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攻略指南
作者:怕起重复 | 分类:历史 | 字数:2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四十章 觉今是而昨非
红糖脱色的方法李恪知道的有两种,一个是黄泥法,一种是活性炭法。
黄泥法更简单,活性炭法还要制造活性炭,李恪记得好像就是把普通木炭通过一个特殊装置,把高温蒸汽通进去,然后水蒸气和木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这个反应把一部分活性炭中的有机物氧化之后使得碳变成疏松多孔的结构。
如果不用活性炭用普通木炭行不行?
也不是不行,只不过活性炭据说每克表面积有五百到一千五平米之间,而一克普通的木炭的表面积只有十平方以下。
也就是说想要达到活性炭的效果要至少五十倍的木炭才行。
当然这也不是不可接受的,毕竟木炭使用过好还可以继续卖出。
而小岭镇这边就有碳窑,离长安这么近,这里烧炭砍柴卖往长安已经成为百姓创收的一种重要手段。
李恪吩咐人在当地订购竹炭,先订十万斤,并且他们陆续烧出来,边烧边送,回长安再研究制白糖的事情。
第二天李恪跟随矿工到发现矿石的地方去看看。
别人说一千遍画一万遍,也不如自己去亲自看一遍有用,路上在工匠的解说下,一条路的雏形已经逐渐清晰,李恪仿佛听到了钱包在呻吟。
“殿下您看,从这里凿山,那里需要把山谷填一点,要不然就从山那边绕一下,但是要多三四里的路,那里要沿着山势爬坡,来回折七次正好就能到山顶……”
李恪听着就头皮发麻,这真要是想要快得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还需要强大的指挥调度能力。
果然走一走看一看才知道自己真的不行,别说一个月了,一年能把这个矿搞出来都算快得了!
可是一年多之后,说不定自己都去封地了,再搞这个矿还有啥意义?
要不干脆不自己炼铁了,从邯郸那边买铁过来这边在砌平炉炼钢,无非就是增加温度加上脱硫工艺还有掺碳技术嘛。
只要别搞这么急,钱至少能省一半,而且有了一年的缓冲,李恪能攒点钱,顺便再攒点工业基础出来不是。
这一路跋山涉水精疲力尽之后,李恪才知道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原来穿越者并不是万能的。
最近这些天,自以为自己是穿越者多了千年的见识,看古人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李恪可没少嘚瑟,包括最近因此李世民天天往自己家跑,嘴上说着不喜欢,其实心里得意着呢!
如果真是打算平安就藩,那就要真的做到一个闲散的王爷,平庸才是最大的安全保障。
而不是像前几天一样,今天搞个发明,明天来个高论,你越表现的有才华李世民越不会轻易放你离开。
站在山巅之上,才能看到自己的渺小,走在深山之中,才能体会自己的脆弱。
工人在介绍这矿层情况,还有挖矿要做的准备,李恪一边听一边看着手里的矿石,也许自己真的该好好的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自以为是的跳脱,仪仗历史知识为所欲为。
工人的话音逐渐低了下来归于无声,李恪就这么站在那里犹如老僧入定一般的一动不动。
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李恪才转头问道:“你们不扎帐篷都看着我干嘛?”
侍卫这个时候才忙碌起来,扎帐篷的做饭的,警戒的,打猎的往各处而去。
第二天一早,李恪直接回了长安。
把杨管事喊过来:“首先,以后长岭附近百姓税赋和徭役都可以用竹炭代替,价格以当时市价为准。
第二从矿场到镇上的路从两镇招人,以一千人为上限,把前期准备做好,先通一条能走人的小路,在架桥拓宽道路。
第三件事,等他们运的竹炭到了都送到内院,专门找几间房子放。
第四件事去派人买糖,质量差一点的也无所谓,关键是要量大!
第五件事去找几个能炼铁炼钢的工匠,还有能制造窑炉坩埚的匠人。
第六件事派人去邯郸买生铁熟铁,每一样十万斤。
第七件事人去购买石炭,去找上次那个工部小吏,让他带你去九成宫那边把出煤石的地方买下来。
第八件事在城内或者城外找一个道观,不用多豪华,但是要地方够大,交通方便一点的,孤要在那里静修。”
杨管事认真的记着李恪的吩咐,到第八条的时候愣住了:“清修?这个……”
李恪淡定的看着他:“让你去你就去,其他事情不是你该操心的!”
杨管事连忙躬身答应。
等杨管事去办事了,李恪问一边的小安子:“你去问问孙道长在哪,问他有没有空跟我聊聊办学的事情。”
小安子下去准备了,李恪躺在椅子上思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最简单的就是制糖,接着是烧琉璃和玻璃,之后是最难的炼钢。
不出意外,这两天李世民会来或者让自己去,问一下自己买铁的事情,毕竟十万斤铁都够打几千副兵器铠甲了。
这个操作不好可是会触犯大忌晦的。
不过想要搞机械工业钢铁冶炼是必须掌握的一项关键技术,即使有风险也是值得的。
李恪回京并没有引起任何波澜,好像这个世界除了李世民之外,没有人关心他这个皇子的去留。
李世民得知李恪回来的消息之后也没有再督促学习的事情。
这一次李恪跟太子一起,李恪劝太子的话让李世民非常满意,尤其是能劝太子不再崇尚突厥人衣冠生活,让李世民非常满意。
作为两族争斗的胜利者,自己儿子确对自己的手下败将羡慕的不行,这多少有点让人尴尬。
而且李恪有大局观,能知百姓疾苦,能看清是非对错,这不就是读书的意义么?
杨妃最近老是絮叨李恪的婚事,李世民心里也明白,李渊活不了多久的消息宫内宫外已经人尽皆知了。
杨妃也是怕如果李渊突然驾崩,那李恪的婚事可能就耽误了,想赶紧办了。
孩子都要结婚了,李世民也稍微放松了李恪的学业,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些儒学老师对于李恪算是一点好感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