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风华:神级皇太孙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73.3万

第34章 于谦是最佳人选

书名:大明风华:神级皇太孙 作者: 字数:2583 更新时间:2025-01-22 02:09:48

第34章于谦是最佳人选

“皇上,臣今日不能说银子的问题,还请皇上恕罪!”

朱瞻基跪在地上,磕头请罪。

“小子,为何不能说银子的事情?”

朱棣问出了所有人的疑惑。

你小子弄出了这么大一个计划,最关键的一环就是银子。

在这个节骨眼上,你小子居然卖起来关子,不谈银子的事了。

叫我们情何以堪,心里痒痒啊。

“我师傅说,说了就不灵了,就赚不到银子啦。

但我敢保证,银子的事情,我全权负责,保证不花朝廷一分钱。”

朱瞻基走到朱棣身边,附在他耳朵边,小声嘀咕道。

哎,实在没法,只得把传说中的师傅请出来,当挡箭牌。

朱棣听了,哦了一声,顿时心领神会。

心说上次这小子那神秘师傅教了他一套功夫,他就引发天地异象,让人震惊;

看来这些个注意点子啥的,也是他师傅面授机宜,教他这样说的。

不让说就不说吧,反正早晚我会知道,不急于一时。

“好,那就不说银子的事情了,但银子一事,交给你想办法筹集,但不能花朝廷一分钱;筹集不到,我可要打你板子。”

“臣领旨。”

旁边的三杨和太子朱高炽一听朱棣发话,所有银子让朱瞻基一个人想办法筹集,还不能动朝廷一分钱,心里更加奇怪。

心说太孙啊,你到底给皇上说了啥,皇上居然如此相信你能筹集到银子,还不花朝廷一分钱。

“太孙既然不愿说银子的事情,咱们就暂且不谈银子;

老臣想问,如此庞大计划,太孙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杨士奇走到朱瞻基身边,问道。

因为三杨都是太子一系,而且都是为国为家的好官,历史书上对三杨的评价很高。

如今面对三杨,朱瞻基格外尊敬。

“杨阁老,您还真问着了,小子接下来就要说人选的问题,而且小子还真有一个上佳人选推荐。”

朱瞻基躬身回答,以示敬意。

“太孙请说。”

“无论多么周密的安排,多么完美的计划,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去执行,去推动,无异于空中楼阁,镜中花,水中月。”

“所以有了周密的安排,完美的计划,就需要有合适的人去执行,去推动,是实现。”

朱瞻基再次清了清嗓子,心说今天说话太多了,嗓子都干了,爷爷也不赏我一杯茶喝,真小气。

“那太孙以为,通运河,修公路,所用之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杨士奇追问道。

“通运河,修公路,所用之人,具备的条件,有很多。

但核心点是,不畏强权,能干事肯干事;有权但不滥用权;

遇事善变通,又敢直言上奏,还要真心愿意为老百姓办事。”

朱瞻基朗声回答。

“太孙所言甚是,可是上哪找这样的人呢?这简直就是个完人啊!”

杨溥上前一步,认真的问道。

“小子,你不会告诉我,是于谦吧?”

太子朱高炽忍不住插话道。

心说小子你牛啊,今天整这么一出,连老子都蒙在鼓里,害的老子沉默了半天,都插不上话。

“对,我推选的人,就是于谦。”

朱瞻基毫不犹豫的承认。

此话一出,三杨皆惊,齐声问:

“于谦是何人?”

朱棣知道于谦,老和尚姚广孝曾评价过于谦。

原话是‘俊伟之器,治国安邦之大才!皇上得此子,胜得百万雄兵!请皇上善待之!’。

朱棣也早已猜到朱瞻基的人选是于谦。

否则小兔崽子不会让于谦把一千万两银子全部拉走。

“于谦是朕派往河北抗旱救灾的钦差,目前乃一介草民,尚无官职。”

朱棣说道。

“或许诸位大人对于谦很陌生,有所质疑,在所难免。

小子给各位大人背诵两首于谦写的诗,各位大人或许能从于谦的诗中,多一些对于谦的了解和认识。”

朱瞻基心说,别说两首,就算五首八首的,也是小菜一碟,因为于谦的诗,哥们全会背。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荒村》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朱瞻基用低沉的声音,缓缓背诵了于谦的两首诗《石灰吟》、《荒村》。

三杨听完,面面相觑,心说这个于谦果真大胆,什么话都敢说,‘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就不怕皇上一怒之下砍他的脑袋。

不过人家应该不怕死吧,‘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朱棣皇帝认真低吟良久,随后很平静的问道:

“诸位大人,听完这两首诗,有何感想?”

“从诗中看,于谦是一个敢说真话的人;”

“于谦是一个不怕吃苦,不怕死,守得住清白的人;”

“于谦还心系百姓,想为民办事的人;”

“皇上,儿臣曾和于谦交往一日,言谈中发现他胸有锦绣文章,不迂腐,懂兵法,关心民生,假以时日,必成国家之栋梁。”

朱高炽也跟着评论道。

朱棣听了大家对于谦的评价,说道:

“如此说来,于谦确实是最佳人选。

老杨啊,要不咱们就这么定了?”

杨士奇听到朱棣点名问话,躬身回答:

“臣以为,于谦固然是上佳人选。

但资历不足,经验尚缺,若猛然主持如此浩大工程,成败难料。

臣斗胆建言,可先在河北选重灾区,让其根据太孙之言实践,若做的好,则徐徐扩大;若做的不好,则朝廷还有回旋之地。”

“杨阁老所言甚是,臣等附议。”

其余二杨不等朱棣问话,直接躬身附议。

朱高炽也觉得杨士奇说的有道理,所以也附议。

“好吧,就依杨阁老所言,先试点。”

朱棣拍板后,转身对朱瞻基说:

“小子,你没意见吧?”

“臣没意见,完全赞同先试点。

“只是人选定了,还不够啊。”

朱瞻基赶紧说话,心说趁爷爷这会高兴,我得多给于谦争取点权力,否则还真不好和地方官斗啊。

“你还有完没完,还想说啥,快说,朕都累了。”

朱棣开始抱怨了。

“臣想为于谦请一口尚方宝剑,

赋予他调度整个河北官员的权力;

对河北贪官污吏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对河北不作为的官员有就地罢免的权力;

同时朝廷全力配合于谦在河北的一切抗旱救灾措施!”

朱瞻基一股脑说完。

“小子,于谦是你推荐的,他要是干不好,我定不饶你!”

朱棣严肃的说道。

“好的,臣愿付全责,于谦若做不好,臣愿意接受皇上的任何责罚。”

朱瞻基坚定的回答。

“那我就准你所奏,杨士奇你按照太孙的意思,拟旨吧。”

朱棣看了一眼朱瞻基,心说大孙子你既然想疯狂一把,朕就陪你疯狂一把,就算做不好,还有朕给你兜底不是。

“朕累了,朕要好好休息,郑和下西洋归来,明日早朝,朕要召见他们,你们要安排妥当。”

朱棣说完,打着呵欠,在涂德海的陪同下,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