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地球支配的恐惧
作者:森七的熊猫 | 分类:科幻 | 字数:39.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零八章 工匠之魂
第一百零八章:工匠之魂
随着蓝图的生成,人物经历也的记忆逐渐的被奚丹接收。
短短三十秒,如同百世轮回。
每一世都和桥梁的建设密不可分。
还记得那一个时候是隋朝,圣明皇帝治理有方,开皇之治盛世形成。
虽然后来皇位更迭,杨广继承皇位,但是和这一件事他的关系不大,他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官吏罢了。
为了方便百姓,造福一方,他亲身考察,努力勘测,终于设计出了一个可用的桥梁图纸。
在得到批准,尤其是资金充足的时候,他带领人们开工了。
首次采用拱形建筑,并且设计多个泄洪口,将多种因素通通考虑进去。
几年后,一座长达几十米的桥梁出现在河流之上。
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一座桥梁,连接的不仅仅是河流两岸,还是华夏几千年的桥梁文明。
多次地震,多次洪水。
在狂风暴雨的冲刷之下,在雷电与冰雹的追击之中,它依旧屹立不倒。
滚滚江水,从拱形中倾泄而出,似乎是那源源不断的生命气息。
一块块石砖,一堆堆泥土,砌成了华夏领先世界几百年的桥梁文明。
虽然因为将全部家财变卖支持隋炀帝获罪,全家充为官奴,但是他的精神恒久不变。
甚至在临死前,那仰天大喊,“桥,桥,桥!”
都是对自己作品的呼唤。
恨,不可再见它一眼。
痛,不可亲自加固维修。
乐,完成这冠绝千古的永恒绝唱。
这一世,他叫李春,是世界上第一位桥梁专家。
……
时间恍惚,眨眼之间便是一千三百多年。
武汉
一位四十多岁的工匠从飞机上慢慢的走下,他的怀里,仅仅抱着一个公文包。
公文包中装的不是别的,全部都是设计图纸。
在这一位工匠刚刚走下飞机台阶,一群穿着中山装的人立刻围了上来。
其中一位穿着灰色中山装,五六十岁的老人走上前,紧紧的握住他的手,“您终于来了!”
“是啊,西林先生,您在不来,唐臣可就急坏了。”
“唉。老周,就像是你不急似的。”被称为唐臣的这一个老人笑着打趣道。
在这一个新旧社会交替的过程中,字还是中国人比较常用的一种称呼方式。
这一个唐臣,便是这一个老人的字。他真正的名字,叫做茅以升。
他的第一个成就,便是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和建造者。
而这一个被称为老周的男人,叫做周璞,他是后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小祖成员之一。
西林用蹩脚的中文,向在场的人打招呼,“各位,很高兴再一次来到这里。”
这是他这一些年来第三次来到这里。
看来新中国已经打算进行这一个计划了。
在武汉建设一座大桥,连接两岸的交通运输。
这一条大桥一旦真的建成,那么新中国的南北铁路线真正变成了“沉沉一线”,成为坦荡通途;后来用它又可以“截断巫山云雨”,成功开发利用长江上游的水利资源,“变水害为水利、改造山河重新安排”。
并且即使再一次爆发内部战争,通过这一条大桥可以快速的运送战略物资,绝对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西林先生,您的住处已经安排好了,我们先带您入住。”茅以升笑着说到,脸上的褶子都成了一朵花。
原本心里还没有底气。毕竟历史上从来没有人建设过如此的大桥。
不仅仅考虑河流长度,更要考虑洪水冲刷,两岸的水土保持。
但是这一个来自苏联的专家到来之后,茅以升长长的呼出一口气。
这一件事情稳了!
因为西林是这一方面的专家。
虽然很累,但是西林依旧拒绝了茅以升的邀请,
“不必,我们先去实地考察一下吧。”
其实他们都已经知道了最准确,也最合适的施工地点。
这一个地点是1913年,在詹天佑的支持下,国立北京大学工科德国籍教授乔治·米勒带领夏昌炽、李文骥等13名土木门学生亲自测绘出来的。
这一个桥早就想修建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已经晚了四十年。
如果当初抗日战争时,存在这么一座桥,那么绝对是兵家必争之地!
谁掌握了它,就相当于掌握了整个中国的命脉!
“好,既然先生执意如此,那么我们便去实地考察一番。”茅以升点了点头。
随后几人便从机场离开,坐车前往最终的地点。
在整个过程中,西林一直紧紧的捂着自己的公文包,好像里面充满了宝贝似的。
几天后
桥梁小组成立,西林首次拿出来他的设计图纸。
在中国众多专家的讨论下,对图纸进行了大量修改,耗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最终的建设图纸终于定稿。
那是一个伟大的设计,凝聚了两个国家顶尖桥梁设计师智慧的设计。
两年后,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
西林也完成自己的任务,动身回国。
“有此参与,死而无憾。唐臣,后会有期!”西林恭敬的抱了一下拳。
这是他在新中国学会的打招呼方式之一。
这两年多的接触,他被茅以升等人深深地打动,引为知己。
然而,没想到。这一去,和大多数的参与者近乎为永别。
国家矛盾恶化期间,交流停止,老友不得相见。
几十年之后
一个白发老人在床上苦苦支撑,在他的周围用一群子女围着。
“我死后,请把我墓碑后面,刻上一座桥。只要桥……”一边说,他一边抬着无力的右手,指着被他挂在墙壁的照片。
那正是在武汉长江大桥的合照。
“父亲,您放心,我们知道。”
听到子女的回应,老人笑着落下右手,望着墙上的照片,安心的去世。
他脸上的笑容,是欣慰,也是开心。
这一世,奚丹成为了——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墓碑后面刻着武汉长江大桥的工匠。
一生抢救建造桥梁无数,然而唯一一个让他骄傲的,便是这一座天堑之桥。
任天地风云变化,吾只感一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