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
作者:淡墨青衫 | 分类:历史 | 字数:572.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百四十六章 守备
张瀚忍住笑,说道:“丈人在李庄辛苦至今,日常拿的俸禄是和司官一级,每年能拿三百到四百两银子,这钱对常人来说不算少,对丈人来说还是少了……”
张瀚看到常进有要推辞,他赶紧道:“我做事就是这样,贡献大的便是多拿,贡献小的便是少拿,向来再公平不过。水车,座钟,远镜,这几样,普通的匠人是做不出来的,你看王德榜一次拿多少奖励?日后座钟每卖一座,你都有提成,按专利分成来算便是,我估计一年最少有五千以上,这一次有两大成果,按惯例还要奖励两千银子,一会我就叫侍从司的人给你老送过去……如何?”
常进有也不矫情,想了想,说道:“该拿我也不推,这笔银子留着,将来给常威买庄子娶媳妇用吧。”
常杜氏听着这话,忍不住道:“难为你还记得常威,我图的什么,还不是为他着想。”
常进有看她一眼,说道:“一码归一码,以后这些事情你少操心,瞎张罗。”
常杜氏没敢反驳,低眉顺眼。
正好常宁过来,见到娘亲这般模样,一时张大了好看的小嘴,说不出话来。
张瀚忍不住呵呵一笑,说道:“宁妹妹也来了,正好可以开饭……其实常威的钱肯定还是着落在我身上,日后和裕升会放开股本,按功劳大小来授给股份,而不是朝廷的官爵大小。”
如果李慎明在,一定是瞪眼看着张瀚,大呼有鬼。
这开放股本一事,也是张瀚早就想好的一步棋,并不是突发奇想。一则,张瀚不打算继续兼并田亩了,虽然当了指挥使可以很轻松的弄到十几万亩地,现在分配给整个集团也是够用了,但张瀚要考虑到日后团体还会壮大,早早分地并不是好事,况且人人都有了田亩,就会失去进取心,自耕农是最喜欢安定,不喜欢变化的一群人。
二来,便是要对抗或是弱化朝廷官位的影响。以后和裕升开放股本分红,以张瀚的估算,今年和裕升保守的收入也有百万两以上,他会拿出相当一部份出▲6style_txt;来给大家分红,这分红和商会不同,商会的股东有自己的一份子,新的分红是张瀚的纯收入拿出来一部份出来……张瀚当然不是钱多的烧手,而是另有考虑。
日后基本盘大了,实力会更强,当官的也会更多,如果朝廷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分化张瀚的实力,甚至故意引发整个团体的内部分裂,这都是要提前做好考虑的事情。
商会张瀚不怕,利益分配这一块明廷是玩不转的,倒是主要要防备军官团体可能会产生的异变,功名富贵动人心,张瀚绝不会相信自己部下对自己的忠诚对大过对自己身家富贵的追求,就算是这些人不为自己考虑,也要替自己的子孙后代考虑。
一个团体在向上期间可能会相对好一些,但时间久了没有好的机制来维持,一样会异变,最终崩溃。
分股之后,等于是把军队也公司化了,整个团体就是一个超大型的托拉斯般的大公司,所有人利益共同,朝廷能许诺的无非是世代富贵,可张瀚已经提前开出了支票,并且兑换成实际,相比较而言,张瀚坚信朝廷不会拿出太多更实际的东西了。
土地要牢牢控制,不使部下形成新的将门集团,财富和权力要提前分配,使部下和自己牢牢捆绑在一起,如果做好的话,朝廷的官爵就不算什么了。
毕竟官爵带来的荣耀只是一时,更实际的利益才重要。
“这你又是何苦呢?”常进有瞪大双眼,说道:“你不是把自己的钱拿出来分?”
“如果没有各人随我一起,甚至是拿命出来拼,我又岂能有今日?”张瀚笑容中满是真诚的感觉,他缓缓道:“我确实也给大家薪饷俸禄,不过与人的性命相比,钱财是算不得什么的……再者说,只要有人,便可以赚更多的钱。”
常进有看着张瀚,烟锅也慢慢熄灭了,他沉声道:“我没有看错你,你是一个心中有丘壑的人,将来你不止眼前这一点成就,你能不骄不躁,继续保持本心,这很好,真的很好!”
……
郑国昌在知道郑裕和带兵冲击商行的消息后,也是愕然半响,感觉十分无语。
镇虏和天成是迟早要由一个指挥掌印的,两个卫早就共用一个卫城办公,镇虏卫寄人篱下,张瀚这个卫指挥也不会当的舒心,总得拿掉一个,当然是拿掉郑指挥,结果这厮自己就撞上来了。
巡抚亲自弹劾,而且是刚上任的巡抚,威力极大,内阁和兵部立刻照准,相隔不到十天,旨意便是行到天成卫城,郑指挥直接被免,由新任的镇虏卫指挥张瀚兼掌天成卫印。
消息传来,整个天成卫都轰动起来。
郑指挥因为此事而十分狼狈……不仅是精神上的狼狈,还有钱财上的窘迫。
他这个指挥是用贿赂得来,兵部走了关系,郑家是二流到三流的将门,能走上关系,不过要花不少的银子,这个三品指挥是用了好几千银子买来,如果是普通的指挥使倒不必如此花费,可天成和镇虏两卫是实土卫所,也就是有大量土地类似州县的亲民官一般的指挥,境内除了大量田亩外,当然还有不少商行,还可以设税卡,在这一方等若土皇帝,卫所受到的管束比州县官还要小,而且武官根本可以不要脸皮,所以郑指挥举债前来,打算好好干些年把债还掉,然后狠狠捞上一笔再走。
一般的卫所指挥还可以世袭,不过不一定掌印,天成和镇虏两卫的掌印兼卫城守备,这官职是不可能世袭的。
郑指挥狼狈不堪之时,张瀚也赶到了天成卫城。
张瀚这阵子一直在新平堡坐镇,他要理顺各地商行的事情,不能光把精力放在军政上,商行的事也很繁杂,接近五月,今年的收粮大事也很要紧,各地的商会都在拼命收粮,和裕升在山西的地位接近垄断,只有在一些极偏远的山区,运输实在不便,只能是由当地的小粮商自收,这些粮食有的流向河南,有的是往陕西,有的在山西境内就消化了,只要能收又能运的粮食,恐怕有七成都流向了天成卫方向。
除了商行和粮食的事,张瀚最近也在关注着帐局的变化。
随着范永斗的跨台,还有韩畦的倒霉,张瀚已经成为大同乃至山西的一个传奇,特别是现在张瀚也从巡检变成卫指挥,地位和实力已经与此前完全不同,人心也是为之一变。
常宁的六万两银子似乎是开了个好头,四月中旬到下旬这一段时间,从偏关到宁武,再到大同,镇羌堡,再到阳和卫城,再到新平堡,张家口,整个从西以东有一条线,这条线上的每个帐局分店都几乎收到了多少不一的存款,存单最短是三个月,最长是半年,最多是五千多两银子,最少也有大几百两。
这些银子可以通存通兑,现在是各地的商行开始备货的阶段,到入秋之前会抵达一个高峰,然后入冬后是出货进款的时间,张瀚估计到秋后入帐的速度和金额会加大,那个时候帐局吸引的储金可能会达到一个天文数字。
当然这只是一个可能,具体如何谁也不清楚。
当帐局的存款由少到多,达到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时,张瀚可以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当这个长五里三百步,高三丈一尺的城池出现在眼前时,张瀚的感觉也是和以前完全不同。这个卫城他已经来过好多次,从卫城东门出来,顺着一条小型官道直往东,再走几条叉道便是李庄,这条道他走过好几次,卫城外距离三里左右开始有密集的村落,都是沿着道路聚集在一起的村落,这些村落里的百姓都是民籍,实土卫所里也有相当多的民籍,不论是云南还是辽东,或是山西行都司,各地的情况都相差不多,除了在军籍的军户和丁余外,也有相当多的民籍百姓夹杂其中。
再往前些就是一些茶棚和早食店一类的小店,依路而建,有的就搭个棚子,也有的是两三间的草屋,房屋的密度开始增加,路面也变得更加坑洼不平,因为走的人多,又无人修理,天长日久,道路中间有高有低,路面都被压的十分坚实,车马经过时也是高低起伏,十分不便。
有一些柴夫挑着柴赶早市,更早的菜农已经出来,连续走了很远的路,他们把独轮小车放在路边,坐在城外的早点铺子里吃着饼喝着茶,这些早点大约要三四个钱,这些菜农更多的是吃自己带的杂粮饼子,只买一个钱的茶配饼子。只有荷包有些鼓的,才会买一壶茶,配着油饼和花生米,慢慢消磨时间,休息够了再继续走路。
游方的道士,挂单的和尚,低头走路的尼姑道姑,路过的客商……行行色色,汇成一张真实的人间图景。
张瀚心中油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感觉……眼前的这一切,这所有的人,在此之间和自己并无什么关系,从今以后,自己的一个念头,这些人的生活便是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权力的滋味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