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往事
作者:南无臭蛋 | 分类:历史 | 字数:114.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35章 压力山大
【道可道,无间道】
大宋对南唐的立体化战争还不仅仅局限于舆论宣传战、金融贸易战,在层出不穷的疲敌策略中,大宋更是做到了精确制导,可谓是对李煜的“战略斩首”。
文艺青年李煜酷爱佛法,在钟山设寺,亲笔题写“报慈道场”,每日斋僧近千人,而这一切费用全由南唐朝廷报销。
某日李煜正在休息,忽闻皇宫道场传出撞钟之声,声音严谨而细致,于是大喜,就派人把撞钟之人召唤过来。撞钟之人是位聪明伶俐的小童子,李煜更加欢喜,便要亲自为他剃度。小鬼很机灵,当场表示不愿独受皇恩,惟愿陛下广施恩德于天下众僧。李煜于是下诏普度众僧,这又是一笔巨大的财政开支。
李煜将宝公院改建为“开善道场”,与国后(因去帝号,不能称皇后,称国后)周氏换穿僧衣,跪地诵经、跪拜,非常虔诚,以至于把额头磕出茧子。
在李煜的倡导下,仅昇州城内就有数千僧人,他们的一切开销全由南唐朝廷买单。
联想一下柴荣的经济改革,其中一项就是限制佛教,而李煜却反其道而行之,大力推崇佛教,使得南唐更加缺乏劳动力,同时又加重了朝廷的经济负担。
需要强调的是,几乎在同一时期,赵匡胤颁布了禁止使用铜、铁铸造佛像的命令,基本延续了柴荣的改革思路。南唐却用本就紧缺的铜来铸造佛像,加剧了南唐的“钱荒”。
在得知李煜走上痴迷佛教的不归路后,大宋当然要助他一臂之力。据《江南野史》记载,赵匡胤精心挑选了一位能言善辩之人,伪装成和尚,潜伏进南唐境内,伺机接近李煜,打入敌人内部,帮李煜一条道走到黑。
此人机智灵敏,能言善辩,佛学造诣颇高,立刻赢得了李煜的尊敬和宠信,认为此人简直就是佛祖投胎,亲切地称呼他“小长老”,经常与他彻夜长谈,谈论的内容多是六根、四谛、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之类。
“小长老”不停地向李煜灌输虔诚礼佛的意识,劝他广修庙宇、铸造佛像、布施众僧、召开数千僧人参加的法会,所用排场极为奢侈……总之,就是以礼佛的名义帮李煜大撒币,荒废政务。
在后来宋军进攻南唐的时候,“小长老”更是把李煜忽悠瘸了,后文还会详述。
大宋使用高级间谍“小长老”,利用敌人首脑的弱点,投其所好,加速其腐朽堕落,削弱敌国国力,这算不算所谓立体化战争?
【压力山大】
南唐在李璟时期达到巅峰,随后急转直下,跌落神坛,在这个加速下坠的过程中,李煜袭位。与此同时,大宋方兴未艾。李煜自上位以来,就感受到了来自中原的空前压力。
963年3月,大宋收复两湖地区。李煜急忙遣使入贡,向天朝大国表示祝贺。
随后,大宋平定川蜀,李煜兔死狐悲之余更加恐惧,川蜀势力与淮南势力向来与中原势不两立,在五代前期,三股势力呈鼎足之势。相比于两湖地区,大宋收复川蜀的举动引起了南唐的极大震动。
李煜只能不断进贡,向中原王朝摇尾示乖。
970年,赵匡胤交给李煜一个任务,让他写信劝降南汉刘鋹。
李煜开会讨论,大家积极讨论,认为老大让写信,南唐就必须照做,否则就是抗旨不遵,谁知道老大的真实意图是南汉还是南唐呢?写一封诚意满满的书信,也不是什么难事,再说了,只要书信交给南汉,无论刘鋹是拒绝还是接受,对南唐都有好处。
如果刘鋹接受,称臣于宋,那么大宋就师出无名,从此南汉、南唐、吴越国将避免亡国厄运,至于未来,还要看北汉和契丹的表演;如果刘鋹拒绝归顺从而招致战争,那么变数就更大了,万一打成持久战,大宋国力将遭受重创,南唐坐享其成。
李煜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就让潘佑起草,随后委托给事中龚慎仪持书到广州,劝刘鋹回头是岸。书信详情见前文南汉专题。
结果刘鋹选择了后者,拒绝臣服。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同年,潘美挂帅,大宋发动了消灭南汉的战争。
战争爆发后,南唐的功勋老将——“援寿四将”之一的林仁肇,当时是南都(洪州)留守,他给李煜上了一封秘密奏折,把李煜惊出一身冷汗。
林仁肇指出,现在大宋在江北诸州的兵力很薄弱,每州驻军不过才几百人,大宋前年灭蜀,今又侵岭南,战线过长,往返有数千里之遥,师老兵疲,臣的计划是这样的:给我数万精兵,我先攻占寿州,扼住正阳浮桥,然后振臂一呼,团结起江北遗老遗少,则可收复江北之地,复我故国疆域!宋师若来,我就凭借淮河之险抵御。如此一来,宋师的战线将从淮河一直延伸到岭南,直达川蜀,他们疲于应对,我们大功告成!
在奏章最后,林仁肇还特意强调:为了免除陛下的后顾之忧,我在起兵之日,就宣布叛乱,您也顺势宣布我是叛军,这样,如果我成功了,那么南唐享受其利,如果我失败了,就请诛杀我全家,以证明这是我的个人行为,与陛下无关、与南唐无关,我绝不牵连陛下!
第935章 压力山大
林仁肇是闽国旧将,南唐灭闽后归附南唐,在“三征淮南”中表现突出,受到重用,是南唐着名的鹰派人物。有气势有胆略有魄力……唯独没有政治头脑。
史书说李煜“惧,不敢从”。李煜之惧,惧在两个主要方面。
首先是军事上,这个最直观。直取寿州、往据正阳,也许可以通过偷袭来实现,但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然后顷刻间控制江北全境、夺回淮河控制权,这个就异想天开了。南唐将士们要真有这个实力,又怎会沦落到今天这般地步?
其次则是政治上。林仁肇已经挑明,为了不牵扯李煜,自己要“假谋反”,以叛军之名推动这次军事行动。另外,这次行动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李煜要拨给林仁肇数万精兵,而这几乎是南唐的全部家底儿。
那么问题来了……您到底是“假谋反”呢,还是“假假谋反”?
林仁肇,虽是李璟时期的功勋老将,但毕竟是降将出身,且不说他降将的身份,即便是根红苗正的革命老同志,要抽调走全国精锐,然后光明正大地“造反”,主子会同意吗?
很多人误以为李煜的“惧”是惧怕大宋,担心打不过大宋。其实李煜真正惧怕的是林仁肇。
林仁肇并不孤独,想“假谋反”的还有一个人。
此人名叫卢绛,之前主动给枢密使陈乔投稿,获得了陈乔的赏识,提拔他当沿江巡检,也就是长江巡逻队长,负责长江边防巡察等工作。卢绛是个硬核狠人,到任后募集亡命之徒,组建了一支水军独立团,然后多次伏击吴越国水军,俘虏了数百艘吴越国战船,提高了南唐的水师装备水平,更磨炼出一支实战经验丰富的水面武装力量。
之前,卢绛就多次上疏李煜,说吴越国跟我们是几十年的世仇,将来中原若南侵,吴越国必会充当带路党,与中原形成犄角之势夹攻于我,所以……我之前常说南唐富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灭掉吴越国,现在我要更正一下:南唐要想富强,先要灭掉吴越国。
如今,卢绛再次上表,请求趁大宋无暇东顾之际,赶紧灭掉吴越国,以免将来遭受夹攻。事实证明,卢绛的预言是非常精准的,后来大宋灭南唐,吴越国果然出兵夹攻。
李煜否决,说吴越国向来是中原的狗腿子,我们可惹不起(大朝附庸,安敢加兵)。
“其实也不难。”卢绛随即献上一计,跟林仁肇的“假谋反”有异曲同工之妙:
臣先据宣州、歙州而“叛”,陛下就大张旗鼓地兴兵平叛,并向吴越国乞兵支援,等吴越国的援兵到了之后,陛下给他们来个“鸿门宴”,拒而杀之,我则领兵直扑吴越国境内。咱君臣俩唱这么一出双簧,吴越国就完蛋了。
同理,在军事层面就很难实现。万一人家吴越国拒绝支援呢?或者只是嘴上声援两句呢?或者只派来不痛不痒的一两千人?
其次还是那句话,您是想“假叛乱”,还是“假假叛乱”?
最后,无论是林仁肇还是卢绛,即便是“假叛乱”,也容易弄巧成拙,因为南唐现在称臣于宋,如果境内发生叛乱,那么大宋就有出兵平叛的义务,这不是引狼入室吗?想一想湖南周保权是怎么移民汴州的……请神容易送神难,即便真有了叛乱,都要想方设法藏着掖着,瞒着大宋,您还主动张罗着叛乱,嫌大宋没有出兵的理由吗?
李煜果断拒绝了林仁肇和卢绛的提议。
很快,南汉被灭。李煜赶紧派弟弟李从善入宋进贡,祝贺大宋收复岭南。这次入贡比较有意思,因为南唐在原有的贡品之外,还额外附上了占城(今越南南部政权)、闍婆(今印尼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大食(阿拉伯帝国)给南唐的贡礼,表示自己只是天朝上国的附庸,不敢擅专外交,这些都是番邦小国孝敬“中国”的,我只是代收……
灭掉南汉后,大宋在汉阳屯集重兵,此举吓坏了李煜。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是长江中游重镇,水系发达,交通便利,特别适合战略投送,在此处屯集重兵,犹如在南唐的头上悬了一把利剑。
有商人向李煜报告说大宋在荆南建造了数千艘各式战舰,其吞并南唐的意图很明显了,请李煜速派奇兵去荆南一把火烧了它们。
不出所料,这个提议再次被李煜否决。
史书只说是“商人”,且不说是大宋的商人还是南唐的爱国商人,这人的消息准确不准确?万一是大宋故意设局钓鱼呢?就算是确有其事,屯驻数千军舰的军事重地,难道就那么轻而易举地被偷家?退一万步讲,就算李煜偷袭团灭了大宋的“珍珠港”,还不是要输掉整个太平洋,输掉整个战争?
史书在记载李煜否决“假叛乱”和偷袭荆南水师的时候,用了同样的词——“惧不敢从”,读史的人要充分咀嚼这个“惧”的含义,很不幸的是很多所谓专家学者望文生义,只解释为李煜的懦弱,而忽略了李煜真正的担忧。
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入贡大宋,并乞求削去国号。李璟后期削去帝号,但保留了国号——唐,自称唐国主,铸造的钱币面文也是“唐国通宝”。如今李煜再去国号,从此止称“国主”。大宋非常满意,欣然改刻“江南国主印”赐之。
李煜还请求赵匡胤直呼其名,不敢保留“诏拜不名”的特权。
之前李煜就曾多次请求收回“诏拜不名”的特权,这一次,赵匡胤终于答应了。
李从善使团秘密地给宰相赵普送去白银五万两。给宰相等重臣送礼,是外交潜规则,但南唐这次给的实在太多,已经超出了正常的人情世故。赵普不敢隐瞒,如实汇报给了赵匡胤。
赵匡胤听完,说道:“不能不要啊,你给他们写封回信,客气两句,给点儿回礼就行了。”
赵普叩首推辞,表示还是不敢接受。
赵匡胤“呵呵”笑道:“此事倒也简单。作为大国,不能有失国体,更不能被小国拿捏,要让他们对咱始终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这样,你照单全收,朕自有办法。”
次日,宣李从善等上朝觐见,宰相赵普当主陪。双方按照流程,客套寒暄、贡礼、回礼等等,在回礼的时候,除了常规的赏赐之外,大宋额外回了白金五万两。李从善等人当场石化,当消息传回南唐,南唐君臣也震恐不已。
李煜惊呼大宋的水太深,自己把握不住,从此不敢造次。
这次入贡也有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地方,那就是赵匡胤将李从善扣留不遣。因为赵匡胤真的动了收复江南的念头。
“诏拜不名”的特权我也不要了,国号我也放弃了,你还想让我咋样?
李煜下令“贬损仪制”,从今往后,李煜的命令不能称“令”而称“教”,将南唐的中书省、门下省更名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更名为司会府,御史台更名为司宪府,翰林院更名为文馆,枢密院更名为光正院,大理寺改为详刑院,客省为延宾院……避讳;
将宫殿上面象征皇权的鸱吻彻底去除;
将兄弟、儿子全部削爵降封,先前封王的一律降为公;
借着给赵匡胤祝贺生日的机会,再进贡三十万贯钱……
不可不谓卑躬屈膝。尊严源于实力,跪着的人只配仰视。李煜请求大宋放弟弟李从善归国,“您知不知道我有多想他!”
赵匡胤回复道:“那你就来汴州吧,你知不知道他有多想你!”
赵匡胤是不会放走李从善的,因为他的价值实在是太大了,首先是我们最熟知的政治牌的老套路,利用其“皇弟”的身份瓦解李煜的统治,成为大宋在江南地区新代理人的人选;其次,则是利用他施展离间计。
在赵匡胤看来,南唐将士皆如土鸡瓦犬,唯有一人堪称悍将,值得警惕,此人就是林仁肇。如同周瑜忌惮曹军中唯一懂得水战的蔡瑁张允一样,如何才能除之?
答:离间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