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晋春秋
作者:地沟老叔 | 分类:历史 | 字数:49.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0章 范长生八十出仕 泯人性五胡乱华
话说汉中王李雄自在蜀中开辟疆土之后,李雄的担心,成为了现实,益州本土人,不服从外迁人的管理,爆发了多起小规模的叛乱,李雄对此忧心忡忡。
时在成都国,朝议之上,却见摆着两尊灵位,朝廷上下所有官员,都尽皆身着白色丧服,右臂扎着麻绳,就连成都王李雄并四个儿子李越,李霸,李期,李保也不例外,每个人的脸上,都异常悲伤,多者泪涕而下,李雄使劲眨眨眼睛,努力把即将要溢出来的泪水藏回去!
李雄手持三柱七香,静默,身为益州最高最高的统治者,他不能下拜,只能对着两尊灵位三鞠躬,然后把七香,插入灵位前的香炉之中。
两尊灵位,一尊上面写着天水郡人士,成都国尚书令阎式,另外一尊灵位上书,涪陵人士,太尉李离,李雄为两尊灵位上完香,静默,少顷,李雄走到站在一旁的李寒身前,拉着李寒的手,李离,正是李寒的长子,只见李寒神情枯槁,面容憔悴,眼中无泪却胜似有泪,李雄长叹一声,轻言道,
“兼儒,都是孤的不好,让您白发人送黑发人,孤实为不忍,却又无可奈何,事到如今,纵然孤给你千金万银,封你万人之上的爵位,纵然把整个成都国都给你,恐怕也弥补不了你的丧子之痛,孤,实为惋惜,叹惜,可惜。”
李寒跪拜于地,哭诉道,
“大王如此之言,如若犬子泉下有知,定能感激涕零,为大王赴汤蹈火,犬子是为国家而死,吾家门楣光耀,岂能敢有万金封爵之妄念,老臣宁死不受!大王切莫再提!”
李雄扶起李寒,拉着李寒的手,就不松开,眼睛里,满是诚挚的泪花,李雄看着强忍着悲痛的李寒,又扭头看着阎式的灵位,道,
“你与子若,都是先帝留给孤的忠臣,陪着先帝,历经万苦千难,打下这江山,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没有你们,就没有孤的现在,如今子若被贼人所害,孤心如刀绞,定要为子若和爱子报仇!”
李雄话音刚落,只听众大臣之中,站出来四个人,每个人尽皆痛哭不已,却是麴歆,李璜,任回,李武三人,李璜扑通一声,跪在李雄面前,哭诉道,
“子若与末将恩同父子,李离与末将义同兄弟,如今二人均被贼人所害,万请大王赐末将三千兵马,末将愿身先士卒,攻杀梓潼,手刃罗羕(yang四声,音同样),张金苟二贼,为吾父,吾弟报仇雪耻!”
李武是李寒少子,李武跪在李雄脚下,哭诉道,
“大王,贼人害我兄长,杀我族亲,此仇不共戴天,末将愿意为骠骑大将军之先锋,攻杀梓潼,报仇雪恨!”
李雄想扶起李璜,李武,但是二人泪流满面,就是不起,麴歆和任回也一同跪在李雄面前,哀求李雄赐兵,李雄抬起头,看着殿外湛蓝的天空,毅然道,
“孤自入蜀以来,一直以仁德治人,如今贼人欺孤太甚,大仇当此,岂有不报之理!”
时李离拥兵三万,镇守梓潼,部将罗羕和张金苟都是益州本地人,不甘愿外族人的统治,遂谋反,杀死了李离,正好阎式在梓潼传达军命,二贼便一同害死了阎式,李离和阎式都是先帝李特的旧臣,为成都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二人身死,举国震惊,李雄遂命骠骑大将军李璜并虎威将军李武率领两万兵马为先锋,前将军麴歆率领两万为左后军,后将军任回率领两万为右后军,举兵六万,杀奔梓潼而来!
李武,李璜命全军尽皆丧衣戴孝,二人报仇心切,携两万兵马夜不入寨,马不停蹄,直奔梓潼,左右后军麴歆和任回都追赶不及,李武,李璜二将行军至荡口关,突见两边尘土大起,簇旗林立,罗羕和张金苟一人占了一间山崖,哈哈大笑,道,
“如此匹夫,也敢与本将军来战!”
说罢一声令下,两崖上万箭齐发,可怜李武,李璜并两万兵士,全都被乱箭射死于关中!麴歆,任回二将奔至荡口关,遥见关中左右山崖皆挂着两颗人头,左边李武,右边李璜,尽被枭首,悬于崖面枯树之上,麴歆任回大哭,为二将收殓尸体,运回成都,成都王李雄得知李璜,李武二将身死,大病一场,不能下榻,李寒二子俱亡,心神崩塌,气脉上涌,连喷数口鲜血,不日晏驾。
罗羕,张金苟远非麴歆和任回的对手,不出两日,二人俱被活捉,李雄为阎式,李璜,李寒,李离,李武摆下五尊灵位,将罗羕,张金苟二贼于灵位前千刀万剐而死,其肉身皆送狗食。
不久,巴西郡反,镇守巴西郡的将领,乃是李流之子李国,其部下文硕不服氐人统治,反叛并杀死李国,后被前将军麴歆斩杀,李雄失去阎式,李璜,李寒,李离,李武之后,又痛失爱侄,急火攻心,头顶生疮,触之即疼,久不能愈。
李雄修养数月,病势稍轻,李雄孤身一人,前往青城山,求见老神仙范长生,在长生观门口,道童问之何人,李雄只道,
第70章 范长生八十出仕 泯人性五胡乱华
“小师傅只言氐人李雄求见天师即可。”
少顷,道童回复道,
“师傅已经茶候大王久矣。”
李雄恭敬地进了观中,在内堂门口,李雄稍一犹豫,脱了鞋,赤脚进了内堂,内堂之中的陈设,尽都如上一番来时的模样,范长生依旧是一身道仙风古之气,李雄见范长生真身,纳头便拜,道,
“氐人李雄,拜见天师。”
范长生原在打座,见李雄如此恭敬,慌忙起身,扶起李雄,并请李雄入座,李雄不等范长生开口,便低声言道,
“此番李雄前来,只是一外来的氐人,而非什么成都王,天师如若不弃,可直呼李雄名讳。”
范长生道,
“施主二番来此小观,若是只为请贫道出仕,施主即可请回。”
李雄道,
“氐人今日前来劳烦天师,只是有一事不明,烦请天师指点迷津。”
范长生为李雄斟茶,道,
“施主但说无妨。”
李雄道,
“如今中原纷乱不止,杀伐过甚,十无其一,路有白骨,我李雄在益州开辟疆土,别无他念,只想保一方平安,令益州百姓有食,国家繁昌,由是以仁德治国,宽己待人,不想为何益州本地却屡次反叛于我,令益州再起兵锋,相互攻伐?”
范长生听闻,心中稍思,随后把茶杯推到李雄身前,道,
“施主请看这茶,一切奥妙尽在茶中。”
李雄看着被范长生推过来的茶杯,却不解其言,拜道,
“我乃是粗陋之人,不解天师之妙言,烦劳天师指点迷津!”
范长生轻轻一笑,略了一下浮尘,道,
“茶道,乃是道家的核心,其精髓别无二致,修道与品茶其实一样,贵在简单二字,一抔泉水,几片茶叶,便能泡制出一杯香茗,治国,其实也是这个道理,《茶经》有云,清法德为,无为而为,施主若是能够参透这八个字,便能解开你心中的疑惑!”
“清法德为,无为而为?”
李雄看着茶几上的茶杯,口中不断诵念着这八个字,心中思索许久,突然站了起来,拜倒在范长生脚下,道,
“李雄乃是一粗疏俗人,修为浅薄,实是无法参透天师的神机,我李雄心中只想保境安民,令益州国泰民安,绝非是妄图成就一番霸业,天师为道中仙人,威望遍布,当福泽益州百万百姓,李雄斗胆万请天师出仕,尊奉帝号,李雄当为天师臣子,共享太平盛世!”
范长生慌忙把李雄扶起,道,
“大王不可如此,贫道何德何能能凌驾于大王之上,大王之心,贫道已经了然,如今天下兵锋不止,王业不安,荼毒百姓,大王偌真的是为益州百万百姓着想,当登基称帝,庇佑益州,福泽万里!”
范长生数次欲扶起李雄,李雄就是不起,泪湿衣襟,哀声道,
“天师有如此神机,若拓荒于山中林草,如苍生何!天下百姓之念,断也!”
范长生顿了顿,然后与李雄对拜,道,
“昔昭烈祖于卧龙岗三顾茅庐,请出诸葛天师,贫道自知无诸葛天师之才,岂敢让大王三顾而请?大王既不相弃,贫道愿意为大王效犬马之劳!”
李雄大喜,泪流眼颊,遂于范长生执手而出,时年,范长生满八十岁。
李雄听从范长生之建议,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成”,改年号为晏平,追尊父亲李特为景皇帝,庙号始祖,母亲罗氏为太后,追谥李流为秦文王,追谥李骧为汉献王,任回之妹任氏为皇后,赦免境内所有囚犯,加授范长生为天地太师,位丞相,封西山侯,族人不参与纳税和入伍,其余百官各有置应。
由此,位于蜀地的,由氐族人建立的大成国,成为了华夏九州之中,继黄河以北的匈奴汉国之后,第二个建立帝制的国家,不过大成国虽然建国,却依旧对晋朝按番邦国的朝例进贡,即便后来,晋朝遭遇了几乎灭国的劫难,大成国的进贡,也从未中断过。
范长生加入大成国所带来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在蜀地一大批文臣武将投奔了大成,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名叫常璩(qu二声,音同渠)。
常璩字道将,蜀郡江原人,文学渊博,极擅文辞,一杆丹青妙笔,笔笔生花,为人刚烈,性情正直,初任益州主簿,侍中,时常点出李雄的过失,李雄对对常璩是又敬又惧又惶恐,后来常璩兼任史官,文笔公道,对李雄的功绩大加赞扬,而李雄的一些小的过失也写了进去,后来常璩编纂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步地方志——《华阳国志》,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的山川,历史,人物,风俗等提供了重要而客观的史料。
大成国以明君李雄为首,文有范长生,常璩,夕斌为国家出谋划策,武有麴歆,任回,朱竺,杨桂,任臧,上官晶,严蛏(时杨褒病亡)和一干新投奔而来的诸如张宝等武将的保境安民,百姓安居乐业,国家蒸蒸日上,国泰民安,大成国,成为了当时遭受战乱之苦的中原百姓的世外桃源。
暂且不提大成国之事,话说晋怀帝司马炽下达天子檄文,例数东海王司马越的罪状,命大将军苟曦率军进攻兖州,讨伐司马越,司马越听闻天子檄文,怒火攻心,气血上涌,病情渐重,日吐黑血两三升,不几日病亡。
苟曦听闻司马越急火攻心而死,不禁轻蔑地笑道,
“东海王此人,流于形式,德行浅陋,时局不分,蛇鼠两端,庸人耳!”
此言,正是对东海王司马越的一声,高度的总结。
东海王司马越的死,意味着西晋王朝“八王之乱”全部结束,遥想二十年前,晋武帝司马炎病逝,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先后掌控朝廷,携天子以令不臣,史称“八王之乱”。
参与八王之乱的其实并不止这八王,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展露过手腕的,共计二十多位王侯,诸如淮南王司马允,高密王司马略,竟陵王司马楙,南阳王司马模等等,但是这些王侯并没有掌握中央政权,所有没有算在“八王”里面。
八王之乱让中原大地在结束了三国百年征战之后,又以极快的速度沦为了血腥的战场,九州华夏和汉族百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荼害,各大诸侯相互攻伐,几近掏空了中央政府的力量,八王之乱的结束,并没有让中国恢复和平的光芒,相反,由于氐族,羌族,羯族,匈奴,鲜卑段部,鲜卑拓跋部,鲜卑慕容部,鲜卑宇文部等胡族的日渐崛起,西晋的政权风雨飘摇,胡族趁着王朝内乱,对于中原虎视眈眈,随后时期的华夏汉族,遭遇了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从未有过的磨难和惨相!
这段历史,因为太过于黑暗惨痛和泯灭人性,所以从古到今,从未有人刻意提及。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八王之乱并不是地狱的结束,恰恰相反,这,只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