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开元情诗与剑榜

作者:长庆二年 | 分类:历史 | 字数:186.5万

第198章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书名:开元情诗与剑榜 作者:长庆二年 字数:2309 更新时间:2024-11-17 02:46:49

小陈一边跑一边吐槽,第四站不过是一把梳子,还给他设了那么半天的悬念!

但是错过这一站也没啥可惜的,存货里并没有梳头相关的妙句,能想到的只能是:

一梳梳到发尾;

二梳白发齐眉;

三梳儿孙满地;

四梳永谐连理……

这种结婚时用到的吉利话。

也可能是遭遇“盐豆之祸”之后,小陈的脑袋现在有点不好使了。

第五站是东水头——

便是后世“东关九孔闸”那块儿。

从六朝时期开始,东水关这片有赖于地理优势,就是通向浙江、苏州方向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商贾齐集,在此经商交易。

后来五代杨吴筑城时期,扩建金陵城,“高坚甲于天下“,东水关就是在这次扩建中建成的,到朱元璋时大大扩建,大闸上位,掌控秦淮河水位,成为南京古城墙唯一的船闸入口。因此在明清时也是繁华了数百年。

等他赶到第五站——

又是不见了花船的踪迹!

因为第五站重回了第一站的出题套路:

直接就是地名为题!

显然料到此关节的人也不在少数,提前就作好了诗。

“赤练仙子李莫愁唱了吗?”小陈只问自己关心的。

“尚没有!”

这题显然也套不上纳兰的词,别人的宿稿是:

船载风流随流逝,丛波穿过水云间。

帆前渺渺鸥千点,心共粼粼水一湾。

只能说,早就准备好的句子,写得也不甚高妙。

白白浪费了一道“送分题”。

“送分题”的存在是免不了的,毕竟还是要照顾那些原创能力薄弱的仙女团队的。

花船过了东水头,船向南行,进入了外秦淮河更宽阔的水道。

来到第六个诗题点,后世白鹭洲公园附近。

这在后世,也算是一个地标性景点了,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在白鹭洲公园里印得到处都是。

可来到这里之后,既没有出题的人,也没有摆放道具,甚至连观战的观众也寥寥无几,不知是在搞什么名堂。

花船行驶到这里的时候,小陈也从陆地上赶到了后世白鹭洲公园的西侧——

从东水头离开之后,小陈并没有顺着岸边走,因为这一代水流相较内秦淮河要快不少,岸边有没有什么观众,没必要多停留,想必船会行驶得很快,如果一直在岸上追着花船走,不抄近道的话,百分之百是追不上的。

可饶是如此,少走了很多冤枉路的小陈也累得不行了。

远远地眺望着遥远河面上花船那小小的影子,小陈望洋兴叹!

真恨不能自己长了一对翅膀,直接飞过去啊!

中间又隔着另一段河流,又隔着几座小洲,不得不感慨孟浩然老师“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真乃现实写照。

知道这一站乃至后面的一站,自己很大可能都赶不上,小陈继续在陆上往西南方报恩寺方向暴走。

此时在河面花船上,众人议论着诗题在哪里——

这时胡妈妈指着岸上的一丛兰花道:便以此为题!

那么第六站就是咏兰花了。

哎,不对啊,刚刚说了这是白鹭洲公园附近的水域,按照此前“桃叶渡”“东水头”的套路,不应该是以地名为题,写一首“白鹭洲”的诗吗?

这样小陈一方就可以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然后成为千古绝唱,后人不敢下笔了。

怎么无厘头地又开始写兰花了?

问题在于,后世叫“白鹭洲公园”的地方,与白鹭洲毫无关联啊!

此时自然也不会叫白鹭洲。

去白鹭洲公园看看,既没有李白诗中的“二水”,更谈不上“中分”,园内倒是有一个乌龙潭,在这里搞“乌龙院”还差不多。

凤凰台倒是可以搞清楚,就在王维老师心心念念有维摩诘画像的瓦官寺里,起码要在瓦官寺能看到白鹭洲吧?也要在长江边吧?(现代学界一般认为,李白诗句中的“白鹭洲”在江东门外的长江边。)

那问题来了,都知道李白写的不是这里,为啥还叫白鹭洲?

抢答!肯定是现代无良开发商为了赚一波门票钱,恶意捣鼓出来骗游客钱来的!

连公园里不时有白鹭飞过——也是开发商自己养殖来糊弄人的!

毕竟这种事后世中国旅游业这样例子层出不穷啊!

这倒也不是,白鹭洲公园得名和李白诗句也有关系——这里最早是明朝中山王徐达的别墅,明朝灭亡以后就逐步荒废了。

1924年,南京士绅集资修缮,开设茶社,在此发现有块镌有李白名诗《登金陵凤凰台》的石刻。茶社的经营者因仰慕李白,就引用了李白诗中的地名,就称为白鹭洲茶社。1929年又建成了公园,因为湖中有洲,洲边多植芦苇,秋日时白鹭翔集,就起名“白鹭洲公园”了。

所以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乌龙一样,就跟公园里的“乌龙潭”一样,去吊古的时候别跑错了。

既然兰花的题目没有任何问题,那这题又是一道送分题,“梅兰竹菊”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爱吟诵的几大题材,基本上是个诗人都有涉猎过其中的一两种,而每一届的花榜大展,必定有其中一种作为题材:

在秋天办就是咏菊花,在冬天就是咏梅花,在夏天就是荷花,在春天就是兰花啦!(竹子:没有我??)

听到题目,看着岸边的那一丛丛兰花,江森忍不住看向季兰姐姐:

都第六站了,我们还不出手吗?

二公子也丝毫不见影踪!

千万不要到最后四站全是难题,一个都不会,又和第一轮那样,吃了一个大鸭蛋,那就可怜啦!

江森觉得这一题很适合季兰姐姐来答——

首先,她的名字里就有一个“兰”字,蕙质兰心的季兰姐姐也很适合唱这样的题材。

然后,在房陵的时候,江森就经常听二公子哼一曲小调: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虽然文辞过于浅白,难免有人不以为然,贬低为“平直浅陋,缺少诗味”。

可好处是,这首歌的曲子还特别好听啊!

这最后一轮的决赛,毕竟不是“吟诗大赛”,而是“唱歌大赛”啊!

总也要听听唱得好听不好听吧!