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逍遥江山

作者:一景之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961.3万

第2353章 利害不移其守

书名:逍遥江山 作者:一景之月 字数:3173 更新时间:2024-11-17 00:50:06

欧阳修“富贵不染其身,利害不移其守”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一不是心系社稷的嘉德懿行。反之,那些少廉寡耻之人,如暴虐无道的夏桀商纣,陷害忠良的秦桧,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贪赃枉法的和珅之徒,哪个不是遗臭万年?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不仅要了解自身的优点,还要了解自身的耻辱所在,这样的人才可怕,比起这些伟大的人物,也先今日此举不过是丢了一个勇士的名头而已,他相信今日的耻辱,必定能让也先变得更强大!这么一想,心头的怒气,顿时平衡了下来,抱拳道:“这事儿我等也有过错,微臣回去必加以管束?”

这话儿一出,算是默认了杨峥强加的罪名了,众人虽觉得有些意犹未尽的味道,可事已至此,却也没人站出来说什么。

皇帝心情明显不错,道:“难得太师这么仁慈,实乃瓦刺之福啊?”

脱欢心头虽放下了,可这口气儿还在,尤其是目光碰倒了躺在了侍卫怀里的爱子凄惨模样,气就不打一处来,冷哼了声,道:“皇上此言差矣,我瓦刺年年饱受欺辱,国内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微臣身为太师,实乃愧对国内百姓,这才

不得不亲自来领着将士前来朝贡,今日送上牛羊千头,马匹两千头请求大明皇帝对我瓦刺给予照顾,好让国内百姓吃上一口饱饭?”

先前众人对这事儿争论不一,只因杨峥闹出了殴打蒙古第一勇士的好戏,胡滢等人才忘记了这事儿,勉强与他站到了统一战线,此时听脱欢说起此次的来意,胡滢才想起双方之前的矛盾,当即上前道:“皇上,太师此举合乎朝贡规矩,陛下应该答应?”

皇帝先前的好心情,随着这一句话顿时化为乌有,这么一说自己出兵蒙古的意图,无疑是又要落空了,想到还年幼的太子,皇帝没由来的一阵烦躁,狠很瞪了胡滢一眼,想要说什么,却迟迟没吭声。

杨峥想起前世影视剧里记载,瓦刺之所以能打入大明,抓了明朝皇帝,好像就是用朝贡的法子,当时王振擅权,不但不布置加强北方边防,反而接受瓦剌贿赂,与瓦剌贵族进行走私交易。为了获利,王振让他的死党、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每年私造大量箭支,送给瓦剌,瓦剌则以良马还赠王振作为报答。为了讨好瓦刺,王振还对其贡使加礼款待,赏赐增厚。瓦剌自从与明朝建立“通贡”关系以来,每年都派出贡使携带着良马等货物到明朝朝贡,明朝政府则根据其朝贡物品的多少,相应地给予回赐。一般情况下,回赐物品的价值要稍稍超过朝贡物品的价值,同时,也要给对方贡使一定赏赐。因此,瓦剌为了获取中原财富,非常愿意到明朝来朝贡。按照原来规定,瓦剌每年到明朝的贡使不得超过50人。后来,瓦剌贪图明朝回赐的**越来越大,贡使人数日益增加。到正统初年,瓦剌贡使的人数经常增加到2000余人。王振对瓦刺增加贡使,丝毫不加以限制按数给予赏赐,至使瓦剌的胃口越来越大。

正统十四年,瓦剌首领也先竟然派出2500多人的贡使集团,为了多领赏物,又虚报为3000人。瓦剌贡使冒领赏物,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因王振与瓦刺有勾结,接受也先的贿赂,所以,瓦刺贡使冒领赏物,他都装作不知道。这次,王振却一反常态,叫礼部按实际人数发给赏赐,又轻率地将瓦剌贡马削价五分之四,仅付给瓦剌索求诸物的五分之一。瓦剌贡使没有得到满足,愤怒而归,并添油加醋地向也先作了汇报。也先于是以明朝减少赏赐为借口,兵分4路,大举攻明,并亲率一支大军进攻大同,王振对瓦剌的军事进攻没有足够的认识,以为让英宗效仿皇祖永乐亲征,就能把瓦刺兵吓跑。所以,他为了侥幸取胜,冒滥边功,便在明朝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怂恿英宗亲征,让英宗效仿宋真宗亲征的榜样,以便青史留下美名。最终酿成了土木堡之变,大明精锐就此一朝丧尽。

这段事迹杨峥能这么清楚的记得,多亏了前世影视剧的功勋,所以一听脱欢说起朝贡二字,不免想起了这段历史来,他虽说一直标榜自己对国事不感兴趣,其实那是做做样子,当真碰上了历史的拐点,他还是做出了努力,否则他也不会拼命的推出什么一国两制,引进希望自然科学,改造江南,其目的无非是想让大明走上一条国富民强的康庄大道,任何有可能威胁到这条康庄大道的可能,他都义不容辞的将其扼杀,虽说眼前的矛头还看不出来,日后的瓦刺会不会走上这条道路,但苗头出来了,恰好又被他看到了,那就不能坐视不管,不然太对不起这个大好的时代了,他甚至有时会想,这样一个富庶,美好的时代,若能让它持久下去岂不是更好,虽说明知任何的一个时代,不可能有长长久久,但这一厢情愿的想法,却落在了他脑海里,迟迟挥之不去,只要有那么一个机会,他总会义不容辞的扑上去。

眼前的太子父子在他眼里,无疑对这个美好时代的巨大隐患了,不管从何种原因,他都不能坐视不管,况且皇帝本也有这个心思,虽说年纪轻了些,为人好色的些,但眼光还是独到的,治理国家还是一把好手,所以也没怎么犹豫,就走了出去,道:“皇上,微臣以为这事儿还需好好商议才好?”

皇帝本就有这个意思,碍无人啃声,正暗骂这帮群臣不够意思,猛听得杨峥这话儿可谓是喜出望外,急忙道:“杨爱卿此话怎讲?”

杨峥道:“微臣想问一下首辅大人,这瓦刺何时与我朝有朝贡关系?”

杨士奇隐隐有些明白杨峥的意图,听了这话儿当即道:“我朝自永乐年起,瓦刺便与保持纳贡关系,在此同时又几次袭扰边疆进行劫掠。永乐六年马哈木派第一个纳贡使团携马匹前来我大明;这次朝贡他得到了封地并被赐给一枚王的印玺。永乐七年其他两个瓦剌部落领袖也得到类似的封赏。除了永乐十二年、永乐十四年、永乐十八年和永乐二十年年,瓦剌人每年派正规的使团来我大明。这些使团一般来自马哈木,但也有少数是其他部落领袖派出的。贡品主要为马匹。瓦剌使团在永乐十二年年中断来朝,当时马哈木与我朝阵仗;但在永乐十三年瓦剌人恢复进贡。

永乐十六年,在马哈木死后两年,太师父子才与其他两个部落的领袖来到朝廷,要求继承他父亲的品位。这一请求被批准,于是太师派使团几乎岁岁来朝,一直到了永乐统治的末年!”

杨峥将大拇指一竖,赞了声道:“首辅果然博闻强记,这么繁琐久远的事情都能记得一清二楚,实乃我辈楷模啊?不过下官还有一事想问,我大明宣德皇帝登基八年,瓦刺可有朝贡?”

杨士奇这下算是明白了杨峥的心思,很是配合的道:“没有,这个老夫记得一清二楚?”

其实蒙古的朝贡一直延续是永乐时定下的规矩,容许朝贡,但朝贡的数目不能太大,为了控制蒙古纳贡使团的次数和规模,它们来大明的路线和入境点、它们在朝廷呈献时的礼仪、朝贡品应付的价格、以及送给部落领袖及其使者的礼品,明朝廷都制订了细致的规定。例如,兀良哈诸卫获准每年派使团两次,每次300人,一次在皇帝生日时,一次在中国的元旦。但是这类规定从来没有严格实施过,也没有用于更远的东蒙古人和瓦剌蒙古人。蒙古使团一般呈献马、家畜作为贡品,要求报酬、礼品、官职和贸易特权。朝廷以钱钞、白银、丝绸、纺织品、官品和官衔赏赐给部落领袖及其使者,以高价收取贡品,并准许蒙古人在指定的地点进行贸易,这些也算是朝贡,瓦刺这些年遵行的也是这个,来的次数每年不超过两次,并且是在边境上展开贸易,来的人数也少得可怜,官方给根本没记录,杨士奇身为大明首辅说没有,那就是没有。

而杨峥要的就是这一番话,这二人配合可谓相当默契,杨大人冲着杨士奇眨了眨眼,那意思似再说:“果然上道,有前途!”

杨士奇有些哭笑不得,却也默认的这语调。

“那是我们瓦刺这些年苦困,所以才减少了次数,并非我瓦刺不按规矩来?”脱欢似看出来了,今日这个年轻俊朗的小哥根本就是来搅局的,先是殴打爱子,跟着有意引导大明皇帝这事儿往歪路上走,要说今日瓦刺的实力,倒也不惧大明,可一旦撕破了脸皮,阿鲁台必是欢喜,有这个一个心腹大患在身旁,终究是不妥,所以今日这场朝贡,不管大明如何的拒绝,如何挑衅,他都只能忍耐,小不忍则乱大谋这父亲留给他一生的警示,容不得他有半点迟疑。

最快阅读,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