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请给五星好评
作者:甜甜甜甜的 | 分类:其他 | 字数:221.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四百六十三章 画中仙(九)
其实这些粥一点都不顶饱,喝过没多久他又觉得饿了。
可能是他杂粮放的太少的缘故。
想起对自己百般感谢的翠翠,刘如默虽然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可是腹中的空虚感也是实在的。
还好他考取了秀才。
不然给了翠翠那些救命钱后,他连暂时填饱肚子的资格都没有。
刘如默饮尽粥后,勉强吃了半碗野菜。
他去看书,可是注意力始终无法集中在书本上。
要不抽空去河里打两条鱼。
又或者,他可以考虑去找些其他事做。
听说县里很多大户人家需要秀才当账房,只是他不擅长敲算盘,不知道他这样的去了,有没有用。
这样纠结了半月之余,刘如默还是决定去县里找些事做。
翠翠得知了刘如默的这个想法后,和他说她正好听说县里有家学堂在招教书先生。
每月给的银钱虽然不多,可到底和书沾边,闲暇之时,刘如默也能抽空看会儿书。
刘如默去了翠翠说的学堂,他是新录取的秀才,年纪又轻,学堂主事很快录用了他。
只是去了那学堂之后,刘如默却发现,当教书先生的日子过得并不容易。
他会念书,当只会自己念书,这和教导幼童念书是两码事。
那些送了孩童去学堂的『妇』人,大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最起码也能中个秀才。
有时候孩子诗文念得不好或者在学堂里习的字不会回家去写,就有人会来和他说。
刘如默又容易心软,他看不得孩子念书哭天抹地的样子,不忍心拿着教鞭『逼』着他们硬习下新学的诗文。
年幼的孩子又容易调皮,他们根本不知道学习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所以,刘如默教出来的那批孩子,诗文念得不好,对念书也不见得有多大的兴趣。
刘如默深深地觉得,孔子说的有教无类是错的。
也许他就该严厉些,用些厉害手段对付这些孩子。
可是他板着脸对着那些孩子,那些孩子也不再害怕他。
对他不满的父母越来越多,日子久了,刘如默甚至有些害怕,
他觉得这些学堂主事迟早要辞退他。
事实上,学堂主事也的确找他说了几回话。
他言辞也比较严厉,但话里的意思,还是鼓励他在这学堂继续干下去。
这个学堂还有一个教书先生,也是个秀才。
他教的学生比刘如默多,一间房中有三十多个孩子,年龄还都不一样。
他比刘如默严厉的多,这些孩子却偏吃他这一套,每天早上轮到年纪大的习诗文,年纪小的就拿着书去院中摇头晃脑的念着。
轮到年纪小的上新诗文,年纪大的就拿着书去院中互相考对。
剩下的时间,年纪大的和年纪小的一起写字写文章,有时候还能相互帮助。
刘如默只觉得佩服。
一开始他还觉得是年纪大的孩子和年纪小的孩子混在一起易于管教,后来他才晓得,这样更容易让课堂『乱』极。
是这个先生有方法。
可是刘如默却学不来,那个王秀才让刘如默严厉些,又和他说了好些法子,刘如默按照他说的去做,可是收效甚微。
那个王秀才说刘如默只能想着法子将这些孩子管下,学堂主事才会放心让他留下任教。
两人接触的久了,刘如默觉得这个王秀才虽然抠门吝啬,但人很好,就和他做起了朋友。
起先他觉得奇怪,后来他才晓得,这个王秀才百般节俭,是因为他想要去省城的书院求学。
“攒了快两年,也才攒了三十两。”王秀才摇着头感慨道:“钱难挣是真啊。”
“为什么一定要去省城求学。”刘如默有些不解。
“省城有萃林书院啊。”王秀才和刘如默道:“在萃林书院中,我们能结交到更多和我们一样的人,而且还有先生指导。”
王秀才和刘如默说了许多去书院的好处。
刘如默一开始有些不以为然,听到久了,他才忽然发现,那些中了举人的秀才,绝大多数都是从书院出来的。
即使不是萃林书院,也是其他书院。
“难道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就考不上举人?”刘如默这般询问王秀才。
“如果真有才学,也不是考不上。”王秀才道:“可是,你凭什么觉得你是最有才学的那个?”
“大家都是秀才,谁也不比谁差多少,若是没有名师指导,就凭自己念书,很难念出什么大名堂出来。”
“那些不去书院念书就中举的,大多是富家之子,家中能为他们请来名师单独讲书,又或者,他们祖辈或者父辈又特别擅长策论文章的,可以给他们指点。”
“家境普通靠自己看书就中举的也有。”王秀才轻叹口气,道:“十个人中也难出一个这样的。我不觉得自己有多么出类拔萃,能成为那十人中最独特的那一个。”
刘如默皱起了眉,他说王秀才把乡试想得太难太复杂。
只要会念书,愿意认真念书,铁杵能磨成绣花针,更何况中举这件人力能达的事。
“别的不说,就说往年举人应试出的文章题目,你能要知道多少?”王秀才用筷子轻点着碗里的白米饭,道:“你得想办法找认识的举人去问,人家愿不愿意见你先不说,就算见到举人了,他也未必愿意告诉你考的是什么题目。”
“有的举人中举年岁远久,他不知道十几年前他应试的题目是什么,就算他记得了,这样的题目再和现在的我们说,又有多大价值?”
“书院就不同,那里的先生人脉广,很多又挂着官府的职,收集乡试题目是很容易的事。”
“你以为那些书生在书院是干什么?人家每日做的,都是和往年应试类似的题目,又有先生指点,时间久了,差距就出来了。”
刘如默不吭声了,他并不十分认同王秀才的话。
王秀才和刘如默说,举人未必能轻易教出一个举人来,但秀才却绝对难教出一个举人来。
“你还好从你那旮旯村角落里出来了。”王秀才看着刘如默,感慨道:“你成日待在你那只有两个秀才的村,看着是挺威风了不得的,可待在那儿,与你仕途而言,其实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