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角之杨小秋传
作者:杨家次子 | 分类:其他 | 字数:63.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40章 天女散花
张勋没有能够复辟成功,BJ再次由北洋政府掌控。
大总统依旧是黎元洪,只是总体上格局有了很大的改变。
到了1918年的年初,杨小秋搬上了自己写的第二台戏,在何崇楼的开箱仪式上表演。
这台戏的名字,他将其命名为《佛偈》!
但是杨小秋的师父何崇楼说这个名字不好,故此杨小秋等到真正进行表演的时候,将这台戏改名为了《天女散花》!
这个故事源于佛经。
是说有一天,如来佛在西天莲花宝座讲经解法,忽见瑞云东来,遥知得意弟子维摩洁患病。
于是,派众弟子前去问候,断定维摩洁要借机宣经释典,便派天女前去检验弟子们的学习情况。
天女手提花篮,飘逸而行,来到尘世间低头下望,见维摩洁果然正与众人讲学。
随即将满篮鲜花散去,弟子舍利弗满身沾花。
众人诧异万分,天女曰:“结习未尽,固花着身;结习尽者,花不着身。”
舍利弗自知道行不行,便愈发努力学习。
杨小秋再次出演旦角,而杨小秋最初大的时候是不愿意演旦角的。
是这几年下来,何崇楼说杨小秋适合出演旦角,旦角才是杨小秋的本命。
倒不是说杨小秋不能够表演其他的角色,是在旦角的造诣和功力上,杨小秋是绝无仅有的。
甚至何崇楼评价,杨小秋若是能够专注于旦角,那么他说不定可以成为历史上第一名旦。
这里说的历史上第一名旦,是指以前和以后,他都是。
以后,千百年以后,甚至人类还存在这个节点,他都是无可替代的。
所以杨小秋这几年,都在将精力放在了各种旦角上面。
而旦角又可以分为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
青衣:又叫“正旦”,多表现那些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二进宫》中的李艳妃等角色。
花旦:多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见长,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
刀马旦:表现那些女将或女元帅,一般要扎大靠,表演上重靠把工架,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等。
花衫: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由王瑶卿先生所创。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锁麟囊》中的薛湘灵等。
武旦:表现那些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多穿紧身衣服,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传》中的青蛇等。
老旦:表现那些老年女性,用本嗓唱念,多重唱功,如《钓金龟》中的康氏等。
彩旦:俗称丑婆子,唱念都用本嗓,实际是用丑角来应工的。
简单说彩旦是重说白的,而且基本上都说京白,以做工为主,表演、化妆都很夸张,是以滑稽和诙谐的表演为主的喜剧性的角色。
这类角色并不全是坏人,有的是用来讽刺愚蠢和自作聪明的人,比如《凤还巢》里的大姐程雪雁,《西施》里的东施等。
还有一些是表示性格爽朗、粗犷、豪放的妇女,例如《串龙珠》里的花婆,《四进士》里的万氏,《铁弓缘》里陈秀英的母亲等等。
还有的则是塑造了风趣、诙谐的艺术形象,例如《拾玉镯》的刘媒婆等。
杨小秋研究这些角色的时候,自然是所有都要去了解,可也不是所有的旦角他都要去演。
毕竟说白了,男女还是不能够同台的情况下,大多数旦角还得男性来饰演。
而年迈的,粗狂的豪迈的女子形象,依旧是由园子里的其他人出演。
杨小秋负责的,自然是青衣、花旦、刀马旦三类。
至于青衫他都不会出演,因为青衫是配角,杨小秋现在是何崇楼的台柱子,他基本上都是演主要的角色。
倒不是他不给其他年轻演员机会,杨小秋也很复杂,现在何崇楼除了自己,就只有老演员能够撑得起场面。
年轻演员,用师父的话来讲,就是不行。
倒不是在否定他们,是他们在用行动告诉你不行。
如果真有这么一个人,杨小秋也愿意提携他,将他捧成角,可是没有啊!
可能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教育的原因。
很多人都跑去读书了,所以有才华的人都挖掘不出来了。
反正这几年,杨小秋就发现,读书人在增加,出国留洋的在增加。
放在很多年前,若是说哪家出了一个留洋的,那可了不得了。
可如今这个时代,留洋的太多太多了,去到世界各个国家,甚至有些国家杨小秋都叫不出名字来。
当然,其实这是好事儿,现在国外确实先进,等他们学成了,希望他们能够回来建设自己的国家。
而不是出去了,就回不来了。
再说回《天女散花》这出戏,这是杨小秋1916年上半年便开始创作的。
创作这台戏的初衷,便是觉得京剧不能够不改进,而是应该在舞蹈上面下一定的功夫。
所以《天女散花》这台戏,杨小秋设置了很多非常优美的舞蹈动作。
他本来是不可以说舞蹈优美的,毕竟他说优美算怎么回事儿,这是给台下的戏迷看的。
他们说好,才能够好!
但是这台戏却不能够提前给他们看,所以杨小秋自然是找的何家班,自己的师父师娘来评定的。
他们给出的评判便是《天女散花》的舞蹈动作极为优美,颠覆了以往的传统京剧。
但这也是传统京剧,只是更加的新颖。
何崇楼更是大力夸奖了杨小秋,认为《天女散花》这出戏,是一个完整的戏作,几乎看不出瑕疵。
也不是说没有瑕疵,是几乎没有瑕疵。
如果一个作品没有瑕疵,那么这就不是一个作品,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大家的心里才会有一杆秤在那里平衡着!
至少,何崇楼和何家班的一群人认为,这台戏若是能够搬上戏台,那么可能会再次造成轰动。
当然,可能比之嫦娥会少了那么一点韵味!
原因嘛,就是舞蹈动作太多了,不确定台下的戏迷能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