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宋文华集

作者:姬子梦 | 分类:历史 | 字数:46.2万

第150章 大宋文坛

书名:大宋文华集 作者:姬子梦 字数:2463 更新时间:2025-01-23 02:16:18

姬长卿新晋出名,凭借赋诗演乐一举成名。

然姬长卿虽扬名于开封府,可在天下文人汇聚的汴京城中,只是多了一个颇有才气的文人而已。

相比于大宋文坛欧阳修等人而言,姬长卿却远远不够看,再者诗文不过小道,陶冶性情闲余取乐,并非是能靠着几首诗词就能奠定在文坛之中的地位。

早在北宋天圣八年春围时,都城汴京,尚书省内,三年一次的进士科礼部试即将进行。

试场四周帷幕高挂,正前方的香案上,灯烛通明,香烟漫绕。

等候多时的举子们手提饮料、饭食,经由胥吏一一唱名,搜检衣物后有序入场。

不多时,考生全然落座,帷幕垂放,试题出示。

这一年的赋诗题目,叫做《司空掌舆地图赋》。知举官则是早年既以神童闻名的御史中丞晏殊。

依照试场规则,如举子对考题有所疑义,可请教于主考官。

陆续有举子起身请示又一一归座,晏殊却眉心微蹙,轻轻摇头。

此时,又一位举子来至其座前:“敢问知举官,司空一职,周朝及两汉均有设置,然职责却不尽相同,本次赋题是写周代司空还是汉代司空?”

晏殊凝视着眼前这位身形瘦削却面色沉稳的年轻人,不禁颔首微笑:“今日所有考生,惟你一人真正认清题目,考题所指正是汉代司空。”

待到尚书省放榜,这位青年举子果不出晏殊所望,被擢为省试第一。

而在此之前,他已连获广文馆选试第一、国子监解试第一,紧跟其后的金鸾殿试虽未夺魁,但也名列前茅,进士之荣就此纳入囊中。

这位给晏殊留下深刻印象的年轻举子,并非等闲之士,而是后来领袖北宋文坛长达三十年的欧阳修。

一位日后的文坛领袖在科考之战中一路开挂,貌似不足为奇。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这已是欧阳修第三次参加进士考了。

至于前两次其因何铩羽而归,那就要从头说起了。

在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的童年命苦程度,可谓仅次于韩愈。

其四岁丧父,家无余资,跟随寡母寄居叔父家以赖生计。

因家境窘迫无力聘请塾师,又买不起纸墨笔砚,母亲便带他在河边以荻草为笔,借沙盘做纸,日夕勤学苦练。

这便是后世广为流传的“画荻教子”之故事。

而欧阳修也不负其母所望,自小聪明颖慧,悟性极高。日常四处借书抄诵,往往书未抄毕,已能成诵,以致小小年纪便已下笔老成,诗赋文章,不见稚嫩之气。

某日,其叔父读到欧阳修的日常习作,大喜过望,对其母预言道:“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惟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

欧阳修是个奇才,将来不仅能重振门庭,而且一定会名扬当世,劝慰嫂子勿以家贫子幼为愁。

大约十岁时,一件对欧阳修日后的文学创作风格和未来人生遭际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以一种极为日常的形式发生了。

欧阳修幼年生活的随州,城南有一户李姓大户人家,家中藏书甚丰。欧阳修与李家的几个孩子年龄相仿,常在一起嬉戏玩耍。

一次,几个玩伴又在李家院落间追逐打闹,欧阳修无意间在墙角壁柜中拉出一个装满旧书的破筐,发现有部残缺不全的《昌黎先生文集》杂驳其中。

欧阳修随手翻阅,旋即被韩愈雄辩滔滔、汪洋浩瀚的文风与气势所吸引,于是便向李家借阅了这部“书页脱落颠倒无次序”的旧书,从此倾心沉醉于韩愈古文,为将来引领北宋文坛改革预埋下一颗蓄势待发的茁壮火种。

然虽欧阳修一心慕习韩愈作品,奈何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在晚唐既告衰落,在欧阳修的成长时代,骈文早已全面复辟。

所以,欧阳修的科考之路,与韩愈有着惊人之相似。都因文风平实古朴,不被骈文风行的时代所接纳,导致科场屡番受挫。

两次落榜后,急于获取功名以改变生活状况的欧阳修,不得不违心习作骈文,迎合考场风气。

聪明的人,学什么都快。

懂得在科场上投其所好后,第三次参试,欧阳修终如文首所述,轻轻松松取得进士资格,就此开启了官场从政之路。

那么家境苦寒,上有老母,且三次科考才终于取到仕途入场券的欧阳修,行走官场是否会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行差踏错之举呢?

事实恰恰相反。

欧阳修不仅继承了韩愈的为文之道,也同样被韩愈豪迈果敢、无所畏惧的人格所引领,宦海沉浮数十载,其始终保持着刚直不屈、一以贯之的勇者姿态。

明道二年,此时远在西京洛阳,新上任的西京留守王曙正在官衙内与一众部下商讨政务,各项事宜一一梳理完毕后,王曙离席欲去。

一众府僚们见领导转身,姿态瞬间放松,伸腰抻臂间嬉笑互议晚间往何处饮酒游乐。

此时,一只脚已跨出房门的王曙骤然转身,面色沉郁,如炬似电的目光将座中部下一一扫过后,厉声发问:“你们日日如此纵酒享乐,难道不知寇准公晚年是如何招致灾祸的吗?!”

寇准乃是王曙岳父,虽为一代名相,然晚年生活奢靡,豪饮无度,因此被弹劾贬官,流落而死。

众人听罢,唯唯不敢作声。

场面陷入尴尬之际,一位年轻官员霍然起身,朗声应道:“依属下之见,寇准公晚年遭难,并非因此得罪。”

众人心中立时稍安:呵,还好有大才子在,救场有望!

然年轻人接下来却话锋一转,口吐利剑:“其招致灾祸的真正原因,不在杯酒,而在年老不知身退也!”

此语一出,字字化作滚滚炸雷,不仅劈在了一众僚属的头上,更劈在了王曙心口。

此时王曙已七十一岁,亦属高龄在位一句话同时得罪了上司领导两人。

姬长卿在文会上大显名头,本应趁势打铁,可考虑到自己在文章建树上,还欠缺了许多东西。

所以姬长卿命人买下一间书铺,在开封府交割好商契,以护卫周祁之名,对书铺翻修打点。

汴京城果然物价高,一间三十个平方的三层阁楼书铺,竟要五十贯钱,好在书铺老板并无背景,要不然姬长卿还真的买不下来。

买下书铺,姬长卿将书店的名字改为“三味书屋”,在活字印刷术没有普及的北宋,他早就定制了一套铅活字。

拿出这些年与妻子李吟梅,一起花费三年编撰的《文王易释》,陈谨师徒三人编撰的《数学治国策》。

姬长卿习惯了现代汉语,虽然这些年也读了不少古文,可他古文底子却却不如书香门第的妻子李吟梅。

印刷书籍并不是难事,如今有了铅活字,姬长卿相信,一个月便可印刷出千本。

只是该如何推广这两本书呢?

姬长卿一时拿不定主意,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去拜访一下范仲淹这位笔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