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五代十国往事

作者:南无臭蛋 | 分类: | 字数:114.9万

第1039章 奇才张咏

书名:五代十国往事 作者:南无臭蛋 字数:2962 更新时间:2024-11-06 03:14:34

1,不居人下

张咏虽是读书人,却也喜欢舞刀弄棒,“少学击剑”,有一身武艺,身上总有股侠客之气,“少任气,不拘小节”,一般来说“喜任侠”、“少任气”之类的词语都是朱温、杨行密、黄巢等社会狠人的标配,却也出现在了这位书生的身上。不气盛叫年轻人吗?张咏年轻的时候,也就是还没中进士做官的时候,就穷横穷横的,即便身无分文又客居他乡,也照样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你瞅啥?再瞅一个试试!”

2,巧断家务事

知杭州时,有一桩棘手的民事诉讼,事情的过程很简单,但审理却极为复杂,是小舅子告姐夫侵吞家产。姐夫说这家主人——也就是他的岳父,去世的时候,这位小舅子才三岁,岳父临终前就立下遗嘱,让他帮忙把这个小舅子抚养成人,并答应把家产的七成分给他这个当姐夫的,而只给这个小舅子留三成。姐夫还拿出了当时签订的字据,大骂小舅子忘恩负义,这些年来是自己这个当姐夫的一把屎一把尿把他喂大的,又当姐夫又当爹,现在小舅子长大成人了,却翻脸不认账了。

张咏接过遗书,看也不看,直接扔到地上,然后举起酒杯,在上面浇了一杯酒,仿佛是致敬逝者,“你岳父是个聪明人啊!如果他当时说给你三成,给儿子七成,恐怕他的儿子就活不到今天了。正因他说给你七成,你才会把孩子抚养成人啊。”于是当庭裁决:三成给姐夫,七成给小舅子。

杭州百姓听说后,纷纷称赞张咏英明。

3,不就是杀人嘛,多大点儿事儿嘛

3.1绳锯木断

张咏知崇阳县时,发现一个小吏从府库里偷拿了一枚钱币,便下令给他施以杖刑。小吏不服气,说我不就是拿了区区一块钱嘛,至于用这么重的刑吗?有本事你杀了我啊,我就不信这是杀头的罪!

“叫板?看我杀不杀你就完事了。”

张咏立刻提笔写下一句千古名言:“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随后,将这名小吏斩首。

注意,张咏考公上岸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鄂州崇阳县知县。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刚考了公务员,然后分配到一个小县城当县长,发现一个临时工挪用了一块钱的公款,就给人家判了死刑,立即执行……

刚出道就整了个大活,小伙子很猛啊。

3.2祸从口出

某位小吏因某小事忤逆了他,张咏就用枷锁铐住其脖子,以示惩罚。这位小吏不服气,死催的说了句:

“有本事你就弄死我!”

张咏一听,“嘿,小子,跟我叫板是吧,你以为我不敢呀?”当即将小吏斩首。

3.3林麓斩仆

有个文弱的读书人考公上岸,被分配到偏远的十八线小县城当官,其奴仆欺他柔弱,竟然强行霸占其女儿为妻。张咏正巧路过此处,无意间探知了这一荒唐的事,愤愤不平,“来都来了,啥也别说了,哥们儿,这事儿交给我了。”然后就假装不知道这事,次日向书生说自己要去郊外游玩,想借他的奴仆当临时随从,等二人到了荒郊野外,张咏见四下无人,立刻拔剑斩之。

打官司太麻烦,直接宰了不就完了嘛,不就是杀人嘛,多大点儿事儿嘛。

3.4“黑寡妇”

张咏知益州时,曾遇到一个新寡妇哭丧,但怎么听都感觉有点儿假,不像是发自肺腑的,于是就请她去衙门里喝茶,询问她丈夫的死因,小寡妇说是突然暴病而亡。

“他以前有病吗?”

“没有。”

“是啊,那好端端一个人,怎么就暴病而亡了呢?你让我也暴病而亡一个瞧瞧,你弄死我,你过来!”

张咏让仵作(法医)仔细检查遗体,未发现明显外伤或中毒迹象。而张咏一口咬定这是一起谋杀亲夫案,必须找出谋杀证据,否则的话……“仵作,本老爷是啥脾气你是清楚的,别惹我生气啊!”

仵作焦急万分却又无可奈何,总不能栽赃陷害吧?晚上回家之后,苦闷不堪的仵作向妻子抱怨这个倒霉差事,结果妻子突发奇想,让他务必仔细检查死者的头顶。

古时候(清朝以前),成年男子是不剃头的,所以那时候的成年男子都是长发及腰。次日,当仵作仔细翻看死者的头顶时,赫然发现死者头部竟然被钉入一枚长钉,果然是谋杀!

张咏很高兴,然后下令把仵作的妻子也请来喝茶。一番夸奖赏赐之后,张咏的态度忽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瞋目大怒,厉声叱道:“你要是没干过这事儿,你咋会知道这种手段?”

仵作妻子先是一惊,继而呆愣良久,随后便对自己的过往供认不讳,原来她也曾用同样的手法杀死过前夫。

于是,张咏就将这两位绝顶聪明脑洞大开的女子一同处斩。

这个故事耳熟吗?没错,郭德纲老师将其改编进经典长篇单口相声《善恶图》(又名“顺天府三案连环二十二条人命”)中,只改了人名和时间,连细节都几乎是原文照搬。

4,不喜跪拜

张咏最讨厌繁文缛节,不喜欢下级对他跪拜行礼,于是告诫属下,说拜见自己的时候不要下跪,一切礼仪从简。

如果有人非要跪拜示好呢?那画面就变得非常有趣了,张咏要么会不停地跪拜回礼,让那人尴尬,要么就破口大骂,让那人更尴尬。

“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张咏

5,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元老级勋将张永德在惩罚一名犯错的小校时,致其死亡(笞之至死),被人举报到朝廷。赵光义下诏治张永德之罪。太祖、太宗最忌讳武将擅权,特别是边关将领擅杀,又特别是张永德这类功勋旧将,他曾经是赵匡胤的前辈,是前任“殿前都点检”,因“点检做天子事件”被外放,这才让赵匡胤接替了殿前都点检,继而兵变夺权。这时候,张永德坐镇边关重镇,手握重兵,又擅杀手下,这不明显往赵光义的枪口上撞嘛。

当时张咏正在封驳司工作,他将此诏书驳回,并附上自己的意见,说多大点儿事儿嘛,不就是杀个人嘛,陛下让张永德坐镇边关,如果因一个小校的死就治罪于张永德,就会大大削弱张永德的威望,导致其属下轻慢于他,这样不利于他带兵统御。

赵光义不听,心说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就是要杀一杀武将们的威风。诏书被强行通过。

很快,在张永德部队中,就有大量下级联合控告上级的奏章飞来,军中鸡飞狗跳,无人能弹压。

赵光义开始感到后悔,而张咏则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来找赵光义,“你看看,我之前怎么说的来着?让你不听我的话。”

赵光义赞扬抚慰了他,不过这心里多少也有点儿……这家伙谁呀?真愣。

6,宋朝神探

张咏知江宁府时,有位僧人拿着通关文牒前来盖章,工作人员按照签发护照的一般流程予以办理,唯独张咏目不转睛地盯着僧人看了半天,然后下令把他拷起来,关入大牢。

众人不解,一个去西天取经的和尚招你惹你了?你是想吃他,还是想睡他?

张咏升堂审案,问僧人出家几年。僧人答已经七年之久。张咏冷冷一笑,“那你额头上的勒痕是怎么回事?”

堂上顿时鸦雀无声,和尚大惊失色,随即将所犯罪行和盘托出。

前文有云,古代男子长发及腰,通常用头巾包扎,故而会在额头上留下勒痕,如果剃头出家了七年,那么勒痕早就消失了。眼前这个“和尚”肯定是刚刚剃头没多久,冒用他人度牒文书,这其中必有大案。

据“和尚”供述,自己本与一位僧人同行,半路上见财起意,将那僧人杀死,然后剃掉头发,换穿僧衣,拿着僧人的度牒,假冒其身份。

众人这才钦佩张咏的明察秋毫。

类似的案件还有很多,当时的人们把张咏经手的案子整理成册,编为《诫民集》,出版发行,一度成为畅销书。

至此,我们已经对张咏有了初步的认识,此人文武双全,正义感爆棚,脾气更爆棚,与我们认知中“念书人”的形象大相径庭,感觉更像是诸葛亮+张飞。而且此人还多次受到朝中宰臣如苏易简、寇凖、李沆、宋湜等推荐,故而逐渐进入到太宗赵光义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