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江山
作者:一景之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961.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371章 孰知不向边庭苦
这话儿立即引起了一片喝彩声,李时勉当即抱拳道:“徐状元说的是及是,内阁地位越发重要,身为阁臣,其职务首先是议政事,宣布纶音。阁臣常在皇帝的左右,充当顾问。阁臣不但对答政事中的疑难问题,而且为皇帝办理公文,草拟谕旨。内阁所承办的公文有制、诏、诰、敕、题、奏、表、笺,与政务上,阁臣需要看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文章奏折,针对国家大事拟对各种奏章的处理意见,并将这些意见附于奏章之上,送给皇帝御览,没有过人的政务能力,根本应付不过来,而庶吉士来自翰林院,期间有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正因为庶吉士有相当的政务能力,文武百官之中才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庶吉士也被世人的称为“储相”。杨大人固然有才华,但毕竟是没走过科举,也不是庶吉士,与政务上难免会疏忽,内阁是左右大明国事的衙门,岂可让一个毫不熟悉政务的人去处理朝廷大事,再者,我朝自科举始,每年的庶吉士数百人,这些人都是天之骄子,自科举结束后,便进入翰林院,学习朝廷政务三年之久,不能不说他们是国之栋梁之才,自入庶吉士莫不是还有报国之志,一旦杨大人入了内阁,难免让他们心生侥幸之意,自从坏了学风,微臣恳请陛下三思?”
众官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本不知该说什么,可李时勉这一番话算是说出来他们的心声,纷纷上前道:“我等恳请皇上三思而行?”
皇上面上神色有些难看,李时勉的一番话说得堂而皇之,却又让人反驳不得,意思很明显,庶吉士是国之栋梁之才,他们熟悉政务,本就是朝廷入阁的人选之一,而他杨峥既不是秀才,又不是庶吉士,虽有才学,未必能入阁做内阁辅臣,再者,内阁再大,人数再多充其量不过七个人而已,可大明自洪武科举以来,庶吉士有上千人,大明疆土庞大,并非一个内阁就能治理好的,最终靠的还是庶吉士,若是让杨峥入了内阁,难免寒了他们的心,从此丧失了认真学习的风采,到头来亏的还是皇上你么,这其中如何取舍,皇帝你该心里有数才是?”宣宗心头虽有些不悦,可细细一想,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自内阁地位水涨船高,规矩虽说没明确,但满朝文武百官谁都知道那是怎么回事,平日里也对庶吉士高看一眼,而这帮天之骄子,也在学习上,处理政务上格外的用心一些,毕竟是入阁的人数就那么几个人,不是人人都能入的,唯有才学过人,能力出众者才能入阁,因此在这上面没人马虎,再者,纵然他们一时没能留在京城,但毕竟是有了入阁的资格,纵然去了地方,做了御史、六部主事也较为用心一些,说大明的治理靠他们并不为过,而一旦让杨峥入了内阁,势必会引起他们的疑惑,既然不学无术都能入阁,自己又何必那么认真呢?一旦这样的心思在庶吉士中蔓延,与朝廷终究是一种巨大的损失,这一点可以说致命的,从内心上说,他自是希望杨峥入阁,可从理智上说,他的确觉得这事儿值得三思,一时好不犹豫。
眼看着皇帝沉吟,先前说话的那年轻官儿看了看众人,忽的又走了出来,冲着皇帝拱了拱手,再一次说道:“皇上,洪武)十八年廷试,擢一甲进士丁显等为翰林院修撰,二甲马京等为编修,吴文为检讨。进士之入翰林,自此始也。使进士观政于诸司,其在翰林、承敕监等衙门者,曰庶吉士。进士之为庶吉士,亦自此始也。其在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者仍称进士,观政进士之名亦自此始也。其后试额有增减,条例有变更,考官有内外轻重,闱事有是非得失。其细者勿论,其有关于国是者不可无述也。
永乐二年夏六月己丑:“吏部尚书兼詹事府蹇义等言:……今年所取进士,诸司无缺铨注,各王府教授、伴读多缺,拟于第三甲内选用,仍令食进士八品之禄,第二甲、第三甲拟量留七十员,分隶诸司观政,遇缺取用,余悉遣归进学,凡冠带举人亦令归进学,以待后科会试。诸司历事监生例应三月后授官,近因少缺,有一年未授者,而内府办事监生止是誊写奏本,查理文册,稽算数目,别无政务,比内官监,奏准半岁授官,而历事监生有政务者,授官及迟,今后宜令所司,内府办事监生月日满者,定例给赏,仍令回监进学,依次历事出身。上皆从之。洪武爷,成祖爷命进士观政,然后遴选任官,其目的就是要让庶吉士明达政体,扩充见闻、砺炼经验,此规矩自洪武爷后一直延续了下来,这些人先是不分六部和三法司,随缺任用,这并不是说,在礼部、户部观政,就不需要了解兵部、刑部的事体;在兵部、刑部观政,就不需要了解礼部、户部的政体。但现在的情况是,因为进士选官既有京职,又有外放,在刑部、大理寺观政者,只谙熟刑名,本衙门则往往题本欲就地任用。这不过是徇私之举,为人大开奔竞之门,破坏祖宗成法。刑部、大理寺现在非要任用在本衙门观政之进士,但南京刑部、大理寺遴选则依据成例,广泛选择,但也没听说出现用刑错误,正是洪武爷,成祖爷亲自用过,才依据进士及第名次,送各衙门观政,不许扰乱定例,以树私恩,杨侍郎入阁之举,还请陛下好生思量才好?”
“臣等恳请皇上好生思量?”群臣重新喊道。
宣宗看了看众人,有些拿不定主意,看了一眼杨峥,道:“杨侍郎,此事事关你的前程,你怎么看?”
杨峥本来的打算是无论入阁不入阁,他都要去打这一仗,毕竟是关乎大明国运的重要之战,一旦很好的解决了这一仗,至少能保证大明几十年的边疆太平,也不至于百年后被女真人乘势而起,若是侥幸能做到一劳永逸,那无疑是最好的,所以在这一件事上,他并没有做出太多的考虑,另一方方面三杨虽说一个个老迈了,但就这精神头再干个十年不成问题,那时候自己就四十好几了,也算是少壮派,再入阁也不迟,却不想自己入阁的事儿,刚被杨溥提了出来,群臣一个个就跟自己杀了他的父母亲人一般,百般阻扰不说,还愣是把他说得一无是处,不就是那点政务么,说得好像这大明的天下,除了几个庶吉士就没人会干似的,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优越感,让杨大人很不爽快,他自问不是一个计较的人,但被人鄙视的感觉还是很不爽的,况且他今日没有入阁,那是因内阁有三杨,自己年纪还轻,还能等,可这并不表示自己不想入阁,自己来这个时代已整整十二年,十二年来他为这个时代做了什么,他心里清楚,不说一国两制的安南,下西洋的壮举,就是江南的士农工商,他都想好好看一看,这是未来左右大明的力量,是他亲手打造的,他想看一看他们能壮大到什么样的地步,这期间会不会需要他的帮助,需要他的调整等等,为了这个,他就不能不入这个内阁,只是这事儿还刚刚开始,只需朝廷的局面继续稳定下去,他所期盼的画面绝对会出现,但前提是他必须保证大明的局面平稳,眼前能打破这个局面的,唯有北方的瓦刺,所以这一趟他必须走,他原本的打算是自己能顺利解决了大明北方长久以往的隐患,返回朝廷后,借着军功入阁,如今看文武百官的这态度,可以说痴心妄想,这让他意识到,今日这资格若是丢了,非但今日入不了,就是他日,一样入不了,为了他所期待的局面,他今日就不能丢了这个机会,他必须让这帮文武百官明白,这内阁老子还就入定了。
有了这个心思,他开始思索这件事了,如李时勉所言,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虽说这个规矩朝廷没有明确下来,但私底下这是文武百官默认的事实,他一个科场白丁,贸然插上一脚,竟比他们这帮天之骄子还先一脚入了内阁,的确有些说不过去,对于这一点,杨峥并没有多大的反感,毕竟是从永乐后期就是这么干的,你一个科场白丁要打破这个规矩,人家拿这个来反驳一下并不过为,所以这次对这个让自己头疼,双方都没什么好感的老对头,他头一次不觉得那么让人讨厌了。
最快阅读,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