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梅一段香
作者:芒荻 | 分类:其他 | 字数:80.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8章 羊山脚下迎新人
堂屋里,二哥又放了一挂炮仗,已经圆席了。大嫂问婆婆道:“妈,那两只蜡烛,是过一会子再点吧?”她母亲叹息了一声,道:“就点上吧!路程远,还是让她早些动身。”
“嗞”的一声,大嫂擦亮了一根火柴,将两只红烛点燃了,又将蜡烛倾斜了,滴了两滴在桌面上,两只红烛牢牢地固定在桌子上;微弱的光苗,往上窜了窜,梅香抬起头,怔怔地看着红烛的火苗慢慢升高。
二嫂和小嫂子,还有梅香出了嫁的大姐一起也走了进来,梅香母亲问前面的酒席情况,二嫂说:“都吃得差不多结束了。”母亲又对二嫂说道:“把你大哥叫来,一会儿出门前,得让他进来背小妹到门外,出嫁不沾娘家土。”
梅香一听这话,眼泪又忍不住了。大姐人太老实,嘴唇动了动,哭丧着脸,走近小妹身前,想要说两句安慰的话,自己的眼泪倒先出来了,她母亲看见,忙对她说:“大妹,你就别跟着这样了,惹得你小妹心里更不好受,你跟着二嫂出去吃点菜吧,省得一会子女婿瞧见,回去又跟你寡话唠滔的。”大姐用袖子擦了擦眼睛,退了出去。
她母亲抚了抚梅香的肩头:“别难过了啊,也没什么难过的,我们娘儿俩都不是心头没主意的人,更不是拖泥带水的性子,到哪里不都是过日子的事哩,逢年过节回家来走走就是了。”说着,她自己扭过头去,也悄悄擦了擦眼角,这话安慰女儿,更像是安慰自己。
大嫂拿过红丝巾,轻轻盖在梅香的头上。大哥走过来了,说:“送亲的都在门外准备好了,动身吧。”
母亲有些不舍,却又坚定地说道:“动身吧,走到山里太阳恐怕也要落山了,早些走吧,别到那边都摸黑了,人家那边也等得急了。”大哥走到梅香近前,俯身背上了梅香往门外走;陪嫁的挑起了担子,两床被子、一只大床头柜、一只小床头柜、一只子生桶、加上几只大盆小盆等小物件都是几个嫂子准备的。
大哥在门外放下梅香,交由送亲的亲戚家姑娘搀扶。炮竹声最后一次响起,接亲和送亲的一支队伍启程出发了。村里的孩子们也在门前看热闹,小嫂子从黑色的围腰里抓出两把糖,一把染了红的花生,往门前撒出去,孩子们纷纷蹲在地上抢着拣起来,不知道人群中,哪个妇女起哄,说太少啦,小嫂子只好笑着又撒出去一把花生。
女儿出阁,究竟比不得儿子娶媳妇,人,送走了,散席后,晚上家里就冷冷清清的。几个嫂子帮着把家里收拾了,房里的两只红烛还没有燃尽,烛泪溢在了桌子上,梅香母亲嘱咐道:“不要紧,两只都还好好地亮着哩,就让它们燃着,不能吹灭啊。”
大嫂问婆婆道:“妈,要不明天,你还是跟着我们吃吧?一个人也煮不起来。”梅香母亲摆摆手:“不要紧,我还是自己一个吃自在些,也吃不了多少。”她们都了解婆婆的脾气,也就不勉强她了。关了院门,叮嘱她早些休息。
老太太吹灭了煤油灯,一个人坐在床沿上,发了一会子呆,才脱了棉袄睡下了,闭着眼睛想想梅香临走时的身影。那时,大家都闹哄哄的,她只是呆望着女儿的背影,心里默默希望女儿到了山里以后,日子一定要过得红火起来。
老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可终究是腊月里的日子,昼短夜长。梅香一行人,到了羊山脚的时候,太阳将将的落在西边的山头上;一路上,为了方便走路,也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梅香的盖头便收了起来。等到快到村子里的时候,她心里有些纳闷,怎么富贵家在羊山脚了么?她第一次来的时候,记得是在前一个村子,可今天,这眼前也不好问的,就先将盖头重新搭上。
门口早有迎亲的在大路上摆开了鞭炮,村子里的人听见了炮竹声,三五成堆的人,路路节节地拦住新娘子,要糖要烟,富贵家的人忙着跑过去点烟发糖来解围;好不容易到了富贵家大门里了,还是被两个亲戚家的妇女拦住了,不让新娘子进房门,还有一个手快的妇人伸手就要准备扭梅香的耳朵,这是闹新娘的习气之一。新娘子身旁送亲的忙拦在了梅香的前面,那妇人便伸手在送亲的脸上抹了一把,送亲的被抹了一腮帮子的红。其实,这个抹红脸的闹法是最稀松平常的一种闹法,身后的那几个接亲的上午在梅香家,早就被抹得整张脸都是红色的了,耳朵也不知被拽了几回,这事儿还翻脸不得,人家图个热闹喜庆,没有用更损的办法就已经万幸了,毕竟是喜事,也只得受着。
富贵出来给两个妇人,一人五毛钱,一袋子喜糖,大伙儿一闹哄,这才将房门半推半撞地挤开了,梅香如释重负,被送亲的姑娘拉到床边坐下,送亲的姑娘就站在床边陪着她。
大伙儿得了好处,也就闹够了,嚷嚷着去院子里开席吃酒了。
富贵因为没有酒量,也不敢喝酒,便由他本家叔伯家的兄弟替他挡酒。他母亲穿了一身新做的灯芯绒上衣,其实,都是富贵的三姐在马鞍山给她买回来的。二姐,一向脾气古怪又抠门,自己日子也紧巴着,哪里舍得给弟弟送多少东西。富贵的大姐和大姐夫走得早,家里只有一个小女儿还在,今天也来;其他的远亲也不多,只有门口的本家多些,他母亲又算小账,村子里要来打礼钱的,都被他母亲回礼一袋子喜糖婉拒了,所以,一共只摆了三桌酒席。
就这么三桌,他母亲还是生怕儿子被灌了酒,她自己倒能喝上两杯,很不放心地挨个儿桌子前敬酒说好话。每桌上都放着一包烟,一把喜糖和染红的熟花生,菜品每桌十样,除了鸡鸭鱼肉外,还多了一样牛肉丝,自然,这些也是他那个在城里工作的三姐家一手资助的,凭富贵娘儿俩,哪里有钱办酒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