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王者降临
作者:黄牛道人 | 分类: | 字数:80.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十四章 拉拢徐晃
李傕左等右等吕布不来,心中顿时了然,只怕吕布已经看破自己之计了。不过吕布不出城也好,他不出来,自己这边的井阑也会稳步向前推进。等井阑到了城墙边上,嘿嘿。事情就不是你吕布说了算了。
李利对于吕布不出来,也有点意外,后来把脑袋一拍才想通了。为了诱吕布出来,其余三面城池那里的井阑都收了起来。吕布要不是头脑发热,肯定也会发现其中的猫腻。
可凉州军也没办法,把精兵良将都调了过来,不就是想着诱吕布从这里出城么。要是其他地方也有井阑,吕布杀奔那里去了,岂不是要遭?
吕布不来就不来罢。着急的反正不是凉州军,而是城内的守军。长安城外,土石多得很,每日里,士卒们在土山之上,向着城内抛射了不知道多少石弹。土石不要钱,炮车坏了砍些树木来让工匠制造便是了,也不用短兵相接去搏命厮杀。凉州军那是积极得很。
而与此同时,长安城中的气氛就压抑多了。长安城也有炮车,但城内哪里有那么多石头。这几日有来有往的,城内土石类的物资已经快见底了,朝廷正在城内拆房子。但就算是有充足的土石,又如何敌得过城外?
城外的炮车,无论数量和发射密度,都远远大于长安城的守军。人多势众、驻扎于野外就是有这种好处。
这几日,甚至还有石块弹射到了长安城内去了。虽然没有砸中人,但也把城内的百姓吓得够呛。王允等人,心中充满担忧的同时,还要装出一副淡定的模样来安抚城中吏民的情绪。这么多人都看着呢,要是他们这些大佬先崩溃了,城中只怕立时就要大乱。
长安城内一片压抑的时候,李利正拉着徐晃在喝酒。
古往今来,军队自始至终就与酒脱离不了干系。而明智的君主也会屡屡下达军中禁酒的律令。至于遵守的人有多少,那就见仁见智了。
春秋战国之时,楚国与晋国交战,楚国王室、司马子反就因在军中醉酒误事,而导致楚国退兵;后来的张飞,也因在军中醉酒而遇害。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军中饮酒,却是屡禁不绝的事件。
凉州军军纪素来松驰,就算要禁酒,也只能约束那些小兵们。谁能管得到李利的头上来。徐晃那日与李利并肩大战吕布,心中自然就多了几分亲近之情。又见得李利亲自登门邀请,礼遇甚厚,便欣然应诺,至李利帐中赴宴。
徐晃,字公明,河东人,关羽的老乡。他本是良家子,曾经在河东郡出仕担任郡中小吏。若不是黄巾起义导致天下大乱,或许他这一生,就平平淡淡的这么过了。
黄巾军被平定之后,在中平五年(西元188年)黄巾余孽郭太等人在西河郡白波谷重举旗号,聚众十余万,自号白波军,勾结南匈奴单于於夫罗,连破太,原、河内、河东等郡。威逼洛,阳,声势一时无两。
当时董卓派心腹大将牛辅去镇压,都没能打赢白波军。就是河东郡被白波军攻破的时候,徐晃被卷入了贼军之中,一直不得脱身。后来董卓派了李傕等人一直和白波军交战,郭太战死,徐晃就劝了杨奉投降。从此摇身一变,从叛军又变成了政府军。
只是徐晃的好日子还没过上几天,凉州军的天就塌了。消息传来,董卓死了。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不止是李傕等人忧虑,徐晃也是忧心忡忡,这事关自己的身家性命,岂是小事?
徐晃不是没想过跑路逃离凉州军。但一来是逃跑有难度;二来是徐晃也不知道往哪里跑。像他这种身上打着白波军、凉州军标签的人,放在一些人眼里,那就是大把的赏钱。
左思右想之下,徐晃还是决定暂时留在凉州军中,跟随大部队行动。那么多人聚在一块,总比自己一个人跑路要安全得多吧。
是以,徐晃就留到了现在。
不过,徐晃因为自己曾是汉吏,对汉室的忠诚度相对而言也是比较高的。曾经以身事贼,那只是没奈何的选择。历史上,他跟随杨奉时,劝说杨奉投降朝廷军队。进了凉州军后,因亲眼目睹李傕和郭汜等人进入长安城之后的暴行,他又劝杨奉护送天子东归洛阳。又因在洛阳,见到杨奉招来护驾的白波军首领韩暹与卫将军董承明争暗斗个不休,又劝杨奉归顺曹操。结果这次杨奉只听了一半。比起部下徐晃,杨奉更相信曾经一起造反的战友韩暹。在曹操护送天子到许昌时,杨奉和韩暹一起联手劫驾,结果被曹操打得屁滚尿流。就在这一战中,失望的徐晃果断的离开杨奉,投奔了曹操。从此,在曹操麾下,征战一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利并不知道徐晃的心路历程,他只知道,现在徐晃是他凉州军的一员,后来不知道为何却投降了曹操。现在既然徐晃没有走,那么他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徐晃给留下来。这么一员良将,怎么可以资敌呢。难道让徐晃跑了,以后带着别人的兵马来打自己么?
两人开始饮酒,先是品评了一番吕布的战力超群,这也是两人迅速拉近关系的一个因素。人生三大铁,同过窗,扛过枪,女票过女昌么。两人一起并肩子对付过吕布,也算是有着一起扛过枪的袍泽情谊了。
李利想拉拢徐晃,徐晃也想着接近李利。毕竟明眼人都知道,李利是李傕培养的接班人。未来能不能接班另说,但现在李利在李傕营中,起码也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与他交好,并无坏处。
酒过三巡,客套话也说得差不多了。两人之间的关系迅速在升温。这会李利就开始表演了,但见他一声长叹:“唉,也不知何日能入长安,面见天子,恳请陛下和朝廷给我凉州军一个公道!”
徐晃喝了一杯酒,李利的话勾动了他的心事,不禁也跟着长吁短叹起来。李利就道:“公明兄何故而叹。”
徐晃就道:“惠民,我之命运,何其不济也。白波军肆虐河东,我为活命只好屈身事贼。后幸与杨将军一起投了李将军。若如今凉州军也被朝廷定为叛逆,我又有何面目回乡,死亦无颜见先祖于九泉之下也。”
不是谁,对于身上背负着一个叛贼的名声还无所谓的。尤其是对于还做过郡吏、立志报效朝廷的徐晃来说,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