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韬略
作者:岂清 | 分类:历史 | 字数:168.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68章 尴尬癌犯了
大唐朝局风云变幻……
元老大臣们开始收敛了锋芒,收敛了气焰,开始学会了装孙子,虽然他们都已经是爷爷辈的人,可是为了大唐,为了他们心中的忠诚,他们决定拱手相让,不再与李治作对,也不不再对李治指手画脚。
长孙无忌他们知道李治长大了,是时候应该放手了。
历朝历代君弱臣强的时候,大多元老大臣没有好下场,历史证明绝不可能出现君强臣强并存的情况,即使出现,那势必也将是不好的结局。
历史经验告诉他们,周公不好做,君臣关系破列的结局恐怕才是最可能发生的。
元老大臣们身经百战,宦海沉浮,何尝不知道汉朝历史,周朝历史,以及其他朝代类似事情的发生,他们其实也为了自保,更为了他们家族的安全,他们选择退下,选择请求原谅。
元老大臣们表现出这种姿态,李治对此深感满意。
本身李治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仁慈的人,他不愿意兴师动众,不愿意双方关系破裂,他还是希望大家和睦相处。
李治看到元老大臣们如此,不由得放弃了采取下一步措施的计划,毕竟他们都是与自己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是父皇当年将自己托付于他们,他们对自己也算是忠心耿耿,虽然偶尔有时给自己脸色看,但如今想来也是忠心护君的举动。
他们如此这番举动,对于武媚娘而言,那可是晴天霹雳,阵阵雷声,武媚娘接受不了这种举动和行为。
她一生所坚守的就是要斩尽杀绝,犯我者必诛。
这是她的人生信条,忘不了韩瑗来济等人的挑衅,她认为这是对她的轻视和无礼,忘不了褚遂良背地里说她身份低贱,说她种种劣迹的行为,她更忘不了元老大臣是如何反对她当皇后的那些言论和举动。
武媚娘说服不了自己去放过这些元老大臣,可是武媚娘目前的实力并不算大,她只是皇后,一切事情还必须听从李治的安排。
他了解李治,明白李治的心理,她从李治的外部表现来看,知道李治已经有了打算,正计划对元老大臣们采取柔和的措施,允许他们回家养老退出朝廷。
武媚娘看在眼里,着急在心里,但是却无计可施,以至于褚遂良在显庆元年被贬之后,其他的元老大臣们并没有受到任何处理。
李治的这些表现也让元老大臣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他们还可以继续动摇君心的希望,所以这在侧面上也是元老大臣们没有采取行动的原因。
原先元老大臣的意图是硬碰硬,却不料被皇帝发现,加之丁瑜洲从中及时制止,后来他们善心大作,觉得他不如以柔克刚。
他们摸透了李治的脾气,知道李治的心理活动,也知道李治不会对他们真下狠手,所以他们暂时调整了战术,放弃了铲除丁瑜洲、许敬宗等人的计划,转而采取以退为攻,尽量装出一个可怜人的模样,来博得李治的同情。
李治果真就上当了,一直没有继续打击元老大臣的行动,接连两三个月都没有行动。
武媚娘现在是皇后,她的位置还不牢靠,她的势力还不够稳固,元老大臣对她而言那就是致命的伤害,所以她看到李治的这番举动,不敢过度反对他,偶尔只是在后宫抱怨几句,而李治每次都是笑呵呵地将武媚娘的抱怨巧妙地化解。
李治如此表态,以至于武媚娘一时无可奈何,一时也找不出法子来改变这种局面。
武媚娘私下与丁瑜洲交谈联络之时,也常常带有抱怨,甚至再度命令丁瑜洲为她出谋划策,意图打破这种僵持的局面。
丁瑜洲明白她这种着急的心态,可是只得告知她万万着急不得,也只能劝说她凡事要耐心等待,等待才能有所转机,并且对外对内还要努力维护出一个贤后的形象,赢得一致的好评。
因为各方力量的角逐,朝廷再度陷入了平静,就犹如无风的湖面,任何波澜都没有,湖水静得像一面镜子,仿佛能够透射出天空的颜色。
天空之上白云飘飘,蔚蓝的天际映在湖水之中,像是透明的蓝宝石晶莹剃透而祥和,人人都觉得事情可能就到此而终结了。
目前的情况,也是李治所期盼看到的局面,双方握手言和,以和为贵,能够终得善终。
看着如此局面,看着如此人际关系,丁瑜洲深知这仅仅只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最后一夜,很快将狂风大作,掀起一番波澜。
许敬宗现在唯丁瑜洲马首是瞻。
丁瑜洲选择了暂时居于守势,许敬宗等人自然也跟随丁瑜洲一样,不再与他们为敌,甚至在朝中也不再提及如何处置元老大臣的言论。
如此一来甚至开始有一些人准备要为元老大臣们评功论过。
如此现象也让元老大臣们看到了希望,起码看到了他们安全的信号,可是就在这安全的境况之下,就在这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危机又再次来临了,对于元老大臣们而言,这完全是自作自受,已经到了濒临万劫不复深渊的局面。
元老大臣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经验,认为李治已经彻底打消了要处罚他们的念头,所以他们又在平静之中按捺不住,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
毕竟他们同气连枝,盘根错节,褚遂良此时被贬到桂州担任刺史,他们心心念念褚遂良的处境和遭遇,总觉得要为他做些什么。
如此一来,他们就在李治的面前,再度提及褚遂良一事。
首先站出来的人,是由长孙无忌提拔上来的韩瑗和来济,一个是门下侍中,一个是中书令。
他们在某日的朝会上,当着群臣的面,再度提及褚遂良这个惹恼皇帝皇后的直肠子。
韩瑗是这样说道:
“陛下,褚大人一心保国,忠心耿耿,直言敢谏,当属大唐忠臣,万不可让他孤老在长安之外,斗胆进言,请陛下念及昔日功绩,将他赦免回长安吧。”
来济是这样为褚遂良求情的:
“陛下,褚遂良大人是仁臣的楷模,他忠心护国,敢说陛下不对的地方,就犹如魏征对于先皇,陛下万万不能少了褚遂良大人,忠言逆耳利于行呀。”
李治原本就对褚遂良多有抱怨,从心底里并不喜欢他的为人,却不料韩瑗和来济极其得寸进尺,竟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为褚遂良求情,这搅动了李治的心绪,让他的心中奏响起了一阵狂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