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韬略

作者:岂清 | 分类:历史 | 字数:168.2万

第734章 日渐熟练

书名:大唐韬略 作者:岂清 字数:2203 更新时间:2024-11-25 23:38:59

虽然臣民们都知道天皇命不久矣,但是具体天皇将在哪一天驾崩,大家并没有确切的概念。天皇虽然已是日落西山,但是天皇的命数依旧还在顽强坚地持着。

在洛阳嵩山,他亲自登高支持封禅祈福,高大楞无非是想延续他的生命,继续假扮天皇在朝臣们面前刷存在感。

此时,朝政又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波澜,朝廷出兵平定了突厥残部的叛乱,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军费耗费巨大,一时之间导致国库空虚,财力难以支撑,加上对于吐蕃的战争还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由于国内封禅大典举办得过于隆重,耗费钱财也着实不少。

面对如此内外交困的局面,武媚娘有些心力交瘁,如此局面加上天皇行将就木的事实,武媚娘各方面都需要深刻去考虑,她急切地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和保护,更需要整个大唐的安稳和太平,才能够保住她的权力不收到威胁。

这段时间内,武媚娘与丁瑜洲走得极为频繁,比往日里还要频繁许多,这几日更是留下丁瑜洲在宫中居住。

其实丁瑜洲早就算准了,这个时间段内的大唐朝政会异常繁忙,所以他早早就收拾了行囊,顺应武媚娘的意思,一直住在宫中,并未回家里居住。

店铺的生意全权交给阿元和长孙浩然来负责打理,他们二人,丁瑜洲着实放心。

现在的生意红红火火,延续着之前的步伐和既定的政策,倒也不会出现什么大的波澜。

到了公元682年,也就是开耀二年的夏天,洛阳城内连降暴雨,大水冲了洛阳城,就连皇宫洛阳宫也被洪水蔓延,洪水一度波及到大业殿、长生殿等后宫主殿。

附近的难民们涌入城中,暴乱不断。

百姓们都暗暗议论,流言蜚语此起彼伏,有方士预言说:天降洪水,国将不祥。

紧接着北方地区发生了旱灾,西北地区发生了蝗灾,长安地区发生瘟疫,大江南北黄河内外天灾人祸同时到来。

地方上土匪猖獗,民不聊生,一度出现路有饿死骨的惨状。

武媚娘和丁瑜洲全力顶住压力,一方面调兵遣将,剿灭土匪,恢复地方治安;另一方面开仓放粮,募捐资金,救济灾民。

经过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努力和准备,武媚娘和丁瑜洲辛辛苦苦长达一个多月,在一众文臣武将的帮助下,才总算稳定了局面,渐渐让大唐恢复了平安,恢复了安稳。

在这一个月的相处中,丁瑜洲渐渐发觉,对于他的建议,武媚娘不再像之前那样言听计从,而是总对此表示反对甚至提出异议,很多时候,丁瑜洲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让武媚娘接受自己的建议。

如此微弱的变化,让丁瑜洲有种知微见着的放大效应,他揣测着武媚娘的心理活动,更明白武媚娘的深意,知道武媚娘在处理朝政方面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已经完全可以自主处理朝政了。

这释放了一种信号,武媚娘已经不再需要帮助她决策的人,而更多得需要执行她命令的人。

丁瑜洲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变化。

虽然如此,但是这种变化目前来看,还是微乎其微的,并没对他们二人的关系造成太明显的影响。

在他们二人的努力之下,大唐渐渐恢复了太平,万事致祥,百姓们的生活渐渐恢复了。

高大愣在这期间病情出现了明显的恶化,身体的恶化已经占据了他所有的思想,虽然国家内外各种事物纷繁复杂,但是他却并没有直接参与这些劳心费神的事情。

他用不着亲自去部署安排,一切有武媚娘丁瑜洲等众位大臣们帮衬。

原本能够乐得自在,但是却在这段时间内,高大愣的病情突然陡变。

他恢复了之前的那种状态,头晕目眩,无法看清眼前的事物。

或许是命数使然,武媚娘又立即命令沂州刺史护送秦鸣鹤入宫,可是沂州刺史翻遍了沂州,愣是没找到秦鸣鹤的下落。

为了让高大愣的生命得以延续,让自己能够有更多准备时间,武媚娘再度动起了文字游戏,将年号开耀改为永淳,同时大赦天下,为君王祈福。

高大愣的病情一直时好时坏,不见丝毫的好转,太医们束手无策,就连从其他州县找到的民间医生也毫无效果。

转眼间,时间来到公元683年,永淳二年的秋天,大唐的发展越发到了一种关键的时刻。

各方力量密切关注着洛阳宫的动向,任何风吹草动都将代表着未来的发展变化。

众多精明的大臣惯会见风使舵,最会选择人与事。

随着天皇病情的加重,许多大臣或明或暗做出了最后的选择,甚至有些大臣纷纷上书启奏,册立太子李显的长子为皇太孙,以延续江山帝统。

此奏书呈送给武媚娘后,武媚娘顿时冷汗直流,从中看出了自己未来凄凉的晚景。

放眼朝中,满朝文武大臣都是她武媚娘一手提拔上来的,可是面对权力交替的时候,除了丁瑜洲保持中立之外,好像并没有一个大臣愿意站出来支持她,而是全都站出来效忠于太子李显。

她心底深处的欲望和计划,似乎与大臣们的主张形成了一条平行线,两条平行线永远都没有交集,永远也不会相交于一起。

武媚娘手里握着那道奏疏,心里很不是滋味,私下里传阅给丁瑜洲看,询问丁瑜洲的意见,丁瑜洲却建议准奏,着实让武媚娘深感诧异。

“当下不如此,反倒会暴露你的野心,只有暂时以退为进,才能实现最后的胜利。”

丁瑜洲的解释很玄妙,着实让武媚娘弄不明白搞不清楚。

武媚娘思前想后,认为此事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到位,极可能会影响自己在众位大臣心目中的形象,既然如此也只能暂时忍让,同意了大臣们的准奏,宣布册立皇太孙。

这件事,武媚娘忍了,接下来的事情,武媚娘不会再忍。

高大愣日渐消瘦,瘦骨嶙峋,骨瘦如柴,这些词汇形容高大愣再贴切不过了。

随着病情的恶化加剧,高大愣越来越虚弱,虚弱到已经无法起身,只能瘫倒在床上,无法自理,全靠宫女太监们的帮助,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要“歇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