心,《分田法》安定黎明,其所图甚大,如今其占据河北山东之地,燕云十六州已据其十,待其站稳脚跟,其危害更胜于金人,不可放任之。”
要说站在大宋的立场上,明教的威胁的确远超如今的金国,因为金国是外族所建,当其南侵,反抗者众,而明教义军首领乃是汉人,他日一旦南下,世家大族或者会反抗,但升斗小民多半会欢呼雀跃。
所以真德秀的奏疏的确是老成谋国之言。
但宋宁宗这些年已经受够了理学一派大臣的言论,竟然全没放在心上,反而道:“听闻那攻入中都的杨康乃是忠良之后,怎会对我不利,况且山东河北本在敌手,如今我朝不费一兵一足便尽取其地,何乐而不为,且明教之流只能蛊惑无知小民,岂有长久之理。”
如今宋廷虽以真德秀为首的理学一派为主流,但自然也不缺乏刻意讨好皇帝的谗臣。
便有一人出列而出,道:“陛下圣明,明教之流乌合之众,实不足为惧,只要陛下派遣天使,于真大人所述的四路元帅处宣扬一番我大宋文治,其部众定然欣然来投,且我听闻如今的明教教主乃是一女子,以一女子之身能为天下之主呼?臣请陛下册封其各路首领为宣抚使,并派遣布政使安抚其民。”
宁宗闻言大喜,于是又派出了四路使者,分别册封范倜温、杨康、全金发三人为宣抚使,册封杨妙真为卫国夫人。
全金发收到册封根本不屑一顾,因为当初史弥远擅杀韩侂胄,其中内幕江南七怪都心知肚明,所以全金发根本不信任赵家皇帝,他跟杨妙真商量之后,给宋宁宗的使者回信,说明教愿意与大宋结盟,共伐金国,也可以替大宋抵御北方蒙古大军南下,只要宋国支援一点粮草,两边也可互通商贸,但皇帝册封官爵实在不敢接受。
这样的回复看似和气,其实自立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了。
收到回信之后,宋宁宗顿时脸色铁青,这个时候真德秀又上疏道:“启奏陛下,如今金帝新丧,明教狼子野心,孟家也不足倚仗,陛下当选贤任能,尽快收拢襄阳兵权,随时备战!”
宋宁宗奇怪道:“你不是说孟家忠勇的么?”
真德秀道:“孟宗政其人自然忠于陛下,然其子孟珙虽才能不下其父,但恐确有不臣之心,此的确是微臣失察,还请陛下恕罪。”
宋宁宗冷笑道:“这么说,你麾下的言官又查到了什么罪证了么?”
真德秀没有理会他话中的讥讽之意,反问道:“陛下可还记得当年义除史弥远的义士柯镇恶么?”
柯镇恶当年在宫门外刺杀了史弥远,晚上又潜入皇宫将皇后的头发剃了,又在他背上留书警告,这乃是奇耻大辱,偏偏他又畏惧柯镇恶神鬼莫测的本事,听闻他曾经在金国万军中刺杀了大将仆散揆而全身而退,宋宁宗只好将仇恨藏在心里,又以除贼有功的名义册封他为伯爵,安抚其心。
然而这些年他一想到柯镇恶的恐怖,便浑身战栗,当晚皇宫里的护卫太监等之情之人基本都被他陆续赐死,便是杨皇后也被他打入了冷宫。
他以为这样自己就不会再想起当日之事,但是真德秀又提起此人,他登时面沉如水,咬牙切齿道:“我当然记得,你说这话,跟此人又有什么关系!”
真德秀道:“臣听闻柯镇恶此人曾在信阳鸡公山开设书院,教授弟子文武,而孟珙便是他的大弟子!”
“是又如何,前两年那七侠派不是还出了两个进士么,还是你亲点的!”
真德秀请罪道:“是臣不查,请陛下恕罪!”
宋宁宗冷哼一声,静待下文。
真德秀道:“近日臣派人调查明教各首领出身来历,竟发现教中高层竟大多出自七侠书院,其副教主全金发更是柯镇恶的义弟,教主杨妙真是全金发的妻子,明教的光明圣子也就是下一任教主的继承人叫做柯崇云,更是柯镇恶的长子,如今在河北安抚百姓,主持分田,邀买人心,北路军的统帅杨康同样也是柯镇恶的弟子,由此可见,柯镇恶其人深谋远虑,其志在天下也!”
宋宁宗胸膛起伏,瞪着眼睛盯着真德秀:“还有么?”
真德秀道:“臣还听闻,昔日丝绸之路,青唐商道上的重镇西宁城,实际上也在柯镇恶的掌控之下,他以陛下册封的安西伯身份,与已故的陕西宣抚使安丙勾连,暗中购买了大量盔甲武器,听闻去年其门下哲别已经率领大军投靠了蒙古人,臣恐怕柯镇恶其人早已暗中投靠了蒙古。”
宋宁宗终于听不下去,花白的胡须颤抖着,猛得站起了身子,或许是起身太猛,脚步不稳,竟昏了过去。
此后宋宁宗当真一病不起,半月后便一命呜呼了。
他死之后,太子赵竑即位。
赵竑并不是赵扩的亲儿子。
宋宁宗有九个儿子,然而全都早夭,后来选太祖后裔燕懿王德昭九世孙、六岁的赵与愿养在宫里,赐名赵询,立为太子,但这个太子没那么好命,四年前死了。
接着才轮到同样过继过来的赵竑当太子。
原本的历史上,这个赵竑也没能当上皇帝,他因为性格冲动,常指责史弥远弄权,跟侍女说将来登基要把史弥远发配到崖州。
史弥远便又找来了皇室宗亲赵昀,暗中走了杨皇后的关系,宁宗病死后,抢先扶持他登基皇位,就是后来的宋理宗。
宋理宗颇有城府,行事果敢,倚重孟珙等大将,抵御了蒙古数十年,他死之后,蒙古人才彻底覆灭了南宋。
当然,如今史弥远早没了,赵竑自然顺理成章的当上了皇帝。
但是他不可能知道他之所以能够登基,多半是受了柯镇恶的影响,自然也不可能对柯镇恶感恩戴德。
登基之后,他不顾真德秀等大臣阻止,立马下令江海诛杀孟珙以及孟氏一族,接着派兵去嘉兴抓捕柯辟邪一家,又令信阳知府围剿七侠山。
柯辟邪的孩子都已经去了北方帮住柯镇恶、全金发,家中只有他和妻子二人,得到消息后,他带着妻子逃入了山中,然后一路赶往七侠山报讯。
朱聪比信阳知府更早得到消息,他将消息传给孟珙之后,先下手为强,将信阳知府及一众高层请到了七侠山做客,只留下七侠派出身的幕僚暂时处理知府事。
信阳知府直到孟珙带兵占领信阳后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孟珙得到朱聪的通报之后,提前做了布置,江海得令准备抄灭孟珙一家的时候,孟珙痛斥赵家皇帝过河拆桥兔死狗烹的嘴脸,引得军中哗变。
孟珙将江海软禁,随即召集忠顺军,向他们阐明心意,四万忠顺军皆愿跟随。
于是他分兵两万驻守襄阳,南防大宋,北防金国,自己领两万大军前往随州,枣阳军举部投效,他分五千忠顺军驻守枣阳,大军驻扎在随州,然后轻率三千精锐翻越桐柏山,奇袭信阳。
信阳守军毫无准备,便被孟珙收编。
赵竑登时傻眼了,这才意识到自己冲动了,于是真心向真德秀请教应对之法。
真德秀道:“孟氏父子在枣阳襄阳一带经营多年,手下忠顺军乃我大宋最强之兵,不可力敌,襄阳四战之地,若无朝廷粮草支援,不用一年,必然生乱,如今当务之急是派人安抚之,勿使投金,待处理好淮北明教之事,则孟氏可定!”
赵竑忙问要如何处理淮北明教之事,真德秀道:“臣得知明教内部并不和睦,大体分为两派,一派以七侠派弟子为首,以五行旗为主力,一派乃是明教原本的元老为主,其中光明左使夏全乃是此派首领,之前先帝赐封夏全为忠义军团练使,夏全接受了,据说因此被杨妙真全金发夫妇斥责,可见此人或可拉拢。”
于是赵竑便让真德秀全权处理此事。
金国得知孟珙叛宋的消息,派使者联络孟珙,承诺只要孟珙投效,便许以国公之位,被孟珙拒绝。
战火瞬间从燕云烧到了荆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