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往事
作者:南无臭蛋 | 分类: | 字数:114.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30章 黎明前
【黎明前】
耶律隆绪,景宗耶律贤长子,乖巧懂事、聪明好学,据说10岁就能作诗,且精通骑射,还喜好音乐和绘画,是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别人家的孩子。在韩德让、耶律斜轸等人的拥戴下,12岁的耶律隆绪在景宗柩前即皇帝位,即“辽圣宗”。显然,圣宗仅仅是挂名的皇帝,辽国的实际控制人是萧太后。
萧太后拉拢各大贵族,争取各方势力的支持。例如以“遗诏”的名义将卷入“私造鸩毒”案的耶律只没特赦,复其爵号“宁王”;以耶律屋质居功至伟为由将其子孙录入国家公务员系统;政事令孙桢膝下无子,太后贴心地帮他生儿子……认儿子,把国舅帐一位名叫“桃隈”的小伙子过继给孙桢;将公主淑哥下嫁给国舅详隐照姑……文武百官各有封赏恩赐等等,都是些常规操作,不必细表。
有几个小细节值得多一嘴:
“陪伴先帝”
渤海的一名叫“解里”的“挞马”(官职名),上疏表示自己深受先帝(景宗)厚恩,惊闻噩耗,不胜哀苦,乞求为先帝殉葬,请朝廷恩准。萧太后高度赞扬了他的忠诚,但驳回了殉葬的要求,赐予厚礼以示嘉奖。
“跟皇帝拜把子”
萧太后找机会攒了一个局,让大将耶律斜轸与圣宗拜把子。当着萧太后的面,君臣二人互赠弓矢鞍马,相当于交换定情信物。游牧民族交换弓矢鞍马,就跟中原人磕头拜把子的仪式一样,神圣而不可侵犯。
因为萧太后在景宗朝就已经成为辽国的实际控制人,而且得到了耶律斜轸、耶律休哥、韩德让等枪杆子的支持,这次皇位更迭总体平滑丝柔,没有爆发内乱。萧太后所面临的挑战更多是来自外部。
这里的“外”指的是朝堂之外,即辽国中央权力体系之外,或者说相对于“耶律氏”的“自家人”的外、地方权力体系。严格来讲,这部分“外部矛盾”仍属于辽国内部事务,也就是各非核心部族对辽国核心权力圈的离心离德。
圣宗即位之初,萧太后便以南院大王勃古哲总领山西诸州事;以北院大王耶律休哥为总领南面边事,坐镇幽州。
西有党项,南有大宋,这是辽国的两大重要战线,故而要以身经百战、德高望重的老将来坐镇。萧太后目前对这两条战线采取了守势,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东面和北面,这里的对手组织松散、实力微弱。显然,萧太后也遵循了“先易后难”的策略。
萧太后派耶律速撒征讨阻卜(鞑靼);西南招讨使韩德威(韩德让之弟)继续抵御党项诸部的侵袭;西突厥也得到了大辽的关爱;不久之后,东部的高丽、女真也感受到了小小的契丹震撼。
这一系列动作极大维系了辽国内部的团结,使得辽国在随后的“雍熙北伐”中较为从容,前文提到,宋太宗四处摇人,组团伐辽,结果渤海、高丽等实力相对较强的国际友人纷纷表示保持中立,不选边、不站队,呼吁双方冷静克制、避免地区局势升级,建议以对话方式解决分歧……高丽等势力的中立态度与萧太后的这番谆谆教导密切相关,武德充沛的契丹人好有才的,讲话又好听。
虽然“雍熙北伐”是大宋主动发起的,但辽国高层早就抛弃了和平幻想,做好了与大宋打一场硬仗的准备。
如果说收复北汉是大宋成功地对辽实施了战略大欺骗,那么接下来的“雍熙北伐”就是辽国回敬大宋的战略欺骗,同样很成功。
辽国把间谍战玩儿得贼六。
首先是构筑情报防火墙。辽国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封控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屡屡抓获宋朝间谍,而这些被捕的间谍基本都享受到了凌迟的待遇。
其次是炉火纯青的“反间计”。既然大宋急于刺探辽国情报,那么辽国就贴心地为大宋量身定做的一套假情报,辽国通过各种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利用“死间”——向大宋传递类似于“大辽主少国疑,太后干政,权臣恃宠擅权,辽国军备废弛、人人罹患恐宋综合症、惧怕天朝北伐”等情报,其中萧太后与韩德让的桃色绯闻则更是中原人民喜闻乐见的谈资,妇孺皆知,流传度甚广,直至今日还在被各种演绎。事实上,我们可以大胆推测,萧太后和韩德让之间的绯闻也有可能是二人故意演戏,以自降身段的极端方式迷惑大宋,这也算是苦肉计了。
宋太宗对这类情报深信不疑,毕竟他本人就是“陈桥兵变”的主演之一,如今辽国不仅像后周一样幼主登基,而且还增加了太后与权臣的限制级少儿不宜戏码,这不就跟南面的交州“丁朝”南北呼应了嘛!契丹老铁同时集齐了两个王朝覆灭的DEBUFF,焉有不亡之理?
比如已经提过的耶律休哥骗擒贺令图,就是辽国“反间计”的成果之一。史书上对于耶律休哥的诈降只用了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说耶律休哥骗贺令图说自己在辽国获罪故而要叛逃大宋,然后贺令图深信不疑。
贺令图好歹也是大宋镇守国门的高级军官,难道会如此轻易地上当?显然,耶律休哥应该是使用了类似于“苦肉计”的计谋。
另外,当贺令图被擒时,耶律休哥的一番话也非常耐人寻味。“你一直挑拨两国关系,如今却自投罗网。”细品,辽国对大宋的情报掌握非常精准,最起码清楚地知道贺令图在“雍熙北伐”中的作用。辽国对大宋——起码是边境的情报了如指掌,而大宋对辽国的情报却一无所知,甚至受到了假情报的定向误导,赵光义因此产生了严重的误判,为接下来的惨败埋下了伏笔。
辽国在情报战中大获全胜。
既然要示弱诱敌,就要时刻准备迎接大宋的投怀送抱,萧太后从未放松警惕。萧太后过生日前,特意给边境守将们发了一道命令,大意是你们只需派子弟来京祝寿即可,不要亲自来了,“恐失边备”。
每逢重大节日,比如皇上过生日、太后过生日,封疆大吏们是要进京祝寿的,而这也是皇上“扣留不遣”、明升暗降、移镇甚至是搞暗杀的好机会,相应的,边将进京就说明他对朝廷忠诚无二心,而如果找借口不来,就说明有异志。一般来说,如果皇上特意嘱咐某人不必来京,那就表示对他的绝对信任,或者是边境紧张,无法抽身。
如今为辽国镇守边疆的,几乎全是萧太后一手提拔的“自己人”,萧太后肯定是信任他们的,不让他们赴京,更多的就是“恐失边备”。要做好随时应对大宋北伐的威胁,不要被他们趁虚而入。
在这段时间里,大宋也面临着较为棘手的内部矛盾,比如夏州李继迁,在这段时间里,李继迁逐步摆脱了大宋控制,已然形成了“西夏”的雏形,并在“雍熙北伐”后公然叛宋投辽,形成了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局势。显然,赵光义没能在“雍熙北伐”前解决夏州矛盾,夏州项目投资失败。
与之对应的,辽国则在这段时间里基本解决了东、北、西三面的矛盾,慑服高丽、女真、渤海、突厥、党项等势力,而且还取得了一定的收益,比如耶律斜轸在征讨女真部落的时候,就缴获了大量优质战马,这让马背民族的辽国“势益强”。
一句话总结,辽国实力迅速增加,并积极备战,而大宋却出现了严重的误判,于是就有了“雍熙北伐”中辽国人扮猪吃虎,给心高气傲的大宋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教给中原重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