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并非不可泄
作者: | 分类:悬疑 | 字数:131.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1章 诈父尸愚昧荒唐 蛇吞象贪心命丧(1)
人人都怕做个饿死鬼,世俗传言饿死鬼将来会托生成乞丐,基于此,国家处决犯人之前尚且给犯人吃顿断头饱饭,以便他来世衣食无忧。但是,愚昧自私的于大河,偏偏怕含辛茹苦生养自己的父亲吃穷了子孙,而有意断了供养,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父亲的悲哀。
“寿终正寝”,顾名思义。寿终:为无疾而终;正寝:民俗忌讳人死于偏房、偏寝室,只有死于正房、正厅方为正寝。
殊不知正厅、正房、正寝室是宅主、宅母生前气场所聚之地,在这里死亡方可使死者的灵魂和魂魄得到安宁。然而于大河因为顾虑妻子的‘感受’,偏偏不给“寿终”的父亲这个“正寝”的机会,使得父亲带着满满的怨气离世。
于大河的父亲于露旺,在满腹怨气和无限失望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这口怨气却诞生出一个怨灵,这个怨灵虽然尚未找人诉怨,却幸灾乐祸的看着心术不轨者利用于露旺死不瞑目的异象,来祸害于家。
非但如此,于家先祖的灵魂也因于大河执迷不悟的行径而愤恨,对于大河所受的磨难莫视无为。以至于大河差一点祸事铸成,累及全家。好在于家罪不当诛,就在他身处绝境,偷生无望之际,正巧贞白山人追凶、肃恶至此,出手救了于家。
店小二讲到这里已是哈气连天,困意起来,可众人余兴未艾,正听在兴头上,且受益颇多。尤其是赵玉茁,他心中已经把这位贞白山人认作是自己要找的恩人,他越发想从店小二口中对这位大师多做些了解,二来透着好奇,越发想知道于家出殡当天到底发生了什么,越发想知道这位大师是如何断为于家平息的这场祸患。
赵玉茁虽然很想听店小二接着讲下去,当看到他那副倦容时,不得不却顾虑起他人的感受,况且自己又是在别人的客房里。
他依依不舍正要拉赵玉木回自己的房间,此间房客却是个急性子,他急迫的问道:“小二,说啊!快说说于大河葬父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店小二陪着笑脸说道:“客官莫急,小的怕影响了客官休息,这才住口,既然您还有兴致,小的乐意在蛞噪几句。接下来小人要说的可不在是道听途说,而是于大河为了说教世人,跟在大师身边为大师做活教材时亲口诉说的。”
于大河膝下三女一子,大女儿和二女儿早已出嫁多年,三女于莲与儿子于卧江是一对龙凤胎,于大河可谓是老来得子,一双儿女今年刚满六岁,尚未入学,有家中仍有奶妈照管。
于家在高岭镇算作中等人家,日子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于大河的父亲名叫于露旺,于家在于露旺去世前家中还算祥和,可是,于家在举办丧葬礼的过程中却发生了骇人听闻,触目惊心的一幕。这一幕的发生使于家差一点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故事要从于大河的父亲成殓那天说起。于露旺虽然不是于大河虐待而死,可是他死前遭受的境遇着实让他心中憋闷了好大一口气,致成殓前大瞪着眼睛,任谁也无法将其抚闭。
眼看着成殓吉时将近,不但于大河着急,就连礼仪师及帮忙的相邻也都跟着着急,甚至害怕恐慌起来。
因为民间有这么一种传说,死不瞑目的人被强行下葬以后会产生一种名叫“怨灵”的东西,这个怨灵将会附体到八字五行偏枯之人、身体薄弱之人、妇、幼、少儿等这些人的身上,利用这些人的行为和嘴巴来宣泄生前这口怨气。
这些人一旦被怨灵附体,便会失去自己的思维和心智,其行为便完全被这个怨灵所驾驭,它虽然不会置人于死地,可对受害人身体的伤害也是深重的。这便是众人看到于露旺死不闭目而恐慌的原因。
尽管礼仪师丧葬经验丰富,对今天这种怪异的现象也是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就在众人惊慌失措、不知所以之时,有一位自称“地师”的风水术士不请自来。
地师对礼仪师说道:“我有一法可使死者暝目,就不知道丧家能否听用?”
礼仪师听到自然高兴,连忙把守灵的于大河引荐给地师,当于大河知道地师来意之后,说道:“先生若能让先父暝目,待先父入土以,敝人定当厚谢先生。”
地师说问道:“可否能让我看一眼先翁遗容?”
“大师,请随我来。”于大河说着话,转身把地师领进了灵堂。
因为于露旺死不瞑目,虽然成殓吉时已过,尸身仍然躺在灵床上。地师来到灵床前,轻轻地揭开于露旺的盖脸纸,刚看了一眼,地师脸上得意之色便一闪而过。
只见地师伸出一只手轻抚死者眼帘,同时口中念念有词,待他把手拿离死者眼睛的瞬间,死者已被抚闭的双目猛然睁开,并且好像比之前瞪得还要大,大有要把眼珠瞪出的气势。
地师也不问于大河同不同意自己的做法,已然重复起之前的动作,其情状就像与死者互动一般。他把死者两眼抚闭,抬手间死者便把眼睛睁开,他再次把死者两眼抚闭,抬手间死者也再次把眼睁来。
就这样反复数次,直到死者眼角处的皮肤被挣裂开来,眼珠暴凸在眼眶以外,就像挂在眼眶外的两粒葡萄,垂涎欲滴时方才罢手。并把死者的盖脸纸迅速盖好,得意之色再次在脸上闪过。
地师带着凝重的表情用沉重的语气及时掩盖着那份得意,回头对身后的于大河说了句“咱到外面说话”之后,便走出灵堂。
紧跟地师走出灵堂的于大河,迫不及待的问道:“先生,先父是否瞑目?”
“唉!先翁胸中怨气甚重,单凭慰言已是不能化去,只有使用‘魂复气舒’之法来解此厄。”
“魂复气舒?难不成与传说中的‘借尸还魂’是同一回事?”于大河断章取意,惊讶的问道。
“道理一样,性质不同,‘魂复舒气’是先翁自魂复自体,‘借尸还魂’则是彼魂复此体。两者虽然道理相似,可还魂后的尸体,非但情状不同,作用更是不尽相同……”地师耐心的为于大河做了解释。
听了两人对话,礼仪师举止慌乱,神情紧张,脱口而出一句:“这不是诈尸吗?,您是想利用死者诈尸来发泄出心中那口怨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