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作者:共赏清歌 | 分类:历史 | 字数:111.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00章 对抗与分化
陛下这是要干什么?
一众朝廷大佬们,都在低头寻思,清洗朝廷势力,这可不是件小事情。
何况他针对的还都是些老臣,他们资历深,势力广,在朝中根深叶茂,门生子弟遍布朝野。
要想动他们,可并不容易。
“陛下,朝中六十岁的老臣并不少,如果一刀切的话,恐怕会有麻烦。”
董班自己虽然才五十几岁,但算来算去也差不了几年了,而且陛下已经言明是要当成制度定下来,那么就关系到所有的臣子。
“朕自然知道,但此举并不是为了清理朝堂,而是为了以后的千秋万代。
而且朕针对的并不是哪一位臣子,只是那些年事已高又身体不佳的老臣,需要给其他人让路。”
都是自己宠信的重臣,刘志也懒得绕圈子了,直言不讳。
这也让众人悬起来的心,放下了不少,只是本朝的宗旨一向是体恤年高德重的老臣。
现在突然间制定如此制度,会不会让人觉得太过于严苛了些,不近人情。
“既然是制度,那么相应的荣勋是否也会用制度规定下来?”
陈蕃最重礼法,立刻问道。
“那是自然的,臣子们为国尽忠,年老体衰之后荣退,也是朝廷的一种体恤嘛。
该怎么封赏的,一点都不会少,还会加倍赏赐财物,其家族子弟也会有所照顾。”
说来说去,最后一句话才是重点,如果实在要退下去的话,财物和功勋都是身外物,算不得什么。
如果能因此拉扯一把家族子弟,还算是勉强想得通,多少填补了一些心中不甘。
“既如此,也算是皇恩浩荡了,臣认为可行。”
至此陈蕃成为了第一个表态赞成的大臣,李膺也紧随其后表示了赞同。
这里面唯一年过六十的臣子就是陈寔,所以为了避嫌,一直都没有参与议论。
此时也大方地站出来,表示赞成退休制度,他的表态,让其他的人都肃然起敬。
紧接着,其他臣子在提了些与之相关的问题之后,也都陆续同意了。
到了这时候,众人才明白过来,前几日陛下突然提什么禅让制度,其目的就是为了给今日打底。
就是为了让天下人看到,他这个做皇帝的,都不会贪恋权势,打算年老体弱就让位了,你们这些做臣子的,好意思赖着不走吗。
就说了,陛下的行为,哪有空穴来风的,必然是有所指。
刘志如今的行事作风,都是只制订大方向和纲领,细节什么的不会管,直接丢给臣子们去费心,不再像当年那般事必躬亲了。
外面的臣子们还在为内阁名额明争暗斗,却完全想不到,他们又被陛下摆了一道。
等到退休制度一出,顿时就如一颗巨石投入了湖中,惊起万丈狂澜。
一时间反对的声音甚嚣尘上,上书抗议的奏章像雪片一般飞来,刘志早已料到这般情况,直接让中书省扣住,连看都懒得看一眼。
此中反对得最厉害的,自然是那些老牌的世家贵族了,这些年来,他们家族的新生力量有些跟不上,全靠老一辈的撑着。
若是老臣们退下来,他们的家族实力立刻就要降低几个等次,这对整个家族的打击都是致命的。
胡广原本还以为自己可以捞个内阁大臣来做做,现在却连翰林院大学士的位子都保不住了。
顿时十分后悔,不该在议会的事情上持反对态度,引起了陛下的不满,摆明了现在就是要拿他来立威嘛。
这家伙惯会往自己脸上贴金,自以为是,他也不想想,为了他一个人,陛下何必如此大动干戈呢。
此时他再不敢自己上书反对,只得背地里撺掇其他人去闹腾,希望陛下能够收回成命。
明知他的这些小动作,刘志也懒得搭理,胡广已经八十多岁了,没必要跟他计较,直接立法踢出去就行了。
这道命令也意外加剧了朝堂分化,在刘志登基以后,因为科举考试升上来的寒门子弟,以及一些没落贵族和中等世家的官员。
他们对此不但不会反对,反而十分赞成,这些人都没什么家族背景,混到一定的程度以后,要想继续走下去,那可就难了。
现在上面一下子腾出这么多位置,他们这些中层官员的升迁机会,不就来了吗。
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一个个铆足了劲,瞄准了想冲刺你职务各显神通。
哪怕以后自己老了也会面临退休的命运,但眼下更要紧不是吗,到时候能不能活到六十岁都还另说呢。
因为退休制度,两方开始了斗法,你上书要求撤销,我就上书极力赞成,看看谁上的书更多。
一时间朝堂的气氛开始紧张起来,双方针锋相对,各不相让,争斗很快进入了白热化。
这可是大汉朝廷多年没有出现的热闹景象了,就在他们争吵不休的时候,议会的组建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有眼光敏锐的官员,削尖了脑袋往里钻,以议会的特殊作用,能够在里面占有一席之地的话,将来绝对前程无忧。
这里面的名额,除了朝廷一二品官员,那些所谓的各部代表,就大有文章可做。
不过很快刘志就针对此事下了指示,让四大学院的院长直接进了议会。
并规定,各行各业的主管官员,要想成为议会代表,必须是平时负责具体实事的人,而且还要专业知识过硬。
除此之外,议会还需要加入一些地方官员代表,而且是各州都分派了固定名额,他们最了解地方上的情况,对于地方律法的补充具有发言权。
这件事情大大地分散了朝廷官员们的注意力,陛下同时抛出了三四件大事情,也就是为了让他们顾此失彼,难以集中精力。
至于内阁的组建,他心中早有定论,但必须要等退休制度实施以后,才能公布人选。
这首届内阁,本身就是为了未来平稳过度到刘瑾的政权而准备的,自然也要为了这个目的而服务。
整个十月和十一月,朝廷都为了这几件事情,忙得不可开交,在几位朝廷大佬的暗中活动下,老派世家中也开始了分化。
毕竟也不是所有老牌世家都后继无人,他们的教育资源明显高于寒门,所以只要子孙争气,机会要比寒门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