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王者降临
作者:黄牛道人 | 分类:历史 | 字数:80.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七十二章 关中风云(三)
李利所的,极有可能发生。现在李傕和郭汜翻脸在即,两边这一开打,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但到了战争停止的时候,凉州集团的实力大损,那是一个必然的事实。
函谷关外,关东诸将没有立即打过来,一是自己忙着抢地盘;二是也有些畏惧抱团的凉州势力。但要是凉州军都开始自相残杀,实力大损了,他们难道还会坐得住吗?
更不用说,近在咫尺的还有马腾和韩遂在虎视眈眈了。
想了一夜,没想出个头绪的张绣,早上一大早起来,就顶着两个黑眼圈,去见张济。张济见了张绣,不禁惊道:“文锦为何精神如此不济?”
张绣就拿出李利的信来,然后把自己所思所虑向张济一说。张济听完之后,又接过李利的信,拿在手里仔细的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张济不禁一声冷笑:“李利这小子,倒是挺会蛊惑人心。嘿,他叔父危在旦夕,他不担忧,却来打我的鬼主意。”
想了想,张济就对张绣道:“李利虽然心怀鬼胎,但他所言也不无道理。凉州诸将,不能自相攻伐,否则,外敌来攻,我等危矣。我自当前往长安,和解诸将。”
历史上,李傕与杨奉交战的时候,张济就干过劝和的活。到了张济的位置,起码的大局观还是有的。之前是没人提醒,现在看了李利的信,张济也觉得李利不是在危言耸听。
关东诸将与他们凉州一系,天生对立。如果关中大乱,关东诸将难道就不想着收复关中,迎回天子?
而且马腾和韩遂这两个老狐狸,怎么可能甘心一直待在凉州那个鬼地方,关中有变,他们不带着兵马来插一脚,那就来了鬼。说一千道一万,张济还是不想凉州集团的实力受到损失的。因为他也是凉州集团的一员。背靠大树好乘凉,李傕和郭汜要是两败俱伤了,朝廷换了马腾和韩遂上台,自己的日子还会有现在这般潇洒自在?
想到这里,张济就决定李傕和郭汜真打起来了,自己就带兵去和解。
这会,李傕得到李利的提醒,半信半疑,于是派了大量人手去打探情报。果然得知郭汜和樊稠这会已经在调动兵马,四处串联了。李傕不禁大怒,他心想,老子心存仁义,忍住了无数次,放了你们一马。现在你们竟然还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真是不知死活了。于是李利也就开始暗暗准备起来。准备寻机打郭汜、樊稠一个措手不及。
两家一动,长安城的气氛顿时就是无比紧张。刘范和种劭等人却是又惊又喜。想不到一条谣言,有这么大的效果。真是太好了。
于是刘范又前去见马腾,以坚其心。马腾兵马就在郿县,离长安并不远。他得知李傕、郭汜动手在即,当下便向刘范保证,自己一定会出兵。刘范得了马腾保证,喜滋滋的回长安去了。
马腾看着刘范的背影,不禁一声冷笑。想让我出兵,慢慢等吧。李傕和郭汜不打个你死我活,我是断然不会出兵的。
各方势力,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而正欲远行,离开长安这是非之地的荀攸,却住进了钟繇府邸。
荀攸出狱之后,在家中调养身体,没多久,尚书台的尚书又举荐荀攸出仕。这么个人材,朝廷也不会错失,于是公府皆辟荀攸。荀攸一一推辞不就。但他都以身体不好而辞官了,所以也只好一直在家里做做样子闭门不出。不然你前脚拒绝出仕,后脚又活蹦乱跳的出来瞎逛,这让朝廷颜面何存?
今年荀攸看看自己宅得差不多了,于是就想回老家看看。方欲行,忽然这边又是风云突变,大战将起。荀攸想着这仗一打起来,自己想回去这路只怕就不好走了,于是就想等一等再说。
考虑到在长安城中,自己是个无职无权的人,恐乱兵加害,于是就搬到了好友钟繇家里去住下了。两人不但是知交,还是乡党。所以荀攸那是一点也不客气。
在长安盯住荀攸的人,见荀攸去了钟繇府,于是就给李利发了封信,然后又继续潜伏下来。李利这会也顾不上荀攸了,只要他在关中没跑了就行。李利这会正在河东大募兵,多招些人来当临时工,真打起来了,精锐上前线,这些临时工就做做后勤工作,运输粮草、守卫城池、甚至充当背景墙都可以。
别到时真有敌人打到河东来了,自己这边却只能四处救火,疲于奔命。
初平四年(西元193年)夏五月,因为袁术自号徐州伯。气得半死的陶谦与臣下商议,治中从事王朗及别驾赵昱就出了个主意:“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远在西京,宜遣使奉贡。”陶谦从之,乃遣赵昱奉章至长安,朝觐天子。天子大悦,遂诏拜谦徐州牧,加安东将军,封溧阳侯。又以赵昱为广陵太守,王朗为会稽太守。得到朝廷任命的陶谦,底气十足,腰杆为之又是一硬。不再把袁术这个徐州伯放在眼里。
然而乐极生悲,没过多久,陶谦接报,说是兖州牧曹操父亲前太尉曹嵩等一行,从徐州去往兖州途中不幸遇害,一家老少全部死了个精光。陶谦闻言,顿时眼前就是一黑,差点得了脑溢血。他为了表示善意,主动派兵护送曹嵩一行。现在曹嵩一家都死了,好了,这下是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醒了过来的陶谦,浑身颤抖着交待左右:“快,快去信孟德,解释清楚。此事非老夫所为啊。”
至于曹操会不会听陶谦的解释,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与此同时,凉州郭汜、樊稠联合李蒙、王方等将,一道起兵,攻打李傕。他们的理由是李傕不敬天子,无人臣礼。
这个理由,让李傕听了,又好气又好笑。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不过没办法,不是郭汜等人不想找个好点的理由,但想来想去,实在是找不到啊。只好勉强凑合了。
李傕旋即起兵,他的理由就合理多了:“无诏命而擅兴刀兵,叛逆也。”
李傕、郭汜大战,比历史上提前了二年爆发了。朝廷第一时间下了诏书,让两家各自罢兵,两家哪里肯听。这一次,不分个你死我活,那是绝不罢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