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帝求生指南
作者:良士蹶蹶 | 分类:历史 | 字数:146.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35章 肆叁玖:至平阳
窦冕将衣服拿在手中,左右端详了好一会,确定没有被做手脚后,于是转过身对满脸挂着奇怪笑容的郭瑜道:“嫂嫂!男女授受不亲,还请您……”
“屁大的小屁孩,就沾了我阿爷的光,你还装起大年纪来?小子别忘了你比我儿还小两岁。”郭瑜见窦冕扭扭捏捏的样,嗤之以鼻道。
窦冕硬着头皮就这样在郭瑜的注视下,浑身不自在的将衣服换好后,逃也似得冲出了车帐。
坐在车中的郭瑜见窦冕如此模样,前仰后合的大笑起来,笑声透过纱帐,洒向了周围的街道。
窦冕站在城外的空地中,看着眼前这座用护城河包围的城池,这才仅仅黄昏前后,水汽就已经将城池包裹在内了,仿佛如仙境一般。
“逍遥子有言,姑射山有神,肌肤如冰,色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四海,南岸有座古邑,以在平水之阳,故名平阳,看来此处正是这逍遥子所言之地啊!”
正当窦冕感慨万千的时候,李瓒忽然在身后悠悠的说:“我听听父亲说,春秋之时,有四个平阳,你怎么知道哪个才是平阳呢?”
“哦?还有如此说法?请瓒哥哥解惑!”窦冕转过身二话不说,直接拜了起来。
“宣公八年,冬,十月,城平阳,此为泰山平阳,新泰之平阳,谓之鲁平阳,另有一平阳可就更出名了,秦宪公所建之平阳,这里先后葬了四位秦公,分别是武公、德公、宣公和成公,故此地乃是秦之故地的第五座都城,加上这里可不就是四座平阳吗?”
窦冕没想到这李平常看起来木讷寡言的李瓒,竟然如此博学,心中惊讶异常。
李瓒脸上风清云淡,放佛刚才只是随口说的一样,眼睛望着雾中若隐若现的“平阳城”三个字,低声道:“冕儿,咱们去休息吧,明天还要早些赶路。”
窦冕点点头,转身迈着小步走向刚刚停马车不远的客栈。
这条街道上伫立着两排清一色的泥瓦房,看起来都有些破旧,不过让人稍稍顺心的地方是这街面比较平整,不是有些小镇那般四处坑坑洼洼的。
整条街道宽阔的足能平排通过数量马车,或许因为这地方地理位置的问题,紧靠在街面的房屋后院内,时不时会传来马匹嘶鸣声,仅凭这一点就能看出此地还是很繁华的。
街上如今已然没了行人,除了飘荡在街面上的烟气外,剩下的不过是时不时从院子内跑出来寻找物事的店铺活计罢了。
零星的野狗此时也从各个藏身处走了出来,脑袋趴在地面上,四处寻找着能充饥的食物,时不时会有几声因互斗而产生的嘶鸣声响起。
窦冕站在门口,观察了好一会,发现并没有什么值得细看的东西,于是转身走进了土屋大厅。
大厅并不宽敞,地上摆放着四张简易食案,正对大门的位置,一堵用泥土堆成的收银台,很是寒酸。
左边角落处一根斑驳的泥柱之上,摆着一只黑漆漆的油碗,灯芯冒着昏暗的火光,将整间屋子都熏得带了股烟气。
“这位公子,请入后院用餐,里面饭食已经备好了。”
一位衣着精干的中年汉子站在收银台后,一见窦冕进来,满脸堆笑的弓着腰说起道。
窦冕抬头看了眼眼前这个与众不同的掌柜,莞尔一笑,点点头,迈着大步走入了后院。
李家和郭家仆从们这会正围坐在院中的席子上,欢快的用着饭食,窦冕从旁边经过,这群人齐齐抿着嘴看着窦冕发笑,窦冕也不以为意,大大方方的对众人抱以微笑。
直到窦冕进入中间正屋之后,这群仆从们才打开话匣子,大声说起话来,没一会,人群中响起了七嘴八舌的嬉笑声。
窦冕前脚刚踏进门,坐在主位上的李瓒热情的招呼道:“来来来!冕弟啊!赶紧坐!咱们可都饿的不轻啊,就等你了!”
“我不过一小孩子,你们先用餐,等我作甚?”
窦冕嘴上客气,脚下可一点都没停下,直接走到冒着热气的食案前,一屁股坐到了蒲团上。
郭瑫双手举起酒樽,对着众人示意:“姐夫,大姐!小弟我此次能出任一地之长,还当多谢你二人在阿舅提及我名,不然指望我这,肯定是这辈子没戏了。”
郭瑜双手举起酒樽,用左衣袖将酒樽挡住,右手将酒送进口中,而后郭瑜向郭瑫亮了亮空荡荡的樽底。
“瑫儿,咱们郭家这一脉可就只有你一个,你若为不了官,说一声,我也好向阿舅求个情。”
郭瑫一脸决毅的看着自己姐姐,拍胸脯道:“我定当抒胸中之志,以报天子之恩。”
“前生不善,今生知县,前生作恶,知县附廓,恶贯满盈,附廓省城,有啥好兴奋的?”窦冕坐在席末,冷眼看着洋洋自得的郭瑫。
李瓒一见郭瑫在窦冕身边吃瘪,噗的一下笑出声来,刚刚倒进口中酒跟着喷了出来。
郭瑫本来还想自夸一番,那曾想窦冕这损人的话这么快就冒出来,当即脸色铁青的低下头,一言不发的用起餐来。
郭瑜好不容易见到自己兄弟能雄起一次,哪成想刚说到热乎劲的地方,窦冕一盆冷水倒下来,心中着实那个恨啊,这会眼神就像刀子一般,不停地射向窦冕。
窦冕不以为意,自顾自的大口吃着食盘中的食物,没一会,盘中的食物被风卷残云般塞进了肚子。
等到饭食用毕,窦冕见三人心不在焉的用着饭,心中不由的暗自发笑起来。
“瑫哥哥,你此次不过是不下来镀金的罢了,若是做的好,就算无才,也足可登大位,牧守一方,或许只是小事尔。”
“嗯?何意?”
“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故孟子曰:人之慕名,如水趋下,上之所好,下必兴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