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宋文华集

作者:姬子梦 | 分类:历史 | 字数:46.2万

第77章 治河三则

书名:大宋文华集 作者:姬子梦 字数:2121 更新时间:2025-01-23 02:16:18

又过了三日,书院山长命仆从将他托人带来的资料交给了陈盛泽。

陈盛泽这几天也在反复观看典籍,最终思考出了几个治河方案。

陈盛泽获得资料后,第一时间开始阅览,不得不说,朝中还是有能人的。

虽然写这篇《治学策》的人不懂科学,可他通过长期的观察,已经有一个治河治沙的思路。

结合夫子和弟弟说的,黄河泛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上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导致黄河泥沙大量堆积,至于河水、雨水将泥沙裹挟至中原。

黄河独特的河道,也是在下游地区的河水不断冲击沿岸,在开封等平原犹如龙归大海一般。

从这篇《治河策》之中,陈盛泽学到一个新思路,那就是“束沙疏河”,通过在两岸设立推特的束沙装置,在疏通加深河道,这样一来便可以将黄河泛滥的问题解决。

陈盛泽觉得这只能使黄河平静几百年,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要从黄河的源头治起。

陈盛泽结合这个思路,写了一个标本兼治的方案。

“姬师均鉴:学生盛泽近来拜读夫子之讲义,稍有心得,闻夫子以“治河”为题,学生苦思冥想,现答夫子之问。

黄河者,炎黄祖地也!自夏禹治河……”

陈盛泽在这篇课业之中,提了治河的原因,黄河的地形地貌,以及治河的三条原则。

陈盛泽提出,治理黄河绝不是一代人就能完成的是,应该将治河放在三十年,甚至是三代人才能完成,即治河需长期投入。

考虑到成本,治理黄河,还需要标本兼治,为了降低成本,尽快造福百姓,应先治黄河泛滥之表症,通过治理黄河,可收一时之效,短期内可使得黄河沿岸的田地增产增收。

治理黄河百年大计,还需从源头治起,治理源头还需要恢复植被,防治水土流失。

陈盛泽的这篇《治河三则》,让姬长卿很是满意,因为给他评了个优上。

桃园之中,姬长卿让夭夭和陈谨在空地上挖了一个水沟模拟黄河,就治理黄河,这的确不是陈谨擅长的。

但测量黄河流量、河水泥沙含量这些对治河,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谨近来对测量河流这个课题很感兴趣,近来在姬长卿的带领下,陈谨已经来到桃河测量了十几次。

姬长卿也不说话,只是看着自己的徒弟,在河里盛水放到称上称量、记录。他知道陈谨是想用数学关系建立起河流的数学模型。

用数学建立起河流模型,姬长卿并未干涉陈谨,反而是在一旁鼓励和引导。

在陈谨的数学中,他已经能计算出一条河流一天的流速、水深。

姬长卿很欣慰,虽然书房中都是陈谨的计算稿,但姬长卿认为这些都是最难得的智慧。

终有一天,反到时间的长度,他终会在这些计算稿中,总结出自己的数学定理。

介时就是“陈谨三定律”、“陈谨定理”。

姬长卿几乎可以想象后世的人,在学习数学时,一定赞叹,古人真是伟大!

姬长卿对于学生们的培养,大多都是放羊式的,他只负责教授学生知识,让他们自己实践、验证,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规律、思考,并为他们解答疑惑。

秋九月,中秋佳节,姬长卿给陈谨放假,让其回家与父亲陈汉平团圆去了。

依照往历,夜里陈汉平带着两个孩子在梓州城里逛夜市,赏花灯。

姬长卿的这具身体,已经有十八岁了,按照大宋的习俗,像他这个年纪,早已成家立业了。

只是姬长卿还在守孝,所以一直未娶妻,等到明年三月,他就要除服了。

近来陈汉平一直在鼓动姬长卿娶妻,只是姬长卿一直都含糊其辞。

中秋夜虽说是陪家人过的节日,但陈汉平实际上应酬还是很多,酒会、商会、舞乐会,各种各样的宴会。

梓州府的中秋灯会比此前繁荣了不少,此前的灾年总算过去,今年已经是一个难得的丰年,也趁着地里的稻穗饱满,农人们也终于等到了好年节。

父亲陈汉平走在后面,看着两个儿子,难得放下书本,很是欣慰。

到底是孩子,陈盛泽带着弟弟,一会儿看着杂耍,一会儿又买路边的糖葫芦吃。

陈谨也难得带着夭夭一边闲逛,一边吃着糖葫芦。

梓州的文风到底是浮躁了些,一路上陈汉平都瞧见好几个书生去往花河。

哎,也不知让盛泽到梓州书院读书到底是好是坏,毋庸置疑的书院之中夫子们的确有学识的,但听闻梓州书院的郭山长已经对书院的押妓之风,很是不满,还训斥了一向颇有才名的苏律。

甚至罚苏才子闭门思过,等到科举才能出来。

梓州书院若不是梓州府的官学,其山长又在朝中颇有人脉,那陈汉平也不会让陈盛泽去往书院就读。

科举啊!

这不仅是陈汉平关心的事,也是整个梓州府的读书人最关心的事。

去岁,朝廷举办过科举,梓州府未人高中,就连一向最让旁人看好的苏律也在次科考之中失利,以至于郭山长盛怒下,罚其闭门思过。

“玄玉儿,你看那灯挺好看,不如我们去看看吧!”

夭夭指着一旁的花灯,兴高采烈望向陈谨。

陈谨看了看兄长陈盛泽,见兄长点头后,便带着夭夭前去了。

跟着陈汉平后面的随从也一并上前,中秋节人很多,此时城中虽然有衙役、士卒巡查,但还是小心提防人牙子,将人拐了去发卖。

陈汉平对两个孩子看得紧,一向不短两个孩子的衣食,若是以前他们两人大多喜欢挑食,且会造成浪费。

现在的他们,不仅不挑食,而且还十分珍惜粮食,不得不说姬长卿把两个孩子教得极好,就算是大户诗书人家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了。

没有纨绔子弟的不良做派,也没有自己商贾的满身铜臭,更没有读书人的迂腐,他们两兄弟,宛如美玉一般,让陈汉平这个父亲自豪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